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博物院明清晉商場館簡介300字
明清晉商,是山西博物院七個歷史文專題之一。山西博物院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明清晉商分為三個主題單元,分別是商履何匆匆、金融執牛耳和庭院深幾許。
明清晉商簡介:
明朝初年,山西商人以明朝北部邊塞巨大的軍事需求和“開中”鹽法的推行為契機,開始經營糧和鹽,漸漸崛起。其后不斷擴大經營地域。二三百年間,足跡遍及全中國,采取多種經營,開拓對外貿易。“晉商”稱富海內,名聞天下,成為中國明清時代最重要的商幫之一。清道光年間,晉商創辦“票號”,構筑起了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絡,使商業資本和金融資本融為一體,執金融界牛耳近百年。清末,晉商作為封建王朝體制下的民間經濟集團,隨著社會政治經濟體制的巨變而走向衰落。
第一單元 商履何匆匆
有明一代至清中期,山西商人裝載著糧鹽的北行車輪,輾出的是一條生路,是邊鎮的繁榮。崛起后的晉商,傲然南下,移居維揚商埠,面向更大市場。將永不停歇的腳步,邁向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第二單元 金融執牛耳
清道光初年,晉商為適應商業活動中商品流轉和資金調撥結算的需要,在平遙創建了中國第一家以金融匯兌為主要業務的票號——日升昌。到光緒中期,晉商票號發展達到鼎盛,最多時達到30家,分號達到了400余家。遍布中國各省的85個重要城鎮,遠及蒙古、朝鮮、日本和韓國的一些城市,構成了海內外四通八達的金融匯兌網絡。執掌中國金融界的牛耳達百余年。
第三單元 庭院深幾許
今天,存留于中國各地的晉商會館,還有晉中各地的豪宅大院,風雨滄桑,鉛華落盡,默默無語。其實它們想訴說,訴說過去殷實繁華的歲月;訴說“晉風多儉,積累易饒”的真諦。
2.古人對明清晉商的評價
古人怎么評價不知道。
但是現在看了些書以后,我對晉商的觀感很差,明朝滅亡雖然有個方面的原因,十分復雜。但晉商也要負一部分責任,當時滿族興起,明金交戰,晉商卻利用自己的關系為滿人提供物資甚至情報換取滿人搶掠的財寶文物,將自己的籌碼壓在了清廷,在當時來說是賣國賊無疑。而正是這種押注的行為使其在滿清一朝都獲得扶植。
在清末,晉商選擇了左宗棠做靠山,胡雪巖在商戰中完敗于盛宣懷之后,有不斷受到列強資本的壓迫,晉商就開始沒落了,這時的晉商也算是傳統民族商人的典范,有很多值得敬佩乃至現在后人需要學習的地方。
總的來說,明時的晉商然人很厭惡,清時的晉商要好很多,已經有了一種大商人的風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明清晉商名詞簡短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