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簡潔的語言評價,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纂而成。它以語錄和對話文體,記錄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應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通行本《論語》共二十篇。論語的語言簡潔精練,含義深刻,其中有許多言論至今仍被世人視為至理。《論語》作為儒家經典,無論是在維護皇權至上,講求尊卑貴賤,調整社會關系上,還是在日常生活中,對于遵從禮教,維護倫理,約束行為等方面,也都顯得極為重要。
截一些就行,不用全寫
2.對論語的評價 不要太長,簡練
作為一部優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論語》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孔子是《論語》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舉止的靜態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優點和缺點、進德修業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甚施與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顏淵學養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答冉有:“聞斯行之。”因為“求也退,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
3.如何評價論語
《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四書五經中的一本而已,儒家的經典著作“四書五經”分別是:《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為四書,《易經》、《詩經》、《書經》、《禮記》、《春秋》是五經。
《論語》是孔子及其親傳弟子的對話記錄,《孟子》是比孔子晚出生一百多年后的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論記錄,《禮記》是孔子的弟子們學習孔子有關“禮”的理論后產生的感想匯編。《大學》和《中庸》則是《禮記》中抽出來的章節單獨成篇的。
此外《易經》、《詩經》、《書經》、《春秋》都是孔子時代已經存在的書,孔子根據自己的理論需要及其審美眼光對其進行了編輯、修訂、發揮等。孔孟之后歷代學者對四書五經的注釋書,可以看成是不同時代的人們根據其時代的需要而對儒家思想進行的解釋和發揮。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用簡短的語言評價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