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責任'作文
80年后的一封信:20世紀末,武漢市中心6層的景明大樓收到一封來自英國的信函,信函提示這幢大樓的設計使用年限為80年,現已到期,提請注意。
落款為這幢大樓當年的建筑設計事務所。 這封來函讓我們讀懂了什么叫責任。
責任不因時間的流逝而褪色,不因距離的遙遠而消蝕,不因生物體的代謝而作廢。對這家設計事務所來說,責任就是生命,責任就是品牌,責任就是信念,責任就是一座山,沉重而又崇高。
同樣的事例,也可以從古人身上找到。南京的明城墻,歷經600多年,風雨不動,巍然如山。
只要你仔細去看,每一塊城磚上都刻著燒制者的姓名。在當時,這也許只是為了保證工程質量所采取的一種措施手段;在如今看來,這是一種何等的責任意識。
城磚上的那個人早已作古,但刻有他們姓名的磚與明城墻同在。站在這城墻底下,默誦著這些姓名,會讓人肅然起敬。
有責任的人是崇高而偉大的。 這樣的事例我們時有耳聞:一位病人長期腹痛,最后,開膛破肚,發現是幾年前動手術時,一塊紗布沒有取出來,在肚子里潰爛生膿了。
由于護士的一個小小的疏忽,病人吃盡了苦頭。因此,一般在醫院里,手術室的護士,在手術結束后要清點器具,這成了一種習慣。
這種良好的習慣,后來也就成了一種制度。 一場森林大火,往往源于一個隨手亂扔煙頭的習慣;一場官司,也往往由于一句習慣的粗話“口頭禪”。
一場瘟疫,也許起因于隨地吐痰的習慣 責任有大有小之分。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為民請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這是民族的脊梁,他們承載著民族存亡發展的重大使命;也許你沒有棟梁之材,但也絕不能放棄屬于自己肩上的那份責任。
如今社會上,新名詞、新事物、新作派層出不窮,什么“月光族”啦,“啃老族”啦,“丁克族”啦,其實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是對人生的不負責,對生命的不負責,對家庭的不負責,對社會的不負責。 承前啟后,繼往開來。
我們得著前人的養育,也應該給后人以庇蔭。把責任落到實處,做好你的本職工作,無愧于前人,無愧于后代,無愧于自己的良心。
個人也好,國家民族也好,都應該培養一些與自己特質相吻合的良好的習慣,讓這些優良習慣成為自己的驕傲,民族的驕傲,成為受用終身的東西。
2.寫關于權力與責任的作文
責任和我有關,初聽有些莫名其妙,何謂“和我有關”?和我有關,其實是一種態度,一種責任,在這個“權力是我的,義務是他人的”時代里,又有多少人會去履行自己的責任?
一位公交車司機在行車途中突發心臟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鐘內,他做了最后三件事:拉下手閘,打開車門,拔下鑰匙,讓所有乘客安全下車,隨后便趴在方向盤上停止了呼吸,他叫黃志全,所有大連人都記住了他,只因為他有生命捍衛了自己的職責。
無獨有偶,武漢市一座叫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年春秋,80年后的一天,大樓的居民收到了一封來自英國的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系本事務所于1916年所設計,設計年限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短短的幾句話,卻讓我們感受到了溫暖,感受到了責任的力量。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責任并不需要什么可歌可泣的事情方能彰顯出來:拾金不昧,見義勇為……太多的事例告訴我們責任只在一舉手一投足間,它甚至只是把一張糖紙拾起扔進垃圾箱之類的“瑣事”,但這(刪)就是這種“瑣事”又有多少人愿意做?很多人不屑一顧去做這種輕如鴻毛的小事,希望通過做一件大事來證明自己的責任心,殊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魯迅先生說過“外面的進行著的夜,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前一段時間老人摔倒扶不扶成了一個人們話題。很多人表示不會扶,會幫忙叫醫生,看似合理,但我要說,應該扶。正如那句經典的臺詞“這人倒了咱不扶,那人心不就倒了嗎?人心要是倒了,咱想扶都扶不起來了”,扶起老人,不僅是一項傳統美德,更是一種責任。
昔日梁啟超先生有言“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在當今這個時代,責任已早已不僅在我少年身上了,大到國家,民族,小到個人,都應該肩負起身上的責任。
3.景明大樓現已超期服役 這句話怎么理解
“景明大樓現已超期服役”——告訴我們:責任--職責所在,使命必達
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就是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幢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真是聞所未聞,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然而,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筑設計事務所!這是怎樣的一種責任啊,它使一個在時空中更換了數茬人的機構在經歷近一個世紀的變遷后,仍然守著一份責任。而這份責任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可寶貴、最應珍視的品質之一! 的確,責任感是我們這個時代的要求。一個沒有責任感的員工不是優秀的員工,沒有責任感的公民不是好公民。在任何時候,責任感對自己、對國家、對社會都是不可或缺的。不要拿借口作"擋箭牌" 美國著名企業管理專家勞爾·杰弗遜曾說:"在我所知道的失敗案例中,總為自己找借口的人占了絕大多數。但可悲的是,他們從來沒有意識到這種錯誤,其實就是對自己的完全不負責任。" 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隨處可見這樣的人,出現問題不是積極、主動地加以解決,而是千方百計地尋找借口,致使工作無績效,業務荒廢。事實上,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 在這里,負不負責任,既不是法律問題,也不是道德問題,而是品質問題。一個人對待責任的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他的敬業精神和道德品行。負責任的人是成熟的人,他們能對自己的言行負責,能把握自己的行為,做自我的主宰。 你或許會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對什么事都負責。但是誰也無法斷言自己到底有多大的能力。負責任正是擴大自己能力的一個入口,一個人有多重要,通常與他所負責任的多少成正比。你愿意負責任的事越多,你的能力就越大。
4.有關責任簡短的小故事
故事一:遠涉重洋的一封來函
武漢市鄱陽街的景明大樓建于1917年,是一座6層樓房。在1997年也就是這座樓度過了漫漫80個春秋的一天,突然收到當年的設計事務所從遠隔重洋的英國寄來的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1917 年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到期,如再使用為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80年,不要說設計者,就是施工人員恐怕也不在世了吧。竟然還有人為它操心,還在守著一份責任、一份承諾。)
故事二:洗廁所出身的郵政大臣
一個少女到東京帝國酒店做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但她萬萬沒有想到上司安排她洗廁所!上司對她工作質量的要求特別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怎么辦?是接受這個工作?還是另謀職業?一位先輩看到她的猶豫態度,不聲不響地為她做了示范,當他把馬桶洗得光潔如新時,他竟然從中舀了一碗水喝了下去!先輩對工作的態度,使她明白了什么是工作,什么是責任心,從此她漂亮地邁出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并踏上了成功之路。自然,她所清洗的廁所,一向光潔如新,她也不止一次地喝過馬桶里的水。幾十年一瞬而過,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郵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如果是你,你敢從你洗過的馬桶中舀水喝嗎?在工作中追求完美,這也是工作責任感的體現。)
故事三:負責任的人永遠不嫌多
某公司要裁員,下崗名單公布了,有內勤部的小燦和小燕,規定1個月后離崗。那天,大伙看她倆都小心翼翼地,更不敢多說一句話。因為她倆的眼圈都紅紅的,這事攤到誰頭上都難以接受。
第二天上班,小燦心里憋氣,情緒仍然很激動,什么也干不下去,一會找同事哭訴,一會找主任伸冤,什么定盒飯、傳送文件、收發信件這些她應該干的活,全扔在一邊,別人只好替她干。而小燕呢,她也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難過歸難過,離走還有1個月呢,工作總不能不做,于是她默默地打開電腦,拉開鍵盤,繼續打文稿、通知。同事們知道她要下崗,不好意思再找她打字了。她特地和大家打招呼,主動攬活。她說:“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反正也就這樣了,不如好好干完這個月,以后想給你們干都沒機會了。”于是,同事們又像從前一樣,“小燕,把這個打出來,快點兒!”“小燕,快把這個傳出去!”,小燕總是連聲答應,手指飛快地點擊著,辛勤地復印著,隨叫隨到,堅守著她的崗位,堅守著她的職責。1個月后,小燦如期下崗,而小燕卻被從裁員的名單中刪除,留了下來。主任當眾宣布了老總的話:“小燕的崗位誰也無法代替,像小燕這樣的員工公司永遠也不會嫌多!”
(小燦走了,小燕怎么留下了?是強烈的工作責任意識給了小燕機會。)
故事四:35個緊急電話
:一位名叫吉埃絲的美國記者,有一天來到日本東京,她在奧達克余百貨公司買了1臺唱機,準備送給住在東京的婆婆家作為見面禮。售貨員彬彬有禮、笑容可掬地特地挑了l臺尚未啟封的機子給她。然而回到住處,她拆開包裝試用時,才發現機子沒裝內件,根本無法使用。吉埃絲火冒三丈,準備第二天一早即去百貨公司交涉,并迅速寫了一篇新聞稿“笑臉背后的真面目”。
第二天一早,一輛汽車趕到她的住處,從車上下來的是奧達克余百貨公司的總經理和拎著大皮箱的職員。他倆一走進客廳就俯首鞠躬、連連道歉,吉埃絲搞不清楚百貨公司是如何找到她的。那位職員打開記事簿,講述了大致的經過。原來,昨日下午清點商品時,發現將一個空心的貨樣賣給了一位顧客,此事非同小可,總經理馬上召集有關人員商議。當時只有兩條線索可循,即顧客的名字和她留下的一張美國快遞公司的名片。據此百貨公司展開了一場無異于大海撈針的行動。打了32次緊急電話,向東京的各大賓館查詢,沒有結果。于是,打電話到美國快遞公司的總部,深夜接到回電,得知顧客在美國父母的電話號碼,接著,打電話到美國,得到顧客在東京的婆家的電話號碼,終于找到了顧客的落腳地。這期間共打了35個緊急電話。職員說完,總經理將1臺完好的唱機外加唱片1張、蛋糕1盒奉上,并再次表示歉意后離去。吉埃絲的感動之情可想而知,她立即重寫了新聞稿,題目就是“35個緊急電話”。
(如果沒有責任意識,就不會有這樣大海撈針的行動,就不會有及時改正錯誤的機會。今天的市場競爭,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責任感的競爭!)
5.鏡子的閱讀答案
有兩件事,我認為可以作為我們生活中的鏡子,其中一件是老外干的,另一件也是老外干的.我把它們分述如下.
第一件事:武漢市鄱陽街有一座建于1917年的6層樓房,該樓的設計者是英國的一家建筑設計事務所.20世紀末,也即那座叫做"景明大樓"的樓宇在漫漫歲月中度過了80個春秋后的某一天,它的設計者遠隔萬里,給這一大樓的業主寄來一份函件.函件告知:景明大樓為本事務所在1917年所設計,設計年限為80年,現已超期服役,敬請業主注意.
真是聞所未聞!80年前蓋的樓房,不要說設計者,連當年施工的人,也不會有一個在世了吧 然而,至今竟然還有人為它的安危操心!操這份心的,竟然是它最初的設計者,一個異國的建筑設計事務所!是怎樣的一種因素(體制 崗位責任制 金錢的誘惑 鐵的紀律 敬業精神 個人品德 還是一種文化傳統,一種日常的共同遵守的生活準則 )使一個人,一群人,一個在時空中更新換代了數茬人的機構,雖經近一個世紀的變遷,仍然守著一份責任,一個承諾 面對咱自己的豆腐渣工程,我一時竟不知該說些什么.
第二件事:在東北地區濱州鐵路穿越小興安嶺那條最長的隧道的山頂,有一座方方的石碑,那里長眠著一位異國的工程師.這位工程師曾負責這條隧道的設計.當工程進度由于意外沒有按照預定時間打通時,這位工程師開槍自殺了!她自殺來抵補自己的失職和恥辱.
這種自責方式對我們來說也許太陌生了.我們太習慣于在失敗面前尋找"客觀原因"了,我們也太習慣于在失誤面前為自己開脫了.一個肩上負有責任的人,出了天大的責任事故,別說引咎自殺,辭職謝罪的也少有.一位異國女工程師噴灑鮮血的自責行為,讓我異常分明地看到了我們靈魂中的暗點.
以上兩個故事,將是我后半生永不丟棄的鏡子,既照我的言行,也照我的內心,我愿意把這兩面鏡子送給所有有自省精神的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景明大樓80年后一封簡短的函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