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氣象與生活
可以呀!
氣象資源非氣象學的名詞,是我們新提出的一個概念。在此定義為對人類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有利的一切氣象條件和氣象信息。
它包括自然資源的部分,如氣候資源,也涵蓋著與氣象相關的所有信息,如氣象與各行各業、氣象與健康、氣象與生活等的關系,以及天氣預報信息等。
氣象資源的開發主要由氣象部門來進行,而氣象資源的利用,有賴于全社會的參與。在這種情況下,幾乎所有的經濟領域,諸如健康、運輸、城市發展、糧食安全、水、能源和其他資源的管理、旅游及休閑等,都需要新的和更為復雜的氣象與水文服務。社會將要求世界氣象組織和各國氣象水文部門提供更好的服務。
實際上人類的每一活動都受到天氣、氣候和水的影響,正確地利用氣象資源,大到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安全,小到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可起到趨利避害的作用,同時也會產生很大的效益。
2、/*?id=101&wlist=1
國家氣候中心教授丁一匯在談及氣象資源利用時說:所謂氣象資源,從全球角度來講,最有效、最干凈,也是最可循環再生的,主要有三種:一是風能;二是空中的水資源,即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潛在水;三是太陽能。
太陽每秒鐘照射到地球上的能量相當于500萬噸標準煤。在我國,如果太陽能熱水器能基本普及使用,那么一年就能節約6000萬噸煤,幾乎相當于兩個大同煤礦的年產總量。
每年,通過大陸邊界輸入我國的水汽量,相當于200個太湖的水量,空中水資源開發潛力巨大,人工增雨作業就是從空中取水。
全國的風能開發還有一定難度,有待于對全國風能資源的進一步調查和評估。
丁一匯認為,氣象資源開發稱得上真正的“無中生有”,是緩解眼下能源短缺、實現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3、/info/2005/1/*
“資源氣象”是通過合理開發利用光、熱、風能和太陽能等可再生氣候資源,使氣象資源為我國建成資源節約型社會的過程中提供前瞻性作用。
2.關于氣象與生活的作文300字以上
聽說27號要去上海旅游,這可樂壞了我們班的同學。可家長們聽了之后卻開始擔心起來。媽媽首先發難:“我看你還是別去了,不要弄個傷風、感冒回來,這可一點也不值啊!”一旁的奶奶也坐不住了,說道:“你還是別去了吧,要是那天碰巧下雨,把你淋成個‘落湯雞’可怎么辦?”我聽后悶悶不樂,苦思冥想,終于想出了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網上百度一下,天氣情況不就了如指掌了,那時再根據天氣情況穿帶好衣物不就OK了嗎?
的確!現在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氣象,氣象成了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天氣預報,它給我們人類的生活帶來了許多好處。
回想08年的北京奧運會,氣象學家預測到開幕式當天可能要下雨,如果下雨就會影響開幕式。為此氣象部門立即想出了應急辦法:一是將制止雨云的化學藥劑象火箭炮一樣發射到鳥巢上空,二是向天空發射包含分散烏云的化學藥劑的炮彈。結果當天開幕式取得圓滿成功。
曾幾何時,天氣預報還只是出現在電臺和電視節目中,報的也只是一些溫度和天氣情況,而如今天氣預報也出現在短信服務和網絡上,預報的內容也越來越人性化了,什么晨練指數、舒適度指數、感冒發病指數、洗曬指數、郊游指數等 等都出現在其中。它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凡此種種,使我們不得不承認氣象與生活關系是多么密切,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我們的生活已經離不開氣象了。
3.氣象與生活作文 1000字
電閃雷鳴,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這些都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瑰寶。而在這些“寶藏”中,我最喜歡雨的聲音。
春雨總是那么和善,那么溫柔。她常和春風姑娘手牽著手一起散步。她驅趕了嚴冬的酷寒,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喚醒了冬眠的動物。她又給大地披上了綠裝:柳枝兒抽芽、桃花兒開放、小草兒嫩綠,小鳥們又開始了故事會。小白兔又準備邀請小烏龜來舉行賽跑。農民伯伯又開始了繁忙的春耕,播下春天的種子,準備秋天的豐收。
夏天的雨總是那么瘋狂。他總是伴隨著臺風而來,雷公公和電婆婆總會在這時開展一場“家庭大戰”。大戰還未平息,暴雨也摻和了進來,仿佛要把整個世界都給吞沒了。不過,他們只是紙老虎,看他們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其實過幾天就平靜了。
秋天的雨,是一把可愛的鑰匙,她帶著清涼和溫和,輕輕的,輕輕的,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秋雨用她的魔法,讓火紅的高粱、燈籠似的梨子、金黃色的稻田都長成了大個子。雨后的彩虹、雨后的瓜果飄香讓我陶醉了。
冬天的雨,總是那么的陰冷,似乎還有點小小的毒辣。那雨滴伴隨著冷風打在你的臉上,有一股針扎般的疼。一場雨后,氣溫又下降了幾度,說不定就讓你發高燒!鼻涕噴嚏都來了,直流三尺。
雨給人以涼爽,也給人帶來麻煩,但我還是喜歡雨。
4.有關天氣與生活說明文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氣象這個詞語也賦予了新的概念,現在,它不單單只是預報天氣情況而已.我們人類每一天的活動都受到天氣、氣候的影響,氣象與生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就先來談談全球變暖這個話題吧,由于全球氣候變暖,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凍土消融,海平面不斷上升.據科學家統計,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攝氏度,北半球春天的冰雪解凍期比150年提前了9天,而秋天的霜凍開始時間卻晚了10天左右,在過去的四十年里北極冰厚度已經下跌了大約40%.全球變暖已經在威脅人類的食物供應和居住環境,據說,這一次襲擊我們中國的沙塵暴也是與全球變暖有關.所以,我們更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例如家中的空調、冰箱最好用無氟的,這樣可以盡量減少排放溫室氣體.
當然,氣象于我們生活的關系可謂是無處不在.俗話說“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一點也沒錯.比如有的時候我沒看天氣預報,第二天去上學時,早上還是陽光明媚,中午卻下起了暴雨,害得自己成了“落湯雞”.當我們要出去郊游時,那就更要關注天氣了,選一個天氣晴朗、溫度適宜的日子出去旅游最好不過了.平時也要多關心周圍的天氣,多聽天氣預報,才能及時添衣,好預防感冒傷風.像這幾天的天氣,就十分變化無常,我們學校的同學也有許多人都請病假了.所以我們要及時了解天氣情況,及時增減衣物.
氣象對我們生活的幫助有很多,太陽能的利用就可以減少碳排放,幫助我國實現減排目標.我國的太陽能產業也開始運作,準備建立若干個太陽能發電、太陽能供熱等示范工程.大到工廠設施,小到家用電器,無一不享受著太陽能帶來的方便和節能環保.
氣象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一些災害,但也帶來了方便與幫助,所以我們應該要合理的運用這一資源,讓它更好地服務于人類.
5.氣候與人類生活的小論文
氣候是長時間內氣象要素和天氣現象的平均或統計狀態,時間尺度為月、季、年、數年到數百年以上。氣候以冷、暖、干、濕這些特征來衡量,通常由某一時期的平均值和離差值表征。氣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區多年時段大氣的一般狀態,是該時段各種天氣過程的綜合表現。氣象要素(溫度、降水、風等)的各種統計量(均值、極值、概率等)是表述氣候的基本依據。氣候與人類社會有密切關系,許多國家很早就有關于氣候現象的記載。中國春秋時代用圭表測日影以確定季節,秦漢時期就有二十四節氣、七十二候的完整記載。
氣候變化對人類與自然系統有重要影響.由于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已經適應今天以及最近過去的氣候,因此,如果這些變化太快使得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不能適應的話,人們將很難應付這些變化.對于許多發展中國家,這可能會對基本的人類生活標準(居住、食物、飲水、健康)產生非常有害的影響。對于所有的國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頻率的增加將會增大天氣災害的風險。氣候變化對中國經濟社會的影響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影響,其中一些變化實際上是不可逆轉的,因此我們更要關注的是負面影響。據統計,1950年到2000年,特別是1990年以后氣象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急劇增加。原因有兩個,一方面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多,另一方面中國總體經濟體量增加,因此經濟損失絕對值大幅升高。
中國大部分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是負面的。預計到2030年,中國三大作物,即稻米、玉米、小麥,除了澆灌冬小麥以外,均以減產為主。氣候變化對水資源的影響也很大,全球變暖使水循環的過程速度加快,降水的空間不均勻性增加。氣候變化對重大工程也有影響,如長江上游降水量的增加,導致地質災害的頻率會增加,對三峽水庫的安全運營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另外氣候變化也會影響青藏鐵路和公路,大大增加鐵路和公路運行維護的投資。
同全球一樣,中國的氣候與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氣候變暖遠遠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氣候問題和環境問題,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帶來十分嚴峻的威脅,這種威脅仍將持續并不斷加劇。科技界應當特別關注氣候變化問題,積極采取適應和減緩措施,不斷提升氣候系統、生態、環境保護的層次和水平,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是政府、公眾和科學家的共同愿望。
6.《氣象與生活》 1000字
電閃雷鳴,花草樹木,春夏秋冬……這些都是大自然賜給我們的瑰寶。
而在這些寶藏之間,我猶甚喜歡雨的聲音。 春雨總是那么的溫馨,那么的和善。
她常和春風一起走動。驅趕了嚴冬的酷寒。
喚醒了沉睡的大地、喚醒了冬眠的動物。給大地披上了綠裝:柳枝兒抽芽、桃花兒開放、小草兒綠嫩,小鳥們又開始了嘰嘰喳喳的故事會。
小白兔又準備邀請小烏龜來舉行龜兔賽跑。農民伯伯又開始了繁忙的春耕大生產。
播下春天的種子,準備秋天的豐收。 夏天的雨,總是那么的瘋狂。
總是伴隨這臺風呼嘯而來,雷公公和電婆婆是一對夫妻。噼里啪啦的大吵起來。
暴雨帶著這對夫妻好像要吞沒整個世界。不過,它又是個紙老虎,看它一副兇巴巴的樣子,其實蹦跶不了幾天。
盡管這樣,還是令我討厭的。 秋天的雨,是一把可愛的鑰匙,它帶著清涼和溫柔,輕輕的,輕輕的,趁你沒留意,把秋天的大門打開了。
秋雨催熟了火紅的高粱、催熟了燈籠似的梨子、催熟了金黃色的稻田、芳香的桂花,金黃的秋菊,火紅的玫瑰,圣潔的百合……。雨后的彩虹、雨后的瓜果飄香……我被這秋雨陶醉了。
冬天的雨,總是那么的陰冷,似乎還有點小小的毒辣。那雨滴伴隨著冷風打在你臉上,有一股針扎般的疼。
一場雨后,便要冷一成。搞不好就要你嚴重發燒39度以上!鼻涕噴嚏一起來,直流三尺。
所以,我不喜歡冬天的雨。 太陽追趕烏云,照亮了大地,白云又跑到了藍天上來嬉戲。
推開窗戶,一陣泥土的清香迎面撲來,空氣格外清新。楊柳的枝條經過雨水的沖洗,綠得發亮。
一這陣風吹來,不時抖落下一些留在樹葉上的水珠。雨后的天氣更美,空氣更新鮮。
經過雨水的的洗禮,每朵野花,每棵小草的色彩都如此晶瑩亮麗,就算是五彩斑斕的蝴蝶也無法與它們媲美。加上山中的淡淡霧氣,這如夢的神秘,引領我走向五彩的世界。
雨給人以涼爽,給人以愜意,我喜歡雨。
7.氣象與生活的作文500字
今年,是最熱的一年。
太陽火辣辣的,烤得大地發燙。人好象呆在蒸籠里,悶得透不過氣來,樹木沒精打采地垂著枝條,葉子卷曲著。風不知躲到了那里去了,一絲風也沒有,只有知了在拼命地嘶叫。中午,太陽仍然像個大火球掛在高空。我和姐姐正興致勃勃地玩著電腦,“叮呤呤,叮呤呤”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了,我拿起電話“喂,姐姐,你和露露姐姐一塊和我去寧波玩吧。”我真不敢相信我的耳朵,真以為是我聽錯了呢,可事實我并沒有聽錯,說實話,這大熱天,我是真不愿意冒這個“險”,我問姐姐愿不愿意去,姐姐似乎比我還堅決,“不去。”是啊,怎么熱的天,別說是寧波了,就算是在沈家門,都熱得不得了,一到寧波,不用說,肯定要被曬成個“印度黑人”,我真是佩服弟弟,竟然怎么勇敢,夏天使我們的生活變得那么無聊。
我最喜歡春天,春天總是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春天的氣候總是最舒服的,讓人感到異常地舒服,春雨過后,使大地呈現出如詩如畫的景象。遠處淺藍的湖水被細雨籠罩著,像冒著一層一層的白煙,山上的亭臺樓閣經過細雨的洗禮,變得像天上的宮廷一般,柳樹擺動這枝條,啊,多美啊,這水,這亭臺組成了一幅美麗的圖畫。春天的到來,似乎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秋天,天空像一面鏡子,大雁排成人字行,成群接隊地飛向南方,樹木,脫去了綠衣裳,換上了黃衣服,菊花姐姐,正迎著秋風,爭相開放。你使生活變得更加充實。
冬天,云霧彌漫,樹木、動物都進入了冬眠,只有梅花開地正艷,雪白的花瓣,像一片片雪花,“翩翩起舞”,人們迎接著新年的到來,冬天使我們的生活變得十分忙碌。
生活隨著氣象的變化而變化。
8.氣象與生活 征文 、
嗚嗚,嗚”從光禿禿的“森林”里傳來了一只小喜鵲的哭聲,它在哭什么? “小樹哥哥,這么多年來,你茂盛的頭發為我們遮風擋雨。
在這里,我們多么開心,可是你……”說到這里,小喜鵲又哭了。它的哭聲吵醒了全身污泥的小水珠。
小水球幾乎喘不過氣來,艱難地說:“別哭了,別哭了。”它的哭聲又感動了小樹哥哥,小樹哥哥仿佛在安慰道:“別哭了。”
望著小水珠和小樹難過的樣子,小喜鵲更傷心了。星星為它哀思;月亮替它難過。
小喜鵲哭著哭著,不知不覺中睡著了…… 當它睜開眼睛時,迎接它的竟是如此色彩斑斕的世界:草木蔥蘢,花團綿簇,小樹茂盛的頭發更綠了,仿佛是一塊無瑕的翡翠。地上長滿了綠茵茵的小草,手拉著手兒,使勁往上長。
草地上開滿了美麗的鮮花。那白的如雪,黃的勝金,紅的似火的花兒在微風的吹拂下仿佛在向我頻頻招手。
那草上的露珠一定是大自然母親賜予它的珍珠手飾。遠遠望去,這綠色仿佛要流進我的眼睛,再也找不到一點荒涼;小溪里的水晶瑩明澈,石頭依稀可辨。
那成群結隊的魚兒在水中歡樂地舞蹈。好像在向我訴說昨日游泳的愉快;瞧!大熊貓、金絲猴、小蝴蝶它們在一起做游戲……這簡直如仙境一般,不可思議。
突然,遠處飛來了一只百靈鳥,它們一起在沁人心脾的花香中翩翩起舞。這時,大山伯伯又通知它們明天開“森林環保”大舞會。
聽了這消息,它們又歡舞起來。小溪“叮咚”地為它們演奏春風“呼呼”地為它們喝彩。
“呼呼”喜鵲被驚醒了,原來又是人們在砍伐樹林。小喜鵲被驚飛了,它的心在滴血。
嘴里一張一合,仿佛在說什么。噢,我聽到了。
它在說:“醒醒吧,人類!請保護好生態平衡,保護好你們的美麗的家園!否則,將遭到大自然的報復!”。
9.生活氣象小知識
(meteorology) 氣象學是把大氣當作研究的客體,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來說明大 農業氣象學氣特征的學科,集中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和變化規律和對天氣的預報。
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 研究大氣中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及其變化規律的科學。
氣象學的研究領域很廣,研究方法的差異很大。氣象學分成許多分支學科:大氣物理學、天氣學、動力氣象學、氣候學等等。
隨著生產的發展,氣象學的應用日益廣泛,又相繼出現海洋氣象學、航空氣象學,農業氣象學、森林氣象學、污染氣象學等應用學科。現代科學技術在氣象學領域的應用,又有新的分支學科出現,如雷達氣象學、衛星氣象學、宇宙氣象學等。
氣象學是一門和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涉及許多學科的應用科學。編輯本段研究的任務1、觀測 和研究各種各樣的大氣現象,大氣層與下墊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及人類活動所產生的氣象效應。
2、解釋 系統地,科學地解釋這些現象,作用和效應,闡明它們的發生和演變規律。3、分析 根據所認識的規律分析,診斷和預測過去,現在和未來的天氣。
氣候,為國民經濟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服務。4、依據 從理論和實踐上探索和模擬認為的天氣過程、人為氣候環境,為人工影響天氣,氣候提供科學依據。
編輯本段歷史 第一位建立氣象學的人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他 動力氣象學的專書《氣象匯論》中,他最先敘述和粗淺地解釋了風、云、雨、雪、雷、雹等天氣現象,而這書是世界上最早的氣象書籍。
直到18-19世紀,由于物理學和化學的發展以及氣壓、溫度、濕度和風等測量儀器的陸續發明,使大氣科學研究由單純的描述進入了可以定量分析的階段。1820年,德國人布德蘭繪制了第一張地面天氣圖,開創了近代天氣分析和預報方法。
1835年,法國人科利奧里提出風偏轉的概念;而1857年荷蘭人白貝羅提出風和氣壓的關系,他們的概念都成為大氣動力學和天氣分析的基礎。 1920年前后,挪威的皮耶克尼斯父子提出了一套名為“極鋒學說”的理論,來說明中緯度地區的天氣變化情況。
這套理論在1920年代發表之后,至今已有70多年,但仍然是今日作天氣預報的主要理論依據,亦為分析和預報未來1-2天的天氣奠定了理論基礎。1930年代,無線電探空儀的廣泛使用,真正開始了三維空間的大氣科學研究。
根據大量探資料繪制的高空天氣圖,發現了大氣長波。1939年羅斯貝提出了長波動力學,他的理論亦對天氣預報有莫大的貢獻。
到了1950年代至60年代,電腦、天氣雷達,衛星和遙感的技術的應用,使大氣的各種現象,大至大氣環流,小至雨滴的形成過程,都可依照物理學和化學的數學形式來表示,從而使大氣科學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編輯本段發展的進程萌芽時期 萌芽時期主要指16世紀中葉以前這一漫長時期,這時期的特點是由于 軍事氣象學人類生活和生產的需要,進行一些零星的,局部的氣象觀測,積累了一些感性認識和經驗,對某些天氣現象做出一定的解釋。
中國在這一時期,在此領域中有不少成就,而且是居于世界領先行列的。遠在三千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已有關于風、云、雨、雪、虹、霞、龍卷、雷暴等文字記載,還常卜問未來十天的天氣(稱為“卜旬”),并將實況記錄下來以資驗證。
春秋戰國時代已能根據風、云、物候的觀測記錄,確定廿四節氣,對指導黃河流域的農業生產季節意義很大,并沿用到現代。秦漢時代還出現了《呂氏春秋》、《淮南子》和《禮記》等內容涉及物候的書籍,這些都是世界上最早關于物候的文獻。
氣象觀測儀器也是中國的最早發明。在西漢時(公元前104年),已盛行伣、銅鳳凰和相風銅鳥等三種風向器,到唐代又發展到在固定地方用相風鳥,在軍隊中用雞毛編成的風向器測風。
歐洲到20世紀才有用候風鳥測風的記載。在西漢時還利用羽毛、木炭等物的吸濕特性來測量空氣濕度。
宋代曾有僧贊寧(公元10世紀)利用土炭濕度計來預報晴雨。關于降水的記錄亦以中國最早,據《后漢書》記載,在當時曾要求所轄各郡國,每年從立春到立秋這段時間內,向朝廷匯報雨澤情況,此后歷代對各地雨情都很重視。
所以中國的雨量和水旱災記錄豐富,歷史亦最悠久。由于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人類迫切要求預知未來天氣的變化,并在長期觀測實踐中,積累了不少經驗。
這些經驗被用簡短的韻語來表達,以便于記憶和運用,這就是天氣諺語。中國天氣諺語是極豐富的,除一部分封建迷信的內容外,大多是歷代勞動人民看天經驗的結晶。
唐代黃子發的“相雨書”,元末明初出現的婁元禮編的《田家五行》和明末徐光啟編寫的《農政全書占候》都是總結群眾預報天氣經驗的著作。 在國外,氣象學的萌芽也很早,公元前4世紀希臘大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所著《氣象學》(Meteorolosis)一書(約在公元前350年)綜合論述水、空氣和地震等問題對大氣現象也作了適當的解釋。
現在氣象學的外文名字就是從亞里斯多德的原書名演變而來的。 總之,在氣象學萌芽時期,中國和希臘是露過鋒芒的,這時從學科性質來講,氣象學與天文學是混在一起的,可以說具有天象學的性質。
發展初期 發展初期包括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末。這時由于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