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姓的來歷
由于百度知道所限,略有刪節,詳見:/*?boardid=93&id=1899 ■數量排行 程姓排行:程姓分布廣泛,全國程姓總人口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0.57%,在中國五十個大姓中排第三十一位。
主要分布在河南、安徽、湖南、四川、山東等省,這五個省的程姓人口約占全國漢族程姓人口的60%。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
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于是就產生了程氏。
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后,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
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為姓而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后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程姓遷徙史 歷史上,程姓的分布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為主,南方以安徽、浙江、廣東為主。
春秋時,程姓主要繁衍于晉國(今山西省境內)。晉國是西周王室的同姓國,春秋時期發展成一個強大的諸侯國。
晉文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晉國的國土以今山西省為中心,包括河南、河北和陜西部分地方。
在由荀氏改姓程氏的人群中也出了不少名人。茍驩的孫子中有個程季。
他的兒子程鄭,為人品行端正,又敢于直言極諫,得到晉悼公的賞識,被任命為乘馬御,后來升任下軍副統帥,成為晉國六卿之一。又有大夫程滑,在權臣欒書、中行偃的支持下,刺死了荒淫無道的晉厲公,成為哄動一時的人物。
除了茍氏改姓程氏外,智氏家族中也有改姓程氏的,如程秀。荀氏支子茍驩食邑于程,以邑為氏,這是程姓人群的一個源頭。
雖然它不是程氏最早的源頭,但畢竟壯大了程姓的隊伍。西周滅亡后,部分程姓先民遷居晉國,以后又有茍氏、智氏人改姓程氏,于是晉國成為春秋時期程姓先民的主要聚居地。
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中國歷史進入戰國時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晉國魏、韓、趙三家晉升為諸侯。
周安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76年),韓、魏、趙三家分晉,晉國宣告滅亡。隨著趙國遷都邯鄲,韓國遷都新鄭,魏國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原來生活在晉國的程姓先民,有不少人遷到黃河南北的新鄭、大梁和邯鄲居住,這是程氏的又一次較大的遷徙。
因為程嬰擁立趙氏孤兒,對趙家有恩德,所以趙氏立為諸侯并遷都邯鄲時,程嬰的后代也隨之東遷,到邯鄲附近原來程氏始祖伯符初封地(就是漢代的廣乎)居住。程姓人群在這一地區不斷繁衍,成為一個重要的支派。
除了趙、魏、韓三國乏外;在關中地區的秦國也生活著不少程姓先民。他們是西周宣王時期程伯休父徙封咸陽附近的程邑后,在那里繁衍起來的。
這一支程姓先民,后來發展成著名的安定郡望。程姓先民的足跡,也到達了山東的魯國(今山東西南)。
魯國有個程鄭,是有名的富豪,以善于冶金鑄造聞名。 到了戰國時期,在黃河中下游乎原,在關中地區,都程姓人群居住。
程式逐漸發展成為中原地區有影響的姓氏之一。 秦漢時期,程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陜西得到了進一步的繁衍和發展,并且已有程姓人口遷入今四川、浙江和江西。
這一時期在河南洛陽形成了一大郡望,在河北的廣平形成了一大望族。秦王贏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國滅亡關東六國,在中國建立了統一的秦王朝。
秦朝二世而亡,劉邦在陳勝起兵反秦和楚漢戰爭之后,建立了漢王朝。西漢和東漢共延續四百年之久。
秦漢時期程姓先民開始播遷到長江流域。留居中原的程姓先民中,也有不少人遭遇風云際會,建立了豐功偉業。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為鞏固自己的統治,曾實行有組織的遷民。關東六國的豪門右族大多被迫離開故土,到異地安家落戶。
漢朝派將士開拓邊疆,實行屯田,內地一些士兵和民眾也隨之到邊地生活。程姓先民就在這時開始遷徙到長江流域,在那里建設新的家園。
以冶金鑄造為業的魯國豪富程鄭,在秦朝建立以后,被強行遷到蜀郡的臨邛,就是現在的四川省邛邾縣。 有個名叫程林的人,秦朝時從中原地區遷居會稽郡(治所在今江蘇蘇州市)。
他精通釀酒技藝,釀造的酒味道佳美。他開辦—了一個釀酒作坊,生產醇酒。
當地還有一個姓烏名巾的人也善于釀酒,于是這個地方就成了著名的酒鄉。人們為了紀念烏巾和程林二人,就將這個縣取名烏程。
古代的烏;程縣就在今天的浙江吳興縣南。 魏晉時,程姓大舉南遷,主。
2.程姓的來歷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于是就產生了程氏。
2、以地名為姓
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州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
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程氏因程國而得名,先有了程國,程國的居民后來就稱程氏。至于程氏在何時何地得氏則諸說紛紜。就程氏得氏的時間而言,有西周初年、成康之際和宣王時期三種不同說法;就程氏得氏的地點而言,也有廣平(今河省北雞澤)、洛陽上程聚和安陵(今陜西省咸陽東)三種說法。
4、出自姬姓是荀氏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后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春秋時期晉國出現了一些勢力強大的姓族。荀姓就是其中之一。荀姓在西周時聚居在今山西省臨椅縣南部,后來遷到新絳縣西。荀林父、荀賓、荀家、荀會等人都是晉國著名的卿大夫,是對晉國政局有一定影響的人物。
晉國大夫荀駱的采邑就是程邑。有人說這個程邑就是關中地區咸陽東北的程邑。但是當時咸陽附近應該屬于秦國的領地,晉國雖曾擁有“河西八城”,它的領地也難到達咸陽附近。
因此我們認為,作為茍驩采邑的程邑, 應該在今山西省境內。因為驩的采邑名叫程邑,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改姓程氏。
5、其他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程氏是重、黎的后裔。關于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程姓在《百家姓》中排名193。據2015年的統計,程姓的人口總數在大陸排名31位。
3.百家姓《程》的來歷
程姓主要有兩大來源:風姓和姬姓。
1、第一支為風姓程氏。
相傳5000年之前黃帝時代,黃帝之孫顓頊氏之裔祝融氏黎統治了九黎,仍稱黎。當時輔佐祝融氏黎統治九黎族的有仆、程二部落,相傳程部落出自伏羲氏之后的東夷族的風氏族,故姓風。
程部落在夏朝之前已經建立了程國,故地在今河南洛陽東的古上程聚,是夏朝的堅強盟國。大約在公元前1600年商滅夏,親夏的程人退出中原,西撤到涇渭地帶的畢郢,今陜西咸陽東。公元前1109年,商王文丁時期被周國吞并,成為周的臣屬,子孫遂以國為姓。
2、第二支為姬姓程氏。
姬姓程氏系出周文王少子荀侯之后。荀國即郇國,后滅于晉國。春秋時晉大夫荀驩的采邑在程,即古程國之地,今河南洛陽東,其后裔以邑名為氏。在春秋中期,程氏在晉國歷史上起過重要的作用。姬姓程氏是程姓群體的重要組成,其歷史也有2600多年。
擴展資料
人口分布
程姓最早主要發源于今河南、山西兩地。春秋時,程姓主要繁衍于晉國,即今山西省境內。秦漢之際,程氏除在今山西、河北、河南、山西進一步繁衍外,已有遷入蜀都(今屬四川省境)之地,以及今浙江烏程縣和今江西南昌。
至漢代,程姓主要盛于我國北方各地,分布于今山西、河南、河北、陜西等省地,并有部分南遷至今四川、浙江、江西等地。魏晉之際,尤其是晉末,因北方連年戰亂多事,中原氏族大舉南遷程姓也隨之南遷。
其中安徽、江蘇等省是程姓首先南遷的主要地區,其后再繁衍于湖南、江西省境。與此同時,程氏在西北也有了新發展,形成了“安定”這一大郡望。到了唐宋時期,程姓人士已散居全國大部分地區。
又據有關學者考證,北宋年間,河南又形成了一支影響巨大的伊洛程氏。這支程氏起始于五代后晉時的深州陸澤(近河北深縣南)人程羽,到程顥、程頤兄弟開創宋明理學而聞名全國,故伊洛程氏也被后世稱為程氏正宗。程姓南遷于福建、廣東等省,則始于元末。
據《臺灣程氏家譜》所載,先世為河南開封府祥符縣太守坊人,元末,程文智因官入閩,為福州知事,是為開閩始祖。其弟文惠居漳浦,封迪功郎。明世宗時,文惠之后程渠爵攜二子惟山、惟海,自漳浦梁山居詔安后門山,是為詔安始祖。
之后再遷入廣東等地。明清之時,程氏便廣布于我國廣大地區。總之,歷史上,程氏的分布是北方以河南、河北、山西、陜西、山東等省為主;南方是以安徽、浙江、江蘇、廣東為主。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程姓
4.程姓的來源 200字
■程姓起源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于是就產生了程氏。程氏得氏之前的遠祖,黃帝時有風后,顓頊時有重、黎,舜、禹時有伯益。程氏的得氏,是在西周時期。
2、以地名為姓。傳說,周宣王之時,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入朝為大司馬,后又因攻占徐方(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有功,被封到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也有人說在今洛陽市東),他的子孫有一部分人以地為姓,稱程姓。
3、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據資料記載,伯符是程姓的始祖。由于伯符向周王敬獻“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這“三異之端”有功,被周王封在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國為氏,稱程姓。實則伯符是重和黎的后代。
4、出自姬姓是荀氏后裔以邑為姓而改。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省新絳縣東北),其后裔以邑為姓,稱程姓。
5、別的民族和姓氏改為程姓。
5.了解程姓的來源寫清楚具體內容50字
姓氏來源:
程
1、出自風姓,以國為氏,為重黎之后。據《通志氏族略》、《廣韻》等所載,相傳上古時高陽氏委派其孫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封重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其子孫世襲該職。商時封重黎之裔孫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一說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程伯。其子孫后以國為氏,稱程氏。即河南或陜西程氏。
2、出自商、周之際的伯符之后。伯符乃重黎之后,曾向周王獻“三異之端”,即“泰山之車、井中之玉和雙穗之禾”,遂被封于廣平的程地,后世子孫以邑為氏,是為河北程氏。
3、以地為氏。據《萬姓統譜》、《元和姓纂》等所載,周宣王時有重黎的裔孫程伯休父失其官守,入朝為大司馬,又因克平徐方(即周之薛城,故址在今山東滕縣東南薛故城)之地,立有軍功,被封于程邑(今陜西咸陽市東,一說今河南洛陽市東),其后子孫有以官名為氏,稱司馬氏;又有以地為氏,稱程氏。
4、出自姬姓,為荀氏后裔所改,以邑為氏。據《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載,公元前11世紀時,周公旦公封諸侯,周文王第10子(一說第17子)受封于郇(近山東臨猗縣),史稱郇侯、郇伯。春秋時,郇國為晉國所并,其子孫以原國名“郇”為氏,后去邑旁,加草頭為“荀”氏,春秋時,晉國公族叔受封于荀邑(今山西省正平縣西),其后以邑名“荀”為氏。又據《左傳杜預注》所載,春秋時,晉國荀氏的支子(非正妻長子或妾生子)食采于程邑(今山西新絳縣東北),其后以邑為氏,稱程氏,是為山西程氏。
6.程姓氏的由來誰知道
程姓起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
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于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上古時候。民間祭祀很亂,社會很不穩定。
顓頊高陽氏為了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重的弟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后來重和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
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也有說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為程伯,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北宋時歐陽修等人修撰的《新唐書》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中說:“程氏出自風姓。”
南宋學者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說:“程氏,伯爵,風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于風姓。
除程氏出自風姓外,任氏、宿氏、須句氏、顓臾氏也都源于風姓。風姓為太昊伏羲氏的后裔。
太吳伏羲氏屬于東夷部族,活動范圍在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一帶。河南淮陽有太吳陵,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
風姓的首領稱風后,生活在傳說中的炎黃時代,他和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西晉時人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記載,一天晚上,黃帝夢見一陣大風刮起,把地面上的塵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凈。
第二天早晨醒來,尋思昨夜的夢境,說道:“風能發號施令,是執政的象征。‘垢’字去掉‘土’旁,就是一個‘后’字。
難道天下有一個姓風名后的賢人嗎?”于是他依據自己對夢境的占解,派人四處尋找風后其人,終于在東海邊上找到了他。黃帝把風后請來,拜他為宰相,幫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務。
風后能文能武,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通曉兵法,著有兵書十三篇,后人稱《風后兵法》。
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有一次,黃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進行戰爭。
蚩尤施展法術,使大霧迷漫,三天不散。黃帝的將士迷失了方向,無法戰斗。
風后接受黃帝的命令,制造了一輛指南車,使將士分辨出東西南北,終于俘獲蚩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到了黃帝的孫子帝顓頊時期,又有重和黎。
是程氏的遠祖。《國語》十八卷《楚語》記載觀射父對楚昭王說:“及少吳之衰也,九黎亂德,……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
……堯復育重、黎之后,不忘舊者,使復典之,以至于夏、商。故重、黎世序天地,而別其分主者也。
其在周,程伯林父其后也。”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史記》一百三十卷《太史公自序》中也說:“昔在顓頊,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際,紹重、黎之后,使復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這兩段話的意思是:顓頊繼少吳之后登上帝位,任命重為南正,管天;黎為北正,管地。
堯舜時代,又讓重、黎的后代繼續擔任分管天地的官職,一直沿續到夏、商二代。周代的程伯休父,就是重、黎的后裔。
觀射父和司馬遷都說,程氏是重、黎的后裔。關于重、黎的身世,古人有兩種說法。
一說重和黎都是顓頊的曾孫。顓頊有個兒子名叫稱,稱有個兒子名叫老童。
老童有兩個兒子,就是重和黎;另一說黎是顓頊的曾孫,重是少昊的兒子。 重、黎都是傳說中很有神通的人物。
顓項繼少吳之后擔任帝王,當時人神雜糅,祭祀混亂,災禍頻仍。顓頊讓重舉上天,令黎抑下地,使天和地遠隔,人與神分離,稱為“絕地天通”。
在令人看來,重和黎當然不可能有那么大的神力。對此事可以這樣理解:顓頊將祭祀上天群神和管理土地民人這兩種職責分開,讓重負責祭祀天神祖先,讓黎負責管理土地和民人。
在古史傳說中,重是一個半神半人的人物。有人說他是少昊的兒子。
少昊又稱金天氏,和太昊同屬于東夷部族。他以烏為圖騰,設置的官職都以鳥命名。
他的都城在窮桑,就是今天的山東曲阜。少吳一共有四個兒子,依次叫做重、該、修、熙。
重曾擔任過“木正”,他又被稱作“句芒”。《山海經·海外東經》說:“東方句芒,鳥身人面,乘兩龍。”
把他描繪成鳥身人面、身騎雙龍的神人。又有人說,重是顓頊的曾孫,曾擔任“火正”,人們尊他為火神,稱做“祝融”。
祝融的遺墟在今河南新鄭。因為他活動的地域在中原地區南部,因而他的宮職是“南正”。
古人一致認為,黎是顓頊的曾孫。顓頊之墟在帝丘,就是今天的河南濮陽。
黎曾擔任過“北正”,一說是“火正”。黎部族主要在中原地區的北部活動。
商周時期在今山西長治西南有一個黎國,可能是黎的后裔建立的國家。黎國是商王的一個重要與國,是商王朝的藩屏。
因此周文王姬昌為實現滅商的大業,首先出兵攻打黎國,這就是“西伯勘黎”的故事。當時還有一個黎丘,又稱黎侯城,在今山東鄆城縣西。
這個黎國一作犁國,又稱泥中。位于今河南浚縣,漢代又稱黎陽。
由此可見,黎部族的活動范圍是以今河南省的黃河以北地區為中心,西到今山西省東南部,東達今山東省西部地區。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人物,他們所處的時代距現在相當遙遠,因而他們的身世和官職,史書記載。
7.“程”氏來源
程(Chéng)姓源有五
1、出自風姓,以國為姓,是重和黎的后裔。
重、黎是古史傳說中的“五帝”時期的人物。他的后裔伯符(一作喬伯)在西周前期被封在程地,建立了程國。古程國的地望在漢晉時期的洛陽上程聚,也就是現在河南省洛陽和偃師交界處。程國的居民以國名為氏,于是就產生了程氏。
傳說,上古時候。民間祭祀很亂,社會很不穩定。顓頊高陽氏為了使百姓從雜亂的祭祀活動中解脫出來,安心生產,就委派他的孫子重為南正之官,掌管祭祀神靈;重的弟弟黎為火正之官,掌管民事。后來重和黎的子孫就世襲了這一官職。商朝時封重黎的孫子于程(今河南洛陽市東,也有說在今陜西咸陽市東),建立程國,稱為程伯,其子孫以國名程為姓。
北宋時歐陽修等人修撰的《新唐書》七十五卷《宰相世系表》中說:“程氏出自風姓。”南宋學者鄭樵撰寫的《通志·氏族略》也說:“程氏,伯爵,風姓。”由此可知,程氏源出于風姓。
除程氏出自風姓外,任氏、宿氏、須句氏、顓臾氏也都源于風姓。風姓為太昊伏羲氏的后裔。太吳伏羲氏屬于東夷部族,活動范圍在今河南東部、安徽北部和山東西南部一帶。河南淮陽有太吳陵,是太昊的都城所在地。
風姓的首領稱風后,生活在傳說中的炎黃時代,他和中華人文始祖——黃帝有著密切的關系。據西晉時人皇甫謐的《帝王世紀》記載,一天晚上,黃帝夢見一陣大風刮起,把地面上的塵土污垢吹得一干二凈。第二天早晨醒來,尋思昨夜的夢境,說道:“風能發號施令,是執政的象征。‘垢’字去掉‘土’旁,就是一個‘后’字。難道天下有一個姓風名后的賢人嗎?”于是他依據自己對夢境的占解,派人四處尋找風后其人,終于在東海邊上找到了他。黃帝把風后請來,拜他為宰相,幫助自己料理政治事務。
風后能文能武,是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通曉兵法,著有兵書十三篇,后人稱《風后兵法》。他還是一位偉大的發明家。有一次,黃帝和蚩尤在涿鹿之野進行戰爭。蚩尤施展法術,使大霧迷漫,三天不散。黃帝的將士迷失了方向,無法戰斗。風后接受黃帝的命令,制造了一輛指南車,使將士分辨出東西南北,終于俘獲蚩尤,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8.歷史上姓程的名人
秦代有文學家程邈,西漢有車騎將軍程不識,三國時吳有蕩寇將軍程普,東晉有新安太守程元潭,唐代盧國公程咬金、宰相程異,宋代有理學家程顥、程頤,特另是程頤,他講學三十余年,弟子無數,成語“立雪程門”就是來自他的故事。
二程與朱熹合稱的“程朱學派”在中國思想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此外,明代有商人、數學家程大位,他在經商實踐中不斷開發和應用中國珠算技術,撰寫出《直指算法統宗》這部流傳甚廣、影響很大的中國數學著作。
到清代,則有書畫家程揆。近現代程姓名人有:著名的京劇演員程硯秋,天體物理學家程茂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