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人的思想觀
一個人的思想即對世界的認知程度,也就是一個人多所有感知事情的理解程度,是通過學習、思考總結的或感悟的。
這也是人為什么說高級生物,有自我意識的動物都是有思考能力的,有思考能力的就有思想 而且思想能夠決定一個人的道德素養。價值觀是是人思想里的一個衡量工具,通過個人一套復雜的辯證系統形成的,能夠判斷什么重要什么次要,有了這個衡量體系做判斷就能夠完善思想的邏輯性,思想通過邏輯判斷后變形成統一,然后會通過語言、行動、意識、表現出來,也就是大腦的指令。
把人的大腦想像成一部機器可能會容易理解一些。
2.給我20條簡短的最近的時事政治新聞,啊謝謝
1.1月1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正式啟動
2.《**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日前發布,標志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3.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館日儀式10月1日上午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舉行。
4. 第十六屆亞洲運動會火炬點燃暨火炬傳遞活動啟動儀式10月12日上午在北京天壇公園祈年殿南廣場隆重舉行.
5.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60周年座談會,10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6.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7. 展現城市生活美好前景,開啟人類文明嶄新篇章。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閉幕式10月31日晚在上海世博文化中心隆重舉行。
8. 10月3日,德國迎來統一20周年。連日來,德國各地舉行一系列活動,慶祝自己的國慶日。
9. 中國人口學會年會7月3日在江蘇南京召開,主題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10. **新聞辦7月8日在北京召開的西部大開發10周年新聞發布會,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10年來已經取得顯著成效,西部地區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改滯后的局面,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1.9%,主要宏觀經濟指標10年間都翻了一番以上。
11. 7月13日,交通運輸部正式對外發布《2009中國航運發展報告》。
12.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7月15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據初步測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個百分點。
13. 在牙買加召開的2010年世界技能組織大會,于當地時間10月7日表決批準中國正式加入世界技能組織。
14. 郭明義同志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10月11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
15. 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市的杰龍生物醫藥公司10月11日宣布,該公司干細胞療法藥物GRNOPC1的首期人體臨床試驗已經啟動,這是美國政府批準的首例胚胎干細胞人體臨床試驗。
16. 10月17日是聯合國確定的第十八個“國際消除貧困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縮小貧窮與體面工作之間的差距”,意在呼吁各國關注就業,努力創造更多、更體面的就業機會,從根本上解決貧困。
17.8月5日,中國首臺國產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的機柜等主要設備已運抵天津濱海新區,正在進行系統裝配。
18、當地時間2月12日,第二十一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式在加拿大溫哥華哥倫比亞體育館舉行。
19、智利2月27日凌晨發生里氏8.8級強烈地震,已至少有122人死亡,遇難人數還在繼續上升。
20、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規定,**近日決定設立**食品安全委員會。2月9日,**食品安全委員會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
3.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觀有感
我的主義是真正的科學!
我的主義是真正的科學:
想帥哥,帥哥到;
思靚女,靚女過來笑;
想餡餅,餡餅從天降;
這不,想喝奶,母牛自動上門了。
我的主義是真正的科學,
比天堂更美好,
那世界人人能去到。
宗教里,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上帝審判,誰入地獄,誰進天堂;
限制多多,讓人夢想明天,夢想永遠,
實在不夠理想。
我的主義是真正的科學,
必然實現,想啥有啥,
絕不是空想。
4.我求一篇政治的《世界觀》
一直以來,我都是看不透我自己的,也看不懂生活。
因此,我總是像無頭的蒼蠅,在生活的面前是那么地渺小,也是那么地不知所措與無助。我經常告訴自己,要上進,要有激情,要勇敢地改變并提高自己。
然而,每當我決定這樣去做時,卻總是不能落實。我不是感覺到自己太懶惰,就是感覺自己沒有勇氣,甚至很膽小怕事。
于是,時間長了,我變得很迷惘,我也變得很偏激。甚至,我開始懷疑自己能不能創造價值。
這種懷疑,是由于對社會,對生活以及對教育的懷疑引起的。在我的思想中,此時的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人生也是沒有意義的。
于是,我開始追尋,我尋找我所沒有的東西,也更加追求生命的意義。 然而,我并不知道我需要什么,也就不知道我該去追尋什么。
我一直向前走,一直走,不知前面是何方,也忘記了后面是何處。我只知道,我已經不能回頭。
我還知道,前面未知的道路還需要我努力地去探索——雖然我現在還不能做得很好。對于生命的意義,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追尋,該去追尋什么樣的意義。
我只感覺到它有時很簡單,就是以良好的形象去解決好生活中的各種矛盾。我也還感覺到它有時也很復雜,因為許多東西都是假象,我們都只是匆匆的過客。
我一直向前走,一直追求。就這樣,我不知道我該走向何處,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走。
甚至,我已不知如何停下——因為前面似乎有什么東西在召喚我,使我停不下前行的腳步。我走啊,走啊,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也不知道離那個召喚我的地方還有多遠。
我開始恐懼,因為我害怕,我不知我會走出個什么結果。甚至,我想象出了一種凄美的死亡,因為我有時太累了,太迷惘了。
但我不能停下,因為我身邊的人都在走,我停下后會感到更加地凄涼。我不能落后,我的信念一直這樣告訴我。
可是,我只是蕓蕓眾生中很渺小的一個。我沒有什么很好的天賦,也沒有過人的體力,更沒有什么外在的可以借助的資源。
于是,這樣的條件,在我生活的各種環境中,造就了這么一個我。于是,走的時間長了,我也會累,我也會變得很脆弱。
有時,我真地很想有一個人能來給我一些指引,或告訴我,我所走的路是正確的。同時,我還希望有那么一個人,在我很累的時候,能給我一點鼓勵,而不是親人那樣籠統的叮囑;在我困難的時候,能給我一點幫助,而不是禮節性地問候;在我高興的時候,還能真心和我分享,而不是大眾化地一起笑笑鬧鬧…….可是,也許是命運的捉弄,我又害怕和抵制這些,我的意念一直告訴我要一個人一直這么走下去:因為我追求完美,所以我害怕在人前暴露殘缺。
這是多么明顯的愚蠢行為啊。于是,在這種矛盾的掙扎中,我努力地尋找著出路。
就像我前面所說的一樣,我一直告訴我自己要努力改變并提高自己,要有激情,因為人在自我評價時,總存在理想我與現實我、主體我與社會我之間的矛盾。可我發現,要解決這些矛盾真的很困難。
然而,不甘落后平庸的我,也不是這么容易被打敗的。我努力地探索,積極地思考,試圖征服自己的命運,以開辟出自己的天地。
在許多次的失敗中,我并不氣餒,我仍然努力去追尋。我希望能用我的一生去做試驗,如果可以的話。
雖然,有時由于思考得太多而聯系實際比較少,我會陷入思維的漩渦。但是,我正積極地探索,并努力去改變現狀。
在長期的掙扎中,我逐漸認識到了一些東西,也改變了一些東西。在這逐漸的認識與改變中,我卻并不能感覺到自己變得更加成熟了。
相反,由于這種認識與改變更加堅定了我追求那種召喚我的東西的信念,也加深了我一個人走的信念,我變得更加孤獨了,也似乎在更加的剛強中顯得更脆弱了。也許,這就是成長的痛苦吧。
寫到這里,我想到一段有關成長的話:我們就這樣生活著,時而有人陪伴,時而孤身一人;自然而然地,今天否認昨天的一些想法,明天又敲碎今天的一些信念;這個,就是成長——既無法強求,也不可避免。是啊,成長就是這么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我們的思想中,也總是有這樣那樣的東西在變動著。 其實,我一直有這么一個疑問:成長了就一定變得更加完美了嗎?我認為不是這樣的。
也許成長會讓我們變得更加老到,但不一定會讓我們變得更加完美。因為,有時成長之前的東西更加適合我們自身內在的需要,更能使我們感到幸福。
同時,有時的成長,也只是使我們更加扭曲了自己,以適應所謂的生活。 我仍然一直在追尋。
在迷茫中,我似乎能看清并感覺到一些東西了。也一直是這些東西,在支撐著我。
哦,對了!我一直在尋找,我在尋找一種歸屬感,不僅是學習與工作的,還有心靈的;我一直在尋找,我在尋找一種平衡,一種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我一直在尋找,我在尋找一種生活方式,一種既能讓我感到開心,又能讓我擺脫孤獨并積極向上的完美生活方式;我一直在尋找,我在尋找一種生活,一種完美生活…… 這是一個強者的世界!人們早就知道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現在也這么認為了。
而且,我更加強烈地感覺到,不管怎樣,一個人如果不能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創造自身獨特的價值,并去承擔必要的責任,那他的生命將是毫無。
5.政治 論文 “我的價值觀”
善良。這個世界不是我一個人的,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公共社會,也絕不會是我一個人的。于是我可以想到,我個人的利益絕不可能代表群體的利益。借用和諧一詞,如果與人相處希望比較和諧,那么一定要用公眾的利益作為標準并衡量所有的公共事務。所以一個人的善良,其實就表現在對于其他人不管是群體還是個體價值的認可和盡可能的幫助。
真誠。這樣的認可和幫助應當是發自內心的,這就是真誠。有了真誠,才可以對其他需要自己去努力、去完成的事情具有源自內心的動力;有了真誠,才可以對于與自己相處并可能在今后與自己相處的人們具有發自內心的善意,并能做到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并非功利的目的。
守信。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輕易保證或許諾,但自己一旦承諾的事情,則一定要竭盡全力去努力完成、努力實現。如果是明確的諾言,我們很容易理解,但是有很多并不明顯的承諾,卻常常被我們忽視。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我們所簽署的勞動合同當中,一定會有很多員工在簽署名字之前對于公司的承諾,諸如敬業、守紀、保密等等。簽完合同并隨著年復一年的工作,我們是否依然記得我們應當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員工?
尊重。這個世界、這個社會,人人平等,這是天賦人權,雖然現實并非如此。但從我做起,并不需要怎樣的代價。只要一個人愿意用自己的勞動獲取自己應當的所得,并按照公共的道德規范去約束了自己的行為,他就應該得到應有的尊重甚至敬意。現今社會,更不可能有高低貴賤之分,尊重便成為與人為善的最好選擇。
責任。責任感是一個人對公眾、對社會的主動精神,每個個體倘能都切實擔負起來,那么就會形成一個積極的、熱忱的、蓬勃向上的氛圍。我們常說,一個人對于社會的價值不在索取而在于奉獻。奉獻的過程,就是履行自己責任的過程,也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過程,應該也是一個快樂的過程。
謙讓。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并不是一句空話。我們還不是一個物質產品或精神財富都極大豐富的社會,于是必然存在分配不均甚至貧富差別。在利益與享受面前,頗能折射出一個人的所謂風度與品質。謙讓不會讓自己多得,但卻可能讓自己因此而快慰,尤其是在一小塊饅頭飽不了自己卻可以挽救饑饉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