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亥雜詩 其五 賞析
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
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不是無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
賞析:
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主旨: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擴展資料
落花決不是無情的廢物,詩人辭去禮部主事之職,正是為了到家鄉主掌書院,聚徒講學,把自己的學業和思想傳給生徒,以變革的熱情和未來的憧憬啟迪他們,為國為民盡自己的最后一點力量。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正可以孕育新的春天,色彩、芬芳,正可以獻給后之來者。
詩人從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規律中得到啟發。大自然里花開花落,本來風雨由之,無感情可言,落紅說不上是“有情物”還是“無情物”,只是詩人把自己的身世與落花完全結合起來,把感情移向落花,才使落花也具有人的感情,從而變成有情物。落花有情,表現在去釀造新的彩色的世界——“化作春泥更護花”。
至此,詩人終于把飛花般紛亂的思緒捉住,從愁思中擺脫出來,帶著時代的使命感,上升到一種莊嚴神圣的境界。“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飛花的獨自,也是詩人與腐敗的官場決裂,向黑暗的勢力抗爭的莊嚴而神圣的宣誓。為了國家和黎民百姓,為了似錦繁花,不惜獻身化為春泥。
2.己亥雜詩其五 300字賞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一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志向融為一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一,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后》),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旨:
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沉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于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3.《已亥雜詩(其五)》的 詩歌鑒賞題目
13.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后回答問題。(6分) 2006重慶語文卷
新雷
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已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體現在哪些地方?為什么要說“只待新雷第一聲”?(2分)
(2)兩首詩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3.(6分)
(1)“覺春生”、“安排著”、“只待”。因為只有新雷響后才會有“春生”和“千紅萬紫”。
(2)前者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后者寄托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
20、龔自珍《已亥雜詩》中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詩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著春泥更護花。
4.《已亥雜詩(其五)》的 詩歌鑒賞題目
13.閱讀下面的兩首清代詩歌,然后回答問題。
(6分) 2006重慶語文卷新雷 張維屏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 千紅萬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聲。
已亥雜詩(其五)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體現在哪些地方?為什么要說“只待新雷第一聲”?(2分) (2)兩首詩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13.(6分) (1)“覺春生”、“安排著”、“只待”。因為只有新雷響后才會有“春生”和“千紅萬紫”。
(2)前者寄托了對新生活、新氣象的渴望與期盼;后者寄托了對新生事物的無私關愛。20、龔自珍《已亥雜詩》中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心志的詩句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著春泥更護花。
5.古詩《己亥雜詩》(其五)的大概意思
1、譯文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一起身,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
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2、原文 己亥雜詩 其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3、注釋 ①浩蕩離愁: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
浩蕩:無限。 ②吟鞭:抽響馬鞭。
東指:東方故里。天涯:指離京都遙遠。
③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為尊貴,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④花:比喻國家。 ⑤護:保護。
4、簡析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一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煙;另一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為。
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一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
詩的后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鴉片戰爭爆發后,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并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一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志。并反用陸游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
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但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志,充分表現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6.已亥雜詩(其五)的注釋及講解,急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注釋〕1.龔自珍:近代杰出文學家。
2.浩蕩句:浩蕩,廣闊深遠的樣子,也就是浩茫之意。白日斜,夕陽西下的黃昏時分。
3.吟鞭句:吟鞭,即馬鞭;東指,出城門向東;天涯,天邊。本句說當自己出了北京城門,便從此與朝廷隔絕,也就如遠至天涯屯。
還有已亥雜詩 著書何似觀心賢?不奈巵言夜涌泉。百卷書成南渡后,先生續集再編年。
已亥雜詩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釋】1.這是《已亥雜詩》中的第二百二十首。九州:中國。
2.生氣:生氣勃勃的局面。3.恃(shì):依靠。
4.喑(yīn):啞。萬馬齊喑:比喻社會政局毫無生氣。
究:終究、畢竟。5.天公:造物主。
重:重新。抖擻:振作精神。
6.降:降生。【譯文】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
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寫作背景】 道光十九年(1831年)歲次已亥,龔自珍辭官返鄉,又去北上迎接妻兒,在南北往來途中,感于清朝朝庭壓抑、束縛人才的情況,作詩315首表達了變革社會的強烈愿望。
【賞析】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全詩層次清晰,共分三個層次:第一層,寫了萬馬齊喑,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
第二層,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腐朽的觀狀,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
第三層,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只有這樣,中國才有希望。詩中選用“九州”、“風雷”、“萬馬”、“天公”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寓意深刻,氣勢磅礴。
《己亥雜詩》(二) 已亥雜詩 二 我馬玄黃盼日曛,關河不窘故將軍。百年心事歸平淡,刪盡蛾眉惜誓文。
已亥雜詩 三 罡風力大簸春魂,虎豹沈沈臥九閽。終是落花心緒好,平生默感玉皇恩。
已亥雜詩 四 此去東山又北山,鏡中強半尚紅顏。白云出處從無例,獨往人間竟獨還。
作者原注:余不攜眷屬仆從,雇兩車,以一車自 載,一車載文集百卷出都。 已亥雜詩 五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已亥雜詩 六 亦曾橐筆侍鑾坡,午夜天風伴玉珂。
欲浣春衣仍護惜,乾清門外露痕多。已亥雜詩 七 廉鍔非關上帝才,百年淬厲電光開。
先生宦后雄談減,悄向龍泉祝一回。已亥雜詩 八 太行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原注:別西山 已亥雜詩 九 翠微山在柘潭側,此山有情慘難別。
薜荔風號義士魂,燕支土蝕佳人骨。原注:別翠微山。
已亥雜詩 十 進退雍容史上難,忽收古淚出長安。百年綦轍低徊遍,忍作空桑三宿看。
原注:先大父宦京師,家大人宦京師,至小子,三世百年矣!以己亥歲四月二十三日出都。 已亥雜詩 十一 祖父頭銜舊熲光,祠曹我亦試為郎。
君恩夠向漁樵說,篆墓何須百字長。原注:唐碑額有近百字者。
已亥雜詩 十二 掌故羅胸是國恩,小胥脫腕萬言存。他年金匱如收采,來叩空山夜雨門。
已亥雜詩 十三 出事公卿溯戊寅,云煙萬態馬蹄湮。當年筮仕還嫌晚,已哭同朝三百人。
已亥雜詩 十四 頹波難挽挽頹心,壯歲曾為九牧箴。鐘簴蒼涼行色晚,狂言重起廿年瘖。
已亥雜詩 十五 許身何必定夔皋,簡要清通已足豪。讀到嬴劉傷骨事,誤渠畢竟是錐刀。
已亥雜詩 十六 棄婦丁寧囑小姑,姑恩莫負百年劬。米鹽種種家常話,淚濕紅裙未絕裾。
原注:有棄婦泣于路隅,因書所見。 已亥雜詩 十七 金門縹緲廿年身,悔向云中露一鱗。
終古漢家狂執戟,誰疑臣朔是星辰?已亥雜詩 十八 詞家從不覓知音,累汝千回帶淚吟。惹得爾翁懷抱惡,小橋獨立慘歸心。
原注:吾女阿辛書馮延巳詞三闋,日日誦之,自 言能識此詞之旨,我竟不知也。 已亥雜詩 十九 卿籌爛熟我籌之,我有忠言質幻師:觀理自難觀勢易,彈丸壘到十枚時。
原注:道旁見鬻戲術者,因贈。 已亥雜詩 二十 消息閑憑曲藝看,考工文字太叢殘。
五都黍尺無人校,搶攘廛間一飽難。原注:過肆市有感。
已亥雜詩 二十一 滿擬新桑遍冀州,重來不見綠云稠。書生挾策成何濟?付與維南織女愁。
原注:曩陳北直種桑之策于畿輔大吏。 已亥雜詩 二十二 車中三觀夕惕若,七歲靈文電熠若。
懺摩重起耳提若,三普貫珠累累若。原注:余持陀羅尼已滿四十九萬卷,乃新定課程,日頌普賢、普門、普眼之文。
等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已亥雜詩其五賞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