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詩小結
涼州詞(其一)張籍 邊城暮雨雁飛低,蘆筍初生漸欲齊。
無數鈴聲遙過磧,應馱白練到安西。 征 人 怨 柳中庸 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
三春白雪歸青冢,萬里黃河繞黑山。 從軍行七首 ( 其二 ) 王昌齡 琵琶起舞換新聲,總是關山舊別情。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山水田園詩 山水詩源于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于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
這類詩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現詩人熱愛自然、向往自由,對現實的不滿、對田園生活的向往和熱愛之情,及閑適淡泊、悠然自得的心境。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質樸自然,多用白描手法和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移居(其二) 陶淵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輒相思。相思則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將①不勝,無為忽去茲。衣食當須紀②,力耕不吾欺。
[正官]叨叨令 無名氏 溪邊小徑舟橫渡,門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斷紅塵路,白云滿地無尋處。
說與你尋不得也么哥,尋不得也么哥,卻原來儂①家鸚鵡洲②邊住。 東 溪 梅堯臣 行到東溪看水時,坐臨孤嶼發船遲。
野鳧眠岸有閑意,老樹著花無丑枝。 短短蒲茸齊似剪,守平沙石凈于篩。
情雖不厭住不得,薄暮歸來車馬疲。 送別詩 古詩中最早出現、最為常見的題材之一,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主要抒寫離情別恨,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表達深情厚誼,或用以抒發別離之愁。 因為送別常與登山臨水相聯系,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故又稱“山水送別詩”如學過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別董大二首》(高適)、《雨霖鈴》(柳永)等。
送別詩的常見意象如長亭、南浦、楊柳、美酒,此外又如:殘陽、西風、畫角、鷓鵠、春風、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秋蟬、蘭舟等。 柳梢青?送盧梅坡 劉過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遠,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邊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
后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遂舟行。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 丹陽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別 韓琮 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云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流盡年光是此聲。 詠物詩 詠物詩借吟詠自然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托物言志。
常用手法:象征,比擬等。代表作品有王維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李白的《白鷺》、杜甫的《歸雁》、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于謙的《石灰吟》、王冕的《墨梅》等等,都是借自然之物,抒自己心志的名篇。
詠物詩有兩大特點: ①是借物寄托、借物抒懷。或發其志士之悲、君國之憂;或寫其懷才不遇、秋士遲暮的感受。
②是所借之物,既是作者的理想、旨趣、節操的化身,更是作品主旨和形象的載體。 墨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紅 梅 蘇軾 怕愁貪睡獨開遲,自恐冰容不入時。
故作小紅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隨春態,酒暈無端上玉肌。
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薛寶釵詠白海棠 林黛玉詠白海棠 珍熏芳姿晝掩門,自攜手甕灌苔盆。
半卷湘簾半掩門,碾冰為土玉為盆. 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 淡極始知花更艷,愁多焉得玉無痕。
月窟仙人縫縞袂,秋閨怨女拭啼痕. 欲償白帝憑清潔,不語婷婷日又昏。 嬌羞默默同誰訴,倦倚西風夜已昏. (據人民文學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紅樓夢》第三十七回) 詠史懷古詩 詠史懷古詩是詩人在閱讀史書或游覽古跡時以吟詠或評論歷史故事、歷史人物為題材,融進了詩人獨到的見識,以史詠懷,以史誦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多以簡潔的文字、精選的意象,融合對自然、社會、歷史的感觸,或喟嘆朝代興亡變化,或感慨歲月瞬息變幻,或諷刺當政者荒淫無恥,從而表現作者閱盡滄桑之后的沉思,蘊涵了深沉的懷古傷今的憂患意識,正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磊。
代表作品有章碣的《焚書坑》、李商隱的《賈生》、杜牧的《題烏江亭》、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其中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堪稱此詩的典范。 詠史詩有以下幾個特點: ⑴、借古傷今、借古諷今; ⑵、詩歌有著極強的現實針對性; ⑶、詩歌里面的“人、事、景、物”,只是作者抒發感慨、寄寓自己對歷史的思索的“傳媒”和宣泄物而已。
所以,詠史詩里面的景物或者其他的人和事和現實中的人和事有一定的距離,都是“有我之景”,是用來傳達作者的某種理念和情感的。 詠史八首(其六) (晉)左思 荊軻飲燕市,酒酣氣益震。
哀歌和漸離,謂若傍無人。 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高眄邈四海,豪右何足陳。 貴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賤者雖自賤,重之若千鈞。 赤 壁 。
2.唐詩宋詞簡短心得
詞是一種音樂文學,它的產生、發展,以及創作、流傳都與音樂有直接關系。詞所配合的音樂是所謂燕樂,又叫宴樂,其主要成分是北周和隋以來由西域胡樂與民間里巷之曲相融而成的一種新型音樂,主要用於娛樂和宴會的演奏,隋代已開始流行。而配合燕樂的詞的起源,也就可以上溯到隋代。宋人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說:“蓋隋以來,今之所謂曲子者漸興,至唐稍盛。”詞最初主要流行於民間,《敦煌曲子詞集》收錄的一百六十多首作品,大多是從盛唐到唐末五代的民間歌曲。大約到中唐時期,詩人張志和、韋應物、白居易、劉禹錫等人開始寫詞,把這一文體引入了文壇。到晚唐五代時期,文人詞有了很大的發展,晚唐詞人溫庭筠以及以他為代表的“花間”派詞人和以李煜、馮延巳為代表的南唐詞人的創作,都為詞體的成熟和基本抒情風格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貢獻。詞終於在詩之外別樹一幟,成為中國古代最為突出的文學體裁之一。進入宋代,詞的創作逐步蔚為大觀,產生了大批成就突出的詞人,名篇佳作層出不窮,并出現了各種風格、流派。《全宋詞》共收錄流傳到今天的詞作一千三百三十多家將近兩萬首,從這一數字可以推想當時創作的盛況。詞的起源雖早,但詞的發展高峰則是在宋代,因此后人便把詞看作是宋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學,與唐代詩歌并列,而有了所謂“唐詩、宋詞”的說法。
唐詩宋詞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兩顆明珠,唐代被稱為詩的時代,而宋代則被稱為詞的時代.
3.短詩五首主旨歸納
短詩五首文章主旨 《月夜》中,詩人面對艱難處境表現出獨立的堅強性格和奮斗精神,顯示出“五四”前夕一代 青年的個性覺醒。
《蕭紅墓畔口占》是一首悼亡詩,表達了對逝去友人的懷念以及對自己和友人的生命之旅的追 索和反思。 《斷章》這首詩描繪了兩幅優美的畫面,暗示著人生中許多“相對”的關系,表現了人物、事 物間息息相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關系。
《風雨吟》表現了一個年輕人在面對難以預料的人生之路時,對人生方向與目標的茫然。同 時,也表現了“我”作為一個有志青年,面對苦難的中國所產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統一》中,聶魯達站在政治家的高度,認為葉、花、樹木等所有萬物都是統一的,世間萬 物都是平等的,表達了詩人向往和平、呼吁和平的強烈愿望。
4.幫忙簡單總結一下春夏秋冬的古詩句
1。
從學過的古詩詞中默寫出含有“雪、雨、風、日、月、花、鳥、山”的句子各兩句。 雪:胡天八月即飛雪;雪擁藍天馬不前。
雨:巴山夜雨漲秋池;天街小雨潤如酥;潤物細無聲; 風:隨風直到夜郎西;東風不與周郎便;隨風潛入夜;夜闌臥聽風吹雨; 日:聞說雞鳴見日升;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月:我寄愁心與明月;江清月近人;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花:揚花落盡子規啼;落紅不是無情物;黃四娘家花蹊蹺,千朵萬朵壓枝低;花種錦官城;感時花濺淚; 鳥:月出驚山鳥;自在嬌鶯恰恰啼;恨別鳥驚心; 山:千錘萬造出深山;國破山河在; 2。 請你從積累的古詩詞中,各寫出一句與“長江、黃河”有關的句子: 黃河:黃河之水天上來;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長江:唯見長江天際流, 3。
古代詩人如蘇軾、岳飛、辛棄疾、陸游等,在詩詞中都曾表達過一種揮之不去的情懷—金戈鐵馬、馳騁疆場、為國立功、。 請寫出三位詩人表達這種情懷的詩句,并寫出作者姓名。
作者: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作者:岳飛:架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作者:陸游: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4。寫出描寫春、夏、秋、冬、的詩句。
春:春風不度玉門關;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夏:清風半夜鳴蟬;映日荷花別樣紅。 秋: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冬:經冬復歷春; 5。
古詩中有關送別的詩句燦若星河,請寫出一個千古名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古代詩歌中抒寫思念故鄉,眷戀親友的詩句很多,請寫出三句。
(一句是課外的) 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3)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
5.古詩賞析要短
李商隱《無題二首》(之一)賞析
昨夜星辰昨夜風,畫樓西畔桂堂東②。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③。
隔座送鉤春酒暖,分曹射覆蠟燈紅④。
嗟余聽鼓應官去,走馬蘭臺類轉蓬⑤。
【注解】:
1、畫樓、桂堂:都是比喻富貴人家的屋舍。
2、靈犀:舊說犀牛有神異,角中有白紋如線,直通兩頭。
3、送鉤:也稱藏鉤。古代臘日的一種游戲,分二曹以較勝負。把鉤互相傳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組。
5、射覆:在覆器下放著東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實指,只是借喻宴會時的熱鬧。
6、鼓:指更鼓。
7、應官:猶上班。
8、蘭臺:即秘書省,掌管圖書秘籍。李商隱曾任秘書省正字。這句從字面看,是參加宴會后,隨即騎馬到蘭臺,類似蓬草之飛轉,實則也隱含自傷飄零意。
【韻譯】:
昨夜星光燦爛,夜半卻有習習涼風;
我們酒筵設在畫樓西畔、桂堂之東。
身上無彩鳳的雙翼,不能比翼齊飛;
內心卻象靈犀一樣,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鉤嬉戲,隔座對飲春酒暖心;
分組來行酒令,決一勝負燭光泛紅。
可嘆呵,聽到五更鼓應該上朝點卯;
策馬趕到蘭臺,象隨風飄轉的蓬蒿。
① 詩當作于唐文宗開成四年(839),詩人時在京城任秘書省校書郎。這是一個“方階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詩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淪下僚。原題共兩首,另一首是七絕,其中有“豈知一夜秦樓客,偷看吳王苑內花”之句,可知詩人懷想
的當是席間的一位貴家女子。清代查為仁以為是指“王茂元家妓”(《蓮坡詩話》),趙臣瑗以為是指“其閨人”(《山滿樓
箋釋唐人七言律》),可供參考。
② 畫樓、桂堂,指貴家華麗的樓宇居室。
③ 靈犀,有靈性的犀牛角。相傳犀角上有一道白紋,由角端直通大腦,感應異常靈敏,此喻相愛雙方心靈的感應與暗通。
④ 送鉤,古代宴席間的游戲,又稱藏鉤,以猜中此鉤藏于何人手中為勝。分曹,分組。射覆,亦宴席間的游戲,將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讓人猜,猜不中者罰酒。
⑤ 聽鼓,唐時五更二點則鼓自內發,諸街鼓承振,坊市門皆啟,鼓響天明,即須上班應差。蘭臺,漢代藏圖書秘籍的宮觀,
唐高宗時曾改秘書省為蘭臺。轉蓬,蓬草無根,隨風飄轉,喻身不由己的處境。
賞析:
全詩感情深摯纏綿,煉句設色,流麗圓美。詩人將身世之感打并入艷情,以華艷詞章反襯困頓失意情懷,營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約的藝術境界。詩中意象的錯綜跳躍,又使其主旨帶有多義性和歧義性,詩人對心靈世界開掘的深度和廣度,確實是遠邁前人的,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決于這類無題詩所產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響。
6.詩歌常用詞語總結有哪些
古代詩歌鑒賞常用詞語汪振學整理評價主旨類詠物言志、懷古傷今、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羈旅生活、深化主旨、意味深長、言近旨遙、言簡意豐意在言外、耐人尋味、發人深思、含蓄蘊藉、富有哲理、一語道破意境類恬淡閑適、華美壯麗、清新自然、安謐嫻靜、雄偉壯闊、明快高曠、深化意境、意境深遠、意境柔美思想感情類哀怨憂愁、激憤憎惡、欣喜歡快、離愁別恨、懷鄉思親、追古傷今、堅守節操、憂國憂民情感載體類楊柳-惜別圓月-思念落葉-失意春風-自得大海-開闊流水-嘆惜古跡-懷舊梅花-傲骨抒情方式類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襯情融情滲透景緣境生情狀物移情感情細膩感情真摯托物言志語言風格類平淡清新絢麗質樸明快含蓄簡潔洗煉使用典故類懷古傷今借古諷今借古言志詩歌風格類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約含蓄清新風趣詩歌的個人風格類陶淵明的樸素自然杜甫的沉郁頓挫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李白的豪邁飄逸王昌齡的雄健高昂杜牧的清健俊爽李商隱的朦朧隱晦王維的詩畫一體溫庭筠的綺麗香艷高適的悲壯蒼涼李清照的纏綿悱惻陸游的悲壯愛國(孟)郊寒冷(賈)島瘦"韓孟詩派"的奇崛險怪文章結構類自出機杼別具一格不落窠臼不落俗套頗具匠心新穎奇特渾然天成層層鋪墊巧埋伏筆前呼后應層次分明曲折有致表達技巧類卒章顯志托物言志象征襯托烘托渲染起興寄托狀物移情以小見大點面結合對比描寫虛實相生以動寫靜想象聯想粗筆勾勒濃墨重彩詩情畫意古典詩詞常見意象楊柳,古代文人寫離別之情 往往要寫到楊柳另外 古人還有折柳送行的習俗"留"與"柳"諧音 "柳--折柳--惜別" 折柳贈人是希望對方能留下來"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柳永《雨霖鈴》詞中有"楊柳岸曉風殘月" 這是一句千古名句"楊柳岸"其中的韻味是 "離別的人一觀見楊柳 就會想起離別時依依不舍的場面 就會浮現出贈柳惜別的情景 心中就會涌起一縷縷離愁"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入一杯酒,西出陽關無端人"因為古人有臨別折柳相贈的習俗 因此楊柳和離別容易引起聯想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 歌詞是:"上馬不捉鞭 反拗楊柳枝下馬吹橫笛 愁殺行客人"歌中提到行人臨去折柳,以后常吹笛表達離愁后人詩中因此常把折柳、吹笛、怨別和思鄉等聯系起來 這在唐詩中多有表現如李白《塞下曲》(第一首)中即有"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觀"王之渙《涼州詞》(又作《出塞》)中也有"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閨中少婦不知愁 春日凝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王昌齡)少婦經過梳妝打扮之后 興沖沖地登上翠樓,去賞春景一個"忽"字 突出闖入眼簾的柳色 使她想起了當年與丈夫折柳送別的場景 想起了丈夫,不禁傷感月亮,在我國古代詩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用的筆法一般說來 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李白什么樣的感情?思鄉之情詩中的月亮就不再是純客看的物象 而是浸染了詩人感情的意象了杜甫《月夜憶舍弟》:"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露總是白的 但今夜更白 因為感受在今夜;月無處不明,但故鄉更明 因為憶弟思家詩人以幻作真,為的是突出對故鄉的思念唐人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詩句以委婉的疑問點出了這月圓之夜人間普遍的懷人心緒 含蓄地表現了詩人對故鄉朋友的深切思念另外還有"海上升明月,天涯海角共此時"(唐人張九齡《望月懷遙》)、"欲問吳江別來意 青山明月夢中看"(唐人王昌齡《李昌曹宅夜飲》)等詩句,大體上也是這樣的感情菊花 菊花雖不能與國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與身價百倍的蘭花并論 但作為傲霜之花 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 有人稱贊它剛強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 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 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嚴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 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 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 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梅花梅花在嚴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 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 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 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 既是詠梅 也是詠自己王安石《梅花》:"遠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遙,又含蓄地表現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陸游的聞名詞作《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 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