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幾句話評價卓別林
可以說,卓別
林這一生創作的東西數不勝數,他的第一部處女作《謀生》在1914年拍攝,后來又自導自演了許多作品。卓別林生于19世紀,剛滿9歲的他就成為了一名專業舞臺劇演員,可能舞臺劇對他的影響也比較深,所以在今后的電影里,多多少少給了卓別林一定的啟發。在他父親去世之后,他便開始獨立起來,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做過許許多多的雜活,這可能也是每一個偉人所要經歷的事情。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表演了很多舞臺劇,也進行了簽約,后來拍了電影以后又和一些電影廠鬧矛盾,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制片廠,因為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后期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最后在一個圣誕節的早上,卓別林安然離開塵世。
大家都知道埃徳娜普文斯,曾經是卓別林的情人,后來與其分手。她前后主演了卓別林的許多電影,即使分手之后,她也一直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而后卓別林的感情生活也 是比較坎坷,我相信,埃徳娜普文斯在卓別林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初戀總是這么的美好。
卓別林本是一個演員,那個被人熟知的形象無人能忘,頭上戴著禮帽,手上拿著拐杖,穿著一雙大皮靴,走路很搞笑,而這個幽默的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電影《陣雨之間》中,因為這一次,這個搞笑的形象徹底留在了觀眾心中,成為卓別林喜劇的標志。在演了許多舞臺劇和電影后,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制片廠,于是開始自己制作電影,自導自演的生活便從此開始,比如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摩登時代》、《城市之光》、《淘金記》、《尋子遇仙記》、
2.如何評價卓別林
我聽說過一個關于他的故事,也不知道是真是假。
有一次,卓別林走在一個偏僻的路上,突然,一個人從背后拿槍頂著他的頭說,把錢交出來,不好,遇到劫匪了,卓別林想,不過卓別林很快就鎮定下來,他把錢包遞給劫匪,還懇求劫匪說,這錢是我老板的,你這么拿走,我的老板一定以為是我把錢私吞了,你拿槍在我的帽子上開兩槍吧,這樣老板就不懷疑我了。劫匪一聽,心想這人這么誠懇,就答應他吧,于是就在卓別林的帽子上開了兩槍。
卓別林看著帽子上的兩個窟窿,又對劫匪說,老兄,為了顯得更逼真,請你在我的衣服和褲子上各開兩槍吧,劫匪又照做了,這時卓別林一看槍里的六發子彈打完了,揮起拳頭照著劫匪的頭上打去,劫匪當時就暈了,卓別林拿起錢包,喜笑顏開地離開了。只能說,這個故事不管真假,卓別林的喜劇幽默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本來一直出演舞臺劇的他,是如何開始接觸電影的呢,我找到一段資料,是記者采訪卓別林的孩子,“我只能想象,他的父母都是舞臺劇的演員,他媽媽在那個時代被認為是lunatic,被當成瘋子抓起來。他父親為了謀生,只能繼續演出,而且讓他的兒子,也就是我的父親很小就開始登臺表演。
有一天的時候我爸在舞臺表演的時候被人發現并且邀請他去美國,于是他寫了封信給他的兄弟說:有人跟我說讓我試試看一個新玩意兒,叫電影,我準備去洛杉磯試試運氣,搞不定的話我再回來。謝天謝地,他到最后也沒有回來演舞臺劇。”
就是這樣神奇的經歷,才讓上個世紀出了一個名導演,有了一個才華橫溢的杰出導演,沒有被時間的河水給沖刷掉。卓別林在他的電影道路上,一直都是寂寞的,看過他影片的觀眾都知道,每一部電影中,他幾乎都是獨自一人出場,雖然他的表情很滑稽,人們都認為他是開心的,但其實他的內心真的很孤獨,開朗的外表下總有一顆脆弱的心。
甚至在卓別林的電影中,每一個結尾,似乎都是他一個人,但直到《摩登時代》,他顯得好像沒有那么寂寞了,不知道是不是在他的生命中發生了什么,最后的結尾,是他和女主角一同走向了光明。卓別林是創造電影藝術的偉大先輩之一,他常常描寫受苦受難的窮人。
當然,卓別林這個不朽的人物既不是受剝削的工廠工人也不是勞動的農民,而是一個流浪的無產者,為了免遭商人的殘害,他采用各種可愛的狡猾手段,并用一些可憐的辦法來進行復仇。從整個來看,不管怎樣,這些都是傾向民主的,我個人理解,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資產階級藝術,是一種精神。
我在巴拉滋的《電影美學》中讀到過這樣一段話,“喜劇這一名詞在概念上和理性上的特征使有聲喜劇片成為一個相當特殊的問題。變了形的可見形象之所以會給人以變形的感覺,只因為我們還記得它的原來形狀,還能從漫畫中認出它來。
要不然,我們只會覺得這是另一個跟任何存在物都毫無關系的形狀而已。漫畫愈近似原物,就愈有效果。
但是一種聲音,如我們已經指出過的,卻不可能從各個角度來錄制。一種聲音發生任何改變,結果都只會產生跟原來的聲音毫無關系的另一種聲音。”
這段話提到了有聲喜劇片問題,那么卓別林的電影當然大部分都是無聲默片鬧劇,在有聲電影出現后,卓別林的確稍微顯得跟不上了時代潮流,但是對于聲音來講,卓別林在他的電影中使用音樂,可以說是用到了極致,很少能有電影大師像他一樣,在無聲片時代,拍出這么多偉大的作品。卓別林當初也是反對有聲片的,這樣保守的做法使他的電影技巧越來越過時,卓別林擅長使用鏡頭,比如他經常使用的特寫,你總是能看到銀幕上那閃閃發光的動人的大眼睛,緊扣人的心弦。
卓別林想要拍出有聲片真的很困難,他的這樣一個搞笑形象早已深入人心,這樣的他要怎么說話呢,很多書中都曾討論過這個問題,得出的答案都很一致,這樣一個滑稽人物必須有一條相應的滑稽嗓子和說話方式。可以說,卓別林這一生創作的東西數不勝數,他的第一部處女作《謀生》在1914年拍攝,后來又自導自演了許多作品。
卓別林生于19世紀,剛滿9歲的他就成為了一名專業舞臺劇演員,可能舞臺劇對他的影響也比較深,所以在今后的電影里,多多少少給了卓別林一定的啟發。在他父親去世之后,他便開始獨立起來,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做過許許多多的雜活,這可能也是每一個偉人所要經歷的事情。
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表演了很多舞臺劇,也進行了簽約,后來拍了電影以后又和一些電影廠鬧矛盾,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制片廠,因為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后期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最后在一個圣誕節的早上,卓別林安然離開塵世。大家都知道埃徳娜普文斯,曾經是卓別林的情人,后來與其分手。
她前后主演了卓別林的許多電影,即使分手之后,她也一直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而后卓別林的感情生活也 是比較坎坷,我相信,埃徳娜普文斯在卓別林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初戀總是這么的美好。卓別林本是一個演員,那個被人熟知的形象無人能忘,頭上戴著禮帽,手上拿著拐杖,穿著一雙大皮靴,走路很搞笑,而這個幽默的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電影《陣雨之間》中,因為這一次,這個搞笑的形象。
3.幾句話評價卓別林
可以說,卓別林這一生創作的東西數不勝數,他的第一部處女作《謀生》在1914年拍攝,后來又自導自演了許多作品。
卓別林生于19世紀,剛滿9歲的他就成為了一名專業舞臺劇演員,可能舞臺劇對他的影響也比較深,所以在今后的電影里,多多少少給了卓別林一定的啟發。在他父親去世之后,他便開始獨立起來,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中生存,他做過許許多多的雜活,這可能也是每一個偉人所要經歷的事情。
在他的青少年時期,他表演了很多舞臺劇,也進行了簽約,后來拍了電影以后又和一些電影廠鬧矛盾,之后便有了自己的制片廠,因為自身的天賦和努力,在后期拍攝了大量優秀影片,最后在一個圣誕節的早上,卓別林安然離開塵世。大家都知道埃徳娜普文斯,曾經是卓別林的情人,后來與其分手。
她前后主演了卓別林的許多電影,即使分手之后,她也一直是卓別林電影的女主角,而后卓別林的感情生活也 是比較坎坷,我相信,埃徳娜普文斯在卓別林今后的生活中一定起了不小的影響,因為初戀總是這么的美好。卓別林本是一個演員,那個被人熟知的形象無人能忘,頭上戴著禮帽,手上拿著拐杖,穿著一雙大皮靴,走路很搞笑,而這個幽默的形象第一次出現是在電影《陣雨之間》中,因為這一次,這個搞笑的形象徹底留在了觀眾心中,成為卓別林喜劇的標志。
在演了許多舞臺劇和電影后,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制片廠,于是開始自己制作電影,自導自演的生活便從此開始,比如一些很成功的作品,《摩登時代》、《城市之光》、《淘金記》、《尋子遇仙記》、。
4.如何評價查理·卓別林
查理·卓別林(Charlie Chaplin,1889年4月16日-1977年12月25日),生于英國倫敦,英國影視演員、導演、編劇。
查理·卓別林的第一部電影是《謀生》。從1915年開始卓別林開始自編自導自演,甚至還擔任制片和剪輯。稍后他加入了埃斯安尼公司,并于1917年出品了《移民》和《安樂街》,1918年他和他的兄弟在洛杉磯開了自己的公司。并在1919年召集到了道格拉斯·費爾班克斯等人。但直到1923年,卓別林才為這個公司拍了第一部影片《巴黎一婦人》。之后1925年的《淘金記》和1928年的《馬戲團》為卓別林贏得了學院獎。
中文名
查理·卓別林
外文名
Charlie Chaplin
別 名
查爾斯·斯賓塞·卓別林
國 籍
英國
星 座
白羊座
出生地
英國倫敦
出生日期
1889年4月16日
逝世日期
1977年12月25日
職 業
演員
代表作品
《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
主要成就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威尼斯電影節終身成就金獅獎
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
5.卓別林的資料(簡短)
查理 卓別林(Chaplin,Charlie;1889~1977)
英國電影演員,導演,制片人。1889年4月16日生于倫敦,1977年12月25日卒于瑞士科西耶。幼年喪父,曾在游藝場和巡回劇團賣藝或打雜。1913年,隨卡爾諾啞劇團去美國演出,被美國導演M.塞納特看中,從此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1914年2月28日,頭戴圓頂禮帽、手持竹手杖、足登大皮靴、走路像鴨子的流浪漢夏爾洛的形象首次出現在影片《陣雨之間》中。這一形象成為卓別林喜劇片的標志,風靡歐美20余年。從1919年開始,卓別林獨立制片,此后一生共拍攝80余部喜劇片,其中在電影史上著名的影片有《淘金記》、《城市之光》、《摩登時代》、《大獨裁者》、《凡爾杜先生》、《舞臺生涯》等。這些影片反映了卓別林從一個普通的人道主義者到一位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的過程。卓別林以其精湛的表演藝術,對下層勞動者寄予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弊端進行辛辣的諷刺,對法西斯頭子希特勒進行了無情的鞭笞。1952年,他受到麥卡錫主義的迫害,被迫離開美國,定居瑞士。在瑞士期間,他拍攝了尖銳諷刺麥卡錫主義的影片《一個國王在紐約》。1972年,美國隆重邀請卓別林回到好萊塢,授予他奧斯卡終身成就獎,稱他“在本世紀為電影藝術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卓別林贊揚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后取得的成就。
6.卓別林自傳的評價
卓別林是20世紀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電影藝術家,世界上最著名的喜劇電影明星。他最大的貢獻是他把為笑而笑的庸俗“鬧劇”,提到批判現實主義藝術的高度。他以獨特的喜劇藝術表演風格和辛辣的諷刺,尖銳的批判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一生主演過八十多部影片,他的喜劇性的表演令人捧腹大笑,但是又使人笑后感到淚水的苦味,充滿了對受壓迫受欺凌的人們的同情。在這部自傳中,反映的不僅僅是一部電影史。更有價值的是他對有關電影藝術的見解。《卓別林自傳》是他在晚年的一部力作,在書中他總結自已一生的創作理念和人生哲學。這部自傳對從事卓別林研究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