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括情節曹孟德獻刀
董卓殘暴兇狠,常懷不臣之心。
朝廷中很多耿直之臣,千方百計要除掉董卓,但都沒有成功,曹操早有刺殺董卓之心。一日,曹操隨身暗藏一口七星寶刀,見董卓坐于床上,義子呂布侍立于側。
董卓問道:“孟德為何來遲?”曹操答:“馬不好,行走不快,故而來遲。”董卓聽了,命呂布去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領令而出。
曹操暗想:“此賊合死。即欲拔刀行刺,又懼怕董卓力大,未敢輕舉妄動,只好站在一邊。
董卓身體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臥,轉面向內。曹操見他躺下,又暗自想道:此賊當休矣!急掣寶刀在手,恰待要刺,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鏡中,照見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忙回身問道:“孟德何為?”此時呂布已牽馬至閣外,曹操情急智生,忙持刀跪在地上,說道:“我有寶刀一口,今日特來獻給恩相。”
董卓接過視之,見其刀長尺余,七寶嵌飾,極其鋒利,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順手遞于呂布收了,曹操忙解下刀鞘交給呂布。
董卓下床,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試一騎。”
董卓教與鞍轡。曹操牽馬走出相府,急忙翻身上馬,加鞭望東南而去。
等到董卓、呂布醒悟過來,派人去捉拿曹操時,曹操早就逃出城外,無影無蹤了。
2.請簡要概括“曹操獻刀”的故事情節
王允請諸大臣赴宴,說是他生日,結果說是想跟大家聊天怕董卓懷疑,就說是生日,結果大家都會悲傷董卓欺君罔上,都哭了,曹操卻笑了,說各位明哭至夜,夜哭之明,能哭死董卓嗎,大家很憤怒說他祖宗也是食漢祿的,不思報國,曹操說我不和你們似的光哭,我就要去殺了董卓,王允問計,曹操說聽說王允有一把七星寶刀,董卓最近很信任曹操,曹操可以假借獻刀去刺殺董卓,王允拜謝,說是漢朝之幸,就把刀給曹操,曹操去了
去了之后,董卓問曹操為什么來的這么慢。曹操說馬瘦,董卓就說有西涼好馬,讓呂布去給曹操挑一匹,曹操就想:此賊合死。就是董卓命該絕,進屋后,董卓胖,不一會就躺下了,側身朝里,曹操就拔刀想殺他,正好董卓從床里面的鏡子里看見了,就問曹操你想干嘛,正好這時呂布也回來了,曹操就說是有寶刀一口,想獻給恩相,董卓就收下了,曹操出去看馬,說,我試試這馬怎么樣,騎上就走了,結果一去不回,就號召天下勤王,就是十八路諸侯共討董卓。
這就是曹操獻刀
3.謀董卓曹孟德獻刀概括
孟德獻刀
《三國演義》里的情節,為了除掉禍國殃民的董卓,王允和曹操定下刺董之計,曹來操手持七星刀刺殺董卓,不料卻被發現,曹操隨機應變,以獻刀為名瞞了過去。
簡介
大司徒王允心懷舊主,一心想除掉奸賊董卓,但是并無對策,便假裝宴請朝中忠義之士前來祝壽,晚間才告知眾位實情,為了擒董卓之策而煩憂,與各公卿自商議。眾人聽罷,皆憤憤然,放聲慟哭。唯有曹操大笑之,說眾人不去想對策,只在此慟哭,怎么能除掉董卓。大司徒單獨見曹操,曹操說,用一招獻刀殺人的計策可以除掉董卓,于是王允將自己收藏2113的寶刀送給曹操,方便行事。
第二天,曹操去見董卓,對董卓說“馬羸行遲耳”董卓命呂布去選擇良馬送予曹操,董卓側身于榻上,曹操正欲刺5261殺,拔刀間,董卓見衣鏡之中有刀光閃過,立即斥問曹操,此時,呂布也回來了,曹操跪地舉刀曰:“操有寶刀一口,獻上恩相。”,然后假裝說道:“讓我試下此馬。”曹操騎上馬后飛奔而去。
之后董卓與4102呂布談話時曾說道:“剛才曹操來見我時并未提到獻刀,而且他為什么要在我熟睡之時拿出寶刀,刀光從鏡子里閃出他突然慌忙跪下獻刀時手里微微在發抖。”董卓憑這幾個疑點斷定曹操是行刺他的,1653立即下令火速追捕曹操。
4.曹操獻刀 小作文100字
曹操獻刀,這是在我國民間廣為流傳的三國時期的故事。
話說西涼刺史董卓乘朝野之亂,統帥二十萬大軍進駐洛陽,廢了少帝,立了獻帝,自封為相國。他欺主弄權,殘暴兇狠;大臣們想除掉他,卻沒有辦法。校尉曹操(字孟德)暗中早有殺董卓之心,他經常出入相國府,漸漸取得了董卓的信任。
一日,曹操從司徒王允處借來寶刀一口,藏刀來到相府,走入小閣,見董卓坐在床上,義子呂布侍立于一側。董卓問“孟德今天為何來得這么晚?”曹操說:“我的馬走不快,所以遲了。”董卓聽后,命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送給曹操,呂布出去了。曹操心想:“老賊該死。”想刺他,又怕董卓力大,沒敢妄動,只好站在一旁等待機會。董卓身體肥胖,不能久坐,不一會,即側身而臥。曹操見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從銅鏡內看見曹操抽刀,轉身急問:“孟德你要干什么?”這時呂布也牽馬回來了,曹操急忙說:“我得了一口寶刀,想要獻給相國。”董卓接刀一看,長足盈尺,鋒利無比,果然是一口寶刀。董卓引曹操出閣看馬,曹操謝道:“愿借馬一試。” 曹操牽著馬出了相府,快馬加鞭往東南疾去。呂布對董卓說:“曹操好象有行刺之舉。”董卓有些醒悟,于是派人去追。此時曹操已經飛馬奔出東門,逃得無影無蹤了。此故事是真是假,除羅貫中外無人得知。
5.曹孟德獻刀故事簡介
第四回:廢漢帝陳留踐位 謀董賊孟德獻刀
董卓欺主弄權,曹操借王允七星寶刀進府行刺,恰遇董卓叫呂布去挑好馬賜給曹操。呂布去后,董卓因不耐久坐而側臥,曹操正要行刺,卻被董卓在鏡子里看見。
這時呂布已牽馬回來,曹操跪下謊稱獻刀給董卓,并借口試馬,等董卓醒悟過來,曹操已經去了洛陽。曹操謀刺董卓未成,逃出京城,在中牟縣被縣令陳宮捉住。陳宮欽佩他的忠義,棄了官職與他同逃。
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錯殺呂伯奢家人,又殺死好心的呂伯奢以絕后禍。陳宮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但又念及自己為國家跟他到此,殺之不義,便棄曹操而他往。
擴展資料
本章回的人物介紹
1、董卓
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穎,隴西臨洮(今甘肅省岷縣)人,生于潁川。東漢末年獻帝時軍閥、權臣,官至太師,封郿侯。于桓帝末年先后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利用漢末戰亂和朝廷勢弱占據京城,廢少帝立漢獻帝并挾持號令,東漢政權從此名存實亡。
董卓成長于涼州,好結交羌人。漢桓帝末年,董卓被征召為羽林郎,后又為中郎將張奐部下作軍司馬,討伐漢陽羌人,董卓作戰粗猛有謀,力建戰功。又先后參與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頗著威名。
中平六年(189年),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率軍進京討伐十常侍。不久,京中動亂,董卓在北芒立下了救駕大功,回京后便掌權。
又招攬呂布殺掉丁原,很快就吞并了附近兩大軍閥兵力。隨后董卓廢少帝,立劉協即位(是為漢獻帝),且不久就弒害了少帝及何太后,專斷朝政。據有武庫甲兵,國家珍寶,威震天下。
2、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師,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據《后漢書》)。東漢末年大臣。王允出身官宦世家。
他十九歲就開始任公職,壯年時任豫州刺史。因為在和中常侍張讓的斗爭中失敗,王允被迫去官隱居,在中平六年,何進掌權之后重新出仕,歷任從事中郎和河南尹。
在何進被宦官誅殺,董卓掌權時,他已經代替楊彪成為了司徒兼尚書令。身為地方官勤政愛民,由于朝廷腐敗而被迫在此為官,從而密謀刺殺董卓。董卓死后,王允與呂布共執朝政,但是董卓余黨李傕、郭汜、樊稠等率軍攻破長安,呂布出逃,王允被處死,時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