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伽利略的小故事50字
伽利略的小故事
一天,伽利略對他的學生們說:“下個禮拜,我要做一個實驗。”同學們不解地問:“做什么試驗?”“我要請學校的全體師生,還有比薩的全體公民來觀看這次實驗,讓大家一起來為我做見證。大家會看到,兩個大小不等的鐵球,會同時從高處落地。”
這一天終于到了,伽利略滿懷興奮地登上比薩斜塔。試驗開始了,他大聲說:“請大家看清楚我手里的這兩個鐵球,一個一磅重,一個十磅重。如果有人不相信,可以親自上來掂一下,看看是不是屬實,并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兩個鐵球落地的時間。”
伽利略伸開了手擘,兩個鐵球,從高空墜落而下,瞬間之后,同時落地。計時的學生大聲驚呼:“時間相同,沒有絲毫差別。”就這樣,伽利略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自由落體定律。
擴展資料:
伽利略的主要貢獻
1、力學
伽利略是第一個把實驗引進力學的科學家,他利用實驗和數學相結合的方法確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學定律。
2、天文學
伽利略是利用望遠鏡觀測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學家。伽利略第一個用望遠鏡觀察到土星光環、太陽黑子、月球山嶺、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木星的衛星和金星的周相等現象,并從實驗中總結出自由落體定律、慣性定律和伽利略相對性原理等。
3、實驗科學
無論在動力學、梁的彎曲或者是天文學的研究中,伽利略十分重視觀察和實驗的作用。他又善于在觀測結果的基礎上提出假設,運用數學工具進行演繹推理,看是否符合于實驗或觀察結果。
4、哲學
伽利略一生堅持與教會的經院哲學作斗爭,主張用具體的實驗來認識自然規律,認為實驗是理論知識的源泉。他不承認世界上有絕對真理和掌握真理的絕對權威,反對迷信盲從。他承認物質的客觀性、多樣性和宇宙的無限性,這些觀點對現代哲學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伽利略
2.伽利略的故事
伽利略的故事1、眼睛盯著天花板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
他在干什么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
鐘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制造出來的。2、失學了就努力自學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
失學后,伽利略仍舊在家里刻苦鉆研數學。由于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3、制成第一架望遠鏡哥白尼是波蘭杰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
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
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
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
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制造著,最后,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4、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
后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
他還發現,太陽里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
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恒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
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5、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
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伙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
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拓展資料:伽利略·伽利萊(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學家、數學家、天文學家及哲學家,科學革命中的重要人物。
其成就包括改進望遠鏡和其所帶來的天文觀測,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說。伽利略做實驗證明,感受到引力的物體并不是呈勻速運動,而是呈加速度運動;物體只要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就會保持其原來的靜止狀態或勻速運動狀態不變。
3.伽利略的故事
1590年,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了“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著名實驗,從此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物體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學說,糾正了這個持續了1900年之久的錯誤結論。
1609年,伽利略創制了天文望遠鏡(后被稱為伽利略望遠鏡),并用來觀測天體,他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凹凸不平,并親手繪制了第一幅月面圖。1610年1月7日,伽利略發現了木星的四顆衛星,為哥白尼學說找到了確鑿的證據,標志著哥白尼學說開始走向勝利。借助于望遠鏡,伽利略還先后發現了土星光環、太陽黑子、太陽的自轉、金星和水星的盈虧現象、月球的周日和周月天平動,以及銀河是由無數恒星組成等等。這些發現開辟了天文學的新時代。
伽利略著有《星際使者》、《關于太陽黑子的書信》、《關于托勒玫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和《關于兩門新科學的談話和數學證明》。
為了紀念伽利略的功績,人們把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和木衛四命名為伽利略衛星。
人們爭相傳頌:“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4.求伽利略的事跡,(要簡略概括)
伽利略于1564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薩市,八歲時隨家移居到佛羅倫薩。青年時代伽利略入讀比薩大學,并于1589年成為該大學數學系教授。
伽利略在研究運動學時研究過物體的勻加速運動,這個課題在今天幾乎所有高中及大學的入門物理學程中都是必教的。他對觀測天文學的貢獻包括用望遠鏡確認金星的盈虧,發現木星最大的四個衛星(以他命名為伽利略衛星)以及觀測并分析太陽黑子。伽利略也曾研究過應用科學及科技,并改進了圓規的設計。
在他還在世的時候,伽利略維護哥白尼學說這件事是極具爭議性的,那時候大部份哲學家及天文學家還在贊成(最少表面上是這樣的)地心說,也就是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在他于1610年公開支持日心說之后,他受到一些哲學家和天主教教士的激烈反對,后者其中兩人更于不久后的1615年向教廷異端裁判所告發伽利略。盡管對他的指控當時都被撤消,但是天主教會還是于1616年2月對外宣稱日心說是“錯誤且有違《圣經》的”,而且伽利略還被警告,說要他終止對日心說的支持──而他也承諾了會這樣做。當他后來在他最有名的著作《關于托勒密和哥白尼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于1632年出版)中捍衛其觀點時,就受到了裁判所的審訊,被判定“有強烈異端嫌疑”,結果被迫放棄日心說,并在軟禁下度過余生。
5.伽利略的故事
這個伽利略的故事有點長,你可以簡寫一下。
15、16世紀的歐洲,正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轉變的關鍵時期。長期以來,為了鞏固封建統治的秩序,神權統治的歐洲,用神學代替了科學,用野蠻代替了自由。
神學家們荒誕地宣稱,宇宙是一個充滿“各種等級的天使和一個套著一個的水晶球”,而靜止不動的地球就居于這些水晶球的中心。他們推崇古希臘天文學家托勒玫的“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因為在神學家看來,太陽是圍繞地球運轉的,因為上帝創造太陽的目的,就是要照亮地球,施恩于人類。
這是永恒不變、顛撲不破的真理。 為了維護這個荒謬的理論,天主教會的宗教裁判所不惜用恐怖的暴力對付一切敢于提出異議的人們。
1327年,意大利天文學家采科·達斯科里活活被燒死,他的罪名只不過說了地球是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居住,卻因違背圣經的教義慘遭迫害。1600年2月17日,意大利哲學家布魯諾,在羅馬百花廣場被活活燒死,也是因為他到處宣傳了哥白尼的學說,動搖了地球中心說。
伽利略是布魯諾的同時代人,早在帕多瓦大學執教時,他就讀過哥白尼的著作《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說》(又名>)。這位杰出的波蘭天文學家在這本書中大膽地提出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著太陽運轉的理論,即太陽中心說,一開始就引起伽利略的極大興趣。
但是伽利略是個科學態度十分嚴肅的學者,他想,過去都說是太陽圍著地球運轉,哥白尼卻提出相反的看法,到底哪一個正確呢?伽利略沒有輕率地下結論,他決定用自己的望遠鏡來證實誰是誰非。 當伽利略的著作《星際使者》出版時,他已是一個哥白尼學說堅定的支持者了。
伽利略通過自己的觀測和研究,逐漸認識到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而托勒玫的地球中心說是錯誤的,亞里斯多德的許多觀點也是站不住腳的。伽利略不僅發表了批駁亞里斯多德的論文,還通過書信毫不掩飾地支持哥白尼的學說,甚至把信件的副本直接寄給羅馬教會。
在伽利略看來,科學家的良心就是追隨真理。 但是,羅馬教廷是決不會放過伽利略的,他們先是對伽利略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繼而把他召到羅馬進行審訊。
1616年2月,宗教裁判所宣布,不許伽利略再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無論是講課或寫作,都不得再把哥白尼學說說成是真理。 伽利略不會忘記,16年前布魯諾就是被這些披著黑色道袍、道貌岸然的上帝的衛道士活活燒死的。
他如果敢于反抗,下場絕不會比布魯諾更好。 在教會的威脅下,伽利略被迫作了放棄哥白尼學說的聲明。
他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回到佛羅倫薩,在沉默中度過了好些年。 但是伽利略的內心深處并沒有放棄哥白尼學說,相反,繼續不斷的觀測和深入研究,使他更加堅信哥白尼學說是完全正確的科學理論。
在佛羅倫薩郊外的錫尼別墅里,伽利略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他的身體大不如前,病魔在殘酷地折磨他,但是他依然念念不忘宣傳哥白尼的學說。經過長久的醞釀構思,用了差不多5年時間,一部偉大的著作《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終于誕生了。
《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表面上是以三個人對話的形式,客觀地討論托勒玫的地心說與哥白尼的日心說,對誰是誰非進行沒有偏見的探討。但是當這本書好不容易在1632年2月出版時,細心的讀者不難看出,這本書以充分的論據和大量無可爭辯的事實,有力地批判了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的錯誤理論,科學地論證哥白尼的地動說,宣告了宗教神學的徹底破產。
很快,嗅覺比獵狗還靈的教會嗅出了這本書包含的可怕思想,從字里行間流露出來的大膽結論使神學家們感到極大恐慌。那些早就對伽利略心懷不滿的學術騙子立即和教會勾結,羅織罪名,陰謀策劃,為迫害伽利略大造輿論。
科學和神學不可調和的斗爭爆發了。1632年8月,羅馬宗教裁判所下令禁止這本書出售,并且由羅馬教皇指名組織一個專門委員會對這本書進行審查。
伽利略預感到大禍臨頭,果然,到了10月,他接到了宗教裁判所要他去羅馬接受審訊的一紙公文。 這時候的伽利略已是69歲的老人,病魔纏身,行動不便,許多關心他的人到處為他說情,但是羅馬教皇惱怒地說:“除非證明他不能行動,否則在必要時就給他帶上手銬押來羅馬!” 就這樣,1633年初,伽利略抱病來到羅馬。
他一到羅馬便失去自由,關進了宗教裁判所的牢獄,并且不準任何人和他接觸。 人類歷史上一次駭人聽聞的迫害就這樣開始了。
在羅馬宗教裁判所充滿血腥和恐怖的法庭上,真理遭到謬誤的否決,科學受到神權的審判。那些滿臉殺機的教會法官們,用火刑威脅伽利略放棄自己的信仰,否則他們就要對他處以極刑。
年邁多病的伽利略絕望了,他知道,真理是不可能用暴力撲滅的。盡管他可以聲明放棄哥白尼學說,但是宇宙天體之間的秩序是誰也無法更改的。
在審訊和刑法的折磨下,伽利略被迫在法庭上當眾表示懺悔,同意放棄哥白尼學說,并且在判決書上簽了字。 “為了處分你這樣嚴重而有害的錯誤與罪過,以及為了你今后更加審慎和給他人做個榜樣和警告,”穿著黑袍的主審法官當眾宣讀了對伽利略的判決書,“我們宣布用公開的命令禁止伽利略的《關于兩種世界體系的對話》一。
6.有關伽利略的故事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
他在干什么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
于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
鐘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制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
失學后,伽利略仍舊在家里刻苦鉆研數學。由于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
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
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
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
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伙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
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
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
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制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杰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
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
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
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
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
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制造著,最后,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
后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
他還發現,太陽里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
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恒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
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7.伽利略的故事
1564年2月15日,伽利略·伽利雷出生在意大利西海岸比薩城一個破落的貴族家庭。
據說他祖先是佛羅倫薩很有名望的醫生,但是到了他的父親伽利略·凡山杜這代,家境日漸敗落。凡山杜是個很有才華的作曲家,生前出版過幾本牧歌和器樂作品,他的數學也很好,精通希臘文和拉丁文,但是美妙的音樂不能填飽一家人的肚皮,他的數學才能也不能給他謀到一個好職位。
大約在小伽利略出生不久,凡山杜在離比薩城不遠的佛羅倫薩開了一間賣毛織品的小鋪子,這完全是不得已的辦法。但是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活,凡山杜只好違背自己的意愿去經商。
小伽利略是凡山杜的長子,父親對兒子寄予很大希望。他發現,小伽利略非常聰明,從小對什么事物都充滿強烈的好奇心,不僅如此,這個孩子心靈手巧,他似乎永遠閑不住,不是畫圖畫,就是彈琴,而且時常給弟弟妹妹做許多靈巧的機動玩具,玩得十分開心。
小伽利略最初進了佛倫勃羅薩修道院的學校。在這所學校,他專心學習哲學和宗教,有段時間,小伽利略很想將來當一個獻身教會的傳教士。
但是凡山杜聽到這個情況后,立即把兒子帶回家,他勸說伽利略去學醫,這是他為兒子的未來早已設計好的一條路。 17歲那年,伽利略進了著名的比薩大學,按照父親的意愿,他當了醫科學生。
比薩大學是所古老的大學,學校圖書館藏書豐富,這很合伽利略的心意,但是伽利略對醫學并沒有多大興趣,他很少上課,一上課就對教授們教課的內容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使教授們難于回答,在教授們的眼里,伽利略是個很不招人喜歡的壞學生。不過,伽利略只是興趣不在醫學,他孜孜不倦地學習數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并且以懷疑的眼光看待那些自古以來被人們奉為經典的學說。
要知道,伽利略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歷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時代,而意大利又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當時,意大利的許多大城市,如佛羅倫薩、熱那亞和威尼斯,發展成東西方貿易的中心,建起了商號、手工作坊和最早的銀行,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
加上貿易往來的發達,印刷術的發明,新思想的傳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迅速。于是,人們對千百年來束縛思想的宗教神學和傳統教條開始產生了動搖。
一個偶然的機會,伽利略聽了宮廷數學家瑪竇·利奇的講課。這位青年數學家淵博的學識,嚴密的邏輯性,特別是他在證明數學難題時的求證方法,使伽利略深深著迷。
他眼睛亮了,仿佛發現了一個神奇無比的世界,這就是他夢寐以求的數學王國!他興奮極了,立即找到宮廷數學家瑪竇·利奇,向他提出了許多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瑪竇·利奇原是跟隨托斯坎尼大公爵從佛羅倫薩來到比薩的,他給宮廷里的侍童講數學,沒有想到會有一個熱心的聽眾,而且他提出的問題非常有趣,充分顯示出超群的智慧和深厚的學識功底。
當瑪竇·利奇聽說伽利略是比薩大學醫科學生時,不禁脫口而出:“啊,伽利略,你有天才,你會成為一個杰出的數學家的。” 伽利略的臉紅了,他談到自己對醫學的厭倦,談到父親對他的期望,也傾訴了自己因為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學習的苦惱。
“別泄氣。”瑪竇·利奇和藹地說:“你努力自學吧,有什么困難,任何時候我都是你忠誠的朋友。”
聽了瑪竇·利奇的鼓勵,伽利略越發刻苦鉆研數學和物理學,他把從宮廷數學家那里借來的每一本書,都用心地閱讀,像海綿吸水一樣地吸收下來。但是,他并不是那種迷信書本的人,那些人們認為是真理的權威結論,在伽利略的腦子里常常帶來意想不到的疑問,他常常為此而感到苦惱,陷入深深的思索之中。
一次,伽利略信步來到他熟悉的比薩大教堂,他坐在一張長凳上,目光凝視著那雕刻精美的祭壇和拱形的廊柱,驀地,教堂大廳中央的巨燈晃動起來,是修理房屋的工人在那里安裝吊燈。這本來是件很平常的事,吊燈像鐘擺一樣晃動,在空中劃出看不見的圓弧。
可是,伽利略卻像觸了電一樣,目不轉睛地跟蹤著擺動的吊燈,同時,他用右手按著左腕的脈,計算著吊燈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以此計算吊燈擺動的時間。這樣計算的結果,伽利略發現了一個秘密,這就是吊燈擺一次的時間,不管圓弧大小,總是一樣的。
一開始,吊燈擺得很厲害,漸漸地,它慢了下來,可是,每擺動一次,脈搏跳動的次數是一樣的。
伽利略的腦子里翻騰開了,他想,書本上明明寫著這樣的結論,擺經過一個短弧要比經過長弧快些,這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說法,誰也沒有懷疑過。難道是自己的眼睛出了毛病,還是怎么回事。
他像發了狂似的跑回大學宿舍,關起門來重復做這個試驗。他找了不同長度的繩子、鐵鏈,還有不知從哪里搞到的鐵球、木球。
在房頂上,在窗外的樹枝上,著迷地一次又一次重復,用沙漏記下擺動的時間。最后,伽利略不得不大膽地得出這樣的結論:亞里士多德的結論是錯誤的,決定擺動周期的,是繩子的長度,和它末端的物體重量沒有關系。
而且,相同長度的擺繩,振動的周期是一樣的。這,就是伽利略發現的擺的運動規律。
伽利略不用說多么高興了。可是在當時,有誰會相信一個醫科大學生的科學發現,何況他的結論是否定了大名鼎鼎的亞里士多德的權。
8.伽利略的發明
望遠鏡的發明故事:伽利略的望遠鏡
推薦閱讀:發明故事 發明
望遠鏡的故事 望遠鏡是如何發明的
伽利略的望遠鏡
人們總是對不了解的事物充滿了好奇,比如遙遠天體的真面目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于是,人們幻想有一種千里眼,能看清遙遠的東西,1608年,千里眼終于被發明出來,這就是望遠鏡。
這一年,在荷蘭的一個眼鏡作坊里,一名學徒在玩耍,當他用一前一后兩塊鏡片觀察物體時,發現遠處的物體離自己很近,受此啟發他發明了望遠鏡。他的老板不失時機地將這一發明轉化成商品,并把這一發明獻給政府。有了這些望遠鏡的幫助,弱小的荷蘭海軍打敗了強大的西班牙艦隊,使荷蘭人獲得了獨立。
荷蘭人對這個發明采取了嚴密的封鎖,但是有關望遠鏡的消息還是讓伽利略知道了,他立刻意識到這種東西的價值和作用。經過細心研究,伽利略也獨立發明出自己的望遠鏡。當這架天文望遠鏡緩緩掃過天空時,現代科學的帷幕緩緩拉開,有關天文學最基本的事實一個個被發現出來。人們說;“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伽利略發現新宇宙。”
伽利略的望遠鏡十分簡單,它有兩個鏡片組成,前面的叫物鏡,是一個邊緣薄中間厚的透鏡。具有放大功能。后面的叫目鏡,鏡片的中間薄周邊厚,具有縮小功能。這樣兩個鏡片配合一個圓筒組合在一起,就是一架最簡單的望遠鏡。伽利略用它發現了木星的周圍總是有四顆小星陪伴在左右,這就是木星的四顆衛星,又叫做伽利略衛星;他還發現土星好像長著一對大耳朵,那是土星的光環;他還仔細觀察了月球的環形山。由于有了望遠鏡,人們終于知道,天上的銀河原來是由無數的星星組成。這些新發現,成為哥白尼日心說的有力證據。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伽利略的發明故事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