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電影《阿甘正傳》內容簡要及人物評價
一、劇情簡介: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
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阿甘被破格錄取,并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接見。
二、人物評價介紹:
1、阿甘
演員湯姆·漢克斯(成年) ;Michael Conner Humphreys(幼年)
一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從要靠金屬支架走路到飛奔如風成為大學橄欖球明星,從籍籍無名成為街知巷聞的越戰英雄、乒乓球外交大使,甚至是擁有十幾條漁船的公司股東。
2、珍妮·庫倫
演員羅賓·懷特;漢娜·豪爾(幼年)
阿甘上學時的好朋友,在阿甘被別的同學欺負時總是護著阿甘,和阿甘青梅竹馬,并一起長大,因從小生長在單身父親暴虐的陰影下長大后自甘墮落,和嬉皮士毒品接觸,但她內心深處一直深愛著阿甘,雖最終回歸到阿甘身邊,但還是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3、鄧·泰勒
演員加里·西尼斯
出自于一個軍人世家,一直想在戰場上立功載入史冊,越戰后被截取雙腿的他嫉妒阿甘的勛章,心理失衡而沉溺酒色,開始蓄發留胡子。陰差陽錯之下,和阿甘共同創業,最后也成為了百萬富翁。
4、阿甘的母親
演員莎莉·菲爾德
并沒有因阿甘智商低就放棄對他的培養,讓他入學收到好的教育,并教育阿甘從小樹立信心,告訴阿甘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得到什么,她是偉大智慧的母親,面對一個智障兒子,她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積極耐心教導,用她特有的方式把阿甘培養成材。
5、布巴
演員 麥凱爾泰·威廉遜
阿甘在越南時的戰友,和阿甘在戰斗中建立起深厚的友誼,他夢想戰爭結束后回美國創業,成立漁業公司,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但在他死于一次戰斗中。后來阿甘回國后,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自己的企業,并將股份給了布巴的親戚。
擴展資料:
幕后制作
在制作阿甘與已故總統會面和握手的畫面時,視覺特效總監肯·羅爾斯頓及其率領的工業光魔特效團隊應用了CGI技術,漢克斯在藍屏前參照相關標記完成表演,從而與紀錄片影像天衣無縫的融為一體。
為錄制歷史人物的聲音,劇組動用了聲音替身,為確保聲音吻合,特效部門修改了人物的口部動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阿甘正傳
2.阿甘正傳的評價
常常和朋友們談起阿甘。
阿甘太運氣了!朋友們總是這樣說。我啞然。
我很奇怪,阿甘坐在那張凳子上,難道只是在告訴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瞧,我多運氣”? 在好些年前,我曾對人生充滿困惑。我不知道人活著為什么。
有時候,我坐在窗臺上,對自己說:我現在跳下去,與我活到死相比也沒有區別吧。幸好,我沒有跳下去。
整整想了兩年,我想出了一個答案:人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好?這個問題雖然沒有答案,但心里不已經沒有先前那么迷茫。 為什么要說這個事呢?因為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似乎又一次體驗了那個追問人生的過程。
一個正常的人,擁有判斷能力,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有很多選擇,所以總是在等待時機。
一個正常的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沒有用的地方。但阿甘偏偏不是個正常人,他的智商比普通人低,他甚至差點就進了智障學校。
女朋友、學校球隊、部隊、乒乓、養蝦、跑步,似乎他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在選擇,而是別人在選擇。當然,他也不會去問“人生是什么”之類的問題。
他只會傻傻地去做一件件的事情。 這個故事到底想說的是什么?我覺得,導演就是用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說了一個道理:選擇很可能誤導人生。
因為選擇太多,有的人沒有用心地做事,這種態度進一步影響了他的人生。面對人生,或許應該有這種準備:“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特別喜歡飄飛的那片羽毛,好像那片羽毛就是我自己。
更多: 豆瓣成員的影評 (113條) /subject/1292720/。
3.電影《阿甘正傳》內容簡要及人物評價
導演:羅伯特·澤梅基斯 Zemeckis·Robert 主演:湯姆·漢克斯 Hanks·Tom 加里·西尼斯 Sinise·Gary 羅賓·懷特 Wright·Robim 薩莉·菲爾德 Field·Sally 獲1995年第67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 佳導演、最佳劇本改編、最佳剪輯、最佳視覺效果六項 大獎。
阿甘是個智商只有75的低能兒。在學校里為了躲避 別的孩子的欺侮,聽從一個朋友珍妮的話而開始“跑”。
他跑著躲避別人的捉弄。在中學時,他為了躲避別人而 跑進了一所學校的橄欖球場,就這樣跑進了大學。
阿甘 被破格錄取,并成了橄欖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 接見。 在大學畢業后,阿甘又應征入伍去了越南。
在那里, 他有了兩個朋友:熱衷捕蝦的布巴和令人敬畏的長官鄧 ·泰勒上尉。 這時,珍妮已經墮落,過著放蕩的生活。
甘一直愛 著珍妮,但珍妮卻不愛他。在戰爭結束后,甘作為英雄 受到了約翰遜總統的接見。
在一次和平集會上,甘又遇 見了珍妮,兩人匆匆相遇又匆匆分手。在“說到就要做 到”這一信條的指引下,甘最終闖出了一片屬于自己的 天空。
在他的生活中,他結識了許多美國的名人。他告 發了水門事件的竊聽者,作為美國乒乓球隊的一員到了 中國,為中美建交立下了功勞。
貓王和約翰·列儂這兩 位音樂巨星也是通過與他的交往而創作了許多風靡一時 的歌曲。最后,甘通過捕蝦成了一名企業家。
為了紀念 死去的布巴,他成立了布巴·甘公司,并把公司的一半 股份給了布巴的母親,自己去做一名園丁。甘經歷了世 界風云變幻的各個歷史時期,但無論何時,無論何處, 無論和誰在一起,他都依然如故,純樸而善良。
在隱居生活中,他時常思念珍妮。而這時的珍妮早 已誤入歧途, 陷于絕望之中。
終于有一天,珍妮回來 了。她和甘共同生活了一段日子。
在一天夜晚,珍妮投 入了阿甘的懷抱,之后又在黎明悄然離去。醒來的甘木 然坐在門前的長椅上,然后突然開始奔跑。
他跑步橫越 了美國,又一次成了名人。 在奔跑了許久之后,甘停了下來,開始回自己的故 鄉。
在途中, 他收到了珍妮的信。 他又一次見到了珍 妮,還有一個小男孩,那是他的兒子。
這時的珍妮已經 得了一種不治之癥。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鄉,一 起度過了一段幸福的時光。
珍妮過世了,他們的兒子也已到了上學的年齡。甘 送兒子上了校車,坐在公共汽車站的長椅上,回憶起了 他一生的遭遇。
《阿甘正傳》評析: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 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 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 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 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 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
影片改編 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 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 美化。
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 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 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 化道德的象征。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在影片中,阿甘是十分純潔的 形象,而珍妮則成了墮落的象征。
這與原著有著極大的 出入。對于所敘述的一切,影片自始自終都是以一種溫 情和善意的態度來表現的,甚至還加入了詩意化的成分, 這使得影片顯得柔和而無傷害性。
影片對傳統道德觀念 的宣揚和體現。使影片變得易為人們所接受,導演高超 的編排技巧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也使影片十分吸引人。
影 片的內容為影片商業上的成功提供了保證,而導演藝術 上的處理也使得影片更加精彩,這就是影片成功的原因 所在。《阿甘正傳》成了美國當年最為賣座的電影之一。
湯姆·漢克斯在影片中的表演十分樸實自然。他以 在此片中的表現獲得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桂冠。
這已 是他連續獲得的第二個影帝金像。《阿甘正傳》的成功, 也使湯姆·漢克斯成了好萊塢最受歡迎的影星之一。
對 湯姆·漢克斯來說,那兩年是他演藝生涯中最為幸運的 一段日子。
4.《阿甘正傳》經典點評
《阿甘正傳》是一部勵志的電影。
阿甘平凡但是他很偉大,給了人們信念。傳遞了正能量。很早之前看過這部片子。喜歡的經典臺詞就是“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生活或甜或苦,但都是人生的一部分。忽然想起一句話:“生活就像**,如果你無法反抗那就去享受”。
所以電影里無論阿甘的生活多么難過,他還是積極過下去,沒有頹廢,萎靡不振,或怨天尤人。他很樂觀,生活就該看開點,這是影片所傳遞的信息。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好的作品。它能夠從一個悲催的小人物,一種積極的態度來感染別人。放下生活中的不如意,感受一下生命里的點滴快樂。
擴展資料:
看完《阿甘正傳》感覺走過了一生,“奔跑”永遠是這部影片的主題,毫無疑問這是一部極其成功的作品。
《時代》周刊的記者則這樣描繪美國公眾觀看這部影片后的情景:“男女老幼懷著真誠的感傷涌出電影院。孩子們似乎在想問題, 成年人在沉思,成雙成對的人則互相緊緊握住對方的手 。”
可見,這部作品讓各個年齡段的人們都有所感悟,因為它包括了人生的各個階段,使得觀眾有了極強的認同感從坐著校車上學被小朋友欺負的孩子到因“奔跑”而進入大學的橄欖球隊;
從大學畢業到入伍參軍,從在醫院療傷到成為乒乓球明星代表美國隊對戰中國隊,從受到總統接待到買下捕蝦船,阿甘的一生起起落落,充滿了曲折與波瀾。
故事又與歷史連接在一起,讓我們倍感真實,即使我們并沒有身處美國,但是對歷史有些了解的人都不會忘記“乒乓外交”“水門事件”“肯尼迪遇刺”“越南戰爭”這些著名的歷史事件。
在這歷史中將阿甘這個人物穿插進來則猶如神來之筆一般將人物的形象頓時豐滿了,再通過2小時22分的電影給我們娓娓道來,可謂精彩。
5.阿甘正傳的評價
常常和朋友們談起阿甘。阿甘太運氣了!朋友們總是這樣說。我啞然。我很奇怪,阿甘坐在那張凳子上,難道只是在告訴來來往往的陌生人:“瞧,我多運氣”?
在好些年前,我曾對人生充滿困惑。我不知道人活著為什么。有時候,我坐在窗臺上,對自己說:我現在跳下去,與我活到死相比也沒有區別吧。幸好,我沒有跳下去。整整想了兩年,我想出了一個答案:人怎么樣才能活得更好?這個問題雖然沒有答案,但心里不已經沒有先前那么迷茫。
為什么要說這個事呢?因為在看這部片子的時候,我似乎又一次體驗了那個追問人生的過程。
一個正常的人,擁有判斷能力,他知道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一個正常的人,可以有很多選擇,所以總是在等待時機。一個正常的人,不會把精力浪費在沒有用的地方。但阿甘偏偏不是個正常人,他的智商比普通人低,他甚至差點就進了智障學校。女朋友、學校球隊、部隊、乒乓、養蝦、跑步,似乎他的一切都不是自己在選擇,而是別人在選擇。當然,他也不會去問“人生是什么”之類的問題。他只會傻傻地去做一件件的事情。
這個故事到底想說的是什么?我覺得,導演就是用一種非常極端的方式,說了一個道理:選擇很可能誤導人生。因為選擇太多,有的人沒有用心地做事,這種態度進一步影響了他的人生。面對人生,或許應該有這種準備:“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不知道會選中哪一顆”。
我很喜歡這部片子。特別喜歡飄飛的那片羽毛,好像那片羽毛就是我自己。
更多:
豆瓣成員的影評 (113條)
/subject/1292720/
6.阿甘正傳,我應該怎么評價
人生就像各種各樣的朱古力,你永遠不會知道那一塊屬于你。”阿甘母親的這一理解,向我們闡明了:每一個人的生命軌跡都是存在,而且是獨一無二的。阿甘,正是聽著這樣的教誨,一步一個腳印地踩出屬于自己的生活的奇跡。從智商只有75分而不得不進入特殊學校,到橄欖球健將,到越戰英雄,到蝦船船長,到跑遍美國,阿甘以先天缺陷的身軀,達到了許多智力健全的人也許終其一生也難以企及的高度。
在影片的開頭和結尾你都會看到:在廣闊的藍天下,一根輕盈而潔白的羽毛從天而降,緩緩地降落在阿甘的腳下。這其實是影片在暗示:這個世界上,如果有人把生命看得像羽毛般純潔,平淡而美麗,那么,這個人一定是阿甘。
阿甘天生就注定不是一個出類拔萃的人。但上天又是如此公平,往往,它會令起點不高的人比天生優越感十足的人更早,更深刻地認識到生活的真實。幼年的阿甘腿有殘疾,阿甘的母親不得不為兒子套上一個笨重的鐵架子,以輔助行走。放學后,同伴們在路上譏笑他,玩弄他,追趕著扔石頭。女同學珍妮喊道:“阿甘,快跑。”阿甘驚慌,拔腿就想跑,跌倒了掙扎著爬起。漸漸地,鐵架子不在束縛著他,他奔跑如飛。同伴們追不上他,眼睜睜的束手無策。這是阿甘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跡。
跑得快真是好世界。憑著驚人的奔跑速度,阿甘進了橄欖球隊,以后又進了大學并最終順利畢業。不久,他參加了越戰。在越南戰場上,阿甘的部隊中了埋伏,一聲撤退令下,阿甘記起珍妮的囑咐:“打不過,就跑。”阿甘于是轉頭就跑。他成了唯一幸免的人。看到這里,觀眾大概都會發笑。阿甘如果不是跑得快,就不可能后來返回去救出負傷的戰友;阿甘如果不回去拯救戰友,那么阿甘也就不是阿甘了。
阿甘因戰功顯赫而受到總統接見。這是導演為我們準備的一幕喜劇,但我們卻不會為此而覺得夸張,可笑。有的人常感覺生活負擔過重,面前困難重重,因此整天垂頭喪氣,郁郁不歡。阿甘的信念這樣的單純,目標這樣的清晰,即便先天不足,前有窮山惡水,他也以平常心視之,并最終一一跨過,這并不是說愚人之福,保持這種態度和意志的人,信念能減輕他許多關于生命的重負,而使他達到生命之巔。
阿甘一生中只有一種愛支撐人生,那就是母愛;阿甘一生只愛一個女孩珍妮,除此他永遠心如止水;他可以為了紀念死去的戰友布巴,而干起自己并不熟悉的捕蝦業(僅僅是由于布巴的一句話)。。。。。。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阿甘的心中只有一個目標在指引著他,他也只為此而踏實地,不懈地,堅定地奮斗,直到目標的完成,新的目標的出現。沒有單純的抉擇就不會沒有心靈的雜念;而沒有心靈雜念的人,大概才能夠在人生中舉重苦輕。
阿甘的一生中出現了許多奇跡,但這些奇跡沒有、也絕不會引導你去羨慕他,你只會欣賞和阿甘一起的那些歲月、生命和歷史,體味個中的苦甜,以期“跨越缺陷,完美人生”……
7.電影《阿甘正傳》的評論
美國“反智電影”的代表作 充滿著好萊塢電影回歸的保守主義精神 展現歷史與個人的約定,以小人物的經歷透視美國政治社會史的史詩片
1994年出品
導 演:羅伯特?澤梅基斯
主 演:湯姆?漢克斯 加里?西尼斯 薩莉?菲爾德
?第六十七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視覺效果,最佳剪輯,最佳改編劇本六項大獎
?第十六屆電影金雞獎最佳譯制片獎
?美國百部經典名片之一
20世紀90年代,美國社會的反智情緒高漲,好萊塢于是推出了一批貶低現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歸原始的影片,美國媒體稱之為“反智電影”。《阿甘正傳》就是這一時期反智電影的代表作,它根據美國作家溫斯頓?格盧姆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通過對一個智商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現。它使美國人重新審視國家和個人的過去,重新反省美國人的本質。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誠實、守信、認真、勇敢而重視感情,對人只懂付出不求回報,也從不介意別人拒絕,他只是豁達、坦蕩地面對生活。他把自己僅有的智慧、信念、勇氣集中在一點,他什么都不顧,只知道憑著直覺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過了兒時同學的歧視、跑過了大學的足球場、跑過了炮火紛飛的越戰泥潭、跑過了乒乓外交的戰場、跑遍了全美國,并且最終跑到了他的終點。
每個看過《阿甘正傳》的人都會從中得到些許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風搏擊,或隨風飄蕩,或翱翔藍天,或墮入深淵……
8.給我阿甘正傳點評
整篇文章其實是通過阿甘的生活經歷作為主線來描寫美國當時的歷史。里面有平凡卻偉大的母愛,有純真美好的愛情,有為那些不切實際的理想的追求,也有最終回歸現實的無奈與平和,有對殘酷戰爭的不滿,也有對生活充滿希望生生不息的樂觀精神。也許我還沒有完全體會電影里面的每個他們想表達的細節,但重要的是我的確從這個智力水平輕度弱智,但卻善良執著的阿甘身上體會到了屬于小人物(他被總統接見過,但我依然認為是小人物)的生活哲理。我想對于一個人來說,在短暫的一生中,金錢、權利、奢華享樂或許能給我們帶來一時的愉悅,但當你最后一眼看世界的時候還能剩下什么呢。我覺得能想阿甘那樣容易滿足,不是去埋怨生活而是去勇敢追求的心,才能時時刻刻體會到幸福,而不像現在的很多人那么身在福中不知福。
(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