1.已亥雜詩(其五)全文的譯文
白話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是清代詩人龔自珍寫的組詩《己亥雜詩》中的第五首
原文如下: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這組詩作于清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年),這一年作者48歲,因厭惡仕途,辭官離京返杭,后因迎接眷屬,又往返一次,在南北往返的途中,他看著祖國的大好河山,目睹生活在苦難中的人民,不禁觸景生情,思緒萬千,即興寫下了一首又一首詩,于是誕生了《己亥雜詩》。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
2.已亥雜詩(其五)翻譯
己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一二兩句寫離京南歸時的情形,失落與惆悵之情溢于言表。三四兩句筆鋒陡轉,以落紅化泥護花作比,說明自己身雖脫離官場,仍心系國家,形象生動而含蘊沉著。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寫出了詩人離開京城時的感情。詩人以天涯、日暮、落花寫出一片浩蕩的離愁,以落花自況,賦予自己的身世之感。詩人究竟愁什么呢?詩人離京時,正是鴉片戰爭的前一年,他目睹了清王朝的腐朽,不愿意與封建勢力同流合污,辭官回鄉;但是他仍然為國家的命運憂愁,對當時社會的不滿,對當政者的憤然,對人民生活的擔憂等各種復雜的思想感情。“浩蕩”本指水勢浩大,在這里喻“愁”,說明愁緒之濃。李煜曾有詞寫到“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詩人以李煜亡國被囚之愁自詡,可見憂愁之深。詩人為了襯托離愁,特別把離京時間選在了傍晚,馬致遠散曲“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用晚景襯托離愁。詩人通過喻、襯把愁表現得淋漓盡致。本句雖無愁字,但也能表現詩人離京之愁。天涯是指詩人家鄉——杭州,馬鞭一揮,離京遠去,直至天涯 ,很難再回京城,用夸張的手法,表現離別之愁,傷懷之意,含而不露。
3.古詩《己亥雜詩》(其五)的大概意思
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浩蕩離愁”,指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吟鞭”指詩人馬鞭。“東指”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落紅”指落花。此句暗喻自己是有愛國情懷的志士。
“花”指國家。此句表明作者造福人類為國效力的高貴品質。后人又常用此句表達前輩對后輩的愛護.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字面看,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謂自己雖然處境艱難,但忠貞報國之心始終不變;自信其高尚志節更能感召年青一代。
這種“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偉大情操,令人肅然起敬。這正好比悲心回向、永遠利他的大乘精神;而無論盛開的花、落下的花、還是地上的泥土,其實原本就是一體,只不過是隨緣所處的位置不同罷了。。
這兩句的通俗解釋:
落花并沒有忘記樹根的哺育,帶著無限的眷戀深情地告別樹根,寧化作春泥而護樹根,以回報樹的養育之恩。
4.《己亥雜詩》第五首翻譯及作者出處
<;已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呤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賞析】
《己亥雜詩》是詩人晚年寫的一首組詩,這首詩選自其中第五首。
首句:“浩蕩離愁”是說詩人的愁緒無邊無際,“白日斜”是寫景。此句可譯為,在一個夕陽西下的傍晚,我帶著無邊無際的愁緒離開京都.
第二句:“吟鞭”即馬鞭,“東指”即向東。“天涯”即指自己的家鄉,詩人當時住在廣東,相對于京城來說,距離遙遠,即有天涯之意。此句可譯為,我揮舞著馬鞭遠離京城,向東奔向遠在天涯的家鄉。
最后兩句:這兩句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落紅”喻指詩人自己,“花”喻指國家、人民。詩人雖辭官回家,但仍心系國家人民,即使是辭官離京,也要像落紅一樣,化作春泥,護花(報效國家,報效人民)。
龔自珍生活在清政府的衰落時期,辭官時間在道光時期,大約是鴉片戰爭前兩年,詩人一生愛國愛民,心憂國家人民。
“浩蕩離愁白日斜”。
“浩蕩”,廣大無邊。“白日斜”,夕陽西斜。龔自珍報國無門,終于辭官回歸杭州故里,心情是十分苦悶。詩中用“浩蕩”來形容離愁,說明愁緒之深。這個“愁”不是個人私怨,而是對國事的憂慮,愛國之心顯而易見。“浩蕩離愁”又用夕陽西斜來烘托,更為愁緒抹上一重濃濃的色彩。
“吟鞭東指即天涯。”
這句是說甩響馬鞭,奔向遙遠的地方。才離京城何來“天涯”呢?這是作者的心態所致。因為這次離京意味著告別朝廷,遠離仕途,不再回來了,所以作者產生了有如天涯漂泊的心緒。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紅”,落花,“紅”, 比喻理想與信念。“落紅”,是作者自比脫離官場。這兩句詩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面上寫“落花”,花雖落但仍然依戀故枝,心系故枝,并且要化成泥土滋養故枝,實際上是借以表露詩人的情懷。詩人雖然像一朵落花辭別故枝一樣地離別了京師,但他并不是無情的,他的心依然留在京城,留在朝廷,依然要把自己的一切獻給自己的理想和信念。龔自珍對當時社會現實是有著清醒的認識的,明知前途困難重重,他仍執著地“化作春泥更護花”,這種對理想的堅定追求,高度的愛國熱忱,崇高的獻身精神令人感佩不已。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成為膾炙人口的名句。現在人們常用“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來贊揚老一輩在事業上鞠躬盡瘁的精神,以及他們對培養和愛護青年人耗盡心血的高尚情懷。
【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5.已亥雜詩5的譯文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
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
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究:終究、畢竟。
5.天公:造物主。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
--------------------------------------------------------------------------------
[解說]
“萬馬齊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現了龔自珍對清朝末年死氣沉沉的社會局面的不滿,因此他熱情地呼喚社會變革,而且認為這種變革越大越好,大得該像驚天動地的春雷一樣。他又認為實行社會變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熱情地呼喚:天公啊!請你抖擻精神,把各式各樣的人才都賜給我們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己亥雜詩其五翻譯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