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有水稻生長過程的圖片
圖片一時找不到,幫你找到了文字材料,希望你能喜歡 水稻的生長發育 水稻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全育期,從移栽至成熟稱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隨其生長季節的溫度、日照長短變化而變化。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在適時播種和適時移栽的條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較穩定的,它是品種固有的遺傳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維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蘗期:返青期 有效分蘗期 無效分蘗期 幼穗發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開花結實期:乳熟期 蠟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經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其中,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蘗期。秧苗期指種子萌發開始到拔秧這段時間;分蘗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節這段時間。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損傷,需要5-7天時間地上部才能恢復生長,根系萌發出新根,這段時期稱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蘗開始發生,直到開始拔節時分蘗停止,一部分分蘗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結實,稱為有效分蘗;一部分出生較遲的分蘗以后不能抽穗結實或漸漸死亡,這部分分蘗稱為稱為無效分蘗。
分蘗前期產生有效分蘗,這一時期稱有效分蘗期,而分蘗后期所產生的是無效分蘗,稱無效分蘗期。 水稻營養生長期的主要生育特點是根系生長,分蘗增加,葉片增多,建立一定的營養器官,為以后穗粒的生長發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肥水管理搭好豐產的苗架,要求有較高的群體質量,應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否則不僅容易造成病蟲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長控制困難而貪青倒伏等,對水稻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水稻生殖生長期包括拔節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和灌漿結實期。
拔節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為止,一般需一個月左右;抽穗開花期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齊穗這段時間,一般5-7天;灌漿結實期是指稻穗開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時期,又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長期的生育特點是長莖長穗、開花、結實,形成和充實籽粒,這是奪取高產的主要階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視肥、水、氣的協調,延長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質積累轉化率,達到穗數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結實率高。
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粳稻為10℃、秈稻12℃,早稻三時期以前,日平均氣溫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綿腐病,出現爛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溫度高于40℃易受灼傷。
日平均氣溫15~17℃以下時,分蘗停止,造成僵苗不發。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幼小孢子階段及減數分裂細線期),最低溫度低于15~17℃,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
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
溫度在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 由于高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
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范圍較大,秈稻為25~35℃、粳稻為18~33℃,當秈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稻根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至32℃時迅速加快,然后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
低溫(尤其霜凍)情況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減少,導致氣孔關閉和葉片枯萎。根呼吸對高溫危害的反應比葉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間,大田蒸騰系數在250~600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中、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
當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57%時,水稻光合作用效率開始下降;當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時,稻葉光合作用最強。隨著濕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淀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厘米為宜,但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曬田。
水稻幼苗期應采取淺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蘗期為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蘗后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拔節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時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開花期根據天氣與土壤條件,可以輕脫水或保持一定水層,空氣相對濕度70~80%有利受精;灌漿期田面要有淺水,乳熟后期干干濕濕,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質調配和運轉。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與灌漿前期受旱減產最嚴重,返青期缺水,影響秧苗活棵和分蘗;減數分裂期缺水,穎花大量退化,出穗延遲、結實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響出穗,減產嚴重。
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水稻在返青期、減數分裂期、開花期對淹水最敏感,長期淹水會導致死苗、幼穗腐爛和結實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陽作物,它對光照條件要求較高,水稻單葉飽和光強一般在3~5萬。
2.誰有水稻生長過程的圖片
圖片一時找不到,幫你找到了文字材料,希望你能喜歡 水稻的生長發育 水稻從播種至成熟的天數稱全育期,從移栽至成熟稱大田(本田)生育期。
水稻生育期可以隨其生長季節的溫度、日照長短變化而變化。同一品種在同一地區,在適時播種和適時移栽的條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較穩定的,它是品種固有的遺傳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維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蘗期:返青期 有效分蘗期 無效分蘗期 幼穗發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開花結實期:乳熟期 蠟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經歷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兩個時期,其中,營養生長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蘗期。秧苗期指種子萌發開始到拔秧這段時間;分蘗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節這段時間。
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損傷,需要5-7天時間地上部才能恢復生長,根系萌發出新根,這段時期稱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蘗開始發生,直到開始拔節時分蘗停止,一部分分蘗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結實,稱為有效分蘗;一部分出生較遲的分蘗以后不能抽穗結實或漸漸死亡,這部分分蘗稱為稱為無效分蘗。
分蘗前期產生有效分蘗,這一時期稱有效分蘗期,而分蘗后期所產生的是無效分蘗,稱無效分蘗期。 水稻營養生長期的主要生育特點是根系生長,分蘗增加,葉片增多,建立一定的營養器官,為以后穗粒的生長發育提供可靠的物質保障。
這一階段主要是通過肥水管理搭好豐產的苗架,要求有較高的群體質量,應防止營養生長過旺,否則不僅容易造成病蟲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長控制困難而貪青倒伏等,對水稻產量形成影響很大。 水稻生殖生長期包括拔節孕穗期、抽穗開花期和灌漿結實期。
拔節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開始到長出穗為止,一般需一個月左右;抽穗開花期是指稻穗從頂端莖鞘里抽出到開花齊穗這段時間,一般5-7天;灌漿結實期是指稻穗開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時期,又可分為乳熟期、蠟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長期的生育特點是長莖長穗、開花、結實,形成和充實籽粒,這是奪取高產的主要階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視肥、水、氣的協調,延長根系和葉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質積累轉化率,達到穗數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結實率高。
溫度 水稻為喜溫作物。生物學零度粳稻為10℃、秈稻12℃,早稻三時期以前,日平均氣溫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綿腐病,出現爛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溫度高于40℃易受灼傷。
日平均氣溫15~17℃以下時,分蘗停止,造成僵苗不發。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幼小孢子階段及減數分裂細線期),最低溫度低于15~17℃,會造成穎花退化,不實粒增加和抽穗延遲。
抽穗開花期適宜溫度為25~32℃(雜交稻25~30℃),當遇連續3天平均氣溫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秈稻),易形成空殼和癟谷,但氣溫在35~37℃以上(雜交稻32℃以上)造成結實率下降。灌漿結實期要求日平均氣溫在23~28℃之間,溫度低時物質運轉減慢,溫度高時呼吸消耗增加。
溫度在13~15℃以下灌漿相當緩慢。粳稻比秈稻對低溫更有適應性, 由于高溫條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強。
其光合作用適宜溫度范圍較大,秈稻為25~35℃、粳稻為18~33℃,當秈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時,光合作用急劇減弱。稻根呼吸作用隨溫度升高至32℃時迅速加快,然后緩慢增加,至38℃時達最大值,接著減慢,而稻葉呼吸在20~44℃之間隨溫度升高呈直線增強。
低溫(尤其霜凍)情況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減少,導致氣孔關閉和葉片枯萎。根呼吸對高溫危害的反應比葉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長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間,大田蒸騰系數在250~600之間,水稻蒸騰總量隨光、溫、水分、風、施肥狀況、品種光合效率、生育期長短及熟期而變化。單季中、晚稻在孕穗期、雙季早稻在開花期、雙季晚稻在拔節、孕穗期蒸騰量最高。
當土壤濕度低于田間持水量57%時,水稻光合作用效率開始下降;當空氣相對濕度為50~60%時,稻葉光合作用最強。隨著濕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漸減弱。
水稻需要水層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騰強度,促使葉片蔗糖、淀粉的積累和物質的運轉。淹灌深度以5~10厘米為宜,但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還原物質,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還應進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曬田。
水稻幼苗期應采取淺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蘗期為促進分棵,以水調溫,水層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蘗后期排水促進根系發育。
3.直播水稻幼苗越長越矮,不長桿,好多都死了
原因一:超齡秧苗機插緩苗慢 5v3RVaqZ 我市新店鎮有農戶7月上旬致電12316,說他的機插稻在栽插后不久葉片發黃,有的植株枯死。
據了解,今年水稻育秧期天氣干旱,一直沒有水供栽插,導致水稻秧齡過長,栽插時秧齡在33天,秧苗有30厘米高,5-6張葉片,秧苗細弱。 /.2qWQH 機插秧一般高密度育苗,在秧苗3葉1心至4葉期小苗移栽,秧齡彈性小,一般只有2-3天。
如果不能及時栽插,秧苗會長得過高,根系衰弱,栽插時植傷重;秧苗素質會很快轉弱,形成僵苗,移栽后活棵慢,分蘗能力差,不利于高產。今年江蘇、安微、很多地方因干旱無水栽插,導致機插秧苗齡過大。
特別是淮北等水源原本就缺乏的地區,在今年遇嚴重干旱的情況下,灌溉用水更不能保證,秧苗嚴重超齡。 {wv&t R; 上述田塊插秧苗齡33天,超過正常秧齡十多天,苗體弱、植傷重,栽插后很容易出現葉片發黃、僵苗不發等現象。
對這種田塊,宜薄水層管理、淺水勤灌,水深在3厘米左右,待水自然落干后1-2天再上水,如此反復,促進分蘗早生快發,植株健壯,根系發達。同時,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分次補肥,每次每畝施尿素 5公斤左右。
#!L%J 腳踩入稻田有大量氣泡冒出,田土發臭。 {( dP 小麥秸稈還田的稻田,一般在上水后7-10天田間秸稈大量腐爛,上水后1個月左右秸稈才能完全腐爛。 秸稈腐爛會消耗土壤中的氧氣,在田面有水的情況下常致田間土壤缺氧。在缺氧條件下,秸稈腐爛會產生硫化氫、有機酸等有毒物質。 硫化氫具臭雞蛋味,對水稻根系有很強的毒害作用,受害秧苗根系發黃,嚴重時根系變黑腐爛,葉片發黃、枯死。近幾年我省禁止露天焚燒秸稈,很多田塊都將桔稈全量還田。 c(E,&{+E 秸稈還田稻田水分管理應采用干濕交替的方式,建立水層1-2天排水通氣 2-3天,這樣可以增加土壤含氧量,防止產生有毒物質毒害水稻。今年天氣干旱、水源緊缺,部分田塊從水稻移栽后至今一直保持水層,不排水露田,這會導致秸稈在厭氧條件下腐解,產生硫化氫等有害物質毒害水稻根系,秧苗出現葉片發黃、矮縮不長等現象。 p>&S7M/9 對上述受害田塊,應立即排水露田。考慮到水稻根系受損,吸收功能下降,為促進水稻盡快恢復,最好在排水后及早噴施復硝酚鈉等生長調節物質,并加0.2%-0.3%磷酸二氫鉀和1%尿素混合噴霧。 以后對群體恢復較慢的田塊,應適當增施復合肥促進分蘗,適當推遲擱田,分次輕擱,早施撥節孕穗肥促進動搖分蘗成穗,保證有足夠的成穗數,減少產量損失。 4]IKh,jT 原因三:麥田除草劑殘留藥害 我市馬陵山鎮一農民7月15日致電12316說,當地60多畝直播稻處于4葉1心期,全田秧苗葉片發黃、矮縮不長。 據了解,前茬小麥田在冬前每畝用20%甲磺·氯磺隆可濕性粉劑 20克。氯磺隆、甲磺隆均為磺酰脲等除草劑,適用于麥田防除雜草。 這兩種藥在土壤中的殘留期較長,對后茬敏感作物有藥害,目前僅限于長江流域稻麥輪作區土壤為中性或酸性的麥田使用。我省多年前已禁止在小麥田使用氯磺隆、甲磺隆等殘效期長的除草劑。 hm6pxFkX_ 據了解,連年使用氯磺隆、甲磺隆后,藥物在土壤中不斷累積,對水稻會產生隱性傷害。在麥田冬前施用氯磺隆、甲磺隆后,麥收后只能大苗移栽水稻,如小苗移栽、拋秧、育秧、直播水稻,則容易造成僵苗、遲苗不發或死苗。 有研究表明:在水稻秧苗2葉1心期低劑量(正常用藥量的一半)施氯磺隆、或者在移栽后5天內按正常用量施用,或者在田間藥物殘留量大的情況下,會對水稻生產明顯的藥害,表現為根和幼芽生長受阻,心葉不能抽出,生長點畸形或壞死,葉片暗綠或失綠壞死,節間縮短,須根少而老化、生長停滯,植株矮化黃化,最后逐漸枯死。 據了解,上述田塊施用的20%甲磺·氯磺隆可濕性粉劑,含甲磺隆5%、氯磺隆15%,登記用于冬小麥立前噴霧防除一年生雜草,每公頃純藥推薦用量為11.25-15克,約合每畝用甲磺隆純藥0.18-0.25克、氯磺隆純藥0.56-0.75克。 上述田塊每畝用藥20克,折合每畝用甲磺隆純藥1克、氯磺隆純藥3克,用藥量過大,易對后茬直播水稻造成嚴重藥害,出現秧苗葉片發黃、僵苗不發等現象。 r*]uR /Z$ 對上述受氯磺隆、甲磺隆等長殘留除草劑藥害的稻田,噴施蕓苔素內酯等生長調節劑、腐殖酸葉面肥等,有利于緩解藥害癥狀。 噴施磷酸二氫鉀、尿素等肥料補充營養,增強植株抗逆性,有利于受害植株生長。上述田塊前茬氯磺隆和甲磺隆用量大,即使采取上述措施水稻也不一定能恢復正常生長。 明年這塊最好大苗移栽水稻,增施有機肥,以有利于減少土壤中氯磺隆、甲磺隆的殘留量。 VRB~7\A5<) 原因四:水稻受鹽堿危害 RJLFj 我市唐店鎮一農戶7月11日致電農業局信息中心說:當地上百畝直播稻處于4葉期。 秧苗出現葉片發黃等現象,田間病株率達60%。據了解,這些田塊鹽堿度較高,由于干旱缺水,。 直播水稻是在夏熟作物讓茬后將稻種直接播于大田的一種稻作方式,與移栽稻相比,具有省工、省秧田、成本少的好處,但也有苗難全、草難除、易受淹、易倒伏、雜稻多、成熟遲、后期遇低溫不能安全齊穗等弊端。 也就是說在現有種植水平下直播稻雖是一項省工、簡化的稻作技術,但并不是一項穩產、高產、優質的技術,所以說種植直播稻風險大于優勢。因此,各地要向農民講清楚直播稻技術的缺陷和存在的種植風險,積極引導農民謹慎使用直播稻技術,盡可能減少直播稻種植面積。 對于仍不愿放棄種植直播稻的農戶,要加強技術指導和服務,以降低風險。一、直播水稻常見的生產障礙1、出苗不均不全 (1)田面不平。 播后上水,水分不能保持均衡。高的地段受旱種子吸水不足,不能出苗;低洼地段深水悶種或爛芽。 (2)化除不當。播后化除藥劑是芽鞘處理劑,要求播種上水后,次日排水,在田表不積水的情況下均勻噴施。 如果用藥時間偏遲、噴藥重復噴后遇雨或積水,都有可能造成草芽和稻芽同殺。(3)播質不高。 蓋籽過深,出苗困難;不蓋籽,水分不能滿足;播后不及時供水,出苗時間拉長芽勢差。(4)鳥雀危害。 露籽易被麻雀等鳥雀取食。(5)肥害。 種肥同下,燒根燒芽;肥料質量不高,有毒物質殘留超標傷苗。2、雜草發生嚴重。 目前,我縣推廣的直播稻除草技術核心是“一封、二殺、三補”,但技術要求高,農民實際操作易走樣,化除效果不理想。(1)播后芽前用藥封殺雜草時,藥后如干旱,不能保濕,雜草就不能及時萌發,藥劑就起不到殺滅雜草嫩芽的作用。 (2)三、四葉期化除,有的藥劑要求保持淺水層,有的要求24小時后才保持淺水層,如果方法不對路效果也差。(3)藥劑品種不對路。 目前直播稻田化除藥劑多亂,殺草譜不一,對田間生長的多種雜草不能全面殺滅。3、自生稻拔除費工費時 連作的直播田中,易滋生葉片細長披垂、株形松散、分蘗特強、粒色褐、粒型長、落粒易、熟期早的自身稻,發生嚴重田塊減產達50%。 自生稻沒有藥劑防除,只能靠人工拔除,勞動強度大,費時費工。4、種傳病害重 水稻種傳病害主要有惡苗病和干尖線蟲病,傳統的防治方法是藥劑浸種,而旱直播稻多為干籽下種,浸種播種技術要求高,農戶很難掌握。 有的農戶藥劑浸種一天,有的搞浸種藥劑拌種,起不到防治作用。5、自然風險大 多雨年份不能保證適期播種;播后干旱和降雨都影響化除效果,有的還產生藥害;梅雨季節出現長時間的強降雨天氣,苗小易受淹、受澇,分蘗缺位多,僵苗嚴重;抽穗結實期間遇低溫,積溫不足,產量低;后期遇臺風或大風天氣,倒伏重。 二、直播水稻配套栽培技術1、選擇適宜品種 直播水稻受前茬口影響,播種落谷期推遲30天左右,栽培上宜選用穗型較大,分蘗力中等,抗倒能力強,生育期少于150天的中熟中粳高產品種,如徐稻4號、鹽稻8號、武運粳21、連粳4號等。防止種植生育期長的品種,后期遇低溫而不能安全齊穗或結實率低、空秕粒多,造成減產。 2、搞好種子處理 要搶晴曬種1-2天,提高發芽率和發芽勢。旱直播水稻浸種催芽技術要求高,避免種芽水分外滲,造成出苗嚴重不全不齊,也可選用“旱育保姆”對種子進行包衣,既保證一播奪全苗,又有效地防治惡苗病和預防止后期倒伏。 拌種方法:將稻種在清水浸泡20分鐘,撈出稻種瀝去水分。將拌種劑置于圓底型塑料盆中,再將浸濕的稻種慢慢加入盆中,邊加邊攪拌,直至“旱育保姆”包裹在種子上為止,隨即播種。 一般0.8公斤(袋)旱育保姆包干稻種4-4.5公斤。水直播稻要搞好藥劑浸種,用16%的惡線清15克+7%的艾美樂10克+水8公斤,拌勻后浸稻種6公斤,浸足60小時,露白稍晾后即可播種。 3、搶騰茬爭早播 直播水稻比育秧移栽水稻播種期遲,應主動搶早播。前作騰茬后就應迅速施基肥,基肥要以腐熟有機肥和化肥搭配使用。 一般每畝施腐熟家雜肥20擔加45%的高效復合肥30公斤。施肥后立即用滅茬機或旋耕機淺旋耕滅茬,耕后即可播種。 播種時間最好在6月10日前,不宜遲于6月15日,盡最大可能延長營養生長期,增加營養生長量。4、提高播種質量 播前要開溝做畦,建立溝系。 直播稻溝系要有圍溝、橫溝、豎溝。先開好圍溝,然后每20米開一條橫溝,豎溝按畦寬2—2.5米開挖,溝深18-20厘米,上口寬18厘米,下口寬15厘米,做到溝溝相通,灌排通暢,或利用前茬的原有溝系加以清溝整理。 直播稻分蘗早、高峰苗多,為了達到精播勻播,要計算每畦用種量,按畦稱種,均勻播種。旱直播可先機械滅茬后播種蓋籽,也可采用稻麥兩用條播機進行條播,行距20厘米。 播種蓋籽后立即溝灌窨水,務必使畦面表土全部濕潤,使稻谷吸足水分,做到溝滿水,畦面不積水,以利出勻苗全苗和提高化除效果。4.直播水稻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