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蘇東坡的趣事
1、聚宴爭菜
蘇東坡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參加科舉考試。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商議好備下酒菜,請蘇東坡赴宴,打算戲弄他。蘇東坡接到邀請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個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行完令可以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連聲叫好。
“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
“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去。“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盤青菜。
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地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東坡時,蘇東坡卻不慌不忙地一拍桌子,喝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那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享用,那六個舉人只能干瞪眼。
2、考官出題
蘇東坡被貶到黃州做團練副使時,在當地開課講學,培養出許多知名學子。朝廷派來一名考官,名為巡視講學,實為查看動靜。考官來到后,想把東坡的名聲壓下去。一天清早,他對東坡說:“蘇學士名揚四海,想必高足也是滿腹文章,我要見識見識,請找幾名前來面試。”
蘇東坡即刻挑了十名學生來見考官。考官指著外面的寶塔出了上聯:寶塔尖尖,七層四面八方。
結果學子們都對不出來,一個個滿面羞慚,低頭搖手。考官帶著嘲笑的口吻說:“蘇學士,這……”蘇東坡不慌不忙地說:“他們已經對出來了,對的下聯是:玉手搖搖,五指三長兩短。”
考官無言以對,只好自我解嘲說:“蘇學士真是名不虛傳,佩服佩服!”
3、痛罵和尚
一天,蘇東坡到一寺廟游覽,聽說寺里的主持和尚行為不端,心中不免厭惡。可是那主持對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卻畢恭畢敬,還死皮賴臉向蘇東坡求字。蘇東坡提筆在手,疾書一聯:日落香殘,去掉凡心一點;火盡爐寒,來把意馬拴牢。
那住持喜不自勝,將對聯懸掛于高處,許多人見了,都捧腹大笑。原來,這副對聯道出了兩個字謎,謎底是:禿驢。
4、邀朋捉虱
傳說蘇東坡有一個妹妹,絕頂聰明,通常被人稱為“蘇小妹”。有一次,蘇東坡邀請好久沒見面的黃庭堅來做客,并親自出門迎接。蘇小妹看到哥哥高興的樣子,就出了個上聯和哥哥開玩笑,“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合為“朋”字。
蘇東坡也喜歡和妹妹開玩笑,當即對上一句,“小妹窗前捉半風”,“風”的繁體正字是“風”,“半風”即“虱”,意思是說小妹在窗前捉虱子。蘇小妹氣得扭頭就走。
5、尸骨相對
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一同乘船游覽揚州瘦西湖。船到湖心,佛印突然拿起上面有蘇軾題詩的一把扇子,扔到了水里,同時大聲說道:“水流東坡詩(尸)”。
蘇東坡先是愣了一下,隨即明白過來,抬頭看見湖邊一只狗正咬著一塊骨頭,脫口而出:“狗啃河上(和尚)骨”。兩人對視,哈哈大笑。
2.蘇軾的趣事
1、年少輕狂
蘇東坡少年時讀了一些書,因為聰慧,常得到師長贊揚。頗為自負地在自己房前前貼了一幅對聯:“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蘇軾啊蘇軾,天下的字知多少?人間的書有幾何?中國上下數千年,多少個朝多少個代,有多少種古文字?縱橫數百萬平方公里,56個民族,又有多少種語言,多少種文字?試問“識遍天下字”的人,還敢以“識遍天下字”自居嗎?其母程氏(一說為一老者)回來后,批評了蘇軾,于是蘇軾把對聯改為“發憤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用以自勉。
2、蘇軾“欺”師
蘇軾考進士,作了篇春秋大文,叫《刑賞忠厚之至論》,其中有段落如下:
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
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
然則圣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當時的考官是大名鼎鼎的歐陽修,他對蘇軾的文章十分贊賞,但是有歷史常識的人都知道皋陶是舜的司法官,跟堯有關系嗎?歐陽修自然也不明白這點,反復讀過后,便去問蘇軾,蘇軾說答案在《三國志·孔融傳》中,可是歐陽修將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后,依舊沒有發現出處,便又去問蘇軾。蘇軾只好老老實實答是自己的杜撰,歐陽修更不解,蘇軾便說《三國志·孔融傳》中言道孔融更曹操說商紂王將妲己賞了周公,曹操問可有此事,孔融答今日既有,古代也應該有。蘇軾便據此杜撰了這么一個故事,這使歐陽修更加贊賞蘇軾。
4、東坡肉
蘇軾被貶黃州的時候,有著名的《豬肉頌》打油詩:“黃州好豬肉,價錢等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就是著名的東坡肉烹調法了。蘇東坡后來任杭州太守,修蘇堤,興水利,深受百姓愛戴。而這“東坡肉”也跟著沾光,名噪杭州,成了當地的一道名菜了。
5、蘇軾退房
蘇軾居于常州,他花掉了最后一點積蓄,買了一所房子,正準備擇日遷入住,一個偶然的機會,聽到一老婦哭得十分傷心。他問老婦哭什么,老婦說,她有一處房子,相傳百年了,被不孝子孫所賣,因此痛心啼哭。細問之下,原來蘇軾買的房子,就是老婦所說的祖傳老屋。于是蘇軾對她說:“嫗之故居,乃吾所售也,不必深悲,今當以是屋還嫗。”蘇軾當即焚燒了房契,只是租房子住。(見宋 費袞《梁溪漫志》)
6、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3.蘇軾的趣事
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
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
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
“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
“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
“張“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
“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
六舉人呆若木雞。 出人頭地 蘇軾在京城會考時,主審官是大名鼎鼎的北宋文學名家歐陽修。
他在審批卷子的時候被蘇軾華麗絕贊的文風所傾倒。為防徇私,那時的考卷均為無記名式。
所以歐陽修雖然很想點選這篇文章為第一,但他覺得此文很像門生曾鞏所寫,怕落人口實,所以最后評了第二。一直到發榜的時候,歐陽修才知道文章作者是蘇軾。
在知道真實情況后歐陽修后悔不已,但是蘇軾卻一點計較的意思都沒有,蘇軾的大方氣度和出眾才華讓歐陽修贊嘆不已:“這樣的青年才俊,真是該讓他出榜于人頭地啊(成語出人頭地就是從這兒來的)!”并正式收蘇軾為弟子。 家庭聚會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
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子由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
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
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
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
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
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蘇東坡在杭州,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
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
」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
」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東坡魚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
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
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
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水果和藥 蘇軾婚后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里,仆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里(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
這句里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
嘆,東坡。
4.關于蘇軾的10個小故事
'尸骨'未寒 蘇東坡被貶黃州后,一居數年。
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長江。正舉杯暢飲間,蘇東坡忽然用手往江岸一指,笑而不語。
佛印順勢望去,只見一條黃狗正在啃骨頭,頓有所悟,隨將自己手中題有蘇東坡詩句的扇子拋入水中。兩人面面相覷,不禁大笑起來。
原來,這是一副啞聯。 蘇東坡的上聯是:狗啃河上(和尚)骨 佛印的下聯是: 水流東坡尸(東坡詩)。
東坡吃草 閑來無事,蘇軾去金山寺拜訪佛印大師,沒料到大師不在,一個小沙彌來開門。蘇軾傲聲道:“禿驢何在?!”。
小沙彌淡定的一指遠方,答道:“東坡吃草!” 對聯退敵 北宋時期,宋人率招遼邦侵犯。居心求和的朝廷卻引來一遼邦使者,出上聯要宋人答對:三光日月星 。
如對出下聯則撤兵議和。此聯看似簡單,實不易對。
出句的數字恰與后面的事物相符,而對句所選數字對應事物都會多于三或少于三。恰逢回京述職的蘇軾,大筆一揮,巧妙對上下聯:四詩風雅頌。
該對聯妙在“四詩”只有“風雅頌”三個名稱,因為《詩經》中有“大雅”、“小雅”,合稱為“雅”。加之“國風”、“頌詩”共四部分,故《詩經》亦稱“四詩”。
對句妙語天成,遼使佩服至極。 三人對必有我師 蘇軾與小妹、黃庭堅一日賞畫,見上面題聯有趣:輕風 細柳,淡月 梅花。
看是四字聯,中間卻各空一字,小妹建議為中間加字成為五言聯句。黃庭堅搶對為:輕風舞細柳 , 淡月隱梅花。
小妹則填: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軾略一思索,立即響應,填字使之成為:輕風扶細柳 , 淡月失梅花。
縱觀三人對聯,蘇軾最妙:“扶”字不僅寫出風的輕柔和柳的纖弱,,而且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之態,因而更形象生動;“失”字也較“隱”字貼切,既強調了月光的皎,又兼顧梅花的潔,突出了兩者融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貼切。 其人之計 蘇軾摯友佛印。
雖是出家人,卻頓頓不避酒肉。這日,佛印煎了魚下酒,正巧蘇軾登門來訪。
佛印急忙把魚藏在大磬(木魚)之下。蘇軾早已聞到魚香,進門不見,想起當日遭黃庭堅詐戲,心里一轉計上心來,故意說道:“今日來向大師請教,向陽門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對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舊句深感詫異,順口說出下句:積善人家慶有余。
蘇軾撫掌大笑:“既然磬(慶)里有魚(余),那就積點善,拿來共享吧” 巫山河水 一次,蘇軾約其弟蘇轍并佛印大師。三人結伴同游,佛印即興出句:無山得似巫山好。
關鍵在“無”、“巫”諧音。蘇轍對上:何葉能如荷葉圓。
蘇軾聽了,對弟弟說:以“何荷”對“無巫”的諧音,固然不錯,但改作這樣是否更好些:何水能如河水清。佛印與蘇轍聽了,表示贊同,以“水”對“山”,勝在對仗更加工穩。
聯氣小妹 久未與友謀面的蘇軾邀黃庭堅來家做客,小妹見兄長親自出門迎接,便出了個上句相戲,句云:阿兄門外邀雙月。“雙月”合為“朋”字。
蘇軾知小妹是和自己開玩笑,當即對道:小妹窗前捉半風。“半”對“雙”,“風”對“月”,甚為妥貼。
有趣的是,“風”的繁體字“風”,半風即“虱”,意思是說小妹在窗前捉虱子。小妹氣得扭頭就走。
皛飯與毳飯 蘇軾復官后,曾跟黃庭堅亂侃:“我在牢里時,每天吃的是三白飯,照樣很香甜,世間美味不過如此!”。黃庭堅奇問什么叫三白飯,蘇軾答道:“一撮鹽,一碟生蘿卜,一碗米飯,這就是‘三白’。”
此事說過蘇軾也就忘了。一日接到黃庭堅請帖,邀蘇軾去他家吃皛(jiǎo)飯。
蘇軾欣然應約,并對夫人道:“黃庭堅乃當世學士,讀書甚多,他這皛飯定是稀珍之物。但等蘇軾到了地方發現桌上只有鹽、蘿卜、米飯,這才恍然大悟,知道這被黃庭堅戲弄了。
又過了幾天,黃庭堅也接到蘇軾請帖,邀他去吃毳(cuì)飯。黃庭堅知道蘇軾要報復,但又好奇,又想知道毳飯到底是什么,最終還是去了。
蘇軾陪著黃庭堅從早上海聊到晚上,把黃庭堅餓得前胸貼后背。實在忍不住催問毳飯呢?蘇軾慢吞吞地答:“鹽也毛(沒,音mǎo, “沒有”的意思),蘿卜也毛,飯也毛,豈不是‘毳’飯?其實你一直在享用著啊。”
黃庭堅驚愕之后,兩人同時大笑。 死了好 到了晚年,蘇軾臨死時,問環伺在床邊的幾個兒子問道:“你們說,死了好不好?!”小兒子神秘的搶答道:“一定很好。”
蘇軾奇道:“你怎么那么肯定的知道好呢?!”小兒子道:“您想啊,若是不好,那些死去的人還不都回來吧。千百年下來沒一個人回來,可見死了一定很好!” 比方說他為了幫助他的小妹和秦觀的婚事他的妹妹為難秦觀說只有他對的上她的詩句才可以進洞房,詩句是“雙手推開窗前月”當時蘇見秦觀對不上來,然后就給了他一個提示,、把一塊石頭投進了水中,結果秦觀茅塞頓開,對了句“投石擊破水中天”這樣才成就了他們的好事。
等等蘇軾的故事有很多很多的。.. 蘇黃米蔡,蘇軾的書畫在當時是很多人都想求得的珍品。
而蘇軾平時不會隨時送字的,但他有個癖好就是醉酒醒了之后都要寫字畫畫。所以相識之人經常用這種方法得到他的字畫。
有位武官對蘇軾的字畫也很有興趣,不過和蘇軾素不相識,無法使用此方法,于是便找來一位和蘇軾相識的文官,說如果能幫忙得到蘇軾的一幅字。
5.關于蘇東坡的小故事
蘇軾(公元1037—1101年),號東坡,四川眉山人,是我國宋代的著名作家。
他具有多方面的文學才能,詩、詞、書、畫、文章都很出色。在他任杭州、揚州等地知府時,能夠體察民情,在救災、治水、清免賦稅等方面做了許多好事,深得當地民眾的好評。
畫扇判案 蘇東坡要到杭州來做刺史(官名,管轄一州的長官)了。這個消息一傳出,刺史衙門前面每天都擠滿了人。
老百姓想看一看蘇東坡上任的紅紙告示,聽一聽蘇東坡升堂的三聲號炮……可是,大家伸著脖子盼了好多天,還沒有盼到。 這天,忽然有兩個人,又打又鬧地扭到衙門來,把那堂鼓擂得震天響,呼喊著要告狀。
衙役出來吆喝道:“新老爺還沒上任哩,要打官司過兩天再來吧!”那兩個人正在火頭上,也不管衙役攔阻,硬要闖進衙門里去。這辰光,衙門照壁那邊轉出一頭小毛驢來。
毛驢上騎著一個大漢,頭戴方巾,身穿道袍,紫銅色的面孔上長著一臉絡腮胡子。他一面趕著驢一面說:“讓條路,讓條路!我來遲啦,我來遲啦!”小毛驢穿過人群,一直往衙門里走。
衙役趕上去,想揪住毛驢尾巴,但已經來不及了,那人一揚鞭就照直闖進了大堂。 大漢把毛驢拴在廊柱上,信步跨上大堂,在正中的虎座上坐下來。
管衙門的二爺見他這副模樣,還當是個瘋子。就跑過去喊道:“喂!這是虎座呀,隨便坐上去要殺頭的哩!” 大漢只顧哈哈笑:“哦,有這樣厲害呀!” 管衙門的二爺說;“當然厲害!虎座要帶金印的人才能坐哩。”
“這東西我也有一個。”大漢說著便從袋里摸出一顆亮閃閃的金印,往案桌上一擱。
管衙門的二爺見了,嚇得舌頭吐出三寸長,半天縮不進去——原來他就是新上任的刺史蘇東坡啊! 蘇東坡沒來得及貼告示,也沒來得及放號炮,一進衙門便坐堂,叫衙役放那兩個要告狀的人進來。他一拍驚堂木,問道:“你們兩個叫什么名字?誰是原告?” 兩個人跪在堂下磕頭。
一個說:“我是原告,叫李小乙。”另一個說:“我叫洪阿毛。”
蘇東坡問:“李小乙,你告洪阿毛什么狀。”
李小乙回答說:“我幫工打雜積下十兩銀子,早兩個月借給洪阿毛做本錢。我和他原是要好的鄰居,講明不收利息,但我什么時候要,他就什么時候還我。
如今,我相中了一房媳婦,急等銀子娶親,他非但不還找銀子,還打我哩!” 蘇東坡轉過來問洪阿毛:“你為啥欠債不還,還要打人” 洪河毛急忙磕頭分辯說:“大老爺呀,我是趕時令做小本生意的。借他那十兩銀子,早在立夏前就販成扇子了。
沒想今年過了端午節天氣還很涼,人家身上都穿夾袍,誰來買我的扇子呀!這幾天又接連陰雨,扇子放在箱里都霉壞啦。我實在沒有銀子還債,他就罵我,揪我,我一時在火頭上打了他一拳,這可不是存心打的呀!” 蘇東坡在堂上皺皺眉頭,說:“李小乙娶親的事情要緊,拱阿毛應該馬上還他十兩銀子。”
洪阿毛一聽,在堂下叫起苦來:“大老爺呀,我可實在是沒有銀子還債呀!” 蘇東坡在堂上捋捋胡須,說:“洪阿毛做生意賠了本,也實在很為難。李小乙娶親的銀子還得另想辦法。”
李小乙一聽,在堂下喊起屈來:“大老爺呀,我辛辛苦苦積下這十兩銀子可不容易呵!” 蘇東坡笑了笑,說:“你們不用著急,現在洪阿毛馬上回家去拿二十把發霉的折扇給我,這場官司就算是兩清了。” 洪阿毛高興極了,急忙爬起身,一溜煙奔回家去,拿來二十把白折扇交給蘇東坡。
蘇東坡將折扇一把一把打開,攤在案桌上,磨濃墨,蘸飽筆,揀那霉印子小點的,畫成松竹梅歲寒三友;挑那霉印于大塊的,畫成山石盆景,工夫不大,二十把折扇全畫好了。他拿十把折扇給李小乙,對他說:“你娶親的十兩銀子就在這十把折扇上了。
你把它拿到衙門口去,喊‘蘇東坡畫的畫,一兩銀子買一把’,馬上就能賣掉。”他又拿十把折扇給洪阿毛,對他說:“你也拿它到衙門口去賣,賣得十兩銀子當本錢,去另做生意。”
兩個人接過扇子,心里似信非信,誰知剛剛跑到衙門口,只喊了兩聲,二十把折扇就一搶而空了。李小乙和洪阿毛就這樣每人捧著十兩白花花的銀子,歡天喜地地各自回家去了。
詩治野馬 在儋州(在廣東海南島)北部的石馬嶺上,有一塊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石頭,叫做“東坡坐石”。坐石中央,隱隱約約可以看見袍痕鞋跡;坐石附近,依稀可見馬蹄的足印。
這是怎么回事呢? 相傳八九百年前,石馬嶺一帶的農作物經常被糟蹋,人們都以為這是山上野獸作的孽,所以獵人們決定狩獵捕捉。 這天深夜,獵人們等候在荊叢隱處,正感到有點困倦的時候,只聽見—陣馬群的嘶鳴聲。
獵人們立刻循聲追去。可是真怪,追到山頂,馬叫聲一下子稍失了,也不見半只馬蹄印,這馬群到哪兒去了呢? 天亮以后,只見馬蹄過處,一片片莊稼被糟蹋得不成樣子。
第二天夜里,獵人們分頭把守,一聽見聲音馬上出擊。同樣地,只聽見馬群飛奔上山,還是不知道馬群到哪兒去了。
獵人們開始心灰意冷起來。 這件事傳到了蘇東坡耳中,他想:便民之心不可沒有,利民之事不可不做。
于是決定跟獵人上山實地查看一下。 到了現場,蘇東坡顧不得亂石絆腳,荊棘扎人。
他沿著一個個若明若暗的馬蹄印循蹤辨影,一直上到山頂。咦,真是百聞不如。
6.蘇軾有關古詩的軼聞趣事,請簡要地寫一個(梗概),并寫出從中受
蘇軾高中榜眼后,蘇氏三父子加上以三難秦少游而聞名的蘇小妹一家齊聚在花園里慶祝,蘇軾之父蘇洵命題定以“冷、香”兩個字,每人寫兩句詩,要求都會合當時的情景。為起帶頭,蘇老泉緩步度到花池邊,吟道:“水自石邊流出冷,風從花里過來香”。子由站起來摘了瓣馨香臘梅,彈了下手指,曰:“冷字句佚不可知,梅花彈遍指頭香。”小妹也去摘花,子由要笑他摹仿自己,小妹卻云:“叫日杜鵑喉舌冷,宿花蝴蝶夢魂香”。說完攤開手掌,一只蝴蝶已被捏死。女兒特點畢露,大家都齊聲叫好。蘇軾卻用一拂石凳,騎著馬就走,蘇老泉叫道:“我兒,答不出也不要走啊。”話音未落,蘇軾已長聲飄來兩句:“拂石坐來衣帶冷,踏花歸去馬蹄香”!
蘇東坡和黃庭堅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面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后,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 “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伙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蘇東坡在杭州,喜歡與西湖寺僧交朋友。他和圣山寺佛印和尚最要好,兩人飲酒吟詩之余,還常常開玩笑。
佛印和尚好吃,每逢蘇東坡宴會請客,他總是不請自來。有一天晚上,蘇東坡邀請黃庭堅去游西湖,船上備了許多酒菜。游船離岸,蘇東坡笑著對黃庭堅說: 「佛印每次聚會都要趕到,今晚我們乘船到湖中去喝酒吟詩,玩個痛快,他無論如何也來不了啦。」誰知佛印和尚老早打聽到蘇東坡要與黃庭堅游湖,就預先在他倆沒有上船的時候,躲在船艙板底下藏了起來。
明月當空,涼風送爽,荷香滿湖,游船慢慢地來到西湖三塔,蘇東坡把著酒杯,拈著胡須,高興地對黃庭堅說:「今天沒有佛印,我們倒也清靜,先來個行酒令,前兩句要用即景,后兩句要用「哉」字結尾。」黃庭堅說:「好吧!」蘇東坡先說: 浮云撥開,明月出來, 天何言哉?天何言哉?
黃庭堅望著滿湖荷花,接著說道:蓮萍撥開,游魚出來, 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這時候,佛印在船艙板底下早已忍不住了,一聽黃庭堅說罷,就把船艙板推開,爬了出來,說道:船板撥開,佛印出來, 憋煞人哉!憋煞人哉!
蘇東坡和黃庭堅,看見船板底下突然爬出一個人來,嚇了一大跳,仔細一 看,原來是佛印,又聽他說出這樣的四句詩,禁不住都哈哈大笑起來。
蘇東坡拉著佛印就坐,說道:「你藏得好,對得也妙,今天到底又被你吃上了!」 於是,三人賞月游湖,談笑風生。
7.蘇軾生平的趣味小故事
蘇軾不僅是文學大家,在饕餮美食上也很有一手,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肘子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制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中國古代四大字體蔡蘇米黃宗祖之一,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斗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卡油,于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部。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么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黃庭堅又道:“那這個魚放到右邊行嗎?”蘇軾道:“也可。”黃庭堅接著道:“那這個魚放上邊行嗎?”蘇軾道:“哪有魚放上面的道理?”黃庭堅指著碗櫥頂,笑道:“既然子瞻兄也知曉這個道理,那為何還把魚放在上面?!”一向才思敏捷的蘇軾,這次被黃庭堅整了個十足十!
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的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的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的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的搶走了骨頭。“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的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的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8.蘇東坡的故事
1、筑建蘇堤
元祐四年,蘇軾任龍圖閣學士、知杭州。由于西湖長期沒有疏浚,淤塞過半,“崶臺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疏”,湖水逐漸干涸,湖中長滿野草,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
蘇軾來杭州的第二年率眾疏浚西湖,動用民工二十余萬,開除葑田,恢復舊觀,并在湖水最深處建立三塔(今三潭映月)作為標志。他把挖出的淤泥集中起來,筑成一條縱貫西湖的長堤,堤有六橋相接,以便行人,后人名之曰“蘇公堤”,簡稱“蘇堤”。
蘇軾一生筑過三條長堤。蘇軾被貶潁州(今安徽阜陽)時,對潁州西湖也進行了疏浚,并筑堤。紹圣元年(1094年),蘇軾被貶為遠寧軍節度副使、惠州(今廣東惠陽)安置。
年近六旬的蘇軾,日夜奔馳,千里迢迢赴貶所,受到了嶺南百姓熱情的歡迎。蘇軾把皇帝賞賜的黃金拿出來,捐助疏浚西湖,并修了一條長堤。為此,“父老喜云集,簞壺無空攜,三日飲不散,殺盡村西雞”,人們歡慶不已。
2、烏臺詩案
元豐二年,四十三歲的蘇軾被調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給神宗寫了一封《湖州謝表》,這本是例行公事,但蘇軾是詩人,筆端常帶感情,即使官樣文章,也忘不了加上點個人色彩,說自己“愚不適時,難以追陪新進”,“老不生事或能牧養小民”,這些話被新黨利用。
說他“愚弄朝,妄自尊大”、“銜怨懷怒”、“指斥乘輿”、“包藏禍心”,又諷刺政府,莽撞無禮,對皇帝不忠,如此大罪可謂死有余辜。他們從蘇軾的大量詩作中挑出他們認為隱含譏諷之意的句子,一時間,朝廷內一片倒蘇之聲。
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個月的蘇軾被御史臺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師,受牽連者達數十人。蘇軾下獄一百零三日,險遭殺身之禍。幸虧宋太祖趙匡胤時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他才算躲過一劫。
3、應考趣聞
宋仁宗嘉佑二年,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的論文得到考官梅堯臣的賞識,并推薦給主試官歐陽修。歐陽修亦十分贊賞,欲拔擢為第一,但又怕該文為自己的門生曾鞏所作。
為了避嫌,列為第二。結果試卷拆封后才發現該文為蘇軾所作。到了禮部復試時,蘇軾再以《春秋對義》取為第一。
4、程蘇結怨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司馬光去世,大臣們正舉行明堂祭拜大典,趕不及奠祭,儀式一完成,大臣們希望趕去吊喪,程頤卻攔住大家,說孔子“是日哭則不歌”,參加明堂典禮之后,不該又吊喪家。大家覺得這不近人情,反駁說,“哭則不歌”不代表“歌則不哭”。
蘇軾嘲笑程頤說:“這是枉死市上的叔孫通制訂的禮法。”這是蘇軾、程頤兩人結怨的開始。 有一次國家忌日,眾大臣到相國寺禱佛,程頤要求食素,蘇軾責問說:“正叔(程頤表字),你不是不喜好佛教嗎?為什么要吃素食?”
程頤說:“禮法:守喪不可飲酒吃肉;忌日,是喪事的延續。”蘇軾唱反調:“支持劉家的人露出左臂來罷!”(用史記典故,蘇軾自比為漢朝的太尉周勃,把程頤比為呂氏亂黨,要求大家支持他。)范淳夫等人吃素食,而秦觀、黃庭堅等則吃肉。
5、吟詩赴宴
蘇軾二十歲的時候,到京師去科考。有六個自負的舉人看不起他,決定備下酒菜請蘇軾赴宴打算戲弄他。蘇軾接邀后欣然前往。入席尚未動筷子,一舉人提議行酒令,酒令內容必須要引用歷史人物和事件,這樣就能獨吃一盤菜。其余五人轟聲叫好。“我先來。”
年紀較長的說:“姜子牙渭水釣魚!”說完捧走了一盤魚。“秦叔寶長安賣馬!”第二位神氣地端走了馬肉。“蘇子卿貝湖牧羊!”第三位毫不示弱地拿走了羊肉。“張翼德涿縣賣肉!”第四個急吼吼地伸手把肉扒了過來。“關云長荊州刮骨!”第五個迫不及待地搶走了骨頭。
“諸葛亮隆中種菜!”第六個傲慢地端起了最后的一樣青菜。菜全部分完了,六個舉人興高采烈的正準備邊吃邊嘲笑蘇軾時,蘇軾卻不慌不忙地吟道:“秦始皇并吞六國!”說完把六盤菜全部端到自己面前,微笑道:“諸位兄臺請啊!”六舉人呆若木雞。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