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詠雪的寓意是什么簡短
?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一文。
謝道韞寫出的是神似,寫出的是一種風流態度。柳絮如無根之物,恰似當年渡江僑居的世家大族,也有一段風流意味和憂傷,貼合心境。
而阿胡只是形似。謝胡回答得缺少詩情,不夠形象,不似南方之雪飄浮,類北方雪之粗獷。
當日之雪應為南方之雪。謝道韞的回答,與畫面相配,飄舞特點明顯,好。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
“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2.詠雪的寓意是什么簡短
?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一文。
謝道韞寫出的是神似,寫出的是一種風流態度。柳絮如無根之物,恰似當年渡江僑居的世家大族,也有一段風流意味和憂傷,貼合心境。
而阿胡只是形似。謝胡回答得缺少詩情,不夠形象,不似南方之雪飄浮,類北方雪之粗獷。
當日之雪應為南方之雪。謝道韞的回答,與畫面相配,飄舞特點明顯,好。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柳絮”一喻好,它給人以春天即將到來的感覺,正如英國大詩人雪萊所說,“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西風頌》),有深刻的意蘊;而“撒鹽”一喻所缺的恰恰是意蘊——“撒鹽空中”,干什么呢?誰也不知道。
好的詩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蘊的統一。“柳絮”一喻好就好在有意象;“撒鹽”一喻僅有物象而無意蘊,所以說不好。
3.詠雪簡單的意思是什么.
贊嘆的意思出自《世說新語-言語》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
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文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講解詩文。突然,雪下急了,太傅高興地說:“這白雪紛飛的樣子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說:“差不多可以比作在空中撒鹽。”
他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柳絮憑借風力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
這就是謝太傅大哥的女兒謝道韞,是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4.《詠雪》語言簡練的好處是什么
凡是品讀《世說新語》這部古典名著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被其辭藻的新奇和語言的雋美所吸引,而深深為之嘆賞。
或稱“記言則冷雋玄遠”,或稱“清新俊逸,咳唾珠璣”……此類贊詞在前人論著中俯拾即是。《詠雪》與《陳太丘與友期》作為清談名士的教科書,特別注意傳達魏晉清談家的特殊聲口,重視人物語言的潤飾,“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忽生動,而簡約玄澹,真致不窮,古今絕唱也。”
《詠雪》(一)主旨“詠雪”是一個動賓短語,概述了文章記敘的主要事件。“詠”在文中是指用詩詞等來描寫的意思。
“詠雪”即歌詠白雪、落雪。標題概括了文章的內容和線索。
這則小故事,通過謝家子弟詠雪一事,表現了謝道韞的文學才華和聰明機智,但作者卻只是冷靜地盡一個說故事者的責任,把所有的價值評判都讓讀者自己去提出,讀它的人因此又可以享受到理多“追求自我”“獨立思考”的快感,品味其中人物的性格、欣賞人生的豐富多彩.(二)結構文章第一層(謝太傅……講論文義)寫謝安一家雪日詩會。先交代詠雪的背景:“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
召集人兼主講人自然是謝安,聽眾是“兒女”們。東晉的謝氏家庭是個赫赫有名的詩禮簪纓之家,為首的是謝太傅即謝安,晉朝陳郡陽夏人,做過吳興太守、侍中、史部尚書、中護軍等官職,死后追贈為太傅。
在這樣的家族里,遇到雪天無法外出,才有“講論文義”的雅興。.短短的十五個字,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全都說到了。
簡約之極,古今絕唱。第二層(俄而……公大笑樂)寫謝安出題子侄答詩——詠雪。
其實是主講人出題考聽眾。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賞心和樂事。
這些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為春和景明、綠草如茵,在雪花飛揚的寒冷天氣中,外出不便,聚會詠雪不正是賞心樂事嗎?文中“欣然”一詞,謝安的面目氣韻,恍忽生動.也可見其融洽,歡快和輕松的家庭氣氛。這使主講人感到很高興,于是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答案作者只錄下兩個:一是謝朗說的“撒鹽空中”;另一個是謝道韞說的“柳絮因風起”。
主講人對兩個答案的優劣未做評定,只是“大笑樂”而已,人物的性格、精神風貌十分耐人尋味。第三層(即而……王凝之妻也)交待謝道韞的后來結局。
兩個比喻哪個更好?作者也沒有表態,卻在最后補充交代了道韞的身份,這是一個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贊賞道韞的才氣,意在言外,確實耐人尋味。《世說新語》中富有含蓄之美的語言很多。
“含蓄者,意不淺露,詞不窮盡,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其妙不外寄言而已。”(沈祥龍《論詞隨筆》)作者之所以要“寄言”,是因為社會生活的內容和人的思想感情異常豐富、復雜,明言直說往往不能盡達其意。
但作者的意圖是明顯的,誰的“語言”好,誰的不好,可一望而知.(三)延伸這一則被編入書中“言語”一門,文章只將謝家子弟詠雪一事的始末客觀地寫出,未加任何評論,這正是本書敘事的優點,也是本文寫作上最大的特色。縱觀全詩,以下幾大寫作特色表現得淋漓盡致:1.“別具爐錘”——語言的傳神美。
采用富于當代性的語言來表現當代人物的生活形態和思想感情,如謝太傅與兒女在寒雪日,內集議論文義,結尾公大笑樂,片語只辭卻展現了謝安一家長幼相集的溫煦和樂氣氛,讀者若坐在他的對面聽其侃侃而談。2.“紆余委曲”——語言的含蓄美。
“撒鹽空中”、“柳絮因風起”兩個比喻哪個更好?讓讀者自己去想象,去“獨立思考”。就兩人文學素養判斷之,據《晉書謝安傳》所附之《謝朗傳》記載可知,其文學素養并不壞,而謝道韞更以才女聞名于世,由《晉書列女傳》中可知,她是一位性情飄灑出塵,而又懂得捕捉韻致的才人。
因此,兩人在文學涵養上,也無法遽爾論斷高下。就謝朗與道韞的修辭技巧看兩詩的優劣,兩人皆運用了譬喻法中的明喻,使人在恍然大悟中驚佩作者設喻之妙,從而產生滿足與信服的快感。
但進一步就情境想象力之發揮與辭藻之美化而言,柳絮因風起所喚起的美麗聯想,就不是灑鹽空中的俗拙所能比擬。3.“排沙簡金”——語言的簡潔美。
劉勰說:“句有可削,足見其疏;字不得減,乃知其密”。優秀的文學語言必定是凝練的。
沒有凝練,也就沒有藝術性。《詠雪》的語言不但雋永傳神,而且洗練優雅,簡潔明暢,具有不可窮盡的藝術魅力。
如“俄而雪驟”這一句僅一個“驟”字卻傳神地描寫出漫天雪花飛舞的動態,真是高簡瑰奇。
5.世說新語里的詠雪有著咋樣的人生哲理
詠雪出自“言語第二之七十一”,這一門不是想說明什么人生哲理。出這個問題的人本身對書就沒有讀明白。
言語指會說話,善于言談應對。魏晉時代,清談之風大行,這不僅要求言談寓意深刻,見解精辟,而且要求言辭筒潔得當,聲調要有抑揚頓挫,舉止必須揮灑自如。受此風影響,士大夫在待人接物中特別注重言辭風度的修養,悉心磨煉語言技巧,使自己具有高超的言談本領以保持自己身分。
本篇所記的是在各種語言環境中,為了各種目的而說的佳句名言,多是一兩句話,非常簡潔,可是一般卻說得很得體、巧妙,或哲理深迢,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遠,或機警多鋒,或氣勢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語破的,很值得回味。
言語第二之七十一、詠雪之才
(原文)謝太傅寒雪日內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將軍王凝之妻也。
(譯)謝太傅(安)在一個寒冷的雪天召集家人,給晚輩們探討文章義理,一會兒雪下得急起來,太傅高興地說:“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么呢?”哥哥的長子胡兒說:“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哥哥的女兒說:“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謝道韞)就是太傅大哥謝無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詠雪的寓意是什么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