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誰知道有關鳥的簡短的小故事啊
有一只烏鴉不好看,但特別聰明,智慧過人。
一天,它干完活又累又渴,真想喝水。忽然,它看一只大水罐,滿心歡喜。
它飛到水罐旁,一看罐里的水不多了,嘴探進去也喝不到,怎么辦呢?它使勁地用身體撞水罐,又用翅膀推水罐,想把水罐弄倒,好喝水。可是水罐又大又重,它的力量太小了,弄不倒這罐子。
忽然,它急中生智,可以叼些石子放到罐里,石子多了,罐子里的水不就升高了嗎?這么想,就這么做了,它不厭其煩地一塊一塊地用嘴叼石子,功夫不負用功的烏鴉,終于放了很多石子,水上升了,它就喝到了水。它痛痛快快地喝了個夠,解了渴。
2.兒童簡短關于鳥的成語故事
大樹和小鳥的故事 很久以前,在一片茂盛的樹林里,生活著一棵大樹和一只可愛的小鳥,它們就像一家人一樣相依為命、和諧相處。
每當春天來臨時,小鳥就會在大樹上筑巢、覓食,每天都會在枝頭上唱著動聽的歌。每次在南方過完冬回來時,小鳥總是大老遠地就扯起銀鈴般的嗓子唱著:"e;我回來了、我回來了!”然后又總是會唱起那首他們彼此都很熟悉的歌: 葉子向你招手, 花朵向你微笑, 我愿是快樂的小精靈, 因為我有快樂的家。
每次唱到這里,小鳥就會張開它那美麗的翅膀翩翩起舞,大樹這時也會和著清風,搖動枝頭,其樂融融.就這樣,年復一年,它們過著幸福而安寧的生活. 直到那一年的冬天,冬爺爺帶著寒風來了,小鳥對大樹說:"e;大樹爺爺,我去南方過冬了,明年春天我一定回來,不見不散哦!”說完,它哼著小調,跟著一群大雁向南方飛去了。
春天終于又回來了,大地脫下白色的冬裝,披上了綠色的春衣裳,小鳥充滿喜悅地回到它無比熟悉的那片樹林,盡管它努力地尋找,可怎么也找不到那棵大樹了。它問邊上的小兔:大樹呢?小兔說:大樹被人鉅倒,運去伐木場了。
小鳥聽后,忙向伐木場飛去。伐木場門上有一把大鎖,它問鎖大樹在哪兒,鎖回答說,鉅倒的大樹都運去家具加工廠了,小鳥費盡全身力氣,飛到了家具加工廠,只見廠里有成堆的家具,“大樹在哪兒呢?”小鳥不知怎么辦。
突然,它歪起腦袋,靈機一動,站在廠中央,唱起那首它們都很熟悉的歌: 葉子向你招手, 花朵向你微笑。
這時,被加工成家具的大樹終于聽出來是小鳥回來了,他抑制住心中的悲傷,對小鳥說:"e;孩子,我在這兒,你過來吧!我想再聽你唱一遍那首歌。”小鳥飛過去,動情地唱了起來,唱著,唱著,它淚如雨下,哽咽著唱不下去了,大樹也在悲泣,小鳥親吻著大樹,又圍著它轉了幾圈,傷心地飛走了。
,我陷入了深思:地球就像一個大家庭,大自然里生活著各種動植物,人類為了自己的生活,到處砍伐,小鳥都無家可歸了,多么希望大樹和小鳥能重新擁有那個溫暖的家。
3.關于鳥的故事`精彩的` 要短的
在傳說中,烏鴉反哺的故事是最讓人感動的一個故事,對烏鴉懂得孝敬“老人”這一點,深感敬佩。烏鴉——是一種通體潦黑、面貌丑陋的小鳥,因為人們覺得它不吉利而遭到人類普遍厭惡,正是這種遭人嫌惡登不了大雅之堂入不了水墨丹青的小鳥,卻擁有一種真正的值得我們人類普遍稱道的美德——養老、愛老。據說這種鳥在母親的哺育下長大后,當母親年老體衰,雙目失明飛不動的時候,小鳥便將覓來的食物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丹頂鶴,也許是因為它們具有雍容華貴的帝王氣質吧,所以在與配偶的關系上,它們是十分忠誠的。這使得它們在悠久的民間傳說中一直擁有良好的口碑。在鶴類社會,一旦雙方確定了配偶關系,那么彼此肯定會“從一而終”,直至其中一方去世。最令人稱奇的是,雙方只要“結了婚”,肯定會時時刻刻形影不離,極少出現一方遠離到對方視野以外的情況。甚至在非繁殖期,當“夫妻倆”要暫時回到群體中過集體生活時,它們仍會恩愛有加,如影隨形,時刻保持著“公不離婆,秤不離砣”的親密狀態。鶴群的另一個惹人喜愛的特征,是它們那引人入勝的舞姿。翩翩起舞是它們的一種習俗,舞者既可以是一對恩愛夫妻,也可以是鶴群中正含情脈脈企圖尋找配偶的年輕的鶴。
4.關于鳥的讓人感動的故事
他是一個稱得上可憐的老頭兒。他一生無兒無女,從一家工廠退休后,一個人住在城郊,生活十分清貧,家里沒有一件像樣的東西。因為賦閑在家,空閑時間多,有時候他也會到市中心的翠湖公園走走,看看。
1 85年11月的一天,老人在翠湖邊上遇到了一群從未見過的“客人”——一群從遙遠的西伯利亞漂洋過海而來的鳥兒,它們的嘴和腳都是紅色的,身長多在31厘米~40厘米之間。平時就喜歡花鳥的老人知道,這是北半球才能經常見到的紅嘴鷗,它們為了避開北方嚴冬的寒冷和食物的短缺來到了這里。它們是千里迢迢來求助人類的!老人沒有片刻的遲疑,馬上從商店里買來了一些餅干,撒向鳥群……鳥兒在老人的手起手落中撲騰啄食。這一天,老人從鳥兒歡快的啄食中感受到了人生從未有過的開心和快樂!
這一年,6000多只紅嘴鷗在昆明一待就是幾個月,直到來年的3月才依依不舍地離去。因為那時北方已經春暖花開、食物充足,它們要回到那兒生兒育女。這幾個月,老人不管刮風下雨,每天都用一個大大的布包帶著喂鳥的食物來到湖邊,就像學校的老師每天從家里來到學校給學生們上課一樣。他來給鳥兒們喂食,和鳥兒們嬉戲……因為紅嘴鷗的到來,老人的開銷突然就大了起來,300多塊錢的退休工資月月用得精光。
紅嘴鷗走了,老人的日子卻過得吝嗇起來:一個饅頭一碗稀飯,就點咸菜,就是他的一頓美餐;他抽兩毛多錢一包的金沙江煙;他從來舍不得坐5毛錢的公交車,無論到哪兒,無論有多遠,他都堅持走路;而每次出門,他都背著一個破布包,為的是沿途撿拾干樹枝和煤渣拿回家當燃料……鄰居問他為什么這么摳門兒,他笑笑說:“來年紅嘴鷗還會來,而且會來得更多,不積攢點錢,我怕養不起它們呢。”
第二年,第三年……紅嘴鷗如期而至,而且,如老人預料的那樣越聚越多。老人每天佝僂著背走兩三個鐘頭的路來到翠湖湖畔喂養它們、照看它們,不讓任何人傷害它們。用舊飲料瓶裝的茶水和兩個干饅頭是老人用來果腹的,幾乎每天都是如此。但四五塊錢一斤的餅干,他一買就是一大布袋,眼睛都不眨一下。而這些給“遠客”紅嘴鷗吃的餅干,他從來都舍不得吃一塊。有時候沒有錢買餅干或想給紅嘴鷗換換口味的時候,老人干脆就買來面粉和雞蛋,親自給鳥兒們做好吃的“加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紅嘴鷗認識了這個脊背佝僂的老人,只要老人一來,鳥兒們就會圍繞著他久久不愿散去!
慢慢地,外地游客在冬春季節來昆明游覽時,翠湖觀鷗成了導游首推的美景——紅嘴鷗胸脯雪白,成群飛起來時就像無數的雪片在空中飛舞,這讓無數的游客體驗到了人與鳥兒和諧相伴的樂趣。游客們為人與自然的融洽感動著、沉醉著,甚至來不及去注意這群候鳥為什么總是圍著一位老人飛舞盤旋。直到1 5年冬天,當地的一位攝影家跟在老人后面,抓拍了老人呼喚著鳥兒的名字嬉戲、逗樂的很多鏡頭……
有一天,攝影家發現老人有好幾天沒有來喂紅嘴鷗了!他驅車來到老人的住處看望老人,卻愕然地發現老人已經在前一天去世。攝影家在老人經常喂鳥的地方發布了訃告,把老人喂鳥的照片擺在那兒。沒想到,照片一擺上,無數的紅嘴鷗就開始在老人遺像的上空盤旋,它們凄厲地鳴叫著,猶如一群被老人撇下的兒女,很久很久都不愿離去……
“鳥兒為人吊唁”的感人一幕在昆明市民中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全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位叫吳慶恒的“海鷗老人”。吳慶恒老人去世后,不少老人怕春城昆明從此失去“人鳥共戲”的獨特美景,自發地接了他的“班”,每年堅持自費買干糧給鳥兒們喂食。聽說紅嘴鷗的“口糧”不足,一家企業的老總主動提出每年拿出10萬元給昆明鳥協,讓他們生產鳥食,供市民免費喂養紅嘴鷗;而昆明市也把臨時到這兒過冬的紅嘴鷗當做“自己養的鳥”,撥出專款給紅嘴鷗配制營養面包……為了紀念吳慶恒老人的義舉,人們還把他省吃儉用喂養紅嘴鷗的故事寫進了課本。更令九泉下的吳慶恒老人想不到的是:2006年冬天,當遷徙的鳥兒再次回到昆明市翠湖公園時,在他離開人世10年后,他又可以回到鳥兒們中間:他坐在水邊,面帶微笑,一只手捧滿鳥食伸向空中。在他的手上、身上,停滿了他最愛的“小精靈”紅嘴鷗……這是一尊青銅雕像,雕像是昆明市民在老人去世10周年時自發提議和捐資鑄就的。
一尊雕塑把人鷗和諧共處的祥和美景定格為永遠,同時也在向世人昭示:和諧共處的善心和追求,是聳立在每一個熱愛自然、熱愛生命的人心靈深處的豐碑!而一個人只要能堅持內心美好的操守和至死不渝的付出,哪怕他再平凡再普通,也可以活成別人眼中的豐碑!
5.關于鳥的小故事200字
鳥的故事 鳥來來 ,鳥去去 鳥兒飛到我心里 鳥吃谷,鳥吃米 鳥兒愛唱思鄉曲 鳥無家,鳥無崖 鳥兒住在大樹丫 書上的鳥兒,銜來橄欖枝 碟上的鳥兒,放送迎客曲 網上飛來,網下飛去 鳥兒在何方,鳥兒在何地 文章里藏著青鳥 詩歌中隱藏鴛鴦 鳥在都江堰飛落 鳥在古街道著魔 鳥兒------ 你喝的是長江的水 你吃的是鳳陽的實 你在中國大地播撒承包 你在萬里神州張揚朱皇 你是希望的鳥兒 你是騰飛的鳥兒 你是億萬農民致富領頭的鳥兒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記得 哪個二十多年前的破天荒兒 是你帶領農民兄弟,走上了富裕的道兒 你實現了一個連神話也無法媲美的神話兒 你是一只普通可又不普通的鳥兒 你的吶喊聲兒,融進在農民兄弟的心坎里 你是神鳥,你是我心中永遠的不棄 閉上眼睛,我依然看到你飛飛飛 你的視野,漲滿了宇宙 你的欲望,又總是那樣結合實際 你是風中送來的種子 你生命力不息的火炬 飛吧,飛吧,振翅高飛 飛進家家戶戶的屋子 飛進男男女女的眼地 也許,你的歸宿就是不停止的飛飛飛-----。
6.關于鳥的讓人感動的故事
故事很短,是親身經歷---50年前的春節,剛下了兩天小雪,那時我才12歲,一個人去涼水河邊用夾子逮鳥,(因為掃開一片雪,鳥會來積聚),下好帶食的夾子后,再遠遠的瞭望等候----不一會,從河對岸飛來六只喜鵲,飄飄然然落在我的夾子陣邊,一只雪后饑餓的喜鵲徑直跳向夾子,毫不猶豫的去啄食餌,啪!由于夾子小,喜鵲脖子長,喜鵲只被夾子崩暈了頭,撲棱著翅膀連翻帶滾落入河水中,并在水面掙扎著飄向河心----感人的一幕出現了---其余的五只喜鵲竟然紛紛飛過去,盤旋在遇難“朋友”的低空,用嘴和爪子爭相去營救還在水面撲打翅膀的同伴,短短的幾十秒,落難的喜鵲恢復了清醒,歪歪咧咧的在同伴上下呼應下飛離而去(慶幸落水時間短,翅膀沒太濕)。
-----真的不敢夸張,那場面--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感動加心痛,眼淚涌了幾次忍住了,從那以后我再也不打鳥了,直到今天,每當憶起,依然歷歷在目,難忍心酸和自責,想起來豈止是感動,更是在懺悔-----。
7.描寫鳥的文章
清晨,我站在窗口呼吸著新鮮空氣,還不時伸伸手,彎彎腰。
突然,一只小鳥飛過來落在窗口上。我覺得十分好奇。
于是,我就想去親近它,和它一起玩耍。我悄悄地逼近它,想用手去碰碰它。
這時,我想這小鳥一定會立刻飛走。于是,我想把手縮回。
咦,奇怪得很,這小鳥竟然沒有飛開。于是,我便放心地用手輕輕地撫摸它的羽毛。
它還是沒有飛開。在我撫摸它的羽毛的時候,開始它渾身哆哆嗦嗦。
還不時用小嘴啄啄我的手。后來,它看到我對它沒有什么惡意,便向我的身邊湊了過來。
啊,多么可愛的小鳥!多么有趣的小鳥! 家鄉的鳥是有靈性的,懂得人情世故,像樸實的鄉民。 每次在城里上班,我都會想起她們,我想她們也會想起我。
我每每走在上班的路上,抑或溜達在郊外的田野里,看見三五只蹦跳在路邊或枝頭上的鳥,我想那定是家鄉的鳥,我喊她們,她們也不搭理我,她們怕我傷害她們似的,遠遠的躲著,用敵視的眼睛瞅我,我只好知趣地走開了。她們也許不是家鄉的鳥。
我很悶的時候,終于回家了,剛下車,幾只鳥就在莊頭的大樹上朝我瘋狂地鳴叫,接著母親出來了,家里的花貓和黃狗都來了,像搞個儀式似的紛紛迎接我,我欣喜若狂,內心深處的郁悶瞬間蕩然無存,臉上的笑容說出了我的激動和感恩。母親說,你看,還是家鄉好吧,鳥啊狗呀,一瞅到你,就叫,它們見你多親!是呀,來到鄉下,我仿佛是個老者,浮躁的心瞬間平靜了下來,我聽見鳥的鳴叫就像聽見母親喊我乳名一樣溫暖。
我開始關注家鄉的鳥了。 很小的時候,我就特別喜歡鳥,像跟屁蟲似的跟在母親的背后要小鳥鳥,我那時就喊它們小鳥鳥,母親忙農活,哪顧得捉啥小鳥鳥,母親不捉,我就鬧,我一鬧,母親急了,就打我,母親一打我,我就狠狠的哭,我一看母親望我,我哭的聲音就大些,眼淚就多些,我一看母親不望我了,我就哭小點,干脆就不留眼淚了,伙伴這時跑過來,笑話我,干哭沒眼淚,黃狗來舔里,我那時也不知道是母親叫他們來的,他們一笑話我,我就跟他們斗,我一跟他們斗,他們就說,你別跟俺們斗,咱們去掏鳥窩吧,我一聽說掏鳥,一下子笑了,我們就去掏鳥了,掏鳥得找到鳥窩,找鳥窩有二種方式,一個是滿莊子瞄,瞄大樹,看上面有沒有鳥窩;一種是到剛蓋的沒人住的新房的房檐下去找,麻雀愛偷懶,它們就喜歡在房檐下找空隙當窩。
我們先從本莊找,本莊沒有,我們就到別莊找,到別莊找,還得防著狗。有一次,三蛋就被別莊的狗咬著了,來家三蛋娘就怨我們給帶的,還給三蛋逮住打了一頓,那次也不怨我們,三蛋看一棵大樹上有鳥窩,三蛋就朝那棵樹奔去,正好那棵樹下一只大花狗,三蛋叫它走,它就不走,三蛋急了,就用泥巴砸它,這一砸,可把大花砸怒了,大花蹦過去就往三蛋屁股上親一口。
我也倒霉過,那次發現了目標,一棵挺高的楊槐樹,他們硬讓我爬,說叫我爬給我二只鳥,要是鳥蛋給我三個鳥蛋,我爬上去了,還沒挨著鳥窩,就被毛剌子剌了幾下子,我扭扭嘴咬咬牙,繼續往那細枝上攀,我看見鳥窩里的雛兒了,喜出望外,忙騰出手去抓,不料老鳥來了,老鳥朝我狂叫,在窩旁來回盤旋,我顧不了那么多,就伸手去抓,老鳥一下子向我沖來,用嘴啄我的頭,我被從樹上啄下來了。半天才醒過來,打那,我再也不敢到樹上掏鳥了。
我一連幾天也沒怎么吃飯,老是在夢里被老鳥的尖叫聲驚醒,母親說我掉魂了,折柳枝數黃豆給我叫魂,叫了幾天,也不行,我依然在深更半夜發癔癥。我那時慢慢懂得老鳥對小鳥的愛和母親對我的愛了。
到中學我就不捉鳥了,我開始愛它們了,在日記里我寫下好多關于鳥的句子。有年夏季,家里人干完活都在午睡,我坐在堂屋的草席上,看燕子銜食,老燕子每次銜來食,窩里的小燕子就會抻出小黃嘴去迎接,我看那老燕子怎么不一樣,它們臨替換班去銜,我想肯定一只是母親,一只是父親。
整個夏季,我都在偷窺,一個燕子家庭的趣事。小燕子出窩那天,老燕子在窩里窩外,屋里屋外,不停鳴叫與盤旋,我躲在東屋里偷看,老燕子在窩外鳴叫,它們怎樣小心翼翼地引導它們的孩子出窩,這需要多大的智慧和勇氣呀!我暗暗為它們祈禱,生怕有個不慎,頭幾只都順利地飛出了,最后一只,可能體弱,跌落在堂屋的床上,我溜出來,用網兜把這只落隊的小生靈給拖在門口的搭衣服繩上,在老鳥的幫助下,它終于展開那雙美麗的翅膀,平生第一次飛翔的快樂,我想只有我和它們的父母和當時美麗的翅膀所滑翔的天空知道。
后來,我想它們只有等到明年再與我相聚了,但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樣,老燕子竟然躺在窩里讓它們的兒女們銜食,足足十五天,這是一種怎樣的報恩呀,我為它們祝福.高興,我為我的發現自豪.幸福。我開始真正的認識它們并記住它們——我的朋友,那二只老燕子就是我的祖輩,小燕子就是我們,他們是怎樣地養育我們教導我們,我們又是如何的回報他們孝敬他們。
這些樸實的燕子和這些樸實的祖輩。 我有時想我怎樣才能走進這些鳥的內心,家鄉的鳥,它們的內心多么的豐富.充盈,十萬個春天在它們的內心駐扎。
我是怎樣地愛著它們呀,我真的為我的童年的那種不正確的愛的方式汗顏。
8.與鳥相關的故事
烏鴉和喜鵲的故事
烏鴉和喜鵲各占了一個山頭作為領地,烏鴉的山頭長滿了各種各樣的奇花異草,遠遠望去,是一座十分美麗的大花園。喜鵲的山頭上長著各種樹木,綠樹成蔭,十分壯觀。烏鴉時常望著對面的山想:還是喜鵲的山頭好,自己的山頭全是亂七八遭的草,沒有一棵成材的東西。喜鵲望著對面的山頭想:還是烏鴉的山頭好,我這山頭全是硬梆梆的大樹,一點也不溫馨。
烏鴉提出要同喜鵲換領地,這個想法正中喜鵲下懷,它們一拍即合,便交換了領地。
烏鴉飛到喜鵲的領地,一開始感到很新鮮,但不久便發現了新領地的不足,此地沒有花沒草,太單調了。烏鴉很快就后悔了。喜鵲飛到烏鴉的領地后,一開始感到很滿意,但不久發現沒有高大的樹木棲身,難受極了。它也后悔了。
為了不讓對方發現自己后悔,它們白天裝著快樂的樣子,晚上卻徹夜難眠、痛苦不堪。時間長了,它們都知道了相互的真實處境,但誰也不點破。
于是痛苦便伴隨了它們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