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馬的歷史故事(簡短)
南北朝時有個叫王行思的人,養了一匹馬,有一次出門過河,王行思就叫船夫先把馬渡過河去再來接自己。
誰知道等到王行思過河時,刮起了大風,把船掀翻了。站在岸上的馬看見主人遇險,立即沖進浪濤之間,奮力救起了不識水性的王行思。
隋朝時,大宛國進獻了一匹千里馬叫獅子驄。可是不久隋亡,戰亂中獅子驄不知所蹤。
唐太宗即帝位,對這匹馬念念不忘,下令舉國尋訪。最后同州刺史宇文士及在一個賣面的人家里找到了落魄的獅子驄:它被人家人用來拉磨,鬃毛干枯、皮綻肉損,憔悴不成形狀。
宇文士及看到它這個樣子,忍不住當場痛哭起來。這時的獅子驄雖然“齒口并平”,已經很老了,但是“老馬識途”,它仍然記得從前的事情,回到京城后鳴躍不已。
太宗對它的歸來十分歡喜。此后獅子驄繁衍后代,五匹馬駒都一如父親,是千里良馬。
2.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
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
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
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
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
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
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伯樂相馬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
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
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
后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3.關于馬的歷史故事(簡略)
伯樂相馬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于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干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延續到現在。
有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托,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也沒有發現中意的良馬。
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
你還是伯樂相馬把它賣給我吧。”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
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么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半信半疑,便讓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不知不覺已跑出百里之外。
后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田忌賽馬齊國的大將田忌,很喜歡賽馬,有一回,他和齊威王約定,要進行一場比賽。 他們商量好,把各自的馬分成上,中,下三等。
比賽的時候,要上馬對上馬,中馬對中馬,下馬對下馬。由于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馬強一些,所以比賽了幾次,田忌都失敗了。
有一次,田忌又失敗了,覺得很掃興,比賽還沒有結束,就垂頭喪氣地離開賽馬場,這時,田忌抬頭一看, 人群中有個人,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孫臏。孫臏招呼田忌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 “我剛才看了賽馬,威王的馬比你的馬快不了多少呀。”
孫臏還沒有說完,田忌瞪了他一眼: “想不到你也來挖苦我!” 孫臏說:“我不是挖苦你,我是說你再同他賽一次,我有辦法準能讓你贏了他。” 田忌疑惑地看著孫臏: “你是說另換一匹馬來?” 孫臏搖搖頭說: “連一匹馬也不需要更換。”
田忌毫無信心地說: “那還不是照樣得輸!”孫臏胸有成竹地說: “你就按照我的安排辦事吧。” 齊威王屢戰屢勝,正在得意洋洋地夸耀自己馬匹的時候,看見田忌陪著孫臏迎面走來, 便站起來譏諷地說: “怎么,莫非你還不服氣?” 田忌說:“當然不服氣,咱們再賽一次!”說著,“嘩啦”一聲,把一大堆銀錢倒在桌子上,作為他下的賭錢。
齊威王一看,心里暗暗好笑,于是吩咐手下,把前幾次贏得的銀錢全部抬來,另外又加 了一千兩黃金,也放在桌子上。齊威王輕蔑地說: “那就開始吧!” 一聲鑼響,比賽開始了。
孫臏先以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一局田忌輸了。齊威王站起來說: “想不到赫赫有名的孫臏先生,竟然想出這樣拙劣的對策。”
孫臏不去理他。接著進行第二場比賽。
孫臏拿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獲勝了一局。 齊威王有點慌亂了。
第三局比賽,孫臏拿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又戰勝了一局。這下,齊威王目瞪口呆了。
比賽的結果是三局兩勝,田忌贏了齊威王。 還是同樣的馬匹,由于調換一下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轉敗為勝的結果。
4.歷史傳說中的馬故事
塞翁失馬
戰國時期,靠近北部邊城,住著一個老人,名叫塞翁。塞翁養了許多馬,一天,他的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鄰居們聽說這件事,跑來安慰,勸他不必太著急,年齡大了,多注意身體。塞翁見有人勸慰,笑了笑說:“丟了一匹馬損失不大,沒準會帶來什么福氣呢。”
鄰居聽了塞翁的話,心里覺得很好笑。馬丟了,明明是件壞事,他卻認為也許是好事,顯然是自我安慰而已。過了幾天,丟失的馬不僅自動返回家,還帶回一匹匈奴的駿馬。
鄰居聽說了,對塞翁的預見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賀說:“還是您有遠見,馬不僅沒有丟,還帶回一匹好馬,真是福氣呀。” 塞翁聽了鄰人的祝賀,反而一點高興的樣子都沒有,憂慮地說:“白白得了一匹好馬,不一定是什么福氣,也許惹出什么麻煩來。”
鄰居們以為他故作姿態純屬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興,有意不說出來。
塞翁有個獨生子,非常喜歡騎馬。他發現帶回來的那匹馬顧盼生姿,身長蹄大,嘶鳴嘹亮,膘悍神駿,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馬。他每天都騎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興得有些過火,打馬飛奔,一個趔趄,從馬背上跌下來,摔斷了腿。鄰居聽說,紛紛來慰問。
塞翁說:“沒什么,腿摔斷了卻保住性命,或許是福氣呢。”鄰居們覺得他又在胡言亂語。他們想不出,摔斷腿會帶來什么福氣。 不久,匈奴兵大舉入侵,青年人被應征入伍,塞翁的兒子因為摔斷了腿,不能去當兵。入伍的青年都戰死了,唯有塞翁的兒子保全了性命。
伯樂相馬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后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5.關于馬的兩個歷史故事
伯樂相馬
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項羽馴服野馬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后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
徐悲鴻一生畫馬
徐悲鴻一生畫的馬論百盈千,但可分為三大類:1?天馬行空的天馬;2?立馬斜陽的立馬;3?小步奔走的馬,所繪的馬都是瘦馬。悲鴻的馬始終寄托著畫家愛國主義的情懷。早期的馬“躑躅四顧,蕭然寡儔”,“為覓生芻盡日馳”;“九·一八”后,變為“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的馬。畫家有時以馬抒寫苦悶心情,如“此去天涯將馬托”,有時以馬表達希望和理想,“相期效死得長征”。解放后,他的馬變為“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奔馬。
6.歷史傳說中馬的故事有哪些
1、赤兔馬,三國時期呂布的坐騎,《曹瞞傳》記載,時人云:“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在演義中呂布僅僅為了赤兔馬就背叛殺死了自己的義父丁原。
同時,《三國志》記載中呂布數十騎破張燕萬余精兵,赤兔同樣有著極大的功勞。2、的盧馬,是劉備的坐騎。
一次劉備遇難,騎的盧馬逃跑,危急之時落入檀溪中,劉備著急地對的盧馬說:“的盧,今天遇到大難,你一定要幫忙呀!”于是,的盧一躍三丈,帶劉備逃出險境。3、昭陵六駿,是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南征北戰馳騁沙場統一全國的六匹戰馬。
它們分別是:特勒驃、青騅、什伐赤、颯露紫、拳毛和白蹄烏。李世民為紀念它們,將它們的形象雕刻在自己陵墓的石屏上。
相傳六駿的圖形出自唐代著名畫家閻立本之手,工匠們把這些形象雕刻得栩栩如生,甚至在人們心目中被神化了。據傳說,安史之亂時,在潼關之戰中,忽然飛沙走石,黃旗招展,殺出數百隊騎兵,致使叛軍倉皇逃竄。
偃旗息鼓后,騎兵也突然消失。
7.關于馬的兩個歷史故事
伯樂相馬相傳伯樂是春秋時代人,姓孫名陽.據說,有一匹千里馬拉著沉重的鹽車翻越太行山.在羊腸小道上,馬蹄用力掙扎,膝蓋跪屈;尾巴下垂著,皮膚也受了傷;渾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艱難吃力地爬行還是拉不上去,伯樂遇見了,就下了自己的車,挽住千里馬而對它淌眼淚,并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蓋在千里馬身上.千里馬于是低下頭吐氣,抬起頭來長鳴,嘶叫聲直達云霄.這是它感激伯樂了解并且體貼它啊. 項羽馴服野馬 楚霸王項羽馴野馬“烏騅”的故事廣為流傳。
據說“烏騅”當初被捉到時,野性難馴,許多人都休想騎它,就是騎得上的也頓時被它摔下來。壯強好勝的項羽聽說便想一試。
他馴馬有術,一騎上“烏騅”,就揚鞭奔跑,一林穿一林,一山過一山。這馬非但沒把他摔下,反倒汗流如注,身疲力竭了。
霸王不慌不忙騎在馬上,忽然用手緊抱住一樹干,滿想一下把馬壓制得動彈不得,誰知“烏騅”也不甘示弱,拼死掙扎,結果那樹連根都離開了山土,“烏騅”總算被霸王的“拔山”之力折服了,心甘情愿地供霸王驅使了一生。 唐玄宗偏愛馬舞 唐代,馬戲達到頂盛時期。
據說唐玄宗與楊貴妃尤其偏愛女子馬舞。唐宮設有男女馬伎隊,飼養大量舞馬。
每年8月5日前后,便是馬舞高潮,勤政樓前舞馬場上馬舞通宵達旦。經長期訓練的馬便可聞樂起舞。
馬能銜杯向皇帝獻酒,達到了令人驚嘆不止程度。后來,從唐朝章懷太子墓中發掘出的“馬球圖”得到進一步證明。
該圖中繪有20多匹馬,騎者均穿各色窄袖袍,著黑靴、戴袱頭,相互策馬搶球。徐悲鴻一生畫馬 徐悲鴻一生畫的馬論百盈千,但可分為三大類:1?天馬行空的天馬;2?立馬斜陽的立馬;3?小步奔走的馬,所繪的馬都是瘦馬。
悲鴻的馬始終寄托著畫家愛國主義的情懷。早期的馬“躑躅四顧,蕭然寡儔”,“為覓生芻盡日馳”;“九·一八”后,變為“哀鳴思戰斗,迥立向蒼蒼”,“秋風萬里頻回首,認識當年舊戰場”的馬。
畫家有時以馬抒寫苦悶心情,如“此去天涯將馬托”,有時以馬表達希望和理想,“相期效死得長征”。解放后,他的馬變為“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奔馬。
8.有關馬的歷史故事(簡短)
漢血馬經典故事
漢血馬以前脖子流出的漢有紅色物質,像流血一般,故稱之。中國古代稱為
「大宛馬」、「兩極天馬」,現稱為「阿哈馬」。
二千年前,世界馬種處于原始土種狀態,中亞土庫曼斯坦干旱少雨的沙漠綠
洲中,已曾有十分優秀的快馬——漢血馬。張騫出塞發現了漢血馬。當張騫向漢
武帝匯報大宛馬后,武帝便命張騫帶百余人的使團去了大宛國(今土庫曼斯坦)
求馬,帶一尊黃金馬的模型,希望以此重新換回大宛馬。結果大宛國不允,歸途
中漢使被殺,金馬遇劫,大宛國是一封閉小國,并不知中國的強大,此種行為使
漢武帝大怒,逐作出武力取馬的決定,從此爆發了兩次大宛馬戰爭。李廣利將軍
率兵數萬人首次懲罰失利,第二次大獲全勝,大宛國獻出三千匹馬給漢朝,二次
戰爭始得大宛馬,可見漢朝重視馬匹到何種程度。
當今純血種中含有百分之二十多的漢血馬血統,而今漢血馬是最長壽馬,可
活到二十三歲。
參考資料:?fr=qrl3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歷史傳說中的馬的簡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