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級科技手抄報內容,還要有題目
一幅好的手抄報,標題最關鍵,下面為大家整理了科技手抄報題目供大家在設計科技手抄報時參考
科技之窗
科技大世界
科技之海
傲游科技
科技之光
科技的發達
科技雨
學,科技
科技的重要
科技引領社會
科技圓夢工廠
科學技術的腳步
科技創造未來
科技在我們身邊
哪里了
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離不開“科技”了,衣、食、住、行,稍微一挖,就是大把大把與科技有關的。眼前隨便走過一個人,身上總有手機、各類IC卡或者MP3隨身聽……哪怕是一顆最普通不過的紐扣,也會找出些最新科技的影子來。 西湖里的游船要裝GPS定位系統了,這個高科技的東西在游船上一裝,如果船遇上危險情況,一呼救,水上指揮中心將通過GPS系統立馬就能找到你的準確位置,救援人員將在最快的時間趕到。(見4月20日《城市新聞》)不過這話去年就說過了,算是“亡羊補牢”吧,也不算晚。 這兩年個性化郵票搞得紅紅火火,但要比個性化郵票“科技”含量高出許多的個性化IC卡就沒這么幸運了。本應該讓杭州人自豪的個性化公交IC卡,3年只發售了1000張(見4月17日《城市新聞》),3年共1095天,也就是平均1天售不出1張。而同樣的普通公交IC卡發行了近80萬張,800000:1000,有點尷尬吧。市場是用腳投票的,如果你有足夠的理由叫人喜歡,相信杭城的百姓也不會拒絕科技加入生活的。看來,這科技還需要再實用一點。 說到實用,我國的中醫可是數得著的,這不,一群白皮膚藍眼睛朋友從大洋彼岸來找“中醫”了。他們原本來這兒是要參加一個有關經濟方面的論壇,但因為對中醫的“集體仰慕”,就有了一次客串的檢驗。在市中醫院的名醫館里,這群來自13個國家的大銀行、大企業的CEO們,當他們親身體驗到推拿、針灸、把脈等中醫的絕活時,驚訝得“直伸舌頭”(見4月22日《城市新聞》)。中國傳統的“高科技”,著實讓這些高級CEO們開了眼界,如果中醫也有自己的CEO,就更棒了. 科學是第一生產力,生活中的科學無處不在,科學與我們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 科學時刻影響著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步入二十一世紀后,我們人類只有掌握好科技、運用好科技,才能進入全新的發展時代。 我建此站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了解生活中的更多科學知識,用科學的態度及方法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2.小學4年級科技小報,跪求
科學小知識力學之父——牛頓 n 17世紀英國科學家牛頓(1642-1727)創立了力學。
牛頓本人作為力學之父,是世界歷史上對人類文明做出劃時代貢獻的少數科學家之一。 n 在牛頓之前,人們普遍認為天上物體的運動規律和地上物體的運動規律是不同的,一個做圓運動,一個做直線運動。
但是牛頓證明,不論天上還是地上的物體,都要遵循慣性定律、質點運動定律和作用與反作用定律,即所謂的“牛頓三定律”運動。他還明確指出,推動行星繞日運動的是天體之間存在的萬有引力。
牛頓還最早提出了發射人造衛星的設想,他還和萊布尼茲同時發明了微積分。 n 牛頓還發現了白色光線實際上是由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不同顏色的光線混合而成的。
但是他總是謙遜地說,我的成就是因為我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結果。 生物進化論的創始人——達爾文 n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1809-1882)提出了生物進化論。
達爾文從小熱愛大自然,喜歡采集動植物標本,他細心地對各種動植物加以比較,發現形形色色的物種都是有共同祖先進化而來的。經過多年的研究,于1859年發表了具有劃時代的科學巨著——《物種起源》。
他用大量事實證明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為了紀念這位學科奠基人,人們把進化論稱為“達爾文學說”。
這是我自己編寫的科技小報,收集了一點科技歷史和小常識,來和小朋友們一起分享,不知道大家喜歡嗎? 1、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哪里你知道嗎? 世界現代高速公路于1932年出現在德國,繼德國之后,美國于1937年在加州修建了高速公路。可是你知道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哪里嗎?它是在中國大地上誕生的, ,這條“高速公路”,北起內蒙古包頭的陰山腳下,南抵陜西淳化縣北,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秦朝時候建成的。
全長約現在的700多公里,路面平均寬度大約30米,由于道路大體南北相直,所以當時稱為“直道”。 秦朝直道的記載,最早見于《史記》。
2、日食 每當月球運行至地球與太陽之間,三個天體連成一線時,日食便會發生(見圖1)。月球阻擋了太陽光,在地球上造成陰影,使某些地區不能接受到部份或全部陽光。
至于觀測者看到太陽給遮蓋了多小,則要視乎他們身處的地方相對月球陰影的位置。如觀測者在半影區內,他們會看到日偏食,而身處本影區的人則會看到日全食。
3、電報的歷史: 現在我們有電話和計算機網絡,電報很少再用了,也許小朋友們都不知道了。可是在18世紀末的時候它是一個非常大的發明啊。
1793年,法國查佩兄弟倆在巴黎和里爾之間架設了一條230千米長的接力方式傳送信息的托架式線路。這是一種由16個信號塔組成的通信系統。
信號機由信號員在下邊通過繩子和滑輪,操縱支架的不同角度,表示相關的信息。當時,法國和奧地利正在作戰,信號系統只用一個小時就把從奧軍手中奪取埃斯河畔孔代的勝利消息傳到巴黎。
以后,比利時、荷蘭、意大利、德國及俄國等也先后建立了這樣的通信系統。據說查佩兩兄弟之一是第一個使用“電報”這個詞的人。
嫦娥2號衛星嫦娥二號是我國月球探測第二期工程的先導星,為二期工程積累工程經驗。除了“直飛”月球外,嫦娥二號還可以使拍攝的月球圖片分辨率從120米提高到10米。
他透露,由于嫦娥二號的分辨率更高,將能看到人類過去包括中國人在月球上留下的痕跡。他指出,嫦娥系列衛星的主要目的是對月球進行探測。
目前嫦娥三號也進展順利,完成了方案階段研制工作,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進行技術測試。“初樣階段大概1到2年能完成,然后便進入正樣階段。
按計劃,將在2013年之前發射,并最終落在月球上。” “下面的內容,更貼近生活,或許可以幫助你!”冰糕為什么會冒氣? 冰糕冒氣是因為外界空氣中有不少眼睛看不見的水汽,碰到很冷的冰糕時,一遇冷就液化成霧滴包圍在冰糕周圍,看上去似乎是冰糕在“冒氣”一樣。
向日葵為什么總是向著太陽? 向日葵的莖部含有一種奇妙的植物生長素。這種生長素非常怕光。
一遇光線照射,它就會到背光的一面去,同時它還刺激背光一面的細胞迅速繁殖,所以,背光的一面就比向光的一面生長的快,使向日葵產生了向光性彎曲。 蟬為什么會蛻皮? 蟬的外殼(外骨骼)是堅硬的,不能隨著蟬的生長而擴大,當蟬生長到一定階段時,蟬的外骨骼限制了蟬的生長,蟬將原有的外骨骼脫去,就是蟬蛻。
科技顧名思義就是與研究有關地東西,既將課本知識用用于實際生產。現在的工廠用機器就屬于科技,還有科技興農,你應該知道吧! 如此輪番吞吞吐吐,要進行100~240次,最后才釀成香甜的蜂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科技的手抄報四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