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義滅親故事(一句話)短點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2.大義滅親的故事
【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大義滅親,其是之謂乎。”
[編輯本段]典 故
春秋前期,朝歌(今淇縣城)為衛國都。
石碏,春秋時衛國大夫。衛莊公有三個子,大姬完、次姬晉、三州吁。州吁最受莊公寵愛,養成殘忍暴戾的性格,無惡不作,成為朝歌大害。
當時,老臣石碏,為人耿直,體恤百姓疾苦。他幾次勸莊公管教約束州吁,但莊公不聽,州吁作惡日甚。
石碏子石厚,常與州呈并車出獵,為非作歹。石碏大怒,用鞭子抽打他五十下,鎖入房內。石厚越窗逃出,住州吁府內。不回家,仍天天跟著州吁胡作非為,禍害百姓。
莊公死后,姬完繼位,稱衛桓公,石碏見他生性懦弱無為,告老還鄉,不參朝政。此時,州吁更加橫行霸道。公元前719年,州吁聽計石厚,害桓公奪位。州吁、石厚為制服國人,立威鄰國,就賄賂魯、陳、蔡、宋待國,大征青壯年去打鄭國,弄得勞民傷財。當時,朝歌有民謠云:“一雄斃,一雄尖,歌舞變刀兵,何時見太平?”州吁見百姓不擁戴自己,甚憂。石厚又讓州吁去請其父石出來共掌國政。州吁派大臣帶白壁一雙、白粟五百鐘去請。石碏拒收禮品,推說病重回絕,石厚親自回家請。
石碏早想除掉禍根,為國為民除害。他趁石厚請他參政,假意獻計說,新主即位,能見周王,得到周王賜封,國人才肯服貼。現在陳國國君忠順周王,周矗埂避忌篆渙遍惟撥隸王很賞識他,你應該和新主一同去陳國,請陳桓公朝周王說情,周王便會見之。石厚十分高興,便備厚禮赴陳,求陳向周王通融。
見此,石碏割破手指,寫下血書,派人事先送到陳國。血書寫道:“我們衛國民不聊生,固是州吁所為,但我逆子石厚助紂為虐,罪惡深重。二逆不誅,百姓難活。我年老體衰,力不從心。現二賊已驅車前往貴國,實老夫之謀。望貴國將二賊處死,此乃衛國之大幸!”
陳國大夫子針,與石碏有深交,見血書,奏陳桓公,桓公命將州吁、石厚抓住,正要斬首,群臣奏:“石厚為石碏親子,應慎重行事,請衛國自己來問罪”。
石碏知二賊被捉,急派人去邢國接姬晉(州吁之兄)就位(即衛宣公),又請大臣議事。眾臣皆曰:“州吁首惡應殺,石厚從犯可免。”石碏正色道:“州吁罪,皆我不肖子釀成,從輕發落他,難道使我徇私情,拋大義嗎?”從默然,石碏家臣羊肩說:“國老不必怒,我即赴陳辦理此事”。
羊肩到陳殺石厚,石厚說:“我是該殺。請將我囚回衛國,見父后再死。”羊肩說:“我奉你父命誅逆子,想見你父,我把你的頭帶回去見吧!”遂誅之。
石碏為國大義滅親之事,史學家左丘明記之,衛民傳頌至今。 石碏的這種做法得到后人的贊許,后來人們稱這種行為是 “ 大義滅親 ” 。
參考資料:**view/*
3.求有關大義滅親的故事
墨家有一個領袖叫腹朜,居住在秦國。他的兒子殺了人。秦國的惠王(對他)說:“先生你的年事已高,又沒有別的兒子。寡人已經命令官吏不殺你的兒子了。先生你這件事就聽我的吧。”腹朜(月改黃)回答道:“墨家的法律說:‘殺人的人處死,傷人的人處刑。’這是用來禁止殺人和傷人。而禁止殺人和傷人的法,是天下(人應該遵守)的大義啊。王您雖為了他開恩而命令官吏不要殺他,腹朜(月改黃)我卻不可以不按照墨家的法行事。”腹朜(月改黃)不聽惠王的,還是殺了兒子。兒子,每個人私人所愛啊,忍受私利而行大義,領袖[腹朜(月改黃)]可說是公道啊。
原文:
墨子有巨子腹朜,居秦,其子殺人。秦惠王曰:“先生之年長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誅矣,先生之以此聽寡人也。”腹朜對曰:“墨者之法曰:‘殺人者死,傷人者刑。’此所以禁殺傷人也。夫禁殺傷人者,天下之大義也,王雖為之賜,而令吏弗誅,腹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許惠王而遂殺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義,巨子可謂公矣。
4.
長嫂如母 合肥地區,敬重嫂子比敬重姐姐還講究,說句把怠慢姐姐的話,還可以原諒;要是說了怠慢嫂子的話,那可是捅了馬蜂窩,不能善罷甘休的。
人們常說:“長嫂如母”。老到白胡子的翁,小到穿開襠褲的娃,都曉得這是因為清官包公的緣故。
那還是宋朝,廬州府出了個清官包拯。這年,包拯巡按到赤桑鎮。
嗬,在赤桑鎮,包拯遇到了“咬手”的事: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大娘,哭奔衙門,狀告包拯侄兒包勉,打死她兒子,摔死她孫子,**她兒媳婦,致死人命三條。包拯準了狀,發簽拿人,一連數日,緝拿不到兇犯。
包拯為這事,吃不香,睡不穩,顯得更黑更瘦了。 這天,包拯坐衙,仍舊拿不到兇犯。
散衙后,他滿臉愁悶地回到家。他妻子——李夫人卻手拿一只撥浪鼓迎上來,一本正經地說; “相公,這玩藝是清東西時翻出來的,年深日久也壞了,要這玩藝干啥?放著還占地場,我看,不如扔掉了吧!” 包拯從夫人手里接過撥浪鼓,鄭重地說: “這,這哪行!” 說罷,端詳著撥浪鼓,那么凝神,象是看一件罕見稀奇的珍寶。
包拯為啥這么喜愛這件玩具呢?這里有包拯孩提時的故事。 原來,包拯是老罕(指最小的兒女)兒子,母親生他時已上了年紀,年老體衰,加上產后受了風寒,一病不起,在包拯未滿月時就死了。
嫂嫂憐愛這個未滿月就失去母親的小叔子,就把包拯抱回自己房里,放在比他小日分的兒子包勉——包拯的侄兒——的搖籃里撫養。嫂嫂心地善良,為人樸實,喂奶先盡小叔子吃,剩多剩少才是自己兒子的。
一人奶,兩人吃,自然不夠。“奶不夠,粥來湊”。
包勉可是吃米粥長大的。 包拯兩歲時,哥哥從集上買了一只撥浪鼓回來,拿給包勉玩。
小孩家愛新奇玩藝兒。包拯一看到,就要;包勉不給,包拯就哭著要。
嫂子看到這情況,一面責備丈夫不該只實一只,分配不均,一面從包勉手里奪下撥浪鼓給了包拯。包拯止住哭了,但她自己的兒子卻哭個不住。
一看,才知道剛才因為用力過猛,撥浪鼓的蔑把子把包勉的小嫩手拉破了,血糊淋拉的。爺爺心疼大孫子,又要從老罕兒子手里拿過撥浪鼓,讓嫂嫂攔住了。
“爹,沒娘的阿叔可憐。包勉哭兩聲有啥呢?老輩常說:‘葫蘆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
就是有個三長兩短的,我還年輕力壯嘛!” 嫂嫂一席話,感動得公公說不出話來,也就沒有從包拯手里再拿回撥浪鼓。嫂嫂轉身就從書案的香爐里,抓了一把香灰,捻在包勉的傷口上,止住血。
從那兒,包勉的手上就留下一條顯眼的疤痕。直到包拯十歲,他父親臨死前,把撥浪鼓交給他,把這件事講述了三遍,讓包拯記住。
他才放心地閉上眼睛。之后,包拯就一直把撥浪鼓帶在身邊。
李夫人看著包拯拿著撥浪鼓這樣動感情,又進一步地說: “相公,這玩藝兒又破又舊,不金不銀的,實是沒有留頭。” “呸!”包拯動氣了,說:“娘子,你馬不知臉長,怎么就忘了?從你過門那天起,我就不止一次給你講了嫂子那顆無私的心,和她金子般的語言。
這只撥浪鼓是嫂嫂親手給我的,它比金比銀還貴重咧!” 李夫人并不是忘了這件事,而是故意要引起包拯回憶起這事的。原來,包勉知道外面告了他,包拯準了狀。
老叔這個人一向鐵面無私,他害怕了,就躲到老嬸身邊,求老嬸給他講情。李夫人自然就答應了。
可是,她熟知包拯稟性剛直,怕一時不容情,就想點子來打動包拯的心。 這時,她覺得有門了,就說: “好吧!撥浪鼓我來好好收藏!相公——” 包拯急躁了,說: “夫人,有話,你就脆崩點說吧!” “相公,嫂子就只有包勉這點骨血,念嫂子撫養之恩,赦了包勉吧!讓他改邪歸正,服侍嫂嫂晚年。”
“啊!” 包拯一驚,明白事故點兒出在家里。李氏拿出撥浪鼓原是為了給包勉講情的,包勉緝拿不到,是“家鬼害家人”。
這怎么能行呢?豈能因包庇自己的骨肉,壞了國法呢?本來,包拯想發怒的,但一想這樣會讓事情更麻煩。于是來了個“老鴨浮水——表面不動”,說: “這……這……這事,往后再說吧!” 李夫人以為包拯動情了,為包勉擔憂的心也松了點。
當天下午,包拯帶著李夫人登衙升堂。讓王朝、馬漢把白發大娘請上堂。
包拯說: “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冤屈,說出來,我與你做主。” 白發大娘忍著悲痛,說: “我叫肖劉氏,赤桑鎮人。
包勉為**我兒媳婦,殺害了我一家三口,請大人為我做主伸冤。” “肖劉氏,你可看清了,不是壞人冒充包勉的嗎?” “大人呵,賊子行兇時,我在場。
我親耳聽他說,‘我是包大人的侄兒,狀子是告不透的。’他殺我兒子時,我親眼看到他左手心中有條又粗又大的疤痕。
連我那哭著要娘的兩歲小孫孫,他也不放過,伸出疤痕的左手奪了小嫩手中的撥浪鼓,又伸出右手抓起小孫孫,摔死在地上。兒媳婦被搶走,抵死不從,也被殺死。
慘呀,大人啊!” 李夫人聽了,也氣得臉兒發青;包拯聽了,心似刀絞。可他故意說: “肖劉氏,包勉是我的侄兒,你就原諒點,我給你三百兩俸銀,給你安排好晚年生活。”
好似一聲霹靂,肖劉氏一怔,眼里淚水沒有了,圓睜著眼,怒斥道: “呸!我不要你的臭錢,你也甭為我這孤老婆子操心。常言說:‘屈死不告狀’,原來你包大。
5.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大義滅親》的主要內容
解釋: 指為了維護正義,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
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
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
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
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
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
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快手黑羽家新蘭永恒柯南迷墨關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