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習音樂鑒賞的體會
交響樂賞析論文。
. 我是一個非常喜歡音樂的人,我很難想象生活中沒有各式各樣的音樂那將是什么樣子。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去姐姐家,在那里我可以一邊聽姐姐彈琴一邊曬著太陽,很享受、很愜意的感覺。
如果說姐姐是我的音樂啟蒙,那么我哥哥則讓我知道了不同的音樂有不同的性格。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開始聽搖滾樂,我當時最喜歡的是美國的“GUNS N' ROSES”,因為作為一支搖滾樂隊他們在背景音樂的處理上大膽地使用了管鉉樂和女聲和聲,也許他們這種風格是受Elton John的影響,但正是風格使他們成了上世紀90年代初全世界最有影響力且最具氣質的搖滾樂隊,其代表作“November Rain”更是成為了搖滾界里程碑式的作品。
上了中學后我開始接觸更多種類的音樂,從各種類型的metal到new age這樣的純音樂,聽得越多就越能感覺到音樂的無窮魅力,其間我也聽過一些交響作品,不過作為一名中學生,我當時并不能理解那些音樂。為什么同一部交響作品內有些段落如此的激昂,有些卻是如此的悲愴,盡管交響樂氣勢磅礴,表現力是其它音樂很難比擬的,但當時的我很不喜歡被音樂控制心情的感覺,所以之后一段時間我都沒有再聽交響樂。
直到上了大學,一支叫Dream Theater的樂隊將我沉寂了的音樂細胞再度喚醒。他們的編曲經常給我一種錯覺,他們好像就是演奏前衛音樂的插電的交響樂團。
更難以想象的是如此厚重有內涵、極具表現力以及充滿復雜變化的音樂竟然只是由4個人演奏的,可見他們的演奏技巧是什么樣的水平。在他們的音樂中我仿佛看到了我之前聽過的一些交響樂的影子,那就是變化。
我那時才漸漸理解了交響樂里滲透著的作曲者的感情和想法,了解了為什么在他們的作品中會有大起大落,大喜大悲,都是因為他們的音樂充滿了情感。 與此同時,我接觸到的另一支樂隊激發了我對古典音樂的興趣,那就是來自歌劇之國意大利的Rhapsody (狂想曲)樂隊。
他們結合數位作曲家如巴赫、帕基尼尼、維瓦爾蒂等的作曲風格,整支管鉉樂隊配以現代金屬樂的表現技巧和充滿浪漫幻想的歌詞內容,演繹出一種介于古典音樂、巴洛克音樂以及金屬樂之間的全新音樂。由于在作曲方面的高超技巧以及在配樂方面對管鉉樂隊的合理使用,他們的作品氣勢恢宏,旋律優美,極具英雄和神話色彩,被人們稱為史詩般的交響金屬。
是這支樂隊使我喜歡上了古鋼琴優美的聲音;是他們使我想進一步了解古典音樂,進一步了解他們的偶像:巴赫、貝多芬、李斯特等這些我原本熟悉但不是很了解的音樂大師。 之后,一位非常喜歡古典音樂的朋友借給我幾張卡拉張、哈農庫特以及富特文格勒指揮的貝多芬作品。
聽了一段時間發現貝多芬的音樂要比我之前聽過的任何一位音樂家的作品都要自由、都更加的不受約束,不過我的那個朋友說貝多芬的作品是很難演奏的,不是技法上面的困難,而是情感上的,就好像一千個人的心目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每個人的心目中也都有屬于自己的貝多芬,每個指揮家指揮出的貝多芬作品都不盡相同。 我個人比較喜歡D大調第二交響曲,原因是朋友的一再推薦,說這是一部非常冷門的曲子。
這部作品中似乎隱藏著一絲懺悔的呢喃。個人感覺富特文格勒好象并不是很在意這首曲子,他沒有象指揮貝多芬的其他交響樂作品那樣把自己對作品的解讀溶入到音樂之中去。
后來聽朋友說,富特文格勒認為第二交響曲是貝多芬的九部交響曲里最不成功的一部。而對我來說,這部作品恰恰能夠凸現出貝多芬音樂的本質。
第二交響曲才是這九部作品中情緒波動最為劇烈的一部。 在第二交響曲的前兩個樂章里,光明與黑暗始終在進行著搏斗,黑暗似乎取得了暫時的勝利。
就是在比小調強得多的大調旋律的循環重復中,音樂的主題出現了。燦爛的陽光更能反襯出痛苦的折磨,仿佛歡樂正在逐漸被頹喪淹沒。
在最后兩個樂章里,貝多芬徹底驅散了壓在我們頭頂上的陰霾。第二交響曲中的情感徹徹底底地走向了兩個極端,貝多芬根本就沒有想過要把這些情感鞣雜在一起。
最后音樂在樂觀主義情緒中結束了,但你根本無法理解貝多芬是怎樣做到這一點的,音樂中的歡樂來得實在是太突然了。 有時候,從我朋友的言語中我可以感覺到,對于像我朋友這樣的音樂發燒友來說,貝多芬就是一座象征著人性中博愛精神的豐碑,任何演奏不出這一點的指揮家都是讓人感到失望的。
但對我這樣的業余愛好者來說,我能從音樂中察覺到的就是貝多芬的音樂在蘊藏著巨大沖擊力的同時還包涵著情感的突然爆發。他的音樂時刻都有可能從一個極端跳向另一個極端,這種跳躍給我帶來如此的跌宕起伏,但這種跳躍卻又讓我感到如此的恰如其分。
他的音樂里既有狂暴也有溫情,既有止水般的沉靜也有難以抑制的激情,正是那一浪高過一浪的決不妥協的情感沖擊贏得了我對這位偉大音樂家的無限敬意。
2.你對音樂鑒賞的感受
引子:樂曲一開始由長笛奏出了華彩的旋律,呈現出一派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景象。
由雙簧管奏出的主題音調,取自越劇的過門音樂。 呈示部:主部主題——在豎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譯出純樸而美麗的“愛情主題。”
(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多少人聽了段旋律都為之陶醉。
作者在選取這段主題時可是費了一番苦心。當年他們還是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的學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劇團當演員,他對越劇音樂既熟悉又喜愛。在創作《梁祝》時,故事流傳在浙江一帶,越劇是浙江的代表劇種,他決心從越劇音樂中取材。
據平時的觀察,許多越劇名演員,不論他們演出任何劇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時,臺下都會博得熱烈地掌聲為之呼應。作者抓住了這段唱腔作為《梁祝》中“愛情主題”的基本音調。
這段主題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調。) 副部主題——與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題形成鮮明的對比。
音樂轉入活潑、歡快的回旋曲。獨奏與樂隊交替出現,描寫梁祝同窗共讀時的生活情景。
(傳說中祝英臺女扮男裝去讀書,在途中與梁山伯相識后兩人情投意合,結拜為兄弟。這段音樂主題就是表現梁祝同窗三載共讀共玩時的情景。)
在這段快板過后,音樂轉入慢板,副部主題中的結束部。在弦樂顫音的襯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載就要分別,音樂表現十八相送、長亭惜別的依戀之情。
(傳說中二人在臨別時,祝英臺假意說家中有個妹妹愿嫁與梁山伯,約梁山伯去探望。故事就這樣發展了下去。)
低沉的音響預示出不詳的事情就要發生。 展開部:由三部分構成,抗婚、樓臺會、哭靈投墳。
(祝英臺的父親逼祝英臺嫁與官僚馬府少爺馬文才,祝英臺抗婚不嫁。)銅管樂奏出了表現殘暴的封建勢力的主題。
緊接著小提琴采用戲曲的“散板”節奏,奏出英臺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樂隊以強烈的全奏,襯托著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題。
逐漸形成了矛盾沖突的高潮,越來越激化,但音樂突然停頓下來,又轉入慢板樂段——“樓臺會”(傳說中正在此時,梁山伯來祝家探望,得知祝英臺為女子也得知祝英臺的痛苦,二人樓臺相會互訴衷腸。)這時大提琴與小提琴對答式的手法“一問一答”,如訴如泣的曲調。
接下去音樂急轉而下——哭靈投墳,樂曲運用戲曲中的緊拉慢唱的手法,將祝英臺悲切的心情表現得淋漓盡至。(傳說中在梁山伯歸家后不久病故,祝英臺得知后悲痛萬分,她已下定了決心選擇了一條道路,她與父親約定,穿素服上花轎,并繞道梁山伯的墳前祭奠,父親同意。
那天祝英臺來到墳上向蒼天哭訴后碰碑自盡。)鑼、鼓、管、弦齊鳴表現祝英臺縱身投墳,全曲達到了最高潮,樂隊奏出贊頌的音調。
再現部:樂曲出現了引子的音樂素材,而這已不是人世間的美景,而把我們帶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當祝英臺撞向石碑,墓穴突開,祝英臺縱身投入后,從墳墓中飛出一雙蝴蝶),我們又再次聽到了那段熟悉的“愛情主題”。
許多藝術家用不同的藝術形式表現這一動人的情節。下面我給同學們朗讀一段“化蝶”的歌詞。
碧草青青花盛開,彩蝶雙雙人徘徊,千古傳頌深深愛,山伯永戀祝英臺。 同窗共讀整三載,促膝并肩兩無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誰知一別在樓臺。
樓臺一別恨如海,淚染雙翅身化彩蝶翩翩花叢來,歷盡磨難真情在,天長地久不分開。
3.簡短的音樂感受怎么寫20字
淺談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
內容提要:音樂是一種善于表現和激發感情的藝術,可以說,音樂欣賞的過程就是感情體驗的過程,它既是欣賞者對音樂的感情內涵進行體驗的過程,同時也是欣賞者自己的感情和音樂中表現的感情相互交融、發生共鳴的過程。 從心理學上講,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應形式。它是人對待外界事物的態度,是人對客觀現實是否符合自已的需要而產生的體驗。從藝術價值上看,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是最容易激發和調動情感的,并能很好地體現個人的修養。因此,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的體驗,首先表現為感性上的直接體驗。本文主要探討音樂欣賞者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其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我從欣賞者對音樂作品感情內涵體驗的深淺這一角度出發進行論證,得出"準確、深刻和細致地體驗音樂作品中的感情內涵,是音樂欣賞中感情體驗的基本要求。"這一結論。
4.音樂鑒賞心得論文
音樂鑒賞論文 內容提要:這篇文章對音樂鑒賞的內容和特點以及它對學生身心素質和欣賞品位的提高做了比較全面的論述。
從音樂的發展到流行音樂的盛行,樂器的不同介紹,著名音樂家和著名音樂曲子的介紹等等不同的方面對音樂鑒賞的必要性和對大學生素質提高的 重要性做介紹。認識到音樂鑒賞是一個人所必需的素質。
關鍵詞:音樂鑒賞 發展 品位提升 我一直覺得音樂的世界是一種虛擬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著不同種類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識層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帶來的差異如何,他都具有一樣與生俱來的能力,那就是音樂鑒賞的能力。
音樂對于喜歡他的人來說只限于欣賞的品位和能力。對他的了解并不僅僅限于聽上,要從各方全面了解。
具有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情感的培養和素養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幫助,所謂“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輕而易舉就能分辨出來的。 音樂是由情而發,縱貫歷史,橫看中西,文明的發展中總有音樂這個重要的角色去推動著,從遠古的詩經的樸素到唐詩宋詞的華麗和纏綿但元曲的現實和豐富,它們不僅見證著中國文學的巨大發展,加之中國傳統古典樂器就成為中國古典音樂的繁榮發展史,我們不禁贊嘆:古人用他們特有的智慧讓我們后代人體會到了穿越歷史時空的民族風格,地域風格和時代風格。
“高山流水”“陽春白雪”的傳世經典,一直到后來的民族音樂的盛行,中國幾千年的音樂風格在經久不衰地傳遞著華夏民族最具特色的東方文化。 西方傳統音樂以神秘浪漫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寫照,鋼琴的加盟使它越來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風格。
經過中世紀時期、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古典主義時期、浪漫主義時期,西方音樂的發展越來越成熟,越來越豐富。與中國古典音樂的空靈與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
隨著時代的發展,西方音樂越來越注重樂器的協奏和聲調的組合,正如中西方意識形態一樣,中西方音樂也呈現出它們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韻味的時代和地域特色。歷史的車輪轉動著,承載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展,中西文化的不斷交融,使音樂的風格也各自出現了變化。
19世紀以來,西方音樂進入了一個新時期,經濟的發展是音樂的大眾化變的越來越深刻,流行音樂開始蔓延至全世界,華爾茲、波爾卡、探戈舞、布魯斯、爵士音樂、搖滾等等,直到現在的通俗音樂,他給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靈完美的感應,越來越多的流行音樂成為人們精神的港灣,它不是貴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費,能被各種類型的人接受,成為世界范圍的大眾文化盛宴。處在這個時代,我們所擁有的不僅是對民族歷史要了解多少,要全面發展自己,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還要對一定的音樂鑒賞能力。
這就要求對音樂發展歷史的了解,音樂鑒賞能力最為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對其背景的深刻理解。它不僅讓我們在民族文化和不同的精神氛圍下感受來自各方的熏陶,還讓人對各個地域的人文、物質、感情、活動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能通過音樂這面鏡子照射出更廣闊的大千世界。正如要實踐就要有一定的理論基礎,音樂鑒賞不僅僅是會感受幾首曲子聽幾首歌曲的事情,它是一門學問,需要從最基礎的歷史文化問題著手,這是音樂鑒賞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人人都會聽歌,但又有幾個人能聽出其中的門道呢? 音樂的發展使它越來越離不開樂器的發展,要有良好的音樂鑒賞能力離不開對樂器的全面的了解。
在音樂這個龐大的家族里,樂器以它不可替代的地位張顯著包羅萬象的王者風范。中國傳統樂器中最早的吹奏樂器有骨笛、骨哨等,接著的塤的發展以及管、蕭、笙的發展,讓古典音樂的發展更加豐富多彩。
此外還有擊奏樂器也極為常見,如罄、鼓。總之,時代的發展,樂器也是 一個最好的見證者。
中國如此,西方更是如是。豎琴、鋼琴、提琴、薩克斯、號、吉他等等,以其浪漫的聲音張顯著西方浪漫音樂風格。
無論是塤、琴、古箏或是蕭,它們所表現的是獨特的中國古典文化,東方的神秘,像一個個全身散發著佳人內蘊的羞澀沉默的含羞帶澀的美人。它們所給的是知己間的默契。
而西方的鋼琴、提琴等所散發出來的是無限的浪漫和遐想,聽著那些流淌出來的聲音仿佛是銀色月光下的竊竊私語的情人。它們所帶來的是法國葡萄酒的醇香,梧桐樹的靜謐,荷蘭郁金香的雅致,丹麥人魚的期望。
再美的詞與聲音如果沒有樂器的陪伴是無法打動人的聽覺器官的,就像紅花總要有綠葉來陪的。當然有些樂器本來就能演奏出最打動人心的音樂。
古箏的《梅花三弄》、《平沙落雁》,鋼琴的《命運交響曲》。樂器欣賞本身就是一門音樂欣賞,如果用樂器來代表音樂這是不為過的。
在不同的樂器奏樂中我們在尋找著屬于它本身所具有的那份真諦。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體現就在對不同樂器以及它所體現的思想的詮釋有這深刻的體會。
音樂的本身就在于人對它的創作,它是一個客體,之所以蘊涵著獨特的情感是因為人們賦予它自己的情素,傷感、快樂,一切的一切,通過人的主觀的發泄并表現才有了音樂的精神靈魂所在。所。
5.高一音樂鑒賞心得,100來字就行
音樂鑒賞課更是一門“聽”的藝術。什么樣的音樂都離不開“聽”。“聽”是一種音樂作品,我們既要在聽的進程中讓感官得到愉悅,又要使精神得到升華,感性和理性進行完美的結合才是我們“聽”的根本意義所在。因此,要達到欣賞音樂的真正目的,就不能把對音樂的欣賞停留在表面上、感官上進行。而應該深入到樂曲的音響結構及各種形式因素上去。也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內涵”,真正地聽懂音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應對一部音樂作品反復地聽。多聽是培養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我們的雙耳不僅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發揮作用,而且還要具很強的審美感受能力,這一能力與生俱來,反復地聽,會給我們的聽覺制造接觸音樂的機會,我們的音樂聽覺就會得到發展。同時,音樂具有很強的時間性,構成音樂作品的那些音響瞬間即逝,這些聲音以單音或多音組合的方式,先后展現給我們的聽覺。多聽,大腦中的記憶就會把聽覺中的印象慢慢綜合起來。聽的次數越多,印象越深,印象越深我們對音樂作品的感性體驗也就越深。所以,提高了音樂的記憶力,欣賞音樂的能力就有了較大的進步。
現在的高中音樂鑒賞課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不同層次的音樂,我們在欣賞中提高,在比較中進步,在音樂中感受。其欣賞價值,文化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廣泛地汲取人類一切音樂文化成果中的養分,不斷地拓寬我們的聽覺的感受領域,是提高和完善我們音樂欣賞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
音樂鑒賞是學生在聽覺感知,情感體驗,想象聯想,創造性思維等心理活動融為一體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學生的審美能力就是在這種獨特的藝術活動過程中培養和熏陶出來的。
當前,新課改的要求是要讓學生去實踐獲得真知。所以,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多實踐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能夠自己欣賞作品并能夠評價作品。老師在其中只不過起著引導作用。記得前些年,社會上流行的低淺音樂,低級趣味較濃的流行音樂,甚至是庸俗不堪的音樂或是些“狂歌”等一些格調不高的、藝術性差的音樂,使正在成長發育的學生誤以為這是“音樂藝術的時代性”,而那些優美的,藝術性高的抒情歌曲在學生看來總是平淡無味,深入不下去。那么,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關鍵是要使學生劃清真善美與假惡丑的界限,掌握分辨是非的標準。一部音樂作品,如果學生要有能力去評價判斷它的社會價值及藝術價值,學生就必須能夠從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等方面分辨出什么是美和什么是丑的。因為這是衡量音樂作品的社會價值和藝術價值的基礎。因而學會這些,只有通過音樂欣賞課這條途徑,并且把研究音樂作品的題材、內容、體裁、風格、情緒、曲式等表現手段這一環節作為音樂欣賞教學中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環節,使學生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深入地認識音樂作品的內容美、形式美、情緒美、表現美,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6.要求寫一篇《音樂賞析心得體會》,1000字左右,要涉及民樂和歐洲音
不知道無語
音樂欣賞課已然結束,在此感謝音樂老師專業知識的傳授,使我從簡單的聽歌這樣的膚淺理解,到懂得欣賞音樂元素基本欣賞方法的轉變,音樂欣賞心得。開始學習這門課程就感受到音樂的魅力,或許真的是這樣;我們不一定都要成為音樂家,但是懂得欣賞音樂就是我們對音樂最直接的熱愛的表現形式。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通過聆聽這種方式,閱讀并分析有關音樂的背景和資料,從而得到了審美的愉悅。 大千世界最不能缺少的是聲音,而聲音中最不能缺少的是音樂。音樂是世界上所有聲音的詮釋,是社會生活的調味劑,心得體會《音樂欣賞心得》( )。沒有音樂世界將枯燥乏味,生活也將死氣沉沉,沒有活力。因此以北約豐富我們的生活,陶冶了我們的情操。 我們未懂事就已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各種各樣的兒歌經常能在耳濡目染后從我們的口中唱出。當我們真的對音樂產生了興趣以后就知道音樂的好聽與否,初步對音樂有了一定的認識。當然這種認識只能局限在對音樂的興趣上,認為好聽就好聽,而不能對其有深刻的認識,如音樂中所包含的感情,展現了什么樣的意境,富含什么樣的寓意等,那是我們無法體會出來的。 如今,通過音樂常識這門課,我們學習到了有音樂的基本知識,在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懂得了如何起鑒賞,如何去欣賞,并深深的感悟到了音樂中不僅能產生贊揚,歌頌人或事物的效果,而且人得喜怒哀樂,對事物的敘述,激發我們的激情,對人或事物的諷刺等,都可以在音樂中完美的展現出來,但是這也需要有一定的音樂鑒賞,欣賞水平才能體會得到,現在我學會了如何去鑒賞,欣賞音樂,我想在以后的生活中,將在音樂的音符中過的更加的多姿多彩。 總的來說,這門課程的學習提高了個人素質的修養,并且對音樂欣賞這一欣賞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在今后的學習中,會學以致用,進一步提高音樂欣賞能力。 〔音樂欣賞心得〕隨文贈言:【誰都不會死讀一本書。每個人都從書中研究自已,要不是發現自己就是控制自己。 ——羅曼·羅蘭】
7.求一篇50字~100字的音樂感想,有關音樂的就行.在線等
在音樂鑒賞中感悟、想象、表現音樂馬克思曾經說過:“對于不懂音樂的耳朵,最美的音樂也沒有意義。”
由此可見,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欣賞能力,音樂的美感就不能為學生所感覺,音樂本身也會黯然失色。那么如何在音樂鑒賞中感受音樂,想象音樂,表現音樂呢?下面談談我在音樂教學中的一些想法吧 一、在音樂欣賞中感悟音樂音樂欣賞教學就是讓學生聽賞各式各類的音樂作品,整個教學過程就是一個對音樂的感悟過程。
在對音樂的感悟中,通過教師的引導,來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其中包括對音樂要素的感受力、對音樂風格的感受力及對音樂情境意象的感受力等。在培養這些感受力的同時,使學生的人格情操得以陶冶 二、在音樂欣賞中想象音樂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想象力推動世界,是知識進化的源泉。”青少年的想象力是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通過它可以使靈感得到創造性的發揮。
因此,作為素質教育的音樂欣賞教學,必須舍棄一些單調、枯燥、令學生感到厭煩的內容和模式,必須是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態輕松的氣氛 和愉快的環境中潛移默化的實施 三、在音樂欣賞中表現音樂高中學生,雖然整天坐在教室里,但他們天生活潑、好玩好動、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而他們對音樂的感受總是通過各種動作言語表現出來。
要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量,應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把學生的音樂欣賞與游戲、朗誦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欣賞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歌曲,使之形象化、具體化,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也要動腦,快樂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和技能,培養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下面是我自己寫的感謝許巍——一個喜歡聽許巍歌的MM 第一次聽許巍的歌是在浪琴論壇上,一個朋友發了許巍的照片和簡介,聽不出什么味道,當時自己很不屑,因為自己從來沒有崇拜明星的習慣,以前最多也是喜歡聽高曉松寫的校園民謠和beyond齊秦的歌,就沒有再喜歡過其它的歌手,而且不是很喜歡大陸一些搖滾型的歌手。
當時看打扮像一個搖滾青年,也沒什么感覺。后來,浪琴一個朋友給我介紹了許巍的歌,他是一個靚仔呵呵,叫做時光漫步,和許巍的專輯歌名一樣,他唱歌挺好聽,于是我開始對許巍的歌有點好奇感了,完全是本著愛屋及烏的觀點,但是不管我怎么聽都沒有共鳴。
直到有一天電視上看了許巍的訪談節目,聽他唱了那首《曾經的你》,覺得挺好聽的,我沒想到有一天許巍會改變我的生活。聽他的歌感到一種從未有過的安詳,心情好的時候沒有什么感覺,但是心情不好的時候他的歌總是一種良藥,好像可以醫治人心靈的創傷,傷感但堅強,放逐但不放蕩,堅強,純凈,理想。
從那以后,每當我心情不好或傷心難過的時候,總聽他的歌,于是心中又重新燃起了希望和夢想。 感謝許巍,他喚醒了我的內心,讓我找回真正的自己,讓我學會快樂和堅強。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音樂鑒賞心得體會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