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煙草的來歷
煙草是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煙草屬大約有60多種,但真正用于制造卷煙和煙絲的,基本只有紅花煙草,此外還有少部分用黃花煙草,其他品種很少用。
一般來說“煙草”在臺灣稱為作菸草,港澳稱為作煙草[編輯本段]起源和傳播 我們從現存的巴倫克寺院的陽刻像中可以看到,一僧侶施行宗教儀式時,彼頭戴鷲形之冠,足踏一條蛇,背脊披以豹皮,手中持著管形之 煙管,煙管之端,似起搖搖晃晃的煙火。時代變遷,風氣亦異,吸煙特權不限于僧侶階級,一般平民亦相染成習。
西印度群島及中央亞美利加土人,皆卷椰子葉作管形,裝以曬干成粉之煙草,或其他芳香性植物之葉。在特別情形之下,亦用竹或葦,此為最早最原始的煙管。
為快樂而吸煙草及其他芳香性草木之風俗,自瑪雅人始,漸漸擴至中央亞美利加墨西哥及西印度群島之野蠻種族。當時稱僧侶為Medicine一man,在某種場合僧侶亦稱醫生。
因僧侶深信煙草是一種有特別治愈效力的植物。彼每以新之傷口,涂以新鮮煙葉;傷患肺疾,吸人煙草;頭痛或其他疾病,一吃煙汁,均可告無恙。
瑪雅文化在西歷四七0年至六二0年間達到了頂峰時期。據雷丁考證,彼輩此時,都市突然發生了天變地異,化為垃墟,不得已移居于北方,或尤卡坦半島。
因而瑪雅文化逐漸滋蔓,再開二度之花,數世紀后仍恢復舊時之盛。當時播遷之際,煙草之用已超出神道儀式之外了,成為了土人日常吸食之用。
此時吸煙,漸漸擴至蟠居于墨西哥臺地之奈布亞人,特別是此族中文化最進步的阿茲特克人。西班牙人侵人之后,以異教為由,將其全部文書燒毀,但吸煙之僧侶與軍人畫像猶有存者。
此種畫像,無論從形式或特征上言之,皆極似瑪雅人。畫像中之吸煙者,除用椰子葉為煙管外,亦有用竹或葦為之。
無竹或葦之地,則用骨與木或粘土等物制造。此種遺物,今日于美洲密西西比亞盆地著名之墓(推定為北美土著印第安人所作,為住屋而兼墓之用的土作物)中,時有發現。
類此珍奇之墓,俄亥俄山谷間,隨處皆發現有最完好的原型,其中當亦埋有許多原始的煙管破片。
依上所述,北美中美之印第安人吸煙之風,似極盛行。
南美除委內瑞拉等海岸國外,在西班牙侵人前,習俗如何,不得而知。總之,在紀元前一二世紀,新大陸土著已經吸煙,但舊大陸之人對于煙草,一如對于新大陸,尚無絲毫知識也。
(參考黃現璠著《古書解讀初探》,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于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于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
那時,人們在采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于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
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
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
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
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于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
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
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于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后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
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里,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于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
2.煙草的由來和發展
煙草的起源 關于煙草的起源,有多種說法,即:古埃及起源說;蒙古族起源說;中國滇南起源說;等等。
目前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于中南美洲。《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說法最具權威性:“普通煙草原產美洲、墨西哥和西印度群島。”
人類最早吸煙的歷史證據是考古學家在墨西哥南部的賈帕思州倍倫克地區,考證了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面的一張半浮雕畫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頭部裹著煙葉,在舉行祭祖典禮時吸煙的情景。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古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斗中吸剩的煙絲,并存留有寬大的煙葉和煙斗并存一處。
據考證,這些大約是公元650年左右的遺跡。另據考古發現,在墨西哥德雷山中的一個海拔4000英尺(1英尺=0.30米)的山洞里,也曾發現一支塞有煙草的空心草桿,經放射測量,科學家判斷是700年前之物。
其實,早在4000年前,當人類處于原始社會時期,煙草就已進入拉丁美洲人的生活。當時的瑪雅人(居住在今天墨西哥)就開始了煙草的種植和吸食。
他們在摘取植物時嘗到煙草有醉人的香氣,能提神解乏,便把煙草當作刺激物咀嚼,漸漸成為一種嗜好。人類的吸煙是從咀嚼煙葉演變過來的。
今天的考古學家在南美洲發現了3500年前的煙草種子,證明在那個時候人類就有了煙草種植的行為。 由此,煙草、西紅柿、土豆、玉米、巧克力,并稱為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的五大發明。
哥倫布與煙草傳播 煙草在500多年前就已在世界上傳播開來,這主要借助于15世紀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對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據記載,哥倫布率領的船隊于1492年10月12日這天登上了巴哈馬群島中的一個叫圣薩爾瓦多的小島。
哥倫布和他的水手們看見那里的印第安人手里拿著火把,嘴里叼著草葉在吸煙霧。他們感到很奇怪。
過了幾天,當他們繼續航行到今天的古巴和海地時,又見到許多男男女女也是手里拿著點燃的草葉在吸。往近處仔細看,才知道他們燃點的是用煙草葉包裹的玉米葉絲。
哥倫布發現煙草在印第安人心目中是極具價值的。在印第安人看來,煙草是上帝賜予的“神草”,絕對不能褻瀆。
所以印第安人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如祭天地日月、諸神和祖先時,都把煙草作為最上等的禮物拿出來供享。因此,煙草早期不是一種生活消費品,而是宗教儀式中不可缺少的物品。
哥倫布及其水手們把印第安人饋贈的煙草帶回歐洲,最初是作為觀賞植物栽培,欣賞它美麗的大葉和花朵。后來一些地方的人也學會了印第安人的吸煙方法。
由于煙草具有醉人的香氣和消除疲勞、驅蟲止痛等作用,隨著美洲航道的開通,煙葉和煙草種子不斷被帶進歐洲,煙草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
3.煙草的起源
原產于南美洲。中國南北各省區廣為栽培。 煙草是喜溫作物,對溫度的反應比較敏感,不同的溫度條件對煙草的品質、產量影響比較大。優質煙草在生育期內對溫度的要求是前期較低、后期較高。作煙草工業的原料;全株也可作農藥殺蟲劑;亦可藥用,作麻醉、發汗、鎮靜和催吐劑。
在歐洲殖民者抵達美洲之前,美洲土著民種植、使用煙草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據考證,人類使用煙草的最早證據見于公元432年墨西哥賈帕思州一座神殿里的浮雕,浮雕展現了瑪雅人在舉行祭祀時以管吹煙的場面。
1492年10月15日,探險家哥倫布(Christopher Columbus)在美洲大陸首次接觸到煙草這種神秘的物品,但因不認識而丟棄;
1501年,被哥倫布派到古巴尋找“中國皇帝”的2名船員首次見到美洲土著民抽煙,并了解到煙草的許多醫療用途,船員杰雷茲還學會抽煙并上癮,于是將煙草和抽煙的習慣帶回了西班牙;
擴展資料
價值
煙草除能制成卷煙、旱煙、斗煙、雪茄煙等供人吸食外,尚有多種醫療用途。雖然煙草給人類帶了很多危害,甚至被稱為“毒草”,許多國家或地區明文限制流通或抽吸,世界衛生組織成員還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但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藥用植物,其醫療價值不能因其危害性而被抹殺。
《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煙草性溫味甘,有毒,具有消腫、解毒、殺蟲等功效,主要用于疔瘡腫毒,頭癬,白癬,禿瘡,毒蛇咬傷等癥,還可治療項疽、背癰、風痰、鶴膝(包括骨結核、慢性化膿性膝關節炎等)等病。也可用于滅“四害”(釘螺、蚊、蠅、老鼠)和殺蟲等。
已從煙草中至少分離、鑒定出40余種生物堿,主要有左旋煙堿、毒藜堿、去氫毒覃堿等,總生物堿的含量約在1%-9%,其中以煙堿(nicotine)含量最高,約占煙草總生物堿的95%,
其他所含成分包括腐胺類(咖啡酞腐胺、對-香豆酞腐胺、阿魏酞腐胺等)、茄尼醇、氨基酸、蘆丁、綠原酸、有機酸、內酯、酶等活性成分。現代科學研究已證明,煙草具有十分重要的藥用價值。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煙草
4.誰知道煙草的歷史由來
煙草原產于美洲,印第安人發現其中含有可以興奮神經的物質,在部落會議和祭祀活動中吸食其燃燒的煙,西班牙殖民者將其帶到歐洲,最早的西班牙水手回國噴云吐霧時,曾經使家鄉的人大驚失色,認為他們和魔鬼打交道,但很快煙草的使用就奉行全歐洲并向世界普及。
18世紀時煙草才傳入中國。 煙草含有尼古丁,是一種生物堿,具有神經毒性,尤其對昆蟲是致命的,但可以刺激人類神經興奮,長期使用耐受量會增加,但也產生依賴性。
據研究三枝卷煙或半枝雪茄煙中含有的全部尼古丁就可以使人致死,但吸煙的人吸入的尼古丁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煙草也可以用來制造殺蟲劑,提取煙堿、蘋果酸、檸檬酸等。
現代研究證實煙草中還含有一些致癌物質,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許多地方已經開始禁止在公共場所吸煙,以保護公眾的健康。許多國家的法律規定在煙盒上必須印有“吸煙有害健康”的字樣。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規定任何媒體和公共場所都不得放置香煙廣告。泰國規定必須在煙盒上印刷大幅吸煙造成的危害圖片,如吸煙者被損害的牙齒,吸煙者被熏黑的肺等,使吸煙者警惕以達到戒煙的效果。
不丹更禁止所有煙草入口而成為首個無煙國家。 美洲 煙草最早是被美洲印第安人使用,自從被歐洲人采用后,煙草的需求劇增。
但歐洲的氣候不適合煙草的生長,因此美國成為最大的煙草生產國和出口國。當時的俗語說:“美國是靠煙草起家的”,煙草種植促使美國大量使用黑人奴隸,成為美國當時奴隸制形成的重要支柱產業。
直到1883年,煙草的稅收還占美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中國 中國的煙草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萬歷三年(1575年)煙草由呂宋傳入臺灣、福建。
1579年,利瑪竇把鼻煙帶入廣東,中國吸煙人口大升。1637年,崇禎為了禁煙,勒令以斬首示眾懲罰私種私售者。
不過遼東與后金苦戰的兵部尚書洪承疇卻上奏說「遼東士卒,嗜此若命」,導致禁煙過程出現障礙。 煙草在我國的傳說 明朝萬歷年間,杭州有個李舉人上京趕考,臨走時,其父親備了一封信,叫他到蘇州去拜訪一位老朋友,資助一點盤纏。
這位老朋友姓張,當年同朝做官,十分交情。恰好兩家同年生下一男一女,便定了割袍親。
后來,李家遭了天災窮下去了,怕張家悔親,從來沒對兒子提起過這件事。 張父看見李舉人一表人材,知收達禮,十分歡喜,立即進內告知夫人。
夫人又暗地里轉告女兒。合家上下都熱情招待,把這位未來的姑父喝得酩酊大醉,扶進書房安睡。
半夜里,李舉人昏昏沉沉,感到口喝難忍連喊:“茶、茶。”這時隔壁繡房里張姑娘尚末入睡。
聽見喊聲,大著膽子,倒了一杯濃茶送去。李舉人迷迷糊糊看見一個美女走近床來,好比嫦娥下月宮,觀音送甘露,心都醉了。
伸手接茶時有意把張姑娘的手腕了捧了過來。張姑娘一陣臉紅,心頭“卟嗵”直跳。
李舉人越看越迷,趨勢輕輕一把拉過張姑娘抱在懷里。張姑娘以為他知道自己是他未婚妻,將來總是他家人,也就半推半就成了好事。
第二天,李舉人一覺醒來,想起昨夜情景,心里不安,起床,告別張父要走。張父挽留不住,贈了盤纏送他上路。
三場考畢,中了頭名狀元。奉旨回鄉。
李父對狀元郎說:“你金榜題名,給假回家,可以完婚了。”狀元說:“孩兒尚未定親,怎說完婚?”李父吃驚道:“李張兩姓,小時定的割袍親,難道日前在蘇州,張老沒有提起。”
李狀元一聽,象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根,心中叫苦:這張姑娘,骨子輕浮,我只輕輕一拉,就從了我,娶了這樣女子,豈不辱了家門。想到這里就推說:“孩兒年紀還輕,婚事過兩年再說。”
李父說:“婚姻大事,父母作主,我已擇定黃道吉日,明天就要打花轎去蘇州。” 李狀元打落牙齒肚里咽,講不出口。
連夜差貼心小使送信到蘇州張姑娘親收。張姑娘早已知道李家郎君中了狀元,擇定吉日,前來迎娶。
心里正樂滋滋。拆信一看,嚇得目瞪口呆,淚如雨下。
那信上寫著:“要做狀元夫人,先得以死相從。”想當初自己一時少了主張,狀元郎誤以為是輕薄蒲柳。
故此,也勿懊悔,也勿責怪,當下寫了一封遺書上吊自盡了。 張家父母哭得死去活來。
花轎到門,依照張姑娘遺書,把尸體嫁了過去。狀元見張姑娘果然一死相從,是貞烈女子,后悔不及,抱尸痛哭并發誓:“此生此世,永不再娶。”
李狀元思念夫人,時常悶悶不樂,一日,去到墳頭,見墳上長著許多闊葉草,摘一片細嚼,味道苦中有香,吃后心安神爽,就把它收來放在案頭,有一回,狀元在燈下讀書,一粒燈花爆落在干葉子上,葉片燃出裊裊青煙,一股清香,聞后頓覺神志輕快,心情安逸。從此,他想念夫人時,就燃干葉片吸。
吸煙就是從這時開頭的。 另外的說法 據考古學家研究,早在公元前1800-2000年時就有人類吸煙的記載,那時人們抽用紙卷一種磨碎的煙草,它的重要萬分是尼古丁---一種無色油的致使物質;純尼古丁只需幾滴滴在舌頭上,人就會立刻死亡.歷史上從沒有任何一種有毒物質像尼古丁這樣根深蒂固地流傳下來,許多人本意并不想上癮,但最后還是屈服于它的魔力.在美國,煙草業每年要花掉420億美元,煙已成為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
5.香煙的由來
香煙的由來 很多醫生告訴人們不要吸煙,但是每天仍有不少人在吸,其中也有很多醫生。
眾煙友,你們知道煙的由來嗎? 在古代,歐洲人并不吸煙,也不知道煙草這種植物。煙草生長在美洲,哥倫布在那里發現了它。
后來他返回歐洲,把煙草的事兒對大家講了。他說,美洲印第安人經常吸煙。
有這樣一種吸煙的方法:在美洲印第安人把一些煙草扔在火上,然后用嘴叼著長管子的一端,將另一端方在火焰的上方,這樣就能把煙吸入口中。 大約在1560年,一個叫讓.尼科的法國人住在葡萄牙的里斯本。
他對美洲的所有植物都很感興趣,其中有些植物和歐洲的差異很大。他和其他人常用煙葉止痛,想用這種方法止痛。
我們現在說,煙草含有“尼古丁”,“尼古丁”這個詞就來自這個人的名字。 其實用煙草治病的方法很多。
有時馬病得很厲害,連路都走不穩。于是有人將煙草的煙吹入馬的鼻腔,認為這樣一來馬的病似乎就會好些。
可憐的馬呀!現在再不會有人給馬吹煙了。 英國的雷利爵士在伊麗莎白女王一世時期很有名望。
他周游各國,學會了吸煙。返回英國后,并沒有停止吸煙。
他每天在自己的房間里偷偷地吸上兩袋。有人進來時,他就很快地將煙斗藏起來。
但是,有一天——據故事所述——他的動作不夠快。一個人進來發現房間里煙霧騰騰,雷利口里直冒煙。
于是這個人拿起水來就往雷利身上潑,以為他著火了。這個人跑出房間,把這件事告訴了大家。
從此以后,吸煙就不是秘密了。雷利把這件事告訴了伊麗莎白女王,并說他可以稱出他所吸的煙的重量。
女王不相信,就讓他來解釋。 “首先,”他說,“我稱出煙葉的重量,在將它放入煙斗內吸掉。
然后稱剩下的煙灰——將煙灰從煙斗內取出,放在天平上稱一下。煙葉和煙灰的重量大不相同。
煙葉必定比煙灰重,二者之差一定就是煙的重量了。” 主意是好的,但雷利還是錯了。
因為任何物質燃燒時都需要氧,這些氧通常來自空氣。雷里的煙草燃燒時也需要從空氣中得到氧,但煙葉里原來并沒有氧,只是當雷利吸煙時,氧氣才加了進來。
因為氧氣的重量加進來了,所以煙的重量就大于煙葉和煙灰二者重量之差。 雷利生活困苦,死于1618年。
他死時泰然自若。就在臨終前,他還吸了一袋煙。
6.香煙的來歷
煙草的起源和傳播
目前人們普遍認為煙草最早源于美洲。考古發現,人類尚處于原始社會時,煙草就進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時,人們在采集食物時,無意識地摘下一片植物葉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強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復體力和提神打勁的作用,于是便經常采來咀嚼,次數多了,便成為一種嗜好。
考古學家認為,迄今發現人類使用煙草最早的證據是在墨西哥南部賈帕思州倍倫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張半浮雕畫,浮雕上畫著一個叼著長煙管煙袋的瑪雅人,在舉行祭祖典禮時,以管吹煙和吸煙的情景,頭部還用煙葉裹著。考古學家還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遺留的煙草和煙斗中吸剩的煙灰,據考證這些遺物的年代大約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記載發現人類吸食煙草是在14世紀的薩爾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著人就有崇拜太陽和祭祀吸煙的習俗。一些考古分析還發現,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煙的習慣。隨著美洲史的進一步發掘,煙草史也許會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時期延伸。加上當今普遍栽種的紅花煙草性喜溫熱,煙草源于熱帶美洲的觀點就更具有了說服力。
煙草起源于美洲、大洋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島嶼。目前發現有66個種,被栽培利用的僅有2個種,即普通煙草(*m.L.)又叫紅花煙草,和黃花煙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煙草最早。1492年10月,哥倫布率領探險隊到達美洲,看到當地人在吸煙。
1536年5月,有個叫嘉蒂的探險家經過長時間的探險,重新回到美洲見證關于印第安人使用煙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倫布記載更加詳細的記述:“他們把煙草放在太陽底下曬干,而后在他們脖子上掛上一個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頭或者是木頭,很像一支管子;一會兒他們高興的時候,便把煙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點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體內完全充滿了煙,直到從他們的嘴和鼻孔里冒出為止,就像煙囪里噴出來的煙一樣。他們說這樣做可以使他們保持溫暖和健康。我們也曾經嘗試過這種煙,把它放進我們嘴里,那種熱辣的味兒,如同胡椒一樣。”
關于最早記載印第安人是人類最早的吸食煙草的文字,當數西班牙人 — 潘氏所著的《個人經歷談》。潘氏敘述了他在1497年跟隨哥倫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島的經歷,其中描述了他發現印第安人吸食煙草的情景。
此外,還有航海史學家裴南蒂斯·奧威圖所著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這樣記載的:“在其它的邪惡的習慣里,印第安人有種特別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種煙……,以便產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狀態。他們的酋長使用一種狀如丫的管子,將有丫的兩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裝著燃燒的野草,他們用這種辦法吸煙,直到失去知覺,伸著四肢躺在地上像個酒醉微睡的人一樣……我很難想象他們從這種習慣里究竟獲得了什么快樂,除非在吸煙之前就已經是喝了酒。”
1558年航海水手們將煙草種子帶回葡萄牙,隨后傳遍歐洲。1612年,英國殖民官員約翰·羅爾夫在弗吉尼亞的詹姆斯鎮大面積種植煙草,并開始做煙草貿易。
16世紀中葉煙草傳入中國。開始傳入的是曬晾煙,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種植歷史。1900年在臺灣試種烤煙,自1910年后相繼在山東、河南、安徽、遼寧等地試種烤煙成功,1937年~1940年開始在四川、貴州和云南試種,發展成為我國主產優質煙區。20世紀50年代引進香料煙,20世紀60年代引進白肋煙,分別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試種成功。黃花煙約在200年前由俄羅斯傳入我國北部地區種植。
7."香煙"的來歷
香煙
①香點燃后所生的煙:香煙迷漫。
②燒香祭祀祖宗,因稱傳宗接代為繼承香煙,也稱繼承香火。
③指卷煙:抽香煙有害健康。
菸草是土生於南美洲的一種植物,其葉子可用來口嚼或做成卷菸來吸。最早享用菸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紅人。當歐洲探險家抵達新大陸時,菸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經相當普遍。到了十六世紀,菸草被傳入歐洲,然后再流傳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紀以前,菸草大部分以咀嚼、嗅聞(snuff)、煙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紀末期、由於制造香菸的機器被發明,紙菸成為菸草使用的主要型式。
在國人眾多的嗜好品中,崇洋媚外之風越刮猛,唯獨香煙這個為國家創造最大稅利的奢侈品最使國人揚眉吐氣,盡管洋煙在80年代的中國各地也神氣了一段時間,但我們的國產煙最終還是打敗了這些侵略者。
高檔香煙吸引人之處在于其優美醇和的香氣。同樣是煙草,同樣只是吸吸它的煙氣而已,人們竟愿意用百倍的價錢買來享受,這同香水的情形一模一樣——香氣在這里起了決定性作用。
雖然“戒煙”口號震天響,煙民仍有增無減,看來,要消除香煙的危害還得另辟蹊徑。目前醫學界認為最好是研制出無害的“保健煙”取代對人體健康有損的香煙,這個計劃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段進行。首先將焦油含量降一半,再降低尼古丁含量,再降低焦油含量……直至降至對人體完全不造成損害為止。
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講講容易,做起來難。你把焦油和尼古丁去掉一些,煙民們就接受不了,說是“沒勁”。唯一的辦法是加香,騙騙“癮君子”的嘴巴和鼻子,讓他們慢慢忘掉熟悉的氣息而逐漸喜歡上對人體無害的香味化合物。“加香”當然是加天然煙草或酷似天然煙草的香味成份。
日本最早找到一個替代物,這就是目前風靡世界的據說能“治百病”的草本植物——蘆薈,蘆薈葉子烤干以后適量加入煙草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油和尼古丁,而“吃味”與煙草最接近。當然經過調香師再配一種專門的“蘆薈保健煙香精”加進去以后“煙民”就更歡迎了。日本科技界稱蘆薈保健煙的問世是“本世界煙草工業的一大革命。
加香技術對鼻煙的制造就顯得更重要了,因為鼻煙只嗅聞其香氣,沒有點燃抽吸,所以加入的香料也與卷煙不同。當然,那個時候只有天然香料,用化學方法制造的合成香料還沒有出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