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毒品的由來 (40字內,重點,簡潔)
唐至明的600余年間,罌粟與鴉片的藥理與作用被歷代名醫日益認識并逐漸推廣。明朝的時候吃鴉片由貴族傳到了民間、由宮廷傳遍了全國,社會上形成了一個吃鴉片的階層。
清中葉后,由于英國東印度公司確立向中國傾銷鴉片的政策,也由于鴉片吸食法傳到了中國,吸毒風氣更加泛瀾,吸食者增加到200萬人。中英之間關于鴉片與貿易的沖突,終于釀成了1840年的鴉片戰爭。
到了民國時期,因政令不一,中央和地方的軍閥為擴大地盤,縱容并鼓勵種植罌粟,毒害民眾,以至百業凋敝,田土荒蕪,民不聊生。20年代后期,中國的煙禍達6萬噸,為各國鴉片產量的10倍,而吸食各類毒品者達8000萬人。
擴展資料:
毒品種類很多,范圍很廣,分類方法也不盡相同。
從毒品的來源看,可分為天然毒品、半合成毒品和合成毒品三大類。天然毒品是直接從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鴉片。半合成毒品是由天然毒品與化學物質合成而得,如海洛因。合成毒品是完全用有機合成的方法制造,如冰毒。
從毒品對人中樞神經的作用看,可分為抑制劑、興奮劑和致幻劑等。抑制劑能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鎮靜和放松作用,如鴉片類。興奮劑能刺激中樞神經系統,使人產生興奮,如苯丙胺類。致幻劑能使人產生幻覺,導致自我歪曲和思維分裂,如麥司卡林。
從毒品的自然屬性看,可分為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麻醉藥品是指對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連續使用易產生身體依賴性的藥品,如鴉片類。精神藥品是指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使人興奮或抑制,連續使用能產生依賴性的藥品,如苯丙胺類。
從毒品流行的時間順序看,可分為傳統毒品和新型毒品。傳統毒品一般指鴉片、海洛因等阿片類流行較早的毒品。新型毒品是相對傳統毒品而言,主要指冰毒、搖頭丸等人工化學合成的致幻劑、興奮劑類毒品,在我國主要從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開始在歌舞娛樂場所中流行。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中國古代毒品簡史
2.毒品的來歷
(1)在奴隸社會,人們種植、采集毒 品原植物用于消遣取樂、醫治疾病或宗教、部落的慶典活動。
(2)9世紀,罌 粟作為藥品輸入唐朝國都長安。
(3)清時,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中國大肆傾銷鴉 片,一場災難深重的鴉 片之害降臨華夏大地,并引發了1840年和1856年兩次鴉 片戰爭。
(4)清末民初,膠東人“抽大 煙”也廣泛流行,且講究的是“膠州燈、壽州斗、張潘的煙簽子、蓼蘭竹的煙槍桿子、劉鳴岐的角雕煙盒子”。
(5)1806年,德國化學家F·W·A·澤爾蒂尼從鴉 片中分離出一種白色結晶粉末,傳入中國后即稱為“嗎 啡”。
(6)1874年,英國化學家C·R·賴特最先以嗎 啡和乙 酐合成白色晶體———海 洛 因。
(7)1925年《日內瓦禁毒公約》規定,除科學需要和合法醫療外,嚴禁非法使用海 洛 因等。 (8)新中國成立后,**發動了全國范圍內的禁 毒運動,在兩年多時間里,使危害我國100余年,屢禁不絕的 種毒、販 毒、吸 毒的社會公害現象終于被肅清了。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國際毒 潮泛濫,中國大陸已絕跡30余年的吸 毒丑惡現象又死灰復燃。
(9)近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始終堅持打防并舉,以防為主,標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針,動員全社會的力量,禁種、禁 販、禁吸并舉,打擊與宣傳教育相結合,力求從根本上消除毒 品的禍害。
3.毒品的故事 要簡短的
西伯利亞的原始密林中。
巨大的闊葉林和針狀的黑松林混交地帶,微風吹過,迎著陽光的葉片閃爍白熾的光斑,背陰處好似招魂的紙幡。 白和綠毫無規律地交替著,好像地獄和天堂的旋轉風車,令人無法長久地對視。
米哈林穿著橙紅色緊身衣,在灰暗逐漸濃重的森林里,像火苗一般跳動著。 遭遇海難的船員通常都穿這種色彩鮮艷的衣服,以嚇走鯊魚和吸引飛機救護人員的目光。
米哈林一團紅色弧光在叢林中出沒,頭發已經被松針翠綠的汁液染成青果色,只有下頜新萌出的胡須,還頑強地保持著人類應有的黑色屬性。 上臂由于持久地攀援,已經有些像猿類了,每一根指爪鋒利無比,肌肉膨起,韌帶有一種懸垂的彈性。
米哈林撫摸著像小耗子一般抽搐的肌腱,甚為不解。 按說像他這樣的人,是不配有肌肉和力量的。
但它們像雨后的蘑菇圍著樹根那樣,在他細弱的骨頭周圍生長出來,無數次地供給他爆發的力量,讓他躲過蝗蟲般的子彈,像真正的野獸那樣,片刻間消失在茫茫林海。 肌肉是嚇出來的。
米哈林對自己說。 可是他還有什么害怕的事情嗎?他連死都不怕,他是"人獸"。
"人上人"樂園的老板用肥胖的手指,點著那張雪白的有凹凸花紋的仿羊皮紙契約,讓他留下自己的名字的時候,他對這些生死條文掃都沒掃一眼。 唯一留在印象里的是,老板沉重的鉆戒將玻璃板敲出了冰花般的裂紋。
吃的不錯。 甲方,當然就是老板了,每天向乙方--就是米哈林這樣的人獸,提供相當豐盛的早餐和晚餐,這樣才能保證人獸們在劇烈的奔跑和攀登中保持敏捷,不至于很快喪生。
當然,也供應他們質地優良的衣服和靴子,只不過顏色是令人恐怖的橙紅。 米哈林看了看巖縫中的太陽,他不要手表。
時間對他有什么意義呢?他尤其怕看到手表上的日歷,那些數字會提醒他記起自己還是人。 他艱難地爬起來,不能歇息得太久。
老板在每個人獸身上都懸掛了記步器,每天必須行走到規定的數目,才能領到藥品。 米哈林很理解老板,當然了,如果人獸們都憑借自己對地形高度熟悉的特長,把橙紅色的身軀隱藏在山洞里,獵人們就會無功而返。
長久下去,"人上人"樂園的生意就要打折扣了。 人獸們聚餐和睡覺的小屋,坐落在密林邊上,是有特殊安全標記的半地下室結構,冬暖夏涼。
每天晚上大家見面的時候,彼此都微笑著點頭問好,露出掩飾不住的興奮心情。 是的,又活過了一天、但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們將得到一份比口糧更珍貴的藥物。
飯菜經常會剩,有些人永遠不會回來吃最后的晚餐,他們倒在獵人們的長短步槍之下,金燦燦的銅殼子彈鑲嵌在他們的胸膛、顱腦或是其它一些致命的地方。 不過減員總能很快補上,人獸的來源很充裕。
老板還是很仁慈的。 他與獵人們簽有嚴格的合同,規定每位獵人槍殺的人獸數量,最多不得超過3名。
也就是說,假如今天進園了10位獵人,無論他們的槍法多么高明,最多只會消失10名人獸,大多數人獸將安然無恙。 還有許多更人道的規矩。
比如人獸每5天便有一天法定的休息日,可以躲在安全區內盡情嘻戲,放心大膽地休養生息。 老板經常對人獸進行躲避槍殺的求生訓練,請教官指導人獸如何在溝壑中隱沒身軀,如何在溪水中消失腳印。
尤可尊敬的是,老板為每位人獸配備了一架與狩獵者性能同等優異的高倍望遠鏡。
在獵人發現人獸的同時,人獸也同步發現獵人。 一場高質量的獵殺與反獵殺游戲,在蒼茫林海展開。
每位獵人進入"人上人"一次的門票是15萬美元。 這當然是一個讓普通人休克的數字。
但來到這片密林的人,都不是普通人,他們是從莫斯科來的神秘人物。 獵人們也很通情達理,對提高人獸的自我防衛能力,大加贊賞。
這使得狩獵和殺戮的過程,更充滿了趣味與挑戰。 米哈林是一位資深的人獸了。
和他一道進園的伙伴,白骨已經被螞蟻雕上花朵,但他還是一個零件不少地活著,真是悲哀無奈的事情。 有時他很想一個跟頭栽到狩獵者的槍口下面,一了百了。
他知道這是幻想,因為身體完全不聽他的指揮,一到關鍵時刻,手和腳就會本能地飛快逃逸。 俄羅斯人有獵殺野獸的習慣,殺死一頭大的動物,像喝了一瓶烈酒,讓人久久興奮。
但獵人們雖然有錢,一般缺乏經驗。 在久經考驗的米哈林面前,他們太嫩了,有一次,一位獵人打了幾千發子彈,卻連一根汗毛都沒有收獲。
米哈林悲憫他們,看不起他們。 走吧。
米哈林,我們該上班了。 再有5分鐘,就超過了安全時間,隨時都可能有槍對準我們。
新遞補進來的人獸,一邊緊著橙紅色的鞋帶,一邊往外走。 從地下室到遮天蔽日的林海,有一條長50碼的小路。
你必須在安全保護的有效時間內,通過小路。 這是一段裸露的火線,獵人的子彈隨時可以從任何方向飛來。
米哈林依舊淡然地喝著牛奶。 今天的牛奶煮得有些糊,這種熟悉的味道使他想起逝去的父母和還活著的妻子兒女。
他的神經已經被死亡擊穿得像刪節號,很難有連貫的思維。 糊牛奶,幫了大腦的忙,他用匙子刮著碗底。
我們走了,米哈林。 但愿晚上我們還能圍在一起吃飯。
其他人獸烏鴉一般散去。 米哈林舔干了最后的牛奶,鎮定地看了一眼50碼以外的林子。
。
4.毒品的故事 要簡短的
虎門銷煙的故事那是1839年6月3日,天剛蒙蒙亮,廣州城就沸騰起來了。
城門旁張貼著一張大布告,人們紛紛前來圍觀。有的人大聲宣讀著:“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老年人邊聽邊點頭,笑盈盈地捋著胡須。
青年人興奮地揮著拳頭,贊不絕口。頑皮的孩子們在人群里鉆來鉆去,高興地叫喊著:“燒洋鬼子的大煙了,快到虎門灘去看呀!”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舞著獅子和龍燈;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掛掛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聾。
浩浩蕩蕩的人流,向虎門灘涌1/2頁去。前往虎門灘的群眾,經過英國洋館。
那里,過去英國人趾高氣揚,不可一世。可今天,洋館卻死一般寂靜,幾個在窗口向外探望的英國商人,見人海如潮,喊聲震天,嚇得趕忙把頭縮了回去。
虎門離廣州城約有一百多里地,人們冒著6月的驕陽,經過長途跋涉,前來觀看。虎門海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子前面有一個涵洞,直通大海,后面有一個水溝,往里灌水。池子周圍搭了幾個高臺,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等文武官員,在高臺上監督銷煙。
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包包海鹽倒入池內,再把煙土切成四瓣扔進水里。等煙土泡透后,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
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圍觀的群眾歡呼跳躍。
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許多外國商人看到這驚天動地的場面,都非常震驚,便恭恭敬敬地走到林則徐的臺前,摘下帽子,躬身彎腰,表示敬畏。
林則徐浩然正氣地對他們說:“現在你們都看到了,天朝嚴令禁煙。希望你們回去以后,轉告各國商人,從此要專做正當生意,千萬不要違犯天朝禁令。
走私鴉片,自投羅網。”商人們洗耳恭聽,連聲稱是。
兩萬多箱鴉片,23天才全部銷毀。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銷煙結束那日即6月26日也正好是國際禁毒日。2/2頁全文完。
5.禁毒日的由來簡介30字
由來:20世紀80年代,毒品在全球日趨泛濫,毒品走私日益嚴重。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聯合國于1987年6月在奧地利維也納召開了關于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的部長級會議。會議提出了“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并建議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
因為會議持續至6月26日結束,故將6月26日定為 國際禁毒日 。同年12月,第42屆聯大通過決議,正式將每年的6月26日確定為國際禁毒日。
擴展資料
設立宗旨
世界范圍的毒品蔓延泛濫,已成為嚴重的國際人民的威脅。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每年毒品交易額高達5000億美元以上,是僅次于軍火交易的世界第二大宗買賣。
80年代,全世界因吸毒造成了10萬人死亡。毒品不僅嚴重摧殘人類健康,危害民族素質,助長暴力和犯罪,而且吞噬巨額社會財富。對于發展中的國家來說,毒品造成的損失和掃毒所需要的巨額經費更是沉重的負擔。
1987年6月,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了聯合國部長級禁毒國際會議,有138個國家的3000多名代表參加了這次國際禁毒會議。這次會議通過了禁毒活動的《綜合性多學科綱要》。
26日會議結束時,與會代表一致通過決議,從1988年開始將每年的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全國各地對毒品問題的重視,同時號召全球人民共同來解決毒品問題。同年12月,第42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決定把每年的6月26日定為“禁止藥物濫用和非法販運國際日”(即“國際禁毒日”)。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國際禁毒日
6.毒品的危害簡短
原發布者:suqi658
毒品的危害毒品是全球性的災難,也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目前,世界范圍內日益嚴重的毒品潮,不僅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敗壞社會風氣,而且.直接導致和誘發各種犯罪,威脅著全球政治穩定和經濟發展。遏制、減少直至最終消除毒品犯罪,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打擊毒品犯罪成為各國司法機關所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任務。而我們在戒毒工作中發現,很多吸毒者都是因為對毒品缺乏了解而被誘騙吸毒,有的為了“治病”而濫用毒品,結果成癮而不能自拔!為了教育廣大青少年,以達到識毒、戒毒、禁毒的目的,我們戒毒中心制定了這個《禁毒宣教》手冊,旨在加強對禁毒的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禁毒意識,也希望能對控制吸毒這一惡習的蔓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毒品概述 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嗎啡、大麻、可卡因以及**規定管制的其它能夠使人形成癮癖的麻麻醉品和精神藥品,它具有以卜的共同特征:(1)有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強制性地使吸食者連續使用該藥,并且不擇手段地去獲得它:(2)連續使用有加大劑量的趨勢:(3)對該藥產生精神依賴及軀體依賴性,斷藥后產少戒斷癥狀(即斷藥后會出現“脫癮”癥狀):(4)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會產生危害性結果。 二、易染人群和環境 從理論上講,任何人在一定環境中和條件下均有可能成為吸毒者,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卻見有些人更易染上毒癮,被認為是易染吸毒人群。而另一些人,盡管各種條件相同,而吸毒的可能性小,被認為是不染吸毒人群。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