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的歷史故事
湖北黃鶴樓的歷史故事
從前有位姓辛的人,賣酒為業。有一天,來了一位身材魁偉,但衣著襤褸的客人,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辛氏不因對方衣著襤褸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過了半年,辛氏并不因為這位客人付不出酒錢而顯露厭倦的神色,依然每天請這位客人喝酒。有一天客人告訴辛氏說:“我欠了你很多酒錢,沒有辦法還你。”于是從籃子里拿出橘子皮,畫了一只鶴在墻上,因為橘皮是黃色的,所畫鶴也呈黃色。
座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墻上的黃鶴便會隨著歌聲,合著節拍,蹁躚起舞,酒店里的客人看到這種奇妙的事都付錢觀賞。
如此過了十年多,辛氏累積了很多財富。有一天那位衣著襤褸的客人又飄然來到酒店,辛氏上前致謝說,我愿意供養您,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著回答說:我哪里是為了這個而來呢?接著便取出笛子吹了幾首曲子,沒多久,只見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畫上的黃鶴隨著白云飛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鶴背,乘著白云飛上天去了。
辛氏為了感謝及紀念這位客人,便用十年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后來便稱為“黃鶴樓”。
擴展資料:
湖北的美麗景色
全省有武漢、荊州、襄陽、隨州、鐘祥等5個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的秭歸縣;被譽為“東方第八大奇跡”的曾侯乙編鐘;銅綠山古礦冶遺址和越王勾踐劍、商代的盤龍城。
湖北省蘄春縣是明代偉大醫學家李時珍的故里、武當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術、漢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著稱于世。全省還有以荊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陽古隆中、當陽長坂坡為代表的三國文化。
武當山古建筑群,位于湖北省十堰武當山風景區內,始建于唐貞觀年間(627年—649年),宋、元時進行規模建筑。明成祖朱棣將武當山道場辟為皇室家廟,永樂歷時12年,建成8宮、2觀、36個庵堂、72巖廟等33組建筑群,總建筑面積達160萬平方米。
明嘉靖年間又大規模維修和擴建。武當山古建筑群現存較完好的古建筑129處,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占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武當山古建筑群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湖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黃鶴樓
2.1840
1889年英、德、俄、法、日5國先后在漢口開辟租界。清光緒十五年(公元1889年),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創辦近代工廠,興建新式學堂,修筑鐵路。1911年10月10日,武昌辛亥革命首義,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年的封建帝制。1921年夏,**、陳潭秋作為武漢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參加中國**第一次代表大會。1923年2月4日,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武漢江岸車站成為罷工總指揮部所在地,2月7日罷工失敗后,林祥謙、施洋等工人運動領袖在漢就義。1926年12月,國民政府由廣州遷至武漢。1927年2月7日,武昌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開辦,由**主持,惲代英、瞿秋白、李立三等都曾來校執教。1927年2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收回漢口、九江英租界。(1876年)中英《煙臺條約》簽訂,宜昌被辟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設立海關,正式對外開放。
民國初年廢府、州建制,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2年改東湖縣為宜昌縣,與興山、秭歸、巴東、長陽、五峰、鶴峰縣屬荊南道。當陽、遠安屬襄南道。1922年,宜昌屬荊宜道。
3.湖北出現過什么歷史人物
1 世界名人-屈原(湖北姊歸) 2 醫圣-李時珍(湖北蘄春) 3 茶圣-陸羽(湖北天門) 4 發明家-畢升(湖北英山) 5 開國君主-劉秀(湖北棗陽) 6 春秋五霸之一-楚莊王(湖北荊州) 7 中華民國總統-黎元洪(湖北黃陂) 8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湖北紅安) **(湖北紅安) 9 十大理財家之一,政治家-張居正(湖北荊州) 10 政治家-胡廣(湖北監利) 11 農民企業領袖-徐壽輝(湖北羅田) 王聰兒(湖北襄陽) 12 戰國七雄-楚威王(湖北荊州) 13 文學家-袁宏道(湖北公安) 鐘惺(湖北天門) 14 民族和親使者-王昭君(湖北興山) 15 伶祖-優孟(湖北荊州) 16 武術-張三豐 17 高僧-弘忍(湖北黃梅) 18 陳世美(湖北丹江口)。
4.湖北的歷史
湖北歷史源遠流長。
夏商(公元前21世紀-前11世紀)以前,南方民族長期在這里勞動和生活。春秋時(前770-前476年),國土主要在今湖南、湖北地區的楚國在南方諸國中最為強盛。
戰國時(前475-前221年),南方諸國統一于楚。公元前221年,統一的秦朝分天下為四十郡,湖北大部屬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屬漢中、南陽、長沙和黔中等郡。
西漢劃天下為十三部(州),湖北以漢水為界,西為南郡,東為江夏,均隸屬于荊州。三國時,吳魏分治湖北,都稱荊州。
經兩晉至南北朝,劉宋置荊州、郢州,又僑置雍州,蕭齊繼承了劉宋建制。梁以后建制紊亂,至隋統一,仍稱荊州,一度稱鄂州,故湖北簡稱鄂。
唐分全國為十二道,湖北屬淮南、山南及江南道;嗣又分屬山南東道、江南西道,一部分隸屬淮南道、黔中道。宋分全國為十五路,湖北有三十多縣屬荊湖北路,湖北之名始于此;有十九縣屬京西南路,另數縣分屬淮南西路、夔州路。
元朝除中央稱中書省外,分全國為十一個中書省,簡稱行省。湖北長江以北屬河南行省,以南屬湖廣行省。
明朝改制,全國設十三個承宣布政使司,湖北屬湖廣布政使司。清康熙三年(1664年)湖廣分治,大體以洞庭湖為界,南為湖南省,北為湖北省,是為湖北建省之始。
湖北省當時領有武昌、漢陽、黃州、安陸、德安、荊州、襄陽、鄖陽、宜昌、施南等十府。 民國初廢除府、州建制,省下設江漢、襄陽、荊南、施鶴等四道,共轄69縣。
后廢道存縣。此后除少數縣間有拆、并外,一般無變動。
1932年、1936年,又先后將69縣分屬11個、8個行政督察區。另,漢口有時為省轄市,有時為特別市。
自1927年開始,中國***領導的人民革命武裝建立過許多革命政權。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成立過黃安農民政權,擴建為鄂豫皖特區蘇維埃政府、鄂豫皖省蘇維埃政府;湘鄂西蘇維埃五縣聯縣政府,后改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湘鄂西省蘇維埃政府。
抗日戰爭時期的1941年4月,成立鄂豫邊區行政公署,1945年10月至1946年6月,擴大成立為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1946年8月至1947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過5個地區。
1947年底,分別成立江漢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1949年5月20日在孝感花園成立湖北省人民政府。
1949年后,省內政區迭有變更。2002年,湖北省轄有12個省轄市:武漢、黃石、荊州、宜昌、襄樊、十堰、黃岡、孝感、荊門、鄂州、咸寧、隨州;1個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個直管市:天門、仙桃、潛江;1個林區:神農架林區。
市、州共轄60個縣(市)、38個區。省人民政府駐武漢。
5.歷史故事 簡短一點50字
1、姜太公釣魚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時人,曾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據民間傳說,太公在出仕之前,隱居於渭水(在今陜西省境內)之濱。
他常拿一根不帶魚餌的直鉤釣竿,在水面上憑空釣魚。一些樵夫看到他這樣釣魚都發笑。太公說:”我不是想釣真的魚,而是想釣一位賢明的君主。”
太公就這樣期待了幾十年,到他快八十歲的時候,周武王的父親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國才能,親自請他出來做了丞相。
2、味如雞肋
三國時期,曹操帶領軍隊攻打一個城市,很長時間沒有攻打下來。這時候,他感到進推兩難:撤退吧,就前功盡棄,實在可惜;繼續攻打下去吧,又實在沒有取勝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雞的時候,感到這情形就像是吃雞肋:實在沒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丟掉又舍不得。這時候有人來問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隨口回答”雞肋。”
3、胸有成竹
宋朝有個畫家叫文興可,善於畫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圍,栽了許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觀察竹子的不同姿態與變化。因而對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畫出的竹子生動逼真。《宋史·文同傳》里說:”當時人們紛紛請他畫竹子,送去的絹,堆了一大堆,他有時厭煩地把它們扔在地上。”
當時,文興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補之寫了一首詩贊揚他的繪竹藝術,其中有兩句:”興可畫竹時,胸有成竹。”
4、孟母三遷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游戲。
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適合孩子居住。”于是將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
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適合孩子居住。”又將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
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里定居下來了。等孟子長大成人后,學成六藝,獲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為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結果。
5、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的戰爭之一。公元208年(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領水陸大軍,號稱百萬,發起荊州戰役,然后討伐孫權。
孫權和劉備組成聯軍,由周瑜指揮,在長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說今嘉魚東北)一帶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赤壁之戰是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也是孫、曹、劉各家都派出主力參加的唯一的戰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味如雞肋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胸有成竹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姜太公釣魚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孟母三遷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赤壁之戰
6.武漢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1911年武昌起義掀開了中國近代史歷史篇章,而后共產主義的逐步確立,領導了著名的京漢鐵路大罷工。
1927年國民政府隨著北伐的逐步勝利,遷都于武漢,成為當時的政治中心,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發展。同年**發動了“四一二”政變, 7月15日,汪精衛公開舉行了“分共會議”,國共第一次合作宣告失敗。8月7日在漢口市三教街41號,選舉成立了臨時中央**。
1938年的武漢會戰,即大武漢戰役,最終武漢三鎮淪陷于日本的鐵蹄之下,國民政府逃亡重慶。
1949年5月16日,經過解放軍的艱苦奮戰,武漢終于回到人民的懷抱,24日,武漢市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1986年**公布武漢市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