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子的發展過程及其研究者
竹子發展可行性及展望摘要從分子生物學角度來探討竹子問題是竹子研究的新趨勢。
目前,關于竹子出筍的基因調控機理研究很少,有關竹子開花方面的主要集中于MADS—BOX基因的研究。分子生物學應用最多的是在竹子分類領域,但大多采用分子標記技術,利用同源基因進化研究相對較少。
竹子轉基因的初步成功為竹子的遺傳育種帶來了新的希望。另外,分子生物學在竹子花葉病毒研究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總結已有研究基礎上,認為竹子開花分子機理研究是今后竹子分子生物學研究的重點。竹子是非常有特色的禾本科植物,如快速生長能力,較高的木質化程度和地下莖長期無性繁殖等,竹子的這些特點造就了竹子的重要經濟價值,使得竹子成為兼具經濟、生態和社會等多種效益的林種。
但是竹子生產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困擾著竹產業的發展,這些問題存在于竹子出筍、竹子開花、竹子分類、竹子育種等領域。前人對竹子的這些問題也一直在進行研究,但是常規的研究手段都沒有從本質上對那些問題加以解釋或解決。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的快速發展,利用分子手段揭示竹子生長發育規律正逐漸成為竹子研究的一個新趨勢。本文在簡要概括現有竹子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礎上,著重就近年來竹子分子生物學研究有關進展進行綜述,并提出一些前瞻性的看法。
1.竹子出筍的分子生物學研究竹子出筍是直接影響到竹子產量和經濟價值的重要因素,長期以來,雖然生產者不斷地改善栽培管理條件,但是由于受竹子本身發育特點的限制,竹子的季節性出筍問題和竹林出筍密度的調控問題比較突出,科學家從解剖和生理水平上探討了竹子出筍機理問題,取得一些初步的研究成果。如將竹子出筍過程劃分為從休眠期至出筍期的6個階段[1],發現在筍體生長初期IAA和GA。
的濃度極高[23等。了解竹子'鞭芽的發育是探討竹子出筍問題的關鍵,因此,胡超宗等[3]檢測了雷竹鞭側芽在分化過程中的激素變化,發現GA。
、ZT和IAA的濃度在分化前明顯增加。黃堅欽等[4]通過更精確的酶聯免疫檢測,發現較高的生長素和細胞分裂素濃度與筍芽分化有關,而較高的生長素濃度也與竹筍的進一步快速生長狀態相一致。
然而,目前,很少有關于竹子出筍的基因調控機理研究,我們的研究小組已在這方面進行了初步的研究。通過基因芯片檢測早竹(Phyllostachys praecox)鞭芽的發育過程,我們已克隆到一些與竹子出筍有關的基因。
經序列比對,發現這些基因大都與水稻和玉米等禾本科植物中的分生組織控制基因相似,有些甚至與雙子葉模式植物擬南芥的分生控制基因十分相似,由此表明這些基因在進化上的保守性。從傳統的植物生理角度來看,竹子的出筍是一個頗具特色的發育過程,很難與水稻和擬南芥等模式植物進行比較。
但是,在分子水平上,這其中的許多界限都可以被打破,如我們通過研究表明,這些物種的分生組織發育過程中均存在一些十分相似的基因表達規律。因此,利用分子生物學研究手段不僅對于深入揭示竹子出筍規律是十分重要的,還為我們今后利用已有水稻等模式植物基因調控規律來研究竹子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2.竹子開花的分子生物學研究大多數竹子一生只開一次花,開花后即死亡,這樣常導致整片竹林的衰敗,嚴重威脅著經濟和生態的發展。有關竹子開花生理生化規律的研究較多,如Masatoshi Watanabe[53在對剛竹(Ph.5“冶hurea *s)竹稈進行C/N檢測時,發現開花的剛竹竹稈C/N為296.2,而不開花的則為140.5;Janzen[6]推測竹子開花與一種內在誘導機制或生物鐘控制有關;而鄭郁善等則通過比較開花與未開花綠竹(Dendrocalamopsis oldhami)的葉重、葉綠素、類胡蘿卜素含量、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及不同器官N、P、K元素含量等指標來揭示綠竹開花生理生化特性。
我們在比較開花和未開花雷竹(*x *nalis)的內源激素時發現,ABA、GA。、CTK含量在開花雷竹中普遍較高,ABA含量甚至達到5倍之高[8]。
在上述生理生化研究的基礎上,從分子水平上開展竹子開花機理的研究則是近年來竹子開花機理研究的新熱點。由于模式植物的研究表明,Mads—box家族的許多基因能夠調節植物根、葉、花和果實的發育,特別在植物的花分生組織和花器官發育中具有不同形式的時空表達模式[9],目前有關竹子開花機理研究主要集中于Mads—box基因。
田波等Do]從試管苗誘導開花的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中克隆到一批MADS—box基因,將這些基因轉入擬南芥進行初步的功能分析,發現其中一個基因轉入擬南芥后,導致轉基因擬南芥植株開花時間明顯提前,并且所有的花均聚生于花序頂端,花小但花的結構沒有變化,莖生葉卷曲似花萼狀。序列分析。
2.竹子的生長過程(附圖)
最低0.27元開通文庫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淡淡的守護94
竹子的生長過程竹子的成形竹筍在地下階段生長慢、時間長,有的竹種還跨越兩個年份。從夏末秋初,壯齡竹鞭上的部分肥壯側芽開始萌發分化而為筍芽。筍芽頂端分生組織經過細胞分裂增殖,進一步分化形成節、節隔、筍舞、側芽和居間分生組織,并逐漸膨大,與竹鞭成20°~50°的角度向外伸長,同時筍尖彎曲向上。竹筍出土竹筍出土有一定的持續時期。毛竹出筍的時間較長,一般為20~30天;中、小型散生竹的出筍時間較短,只15~20天。按竹筍出土的數量和質量,可分為初期、盛期和末期3個階段。竹筍—幼竹生長是竹筍生長最快的時期。在竹根繼續伸長并開始發展側根的同時,竹筍的高生長迅速而穩定,呈直線上升,到生長高峰,1晝夜可長1m左右。基部筍籜開始脫落,上部枝條開始伸展,高生長速度又由快而慢,竹筍逐漸過渡到幼竹階段,除梢部尚為筍籜包被外,中下部各節間在光的影響下,產生葉綠素,變為綠色的“竹青”,進行光合作用,為竹筍一幼竹生長自給部分養竹子長大竹子開花竹子開花的初期總是零星開放,發生在個別竹株上,隨即逐漸蔓延至全林或全竹叢,大多數竹株開花,達到盛花階段,以后又只有少數殘留老竹或新竹開花,是竹林或竹叢的開花末期,完成這個開花全過程,一般為3~5年。但在一個地區內,即使同一竹種,各片竹林或竹叢開花總是先后不齊,持續時間相當長,有的可達10年以上。竹子結果竹類植物是種子植物,開花是其個體發育成熟的必然表
3.竹子的生長過程是怎樣的
竹子的生長過程是一個從無性繁殖營養生長,到有性繁殖生殖生長的世代交替的自然過程,大約60年為一個周期。
竹子開花結實后,竹稈落葉,不再長新葉,直至枯黃死亡,竹的地下竹鞭不再萌發新根和筍,發黑腐爛。一般情況下,竹子生長只是長高,不會加粗,竹子的粗細是由竹筍的粗細而定的。
擴展資料
竹子,又名竹。品種繁多,有箭竹(Arrow Bamboo) 等。多年生禾本科竹亞科植物,莖為木質,是禾本科的一個分支,學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或Bamboo),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東亞、東南亞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島嶼上分布最集中,種類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樹,生長迅速。
通常通過地下匍匐的根莖成片生長,也可以通過開花結籽繁衍,種子被稱為竹米。有些種類的竹筍可以食用。竹枝桿挺拔,修長,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倍受中國人喜愛,與梅、蘭、菊并稱為四君子,與梅、松并稱為歲寒三友,古今文人墨客,愛竹詠竹者眾多。
竹子是一種速生型草本植物,其竹葉呈狹披針形,長7.5~16厘米寬1~2厘米,先端漸尖,基部鈍形,葉柄長約5毫米,邊緣之一側較平滑,另一側具小鋸齒而粗糙;平行脈,次脈6~8對,小橫脈甚顯著;葉面深綠色,無毛,背面色較淡,基部具微毛;質薄而較脆。竹筍長10至30cm,成年竹通體碧綠節數一般在10至15節之間。
4.竹子的生長過程的名稱
原發布者:淡淡的守護94
竹子的生長過程竹子的成形竹筍在地下階段生長慢、時間長,有的竹種還跨越兩個年份。從夏末秋初,壯齡竹鞭上的部分肥壯側芽開始萌發分化而為筍芽。筍芽頂端分生組織經過細胞分裂增殖,進一步分化形成節、節隔、筍舞、側芽和居間分生組織,并逐漸膨大,與竹鞭成20°~50°的角度向外伸長,同時筍尖彎曲向上。竹筍出土竹筍出土有一定的持續時期。毛竹出筍的時間較長,一般為20~30天;中、小型散生竹的出筍時間較短,只15~20天。按竹筍出土的數量和質量,可分為初期、盛期和末期3個階段。竹筍—幼竹生長是竹筍生長最快的時期。在竹根繼續伸長并開始發展側根的同時,竹筍的高生長迅速而穩定,呈直線上升,到生長高峰,1晝夜可長1m左右。基部筍籜開始脫落,上部枝條開始伸展,高生長速度又由快而慢,竹筍逐漸過渡到幼竹階段,除梢部尚為筍籜包被外,中下部各節間在光的影響下,產生葉綠素,變為綠色的“竹青”,進行光合作用,為竹筍一幼竹生長自給部分養竹子長大竹子開花竹子開花的初期總是零星開放,發生在個別竹株上,隨即逐漸蔓延至全林或全竹叢,大多數竹株開花,達到盛花階段,以后又只有少數殘留老竹或新竹開花,是竹林或竹叢的開花末期,完成這個開花全過程,一般為3~5年。但在一個地區內,即使同一竹種,各片竹林或竹叢開花總是先后不齊,持續時間相當長,有的可達10年以上。竹子結果竹類植物是種子植物,開花是其個體發育成熟的必然表
5."竹"字的來歷
竹 唐·杜甫 綠竹半含籜,新梢才出墻。
色侵書帙晚,隱過酒罅涼。 雨洗娟娟凈,風吹細細香。
但令無翦伐,會見拂云長。 從韋續處覓綿竹 唐·杜甫 華軒藹藹他年到,綿竹亭亭出縣高。
江上舍前無此物,幸分蒼翠拂波濤。 竹 唐·韋式 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 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 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 詠竹 方志敏 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 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題竹 ** 彩筆凌云畫溢思,虛心勁節是吾師; 人生貴有胸中竹,經得艱難考驗時。
6.請問竹子生長的具體過程~急
新竹形成后,竹子的稈形生長結束,竹稈的高度、粗度和體積不再有明顯的變化,但竹稈的組織幼嫩,含水量高,干物質少。
例如毛竹的幼稈干物質重量僅相當于老化成熟后的40%,其余的60% 要靠日后的成竹生長來完成。成竹生長既影響竹材的性質,又關系到竹林的更新發展, 在竹林經營管理上,必須二者兼顧,不能偏廢。
(1)成林生長的竹齡階段:根據成竹的生理活動 和物理力學性質的變化,可以分為三個竹齡階段,即幼林一壯齡竹階段、中齡竹階段和老齡竹階段,相當于竹稈材質生長的增進期、穩定期和下降期。 ①幼一壯齡竹階段:幼竹是從壯齡竹鞭上生長出來的,富有生活力。
隨著竹齡的增加,經過根系發展和竹葉更新,竹子的葉綠素、糖分等營養元素都處于高水平狀態,是竹林生理代謝最旺、抽鞭發筍最強時期。此時竹稈細胞壁逐漸加厚,內含物逐漸減少,干物質逐漸增加,竹材的物理力學性質也相應不斷增長,竹稈的材質生長處于增進期。
②中齡竹階段:竹株的營養物質含量和生理活動強度,均處于高水平的穩定狀態;隨即出現下降趨勢;所連的竹鞭也逐漸老化,開始失去抽鞭發筍的能力。竹稈的材質生長到了成熟時期,容重和力學強度都穩定在最高水平。
③老齡竹階段:中齡以后的竹子,生活力衰退。由于呼吸的消耗和物質的轉移,竹稈的重量、力學強度和營養物質含量也相應降低,形成生理上的收支不平衡和材質生長上的下降趨勢。
(2)竹齡和含水量:成竹生長是竹稈的老化過程,隨著竹齡的增加,竹子各器官的水分含量也起著相應的變化。毛竹各器官的含水量,隨年齡增加而下降,即幼竹高,老竹低。
新生的葉、枝、稈、鞭的含水率高。在老化初期,下降的趨勢非常明顯,2年生以后,枝稈鞭的含水率逐漸穩定,只隨季節的推進而有小幅度的變化。
從部位來看,竹稈基部的含水率高、中部次之,梢部最低;竹 壁內層(竹黃)的含水率最高,中部次之,外部(竹青)最低。這種規律不因竹齡和季節的變化而改變。
(3)竹林與營養物質含量:毛竹的稈、枝、葉內營養物質的含量,除SiO2外,都隨竹齡的增加而逐漸下降,表現出竹子老化衰退的共同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