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父母洗腳的感受
曾經,我也是把親情作文草草編出,并且還得了A。
但洗腳盆卻被我冷落了,第二天要上學時,我也沒有捕捉到母親眼中一閃而逝的落寞。但后來母親節心血來潮,想為母親洗一次腳。
當我脫了母親襪子的一剎那,(可能你不信)我哭了。母親的腳很粗糙,橡樹皮一樣。
腳邊還裂著好幾道口子,那雙假真的和我所寫的一樣,那么粗糙。當時覺得有什么東西壓得我喘不過氣,是愧疚?是苦澀?是驚訝?我不知道。
反正一種說不出的難受。可能你不知道,也不相信在寫這篇回答時,我還正在哭。
也許你會說“不就是洗個腳嗎,有這么夸張嗎!”但是這真的是我發自內心的感受,你為你的父母洗一次腳就知道了,你會懂這種感覺的。
2.給父母洗腳的感受作文怎么寫
給媽媽洗腳 中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
每當望著媽媽筋疲力盡的模樣,我想:媽媽太累了,報上說泡腳能驅疲勞,不妨我也來幫媽媽洗洗腳,讓她解解乏吧!小時侯,無論我的腳有多臟,媽媽都會幫我洗得干干凈凈,現在該是我感恩的時候了。
于是,我便做起了為媽媽洗腳的準備工作。我先燒了一壺開水,拿來洗腳盆與毛巾,把滾燙的開水倒進盆里,又加了些自來水。緊接著,我又往盆中灑了些花露水,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中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腳水端到媽媽面前,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吧!”
媽媽疲憊不堪的面容里顯出了驚訝:“你怎么想到要幫媽媽洗腳?”
“媽媽,《三字經》里不是有句話說‘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能幫父親溫席了,我都十一歲了,難道還不能幫你洗腳嗎?”
“噢?那可謝謝你了!” “謝什么謝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您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我長這么大,你不知道幫我洗了多少次腳,我這一次算什么!”我說著便幫媽媽脫下鞋和襪子,讓媽媽的腳浸入水中。
媽媽的腳凍得通紅,顯得又瘦又小,腳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繭,有好幾個指甲灰白灰白的。我捧著媽媽的腳,從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復搓洗著,并用手捏揉。媽媽的腳經過一番按摩,漸漸地熱了起來,水漸漸涼了,我又加了些熱水,繼續搓揉著……。過了一會兒,我把毛巾擰干了,把媽媽的腳擦干凈。
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無法還清的!我只有平時做個有心人,抓住點點滴滴的機會,關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幫父母做些家務。這些情感回報,對于我來說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們對我的付出,這,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3.給父母洗腳后的感受要100字急
“洗腳”大家對它都不陌生吧!每個人都會洗腳,那誰留意過給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媽媽洗腳?所以,吳老師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家庭作業——為自己的父母洗一次腳.晚上,吃完飯后,我利用媽媽收拾桌子的時間從衛生間打來一盆熱水,來到客廳,媽媽伸手正準備脫鞋,我忙上去把鞋和襪子脫了,用手試了一下水的溫度,稍微有點燙,再把媽媽的腳放進去,誰知,媽媽一下子把腳縮了回來,一邊對我說:“這水太燙了!”我又加一些冷水,這次,媽媽才安心地把腳放進去,我一邊洗,還一邊學著老師的口氣說:“媽媽,晚上洗熱水腳可好了,不僅可以解乏,還可以養生.”媽媽應聲說:“解乏,就必須多搓搓穴位,這樣效果才最好!”于是,我又從腳背搓到腳底,腳跟搓到腳尖,就連腳趾之間也洗得干干凈凈,才讓媽媽把腳拿出來,為她擦干.十五分鐘就這么悄悄地溜走了.從小到大都是媽媽幫我洗腳,這次不單單是我幫媽媽洗腳,還教育我們凡事應該體量父母,父母整天在外工作不容易,晚上回來還要料理家務.所以,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去回報他們.。
4.求一篇給父母洗腳后的感受
對于電視廣告,我向來不屑一顧。
而一則公益廣告,卻每每令我心動。一個稚氣十足的孩子,看到媽媽為坐在輪椅上的奶奶洗腳,便立即從廚房里端來一盆水,顛顛巍巍地走動中,水花濺在孩子的臉上,隨著一聲“媽媽,洗腳”的稚嫩童音,蕩漾過來的竟是傳承千載的心靈孝音,無法抵御的天倫溫暖很快便濕潤了我的眼眶。
坐在電視機前,我突然想起的不是為媽媽洗腳,而是兒時媽媽為我暖腳的情景。鄉下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到了晚上我的雙腳就凍得生疼睡不著;媽媽瞧見了,便用溫暖的手掌捂著我凍得發紫的雙腳。
一會兒我便覺得周身溫暖。 說句實在話,我從來沒想過要給父母洗一次腳。
給長輩洗腳,這一舉手之勞的事情,為什么不到萬不得己時,晚輩們總不屑為之。給父母洗腳,究竟又承載了多少情感和文化符號,過去確實沒有細想過。
晚上,看完電視,我終于漲紅了臉,用幾乎只有自己才聽得到的聲音對媽媽說:“媽,我今天給你洗腳……”來生第一次握住了媽媽那雙有些粗糙的腳,我這才意識到媽媽有點老了。邊洗我邊想起小時候自己柔軟的小腳在母親溫暖的手掌心的感覺。
整個洗腳過程大約七八分鐘,我一直沒有抬頭,也沒有說話。但在起身倒水時,我還是偷偷瞄了一眼媽媽的臉,看得出,她很激動。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在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傳統中,孝心是感天動地的。
孝心的內核實質是“愛”。這種根植于每個人內心深處的美好情愫,值得我們挖掘和培植。
世界上沒有任何地方會比媽媽的懷抱更溫暖,更親切。 總覺得我在一天天長大,母親卻在一天天老去;可在媽媽眼里,我為什么永遠是個長不大的孩子? 多少個清晨,媽媽起得比太陽還早,在爐邊為我準備早餐;多少個傍晚,媽媽的手泡在冰冷的水里為我洗衣服;多少個夜里母親起床為我蓋好被子…… 我曾幼稚地認為這一切都太平常了,母親這樣做似乎天經地義。
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明白,母親看似普通的一舉一動,都飽含著無限的愛意。不想再讓母親為我擔憂,不想再讓媽媽為我操勞,于是,我有了一個決定:我要用我的行動告訴媽媽,女兒同樣愛她。
星期天早晨,廚房里傳出“丁丁當當”不協調的鍋碗碗瓢勺的磕碰聲,那是一向笨拙的女兒偷偷起了個大早第一次為母親做早點;傍晚,水管前一個氣喘吁吁的女孩在艱難地搓洗衣服,那是曾經嬌氣的女兒在為母親洗衣服…… 母親節那天的晚上,我打來一盆熱水想為媽媽洗洗腳,可小小的洗腳盆竟有千斤重,端得我喘不過氣來,生性靦腆的我實在沒有勇氣說出口。難道只有為媽媽洗腳才能表達我的愛嗎?我猶豫了。
停下來休息片刻,忽然,媽媽為我所做的一切一一浮現在眼前,我莫名地感動起來,心中如有溫泉,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是啊,媽媽對我的愛很深,可以為我做任何事,我就不能為媽媽洗洗腳嗎?我終于鼓起勇氣,告訴媽媽,我要為她洗洗腳。
媽媽笑了。高興地說:“女兒長大了。”
我輕輕為母親脫下祙子,讓水輕輕漫過母親的每個粗糙的腳趾,抬起頭,母親正微笑著,眼角卻濕潤了……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盆暖暖的洗腳水,溫暖了媽媽冰冷的雙腳,溫暖了媽媽的心,更讓小小的我學會了感恩。
5.家長怎么寫洗腳后的感受
于是,我便做起了為媽媽洗腳的準備工作。我先燒了一壺開水,拿來洗腳盆與毛巾,把滾燙的開水倒進盆里,又加了些自來水。緊接著,我又往盆中灑了些花露水,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中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腳水端到媽媽面前,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吧!”
媽媽疲憊不堪的面容里顯出了驚訝:“你怎么想到要幫媽媽洗腳?”
“媽媽,《三字經》里不是有句話說‘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能幫父親溫席了,我都十一歲了,難道還不能幫你洗腳嗎?”
“噢?那可謝謝你了!” “謝什么謝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您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我長這么大,你不知道幫我洗了多少次腳,我這一次算什么!”我說著便幫媽媽脫下鞋和襪子,讓媽媽的腳浸入水中。
媽媽的腳凍得通紅,顯得又瘦又小,腳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繭,有好幾個指甲灰白灰白的。我捧著媽媽的腳,從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復搓洗著,并用手捏揉。媽媽的腳經過一番按摩,漸漸地熱了起來,水漸漸涼了,我又加了些熱水,繼續搓揉著……。過了一會兒,我把毛巾擰干了,把媽媽的腳擦干凈。
今天,老師布置了一個回家作業:給長輩(父母、祖父母……)洗腳。大部分同學爽快地答應了,然而有些同學卻“啊”的一聲叫了出來…原來媽媽的腳很大,很粗糙。一到冬天,媽媽的腳跟會裂開一道道口子,有時會痛到流血。摸著媽媽的腳,小心翼翼撫過那一道道口子,我心疼地問媽媽:“痛嗎?”
媽媽眼紅了,但笑著說:“現在不痛了,一點也不痛了。”
我鼻子一酸,真想哭。我沒有試過這種痛有多痛,正如我沒有體會過媽媽的辛苦與操勞,很不好意思,真愧為人子女。
相比起來,爸爸的腳更黑,更大,更粗糙。摸上去像有倒刺一樣,會鉤著我的手,也會鉤著我的心。這雙腳曾經為了我、為了家,踏過多少塵土,走過多少坎坷,歷盡多少泥濘。爸爸默默無語地看著我,以前的滄桑在那張臉上表露無遺。
“爸,您辛苦了!”
“哪有做父母的不辛苦?你長大了,也就知道這味了。”
把洗腳水倒掉,也把大家的隔膜倒掉。我用一顆心,把大家拉得更近。我愛父母,父母更愛我。
我心里很不舒服,悄然間,父母已逐漸老去,發間有幾根銀絲,額頭上被歲月刻下了記痕,還有腳下那厚厚的繭子,他們的奔波勞累全是為了我們,我們是罪人,是他們老去的罪魁禍首,我們應為我們的罪行負責,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盡力去幫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歲月無情人有情,我們必須愛父母,不要總是說好好學習長大報答父母,我樹欲靜則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到那時,你再怎樣也無濟于事,所以從現在做起,從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用心去感受父母的愛,用愛去回報父母!
6.速求給父母洗腳的感受300字
我媽媽每天都要工作,晚上下班回來累得腰酸背痛,回家后,還要給我們做飯洗衣。
有一天,三組的教官布置了一個作業,為父母做一件事。
今天晚上,媽媽一回到家,我就拿著盆給媽媽打好了洗腳水,端著盆走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媽媽,我來給你洗腳吧!”媽媽高興地說:“好啊!我的寶貝長大了。”我把盆輕輕地放在地上,接著把媽媽的腳放到盆里,輕輕地按摩一會,最后,媽媽的腳洗干凈了,媽媽的腳白得像白云一樣。
我笑了,媽媽也笑了,家里充滿了歡笑,灑在每一個角落。
7.給父母洗腳的感受
母親今年已七十有三了。
近十年來母親的身體一直不太好。先是腦溢血,住了二十天的醫院,幸虧治療的及時,沒留下太大的后遺癥,但母親從此卻再也不能夠騎自行車了;五年前又罹患腦栓塞,這次雖治療的也很及時,但母親的腿腳卻越來越不靈便了。
自母親有病后,我不定期回農村老家的次數比過去多了一些。母親沒得病前自己回家的很隨意,個數月一趟,甚至有時近兩個月才回家看看,少時也有半月的時間。
按說自己在縣城上班,周末有兩天的休息時間,加之縣城離農村也不算遠,也就十幾里的路程,應該是經常回家看看才是。然而大多時間我卻用在家務瑣事、外面應酬甚至壘長城、睡大覺上了。
因而回家甚少。即便這樣,在母親眼里我依然是懂事、勤快、孝順的好孩子。
因為我也知道回家時不忘給父母親買點好吃好用的東西;回家后燒火做飯、洗洗涮涮、掃掃灑灑什么的忙活一番;閑時則陪父親下下棋、陪母親嘮嘮嗑什么的;農忙時則幫著在家務農的哥哥忙活幾天。母親總是逢人便夸我懂事、勤快、孝順。
母親的理由是“男孩子哪有這么心細的”。在她看來,似乎所有的男孩子天生都應該是大大咧咧、不管不顧的。
因而她覺得十分知足,甚至有些沾沾自喜。母親得病后,我買了血壓表自己學會了給母親量血壓,對母親的病情以及吃藥打針什么的,我倒不忘念記著。
我曾勸父母親搬來和我同住,可父母親高低不同意,說在農村住慣了,空氣好、敞亮、人際好。嫌城里人生地不熟、窄小、憋屈的慌。
考慮到在農村老家有哥嫂的照顧,加之父親的身板還算硬朗,也就由著他們了。自母親得腦栓塞后,自己回家的次數比過去勤快了一些,自我感覺做得也還不錯,還是算比較孝順的吧。
直到有一天。
那是兩年前的一個星期天,這天我決定回家看望母親。上午近十點的光景,我到家把單車在庭院里放好,不見母親身影,我便到母親臥室里去找。
掀開母親臥室的門簾,只見母親正吭哧吭哧地在門旁的臉盆架上自己洗頭呢。母親本來就比較胖不喜歡動,得腦栓塞后,腿腳就有些不靈便加之有些浮腫,走不多路就感到很累因而也就越發地不愛動了。
飯量雖沒增加,但是體重卻越來越增加了。低頭彎腰、從沙發上站起這些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動作,對母親來說都是挺吃力的事情。
自己洗頭,低頭又彎腰,兩只手舉挺著還要不斷地用力揉搓著頭發。這對母親來說無疑是很遭罪的事情。
母親一邊劇烈地喘息著一邊費力地洗著,嘴里因胸口憋得實在難受而不由自主地發出吭哧吭哧的聲音。我見狀急忙上前幫母親洗頭。
母親不用自己動手了,因而略感輕松了些,但仍須低頭彎腰,還是免不了因胸悶而發出吭哧吭哧的聲音。我只有加快速度盡量縮短洗頭的時間。
洗完頭后,我又提出順便給母親洗洗腳。母親起初不肯,說自己洗就行。
我說我不在家時您自己洗,趕上我在家了我給您洗洗又何妨。母親勉強同意了。
我將母親扶在炕沿上坐好,將臉盆里兌好熱水端到炕沿下,便開始幫母親脫鞋脫襪洗腳。脫完鞋才要脫襪,一股難聞的氣味撲鼻而來。
我邊脫邊聳著鼻子邊向母親抱怨著:“看您多長時間沒洗腳了吧,熏人能熏一溜跟頭”。母親嘿嘿地笑了:“有個數月了吧,彎腰不太方便,每次都是好賴的洗洗,上歲數了,不能那么講究了”。
我將母親的褲管挽起,母親將身體在炕沿上挪了幾挪,才有些費力地將兩只腳伸進臉盆里。這是我平生第一次給母親洗腳。
我拿起母親的腳,眼里頓感一陣濕潤:母親的腳明顯有些腫脹;拿手一搓,厚厚的一撮泥垢便落在手里。我心里一陣發酸,不知為什么我不想讓母親看到我流淚,便強忍著將淚水禁錮在眼眶里。
我深深地自責,乃至有些罪惡感在我的胸口萌動:“好個‘勤快、心細、孝順’的孩子啊”,此時母親平常夸獎我的話好似對我莫大的諷刺!猶如一把鋼針使我的心一陣陣發緊,刺得我心好疼。
好痛。
我將母親的腳抹了香皂,仔細地搓了又搓,洗了又洗,揩拭干凈后還幫母親修剪了腳指甲、手指甲,接著幫母親換上新襪新鞋,將母親扶下炕,自己則將母親換下的臟鞋臭襪刷洗干凈涼曬在窗臺上。最后將洗過腳的臟水倒掉,將臉盆再洗刷干凈,再換上干凈的清水放回臉盆架上,再將洗腳時不慎溢出在屋地上的水漬揩抹干凈。
做完這一切,心里些許好受了些。母親顯得比往常格外高興,嘴里不住地說腿腳輕松了許多。
過后,晚上我躺在床上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自己究竟‘勤快’在哪?‘心細’在哪?又‘孝順’在哪?想起母親越來越蹣跚的腳步;想起母親滿頭的白發;想起母親臉上的皺紋;想起母親手上的“老年斑”;想起母親已七十有余的高齡;想起。
驀地一個念頭在我腦海里閃過,心里不由地一陣發悸,我被自己的這個念頭簡直嚇壞了。我忽地意識到,人終究得一死,母親留給自己的時間無論如何已算不得多了,那濃濃的母子之情若再不知道珍惜,那簡直就是罪過。
想起歲月的無情,想起以后親人之間不可避免的生死離別而又了無奈何,不由使人神傷黯然、唏噓不已;又暗自欣喜,慶幸自己能夠悟到這一點,能夠懂得珍惜自己擁有還可以繼續享受到的這份彌為珍貴的人間真情。人應該是樂。
8.給父母洗腳的感受50字 跪求
給媽媽洗腳 中國自古講求孝道,孔子言:“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一則以喜,一則以懼。”也就是講,父母的身體健康,兒女應時刻掛念在心。
每當望著媽媽筋疲力盡的模樣,我想:媽媽太累了,報上說泡腳能驅疲勞,不妨我也來幫媽媽洗洗腳,讓她解解乏吧!小時侯,無論我的腳有多臟,媽媽都會幫我洗得干干凈凈,現在該是我感恩的時候了。 于是,我便做起了為媽媽洗腳的準備工作。
我先燒了一壺開水,拿來洗腳盆與毛巾,把滾燙的開水倒進盆里,又加了些自來水。緊接著,我又往盆中灑了些花露水,熱氣騰騰的洗腳水中飄散著一股淡淡的清香。
我把一盆洗腳水端到媽媽面前,笑著對媽媽說:“媽媽,洗腳吧!” 媽媽疲憊不堪的面容里顯出了驚訝:“你怎么想到要幫媽媽洗腳?” “媽媽,《三字經》里不是有句話說‘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黃香九歲就能幫父親溫席了,我都十一歲了,難道還不能幫你洗腳嗎?” “噢?那可謝謝你了!” “謝什么謝呀,‘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您的恩情,我一輩子也報答不了。
我長這么大,你不知道幫我洗了多少次腳,我這一次算什么!”我說著便幫媽媽脫下鞋和襪子,讓媽媽的腳浸入水中。 媽媽的腳凍得通紅,顯得又瘦又小,腳底有一些又厚又硬的老繭,有好幾個指甲灰白灰白的。
我捧著媽媽的腳,從上到下用毛巾小心翼翼地反復搓洗著,并用手捏揉。媽媽的腳經過一番按摩,漸漸地熱了起來,水漸漸涼了,我又加了些熱水,繼續搓揉著……。
過了一會兒,我把毛巾擰干了,把媽媽的腳擦干凈。 爸爸媽媽對我恩重如山,這情、這債,我是永遠無法還清的!我只有平時做個有心人,抓住點點滴滴的機會,關心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他們——常陪老人聊聊天,常幫父母做些家務。
這些情感回報,對于我來說是力所能及的,比起大人們對我的付出,這,顯得太單薄、太渺小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父母洗腳寫感受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