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戴河的傳說
1 北戴河的傳說
北戴河海濱,是我國著名的旅游風景區和避暑勝地。“北戴河”就像著名的品牌一樣,享譽國內外。“北戴河”地名的由來,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與她優美的風景一起,給國內外朋友帶來了很多的享受和樂趣。
相傳,有一年發大水,淹了很多莊稼,沖毀了很多房屋,惹得百姓怨聲載道。這年,正好趕上玉皇大帝出巡,怨氣沖了鑾駕。
玉帝驚問左右諸神道:“下界有何冤屈,從速查來。”
太白金星奏道:“據小神所知,此乃四海龍王之子,為爭海域、奪龍位互相殘殺,鬧得洪水泛濫。”
玉皇大帝道:“四海區域和龍王之位乃朕所封,龍子怎敢爭奪?”
太白金星奏道:“四海龍王已經年邁,難理政事,管束不了龍子,龍子才敢爭權奪利。”
玉皇大帝沉思片刻道:“傳朕的旨意,明年五月十三,命四海龍王諸子到天河來比賽,勝者可繼承龍王之位,余者可分封江、河、湖、沼,各授其職,違旨者罰。”
太白金星速把玉皇大帝的旨意傳給了四海龍王。四海龍王又把御旨傳給龍子。龍子們聽后,個個苦行修煉,只等明年的五月十三參加天河比賽。這天,玉皇大帝御駕親臨。比賽開始了,諸龍百子駕著云霧,向指定地點飛去。在諸龍百子中,最小的是勃海龍王之子小白龍。別看小白龍小,但是跑得最快,把所有龍子都甩到了后面。這是為什么呢?小白龍最受父王的寵愛,所以,勃海龍王有意讓他繼承王位,就把宮中一件奇異的寶貝--擊水玉帶,偷偷地交給了小白龍。小白龍腰系擊水玉帶,玉帶在空中飄舞,水霧猛烈翻騰,小白龍箭一般向前飛去。飛呀飛,小白龍回頭一看,那些龍子都甩得無影無蹤了。他便悄悄撥開云霧向人間窺視。小白龍從沒有出過龍宮,往人間一看,不僅吃了一驚,只見大地一片荒涼,河床裂著一道道大口子,這是怎么回事呢?他收起擊水玉帶,降到一座山上,變為一個少年。正在這時,只見山坡上有一位衣衫襤褸的女子,肩擔水桶,步履艱難地向山下走來。
2.關于北戴河的傳說
相傳兩千多年前,秦始皇東巡,來到渤海岸邊,不料高山擋住了去路。
秦始皇十分惱怒,拿出趕山神鞭,朝高山猛抽幾鞭,立時山峰飛起,碎石騰空,向東西方向飛去,秦始皇緊抓不舍,一直追到此處海邊,發現碎石不見了,只見一群斑斕猛虎在海邊嬉鬧,見了秦始皇,群虎慌忙跪地求饒,秦始皇便讓他們變成礁石,永遠棲居在這片沙灘上。如今的這片老虎石,已成為游客們的流連之地。
碧海、金沙、碣石,吸引著國內外游客到此消夏觀光。玩水嬉戲,洗海水澡,沐日光浴的旅游者及賦詩作畫的文人墨客數不勝數。
人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在歡笑與波濤的交響樂中盡情歡樂。老虎石,如鑲嵌在渤海之濱的一顆明珠,閃爍著誘人的光輝。
3.北戴河名稱的來歷
北戴河的名字是從戴河而來,但是叫北戴河的有兩個地方,有先有后:一個是秦皇島的市轄區,即北戴河區,轄戴河鎮、蔡各莊鄉、海濱鄉;一個是北戴河村。北戴河村在前,在北戴河火車站北偏東,北戴河區在后。一百多年前,京山鐵路從這里通過,并在這里設站,即現在的北戴河火車站,它的命名是來自于北戴河村。后來,這里開辟為度假區之后,沿用應該也是火車站的名稱,設區之后也是如此。所以一般外地旅游的和本地人說的北戴河不是一個地方,所以會有一些誤會,外地人說的基本上是在海濱鄉,現在可能是叫海濱鎮,我們當地人稱為海濱;而我們當地人說的北戴河是北戴河火車站也即北戴河村附近。一橋之隔的南戴河也是村子,不過屬于撫寧縣牛頭崖鎮,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開發,后來拓展到渤海林場直到昌黎黃金海岸,南娛就在渤海林場中。
戴河古稱渝水,到了遼代一直到明清都稱為渝河,到清康熙年間因砂河流經戴家山頭故改為戴家河,后來到了民國年間為了省事把家字去掉了故稱戴河, 戴河有四條源頭都在撫寧縣,戴河在河東鎮流入大海,因為整個旅游區在戴河以北所以叫北戴河.
4.關于天池的傳說用簡短的幾句話
這是一座在兩百余萬年以前第四紀大冰川活動中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海撥1980米,湖面呈半月型,是世界著名的高山湖泊,1982年披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池古稱"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宴請周穆王之地,唐代詩人李商隱曾作詩曰:"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傳說天地是西王母梳妝臺上的銀鏡,又說是西王母的沐浴池,天地絳繞的云霧,是西王母的霓裳羽毛,小天池是西王母的洗腳盆……,這些美妙的神話傳說,給優美的天池自然景色象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夏季,這里山清水秀,清爽宜人,是絕佳的避暑盛地。游人可登高山、穿密林,俯覽天地全景,也可在碧波浩渺的湖水中泛舟橫渡,飽覽湖光山色。冬天的天池,白雪皚皚,銀裝素裹,湖上堅冰如玉,是全國少有的高山滑冰場。世人將天地的自然風光概括為"石門一線"、"龍潭碧月"、"頂天三石"、"定海神針"、"南山望雪"、"西山現松"、"海峰展"懸泉飛瀑"八大景觀。每年,天地都吸引著大批中外游客。
頂天三石:在天池西約4千米,海拔2781米的峽谷中,有三塊威武崛立的石筍,它們形如三根并立的蠟燭,傳說當年西王母用這三塊巨石,頂住了因惡龍掙扎、沖撞而即將傾倒的西天,故此三石又名"柱天石"。舊時山中道人曾在此巨石上豎木桿,掛長明燈。紅燈照山川,象征吉祥太平。晴夜,在遠隔百里外的烏魯木齊還可依稀看見此燈發出的一絲幽光,故此處又名"燈桿山"。燈桿山下有兩個由冰磧堤圍成的餓大山坳,形似鍋底,俗稱大、小鍋底坑,傳說這是王母娘娘做飯的地方。夏季這里牧草青青,野花遍地,是度假的好處。
定海神針:傳說天池之中有一個水怪,經常亂施淫威,興風作浪。攪的天池之水瀑漲,淹沒左右居民,百姓無家可歸四處流浪。有一年,王母娘娘在天宮舉行盛大的蟠桃會。會上宴請了各路神仙,唯獨忘記邀請這位天池水怪。水怪不悅,發威泄私憤。頃刻之間濁浪滔天,洪水四溢。天兵稟報王母娘娘,王母娘娘大怒,旋即取下頭上的一根碧玉簪投入水中,頓時風平浪靜,水退石出。那根碧玉簪就變成了一棵榆樹。從此生長在天池水邊,成為鎮水之寶。這棵由王母娘娘頭上的碧玉簪變成的榆樹就被后人稱為“定海神針”。
5.誰有簡短的江河傳說(50字以內)
民間傳說,大禹治理了四川青城的水患后,又開了夔門。
在治理三峽時又得到神女的幫助。大禹不但治了水患,還為百姓掃平了交通障礙。
洪水退后,玄龜搬來的土就堆成了桐柏山和大別山,阻礙了豫州與荊州之間的交通。是大禹揮起開山斧,砍出了三個口子,這就是后來的鄂北三關──平靖關、武勝關、九里關。
在長江下游,秦始皇趕山的傳說融入了大禹治水的傳說。說的是一位仙人給民工一人送了一根絲線,眾人挑起擔子一個個快步如飛。
大禹把眾人的絲線收了攏來編成鞭子,鞭子一揮,就開出了河道一大截。大禹在治理長江下游時,不但身體力行,還折下柳枝作弓箭,射穿圌山泄洪水。
6.秦皇島有哪些傳說
相傳秦始皇吞并六國、統一中國后,就加緊修馳道、通水路、巡視郡縣。
一日,秦始皇東巡至海,忽有齊國人攔駕駛求見。 始皇問:“為何攔駕?”齊人答:“稟報大王,此地海里有三座仙山,一座叫‘蓬萊’、一座叫‘方丈’、一座叫‘瀛洲’。
這仙山時隱時現,出現時,樓臺亭榭依稀可見,鐘鼓笙簫悠揚悅耳。 仙人們駕云行路,飄飄灑灑;飲的是甘露水,吃的是長生不老的藥。
大王,若想萬壽無疆,何不派人去尋些長生不老的仙藥呢?” 始皇聽罷,半信半疑當即降旨,令齊人去仙山尋藥。 幾日后,齊人回來稟報始皇:“因為小人福淺命薄,仙山一直未現,是海上一陣颶風,把我們吹了回來。
”始皇聽后不悅,可轉念一想,世上要講福大命大之人,看來只有朕了,待朕親臨海邊,眺望仙山罷!于是急令兵士速在海邊山巖上筑造行宮,如今在北戴河金山嘴留下遺址。始皇住進行宮,待仙山再現。
果真,一日睛空萬里,碧波如鏡,萬籟無聲。海面忽地升騰一片光輝,光環中聳起三座小山。
只見,隱隱山頭見樓臺,淡淡樹影倚云栽,層巒疊翠,連綿數十里,忽如傘蓋、忽如旗幟、若似浮圖、若如城廊,殿閣獸脊,異態萬千,變幻無窮,近半個時辰,仙山方消。 始皇見狀,大悅。
從此堅信齊人之言。便令將士四處張貼告示,廣招天下方士,共議求仙之事。
此時,燕國方士盧生見此告示后,毛遂自薦,到行宮拜見始皇。 盧生說:“小人愿帶弟子渡海為大王求取不老之藥。”
“有何把握?”始皇問。盧生答:“從前此地有兩個方士,一個叫羨門,一個叫高誓,他們已得道成仙,住在仙山。
他們若知道是為大王求藥,定能應允。”始皇聽后,萬分高興,忙說:“你若能求得仙藥,寡人必有重賞。
不知你何時動身?”盧生說:“大王,請允我三日,一要齋戒沐浴,二要朝拜仙山,還要置辦些珠寶法器,以作見面之禮。另外,懇請大王為我們選一方風水寶地,由此入海。”
始皇一聽,“好!”遂傳令兵馬集中,分東西二路沿海灘選址。 兩天后,東路人馬回宮稟報:距碣石海岸不遠處的海里,有一小島,方圓數十里。
小島四面環水,島上小山突兀,清泉飛瀑;蒼松翠柏,一片蔥綠;遍地野花,絢麗奪目。尤其那岸邊細沙,金光閃亮,走在上面,象踩著柔軟的絨毯。
始皇一聽,決計親率兵馬渡船登小島查看。 始皇一登上小島不由贊嘆道:“朕游遍天下名山大川,竟未見如此奇麗山水。
且這里風輕浪靜,沙軟潮平,極易船兒航行,入海之處,非它莫屬!”于是,始皇就在小島上住了一宿,只待即日入海求仙。 第二天一早,盧生和弟子韓終、侯公、石生等一身道裝,在海邊待命。
始皇今天特別高興,先把酒朝拜仙山,后令兵士將珠寶以及在小島上采集的各種瓜果一并裝船,以犒勞方士。 隨后,降旨入海。
小船徐徐揚帆,乘風破浪,秦始皇則站在小島山巖上,目視小般直至消失在海天盡頭。 話說盧生和弟子們在海上飄泊多日,水盡糧絕。
7.北戴河的民俗習慣都有哪些
戴河區是河北省秦皇島市的城區。北戴河區海灘沙質比較好,坡度也比較平緩,是一個優良的天然海水浴場。
北戴河歷史1. 1北戴河區歷史悠久。遠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商、周時屬孤竹國;公元前664年,孤竹亡,地屬燕國;春秋戰國時屬燕國。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經此攻遼東,擄燕王喜,燕亡。
2. 21919年,由公益會劃地133畝,建造蓮花石公園。公園內建有體育場、高爾夫球場和跑馬場等。同年還建設了第一、第二、第三公共浴場,北戴河區的旅游設施已初具規模。
3. 31933年4月16日,日軍侵占秦皇島,北戴河淪陷。4. 41945年9月,日本投降,國民黨接收北戴河海濱區,成立北戴河區海濱管理局,直屬河北省。END風土人情1. 1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鍛造了北戴河的天生麗質,那么朱啟鈐、辛柏森等開拓者和建設者不辭勞苦、梳理扮妝,更令北戴河風姿綽約,而張學良等名人雅士留在這里的軼事趣聞,又讓她增添了一道迷人的風景。在這片熱土上,回蕩的是愛國主義的鏗鏘高歌,交融的是中西方優秀的文化成果。
2. 2大海造就了北戴河淳樸的民風,塑造了北戴河人寬廣的胸懷、美麗的心靈。勤勞進取、文明熱情、保護環境已成為北戴河社會風尚的主流。3. 3帶著久遠的傳說,駕著翩飛的思維,看鴿子窩,望老虎石,登聯峰山、疊加著情愫與景物,交織起美麗與美景、正義、善良、忠貞,是千古不變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