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現代端午節愛國詩歌
《龍舟劃過》
龍舟劃過
濺起的水花和著
鼓手的吆喝
龍舟在水手們劃動的漿中
迅速劃過
龍舟劃過
汨羅江下,詩人的心
亦如這滔滔江水
述說著那不朽的離騷
龍舟劃過
屈原長嘆
“長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艱”
龍舟中,鼓手
敲響鑼鼓
歷史伴著這龍舟一起前行
今昔,我們的祖國定不會
再讓屈原那樣的仁人志士
空有滿腔抱負
龍舟劃過
在岸上的歡呼聲中駛向了對岸
(寫得不好還請指教,但絕對是原創)
2.有關端午節的愛國詩文
詩 和端午 張 耒 競渡深悲千載冤, 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 只留離騷在世間。 已酉端午 貝 瓊 風雨端陽生晦冥, 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 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觀競渡 邊 貢 共駭群龍水上游, 不知原是木蘭舟。
云旗獵獵翻青漢, 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終古在, 楚鄉遺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會, 醉諷離騷不解愁。 五日(選一) 陳子龍 吳天五月水悠悠, 極目煙云靜不收。
拾翠有人盧女艷, 弄潮幾部阿童游。 珠簾枕簟芙蓉浦, 畫槳琴箏笮艋舟。
擬向龍樓窺殿腳, 可憐江北海西頭。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 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 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今年佳節倍多情, 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 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 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 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五月五日 (北宋) 梅 堯 臣 屈氏已沉死, 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 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 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 應自照千峰。 乙卯重五詩 (南宋)陸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午日處州禁競渡 (明)湯顯祖 獨寫菖蒲竹葉杯, 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 舟楫何勞吊屈來。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 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 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 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 不似今朝豆味香。
3.關于端午節的愛國詩詞*1
端午節詩選
端 午
(唐)文 秀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堯藩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競 渡 歌(節錄)
(唐)張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使君未出郡齋外,江上早聞齊和聲;
使君出時皆有準,馬前已被紅旗引;
兩岸羅衣撲鼻香,銀釵照日如霜刃;
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棹影斡波飛萬劍,鼓聲劈浪鳴千雷;
鼓聲漸急標將近,兩龍望標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靂驚,竿頭彩掛虹霓暈;
前船搶水已得標,后船失勢空揮撓。
節 令門.端 陽
(清)李靜山
櫻桃桑椹與菖蒲,更買雄黃酒一壺。
門外高懸黃紙帖,卻疑賬主怕靈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風雨狂,村童仍著舊衣裳;
相邀情重攜蓑笠,敢為泥深戀草堂;
有客同心當骨肉,無錢買酒賣文章;
當年此會魚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關于端午節的愛國美文
(1):同學們,我們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國母親用汗水澆灌出來的,它是神圣的。香港就是我們祖國的一塊神圣領土。不幸的是150年前它被英帝國主義侵占了,所幸的是1997年7月1日它又將回歸祖國。這是一個多么激動人心的日子啊!
150年以前,由于清政府腐敗無能,香港這個東方之珠被英帝國主義霸占了。從此,這個美麗的地方就遭到外國強盜的鐵蹄踐踏,這是中華民族的恥辱。為了收復失地,中華好兒女同英帝國主義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香港海員罷工,省港大罷工,這一次又一次的工人運動譜寫出了一曲曲愛國主義的壯麗詩篇。全國解放以后,在黨和**的領導下,舉國上下艱苦奮斗,發奮圖強,經過40多年的努力,終于把一個貧窮落后的舊中國建設成一個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今天,我們偉大的祖國像一個巨人屹立在世界的東方。隨著國力的強大,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越來越大,收復失地的夢想也終于變成了現實。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的發表,標志著我國在收復香港的過程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同學們,讓我們想象一下吧,當1997年7月1日的鐘聲敲響的時候,香港這塊位于我國珠江口東側的神圣領土上,將會是怎樣一個情景啊!到那時,一定是鮮艷的五星紅旗在香港的上空高高飄揚;到那時,祖國各地一定是歡聲雷動、鑼鼓喧天。“香港回來了!”祖國母親終于發出了令人激動萬分的感慨。
香港回歸祖國,雪洗了中華民族的歷史恥辱,結束了香港和祖國相分離的歷史,為世界的和平和發展做出了貢獻。這一時刻的到來,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鼓舞著所有的炎黃子孫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振興中華”的偉大事業中去。
同學們,在迎接香港回歸祖國的日子里,我們要做到:特別愛學習,特別守紀律,特別有禮貌,特別能吃苦,特別有志氣,讓我們以實際行動來迎接這一時刻吧!
(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舟。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這首詩描寫了南宋詩人陸游在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作者吃粽子,插艾枝,儲藥、配藥方、祈禱這一年能平安無事。從中也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里,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著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么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說、龍說、紀念伍員說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說。據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涌到江邊去憑吊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后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著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蘊,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著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著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伙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么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這可能跟有些人喜歡過洋人的節日有關吧!我想,我們應該行動起來,為保護宏揚我們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吧!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
5.愛國詩歌 簡短
《我愛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風, 像一個太悲哀了的老婦 緊緊地跟隨著 伸出寒冷的指爪 拉扯著行人的衣襟, 用著你土地一樣古老的 一刻也不停地絮聒著…… 那從林間出現的, 趕著馬車的 你中國的農夫, 戴著皮帽, 冒著大雪 要到哪兒去呢? 告訴你 我也是農人的后裔—— 由于你們的 刻滿了癇苦的皺紋的臉 我能如此深深地 知道了 生活在草原上的人們的 歲月的艱辛。 而我 也并不比你們快樂啊 ——躺在時間的河流上 苦難的浪濤 曾經幾次把我吞沒而又卷起—— 流浪與監禁 已失去了我的青春的最可貴的日子, 我的生命 也像你們的生命 一樣的憔悴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沿著雪夜的河流, 一盞小油燈在徐緩地移行, 那破爛的烏篷船里 映著燈光,垂著頭 坐著的是誰呀? ——啊,你 蓬發垢面的小婦, 是不是 你的家 ——那幸福與溫暖的巢穴 已枝暴戾的敵人 燒毀了么? 是不是 也像這樣的夜間, 失去了男人的保護, 在死亡的恐怖里 你已經受盡敵人刺刀的戲弄7 咳,就在如此寒冷的今夜 無數的 我們的年老的母親, 就像異邦人 不知明天的車輪 要滾上怎樣的路程? ——而且 中國的路 是如此的崎嶇, 是如此的泥濘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那些被烽火所嚙啃著的地域, 無數的,土地的墾植者 失去了他們所飼養的家畜 失去了他們把沃的田地 擁擠在 生活的絕望的污巷里; 饑謹的大地 伸向陰暗的天 伸出乞援的 顫抖著的兩臂。
中國的痛苦與災難 像這雪夜一樣廣闊而又漫長呀! 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 中國, 我的在沒有燈光的晚上 所寫的無力的詩句 能給你些許的溫暖么? 《北方》 那個珂爾沁草原上的詩人 對我說: “北方是悲哀的。” 不錯, 北方是悲哀的。
從塞外吹來的 沙漠風, 已卷去 北方的生命的綠色 與時日的光輝, ——一片暗淡的灰黃, 蒙上一層揭不開的沙霧; 那天邊疾奔而至的呼嘯, 帶來了恐怖, 瘋狂地 掃蕩過大地 荒漠的原野 凍結在十月的寒風里; 村莊呀, 古城呀, 山坡呀, 河岸呀, 頹垣與荒冢呀, 都披上了土色的憂郁…… 孤單的行人, 上身俯前 用手遮住了臉頰, 在風沙里 困苦了呼吸, 一步一步地 掙扎著前進…… 幾只驢子 ——那有悲哀的眼 和疲乏的耳朵的畜生, 載負了土地的 痛苦的重壓, 它們厭倦的腳步, 徐緩地踏過 北國的 修長而又寂寞的道路…… 那些小河早巳枯干了 河底已畫滿了車撤,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著 那滋潤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與低矮的住房, 稀疏地 陰郁地 散布在 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見太陽, 只有那結成大隊的雁群 惶亂的雁群, 擊著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們的不安與悲苦, 從這荒涼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綠蔭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而萬里的黃河 洶涌著渾濁的波濤, 給廣大的北方 傾瀉著災難與不幸; 而年代的風霜, 刻畫著 廣大的北方的 貧窮與饑餓啊。 而我 ——這來自南方的旅客, 卻愛這悲哀的北國啊。
撲面的風沙 與入骨的冷氣, 決不曾使我咒詛; 我愛這悲哀的國土, 一片無垠的荒漠, 也引起了我的崇敬: ——我看見 我們的祖先 帶領了羊群, 攻著笳笛, 沉浸在這大漠的黃昏里…… 我們踏著的 古老的 松軟的黃土層里, 埋有我們祖先的骸骨啊, ——這土地是他們所開墾, 幾千年了 他們曾在這里 和帶給他們以打擊的自然相搏斗, 他們為保衛土地 從不曾屈辱過一次,· 他們死了 把土地遺留給我們—— 我愛這悲哀的國土, 它的廣大而瘦瘠的土地, 帶給我們以淳樸的言語 與寬闊的姿態, 我相信:這言語與姿態 堅強地生活在大地上, 永遠不會滅亡; 我愛這悲哀的國土 古老的國土呀, 這國土養育了 那為我所愛的 世界上最艱苦 與最古老的種族 《手推車》 在黃河流過的地域 在無數的枯干了的河底 手推車 以唯一的輪子 發出使陰暗的天穹痙攣的尖音 芽過寒冷與靜寂 從這一個山腳 到那一個山腳 徹響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在冰雪凝凍的日子 在貧窮的小村與小村之間 手推車 以單獨的輪子 刻畫在灰黃土層上的深深的轍跡 穿過廣闊與荒漠 從這一條路 到那一條路 交織著 北國人民的悲哀 《時代》 我站立在低矮的屋檐下 出神地望著蠻野的山崗 和高遠空闊的天空, 很久很久心里像感受了什么奇跡, 我看見一個閃光的東西 它像太陽一樣鼓舞我的心, 在天邊帶著沉重的轟響, 帶著暴風雨似的狂嘯, 隆隆滾輾而來…… 我向它神往而又歡呼! ‘ 當我聽見從陰云壓著的雪山的那面 傳來了不平的道路上巨輪顛簸的軋響 像那些奔赴婚扎的新郎 ——縱然我知道由它所帶給我的 并不是節日的狂歡 和什么雜耍場上的哄笑 卻是比一千個屠場更殘酷的景象, 而我卻依然。
6.關于端午節的現代詩歌
端午節的情思 ——遙祭屈原 國破家亡,家破人亡…… 還有千斤的巨石,還有悲憤的驚世駭俗的無法施展的思想。
我不知道古老的楚國是一支怎樣凋零枯萎的花朵, 好比,至今我沒去過湖南的汩羅江。 或許,人生失意的歲月流不盡你心中的血淚, 或許,詩情噴涌的時刻也換不來你臉上瘦削的陽光…… 太多的深情喲,才讓你發出“路漫漫”的無可奈何的感慨, 太多的夢想喲,才叫你血色的生命融進了哭泣的汩羅江。
荊楚大地一直哭到鄰近的瀟湘, 泣血的日子,讓整個神州從此黯然神傷…… 從此,二千多年的五月這一天,叫做了端陽, 這叫作懷念,懷念是一種崇高而偉大的想像。 你的橘頌你的離騷你的九歌你的九章…… 流不盡你的悲哀你的惆悵。
你讓楚辭浪漫民歌一般在中華大地唱響, 你讓終生的遺恨連同自己一起消逝,淹沒進汩羅江。 我不知道,封建時代的土壤葬送了多少你這般詩意的文人, 我不知道,當今的紅塵,還有多少才子還在壓抑著奔放無羈的思想…… 愿我笨拙的詩作,能化作你身邊的一縷輕風, 愿我劣質的白酒,能祭出你春夏秋冬所有日子的明凈陽光。
端午 奶奶黃土布做成的香袋上, 屈大夫吟哦著千年的感傷。 父親灰白的艾草崗立在門楣, 清氣蕩逐著污濁別想隱藏。
媽媽的粽香飄游在鄰家屋里, 友睦的歡聲如佛音引吭梵唱。 一脈相承傳不朽的端午節啊, 愛國愛家愛人是你永遠的大愛無疆。
風霜悄悄浸白了父母滿頭的黑發 歲月滄桑了他們皺紋縱橫的臉龐。 操碎了的心兒從來不曾想歇下, 高飛的鷹線永遠拴在他們心上。
我在生活河流的這一頭不辭辛勞, 父母們在河流的那一頭拼命奔忙。 真情遙寄相思密的端午節啊, 我們要在你的關愛下重鑄燦爛輝煌。
他鄉端午 文 / 王曾家 是誰,又重提起去歲的端午 讓我在睡夢中都忘記不了的粽子的味道? 故鄉的粽子啊 他鄉的淚滴 從去年 到今年 是誰,把去歲初秋的露水 當作東海鮫神的珍珠? 還悄悄地放在我的枕邊 將我的思鄉情結 從心底 流到鼻尖 是誰,彈起了瑟瑟的琵琶 在這盛夏的夜里? 琴弦聲里的哀傷 喚起我對鄉魂的拾撿 如煙的往事 一串,一串 是誰說啊,“獨在異鄉為異客”? 故鄉的端午啊 就是那滿天的繁星 在我的腦海中閃爍 就是那遍地的知了 在我的耳邊傾訴 故鄉啊 我這流浪的兒子 何時 何時才能滿載著他鄉的愁緒 與財富 搭上那回鄉的快班? 端午隨想 文 / 第五只眼 今又端午 菖蒲與艾草在門戶上發著馨香 一個峨冠博帶的詩人 佩著長劍,通過千年后的奈何橋 挨家挨戶收集頂禮與膜拜 粽子綻香,雄黃酒飄香 醉醺醺的詩人想起了自己的劫數 萬萬沒想到當年的懷石一跳 就跳出了一個端午 跳出了一個萬民朝拜的節日 楚懷王何在,頃襄王何在,鄭袖們何在 而我一個徘徊郁悶的詩人 卻與龍舟同在,香囊同在 與歲月同在,與日月星辰同在 哀民生之多艱者 為民請命者,為之上下求索者 百姓懷念他。就是死了 也放在心中永遠地給予祭奠 端午情懷 文 / 夢羽云袖 六月里,朝霞映染的今天 艾葉包裹著甜甜的心愿 傾聽糯米相連的情意 暖暖的祝福 縮短了時空的距離 思念啊 染紅天邊的云霞 一縷粽香飄到你的心上 只想,只想 快樂暖著守望的目光 甜蜜 繞著相知韻清 只想,只想 將這份溫馨 灑滿關愛的天空 芬芳里攜起誼水情長 只想,只想 就這樣守著一池碧水 用淡雅清秀的蓮香潤筆 和你一起,和你一起 舞墨飛花 讓靈魂 在波光靈動的純凈里 自由吟哦 捧起一縷蘭香 滴翠成章 聽生命在我們的詩歌里 幸福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