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關于蘇軾 蘇小妹作詩的故事
宋朝時大文學家蘇軾特賞識當時文人學士秦觀的才華,并促成了其妹(蘇小妹)和秦觀的婚姻。蘇小妹自幼聰穎異常,且出身文學豪門,兼有父兄教習,及至長成便更顯才華橫溢,平時常作詩與其兄調侃嬉戲,婚后兩人情投意合,常以詩文為嬉,給他們生活平添了不少樂趣。
一日,秦觀苦心經營作得一首謎語詩想在夫人蘇小妹面前顯露一下自己的才華。于是他把寫好的詩用信箋封好,呈到蘇小妹跟前說:“拙夫有近作小詩一首,還望夫人過目指點,并道出詩中所影射之謎底。”
蘇小妹含笑接過信箋展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我有一間房,半間租給轉輪王,有時射進一道光,天下邪魔不敢當。”蘇小妹看完嫣然一笑說:“又來賣弄大學士的才華了吧,這其中的謎底我自然知道,但我不告訴你,我即興有感,也有了一首小詩,也影射一個謎底,說與你去仔細思考吧,只見蘇小妹朗朗吟道:”我有一張琴,琴弦藏在腹,為君馬上彈,彈盡天下曲。”
秦觀聽了,只覺夫人的詩流暢自然,且有意境,至于那影射之謎底便不知所云了。苦思了幾天仍無結果,只得去求助家舅大文豪蘇軾了,于是他把蘇小妹的小詩寫好裝入信箋呈到蘇軾跟前說:“敬請大文豪賜教,指點迷津,道出詩中謎底,以釋不才之懷。”蘇軾接過一看,笑了笑說:“這有何難,我這里還有一首詩等著你呢,你仔細聽著,去好好思考吧。”接著蘇軾便吟道:“我有一條船,一人搖櫓一人牽,去時拉纖去,回時搖櫓還。”
秦觀聽了,益發摸不著頭腦,回到家里,便把這事告訴蘇小妹,蘇小妹聽了哈哈大笑,然后說:“笨學士啊笨學士,你詩我詩與他詩,都是影射同一個謎底咧!”秦觀恍然大悟。
2.有關蘇小妹的故事
蘇小妹,許多古籍書上有記載,是宋代大學士蘇東坡之妹,但實際上,蘇東坡是沒有
妹妹和姐姐的,也就是說,蘇小妹是后來的文人墨客所杜撰出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在
文人的筆下是一個美麗、頑皮和充滿才氣的大家閏秀,所以關于她的故事也或多或少與
“才、貌、艷事”有關,我們選編一些蘇小妹的故事給大家。
一、廟堂對句
蘇小妹年十五時,生得天香國色,加上才學過人,所以一些風流才子后生紛紛求媒,
其兄蘇東坡任杭州刺史時,非常欣賞名士秦觀(秦少游)的才華,遂將秦的一篇文章介
紹給蘇小妹看,蘇小妹看后大為贊賞:“今日風流才子,明朝龍閣學士,天下若無二蘇
;可以橫行一時。”在蘇東坡的幫助下,秦少游終于與蘇小妹通過媒人定下了婚約。
古時男女授受不親,秦少游定婚前一直無緣見蘇小妹一面,雖然耳聞蘇小妹美貌無比
但畢竟心里不踏實。一日,得知蘇小妹要去一寺堂上香敬佛,他便買通寺廟主持,裝
扮成小和尚去寺廟大廳等候。
蘇小妹上香后,就坐在神像前看佛書,對身旁的小和尚看也不看一眼,好半天,竟打
著呵欠在躺椅上睡著了,這就苦了扮和尚的秦少游,香主不走他就不能離開,累得他立
了半天,動也不敢動。蘇小妹睡足了才醒過來,依然呵欠連天,不看和尚一眼,秦少游
有氣,出了一句上聯罵人:“艷女仰臥,橫直兩條大口。”這時蘇小妹才發現一個小和
尚在罵她,她也馬上回敬一句:“禿男行禮,上下兩個光頭。”
二、洞房索句
秦少游與蘇小妹終于結秦晉之好,新婚之夜,蘇小妹頑皮性又上了,設了幾道關卡
為難秦少游,一是考考他的才智,二是考考他的人品。秦少游是何等人,連闖幾關,最
后一關試題時蘇小妹出上句求下句:“閉門推開窗前月”,一下子把秦少游難住了,這
看似簡單卻很難對出,大才子秦少游苦思不得,遠在一邊的蘇東坡看頑皮的妹妹刁難秦
少游,心中發惻隱,悄悄地以一石投入院中天井中,秦少游觸景生情,靈機一動的對上
了絕句:“投石擊破水底天。”
三、姑嫂對句
蘇小妹在家時,因蘇家只有這個千金,大家都寵著她,因此,她時常開她二位哥嫂
的玩笑。蘇東坡臉很長,她譏之曰:“春滴一點相思淚,秋后方得到嘴邊。”蘇東坡也
只能苦笑而已。這一天,蘇小妹與蘇東坡之妻兩姑嫂穿紅著綠在后花園中玩耍,其嫂手
中拿一本漢書在看,蘇小妹又戲弄她嫂嫂:“嫂嫂穿紅手抱漢(漢)。”蘇東坡之妻即
對曰:“妹妹著綠心想藍(男)。”
四、戲弄先生
蘇家在杭州時,專門請一私塾先生教子弟。這位先生聽說蘇家大小姐才貌雙全,就千
方百計尋找機會。這一天他出了一個對句的一聯:“有客登門,驚醒萬里春夢”,要蘇
東坡之子對,東坡的兒子對不上,跑到后院求姑姑蘇小妹,蘇小妹即對:“無人共枕,
枉費一片春心”。這樣,由學生作傳遞,先生又出句:“六尺綾羅、三尺纏腰三尺墜,
”(蘇小妹喜纏紅綾于腰),蘇小妹對句:“一床綿被,半邊遮身半邊閑”。這先生大
喜,以為蘇小妹有意了,于是投石問路:“風緊林密,問樵夫如何下手?”蘇小妹一看
知道先生誤會了就對出:“山高水深,勸漁翁及早回頭。”先生一看心都涼了,又不肯
丟面子,說:“竹本無心,節外空生枝葉,”蘇小妹對:“藕雖有孔,胸中不染污塵。”
這位先生又誤會蘇小妹本意,以為蘇小妹的對句中有“藕斷絲連”之意,又出上句試
探:“桃紅李白,這些花何時開放?”蘇小妹也火了:“稗青谷黃,這雜種是何先生?
”先生挨了罵才死了心。越年,蘇小妹嫁給秦少游,再以后,一胎生下兩子,滿月酒席
上,先生看著蘇小妹懷中的雙胞胎問:“這兩子哪一個是先生的?”一句雙關想占便宜
蘇小妹即答曰:“管他先生后生,都是我兒子!”
五、罵和尚
春天,蘇小妹乘船游西湖,同船還有一秀才、一和尚;秀才作詩說:“三人同一舟
小姐面如油,明年嫁夫婿——封侯!”,老和尚色迷迷地說:“三人共一船,風吹小
姐裙,裙腳風送開——裂縫!”蘇小妹大怒:“秀才真有禮,和尚真該死,裂縫和尚嘴
——無恥(齒)!”
3.關于蘇小妹的故事
故事一 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 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當即反唇相譏: 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杏然; 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 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
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凹下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詳,發現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一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詩: 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 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 蘇軾一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
蘇家兄妹戲諺起來,可說百無禁忌,常常是語帶雙關,任你想象。 故事二 有年冬天,雪后初晴,蘇軾披一件大裘袍坐在向陽的地方曬太陽,風吹過,裘毛拂動,蘇小妹在旁邊走過,看到這一景象,當即說道:“風吹裘裘毛亂動。”
說完笑瞇瞇地看著蘇軾傻笑,一副得 意的神氣。她所站墻角的墻壁上正好也結了些冰雪,此時在太陽的照射下,融化的雪水,順著墻壁直往下淌,蘇軾想也不想,順口就說:“陽照壁壁水直流。”
蘇小妹雖還年小,但已初解人事,當即羞紅了臉,狠狠地看了哥哥一眼,飛快地跑開。 還有一次,蘇小妹正蹲在井邊剖魚,蘇東坡從外回來,騎馬經過,一見,立即說道:“妹妹剖魚,蹲下來一剖兩半!”蘇小妹猶豫了一下,但終究忍不住,將頭微微揚起,半羞半嗔對哥哥說:“哥哥騎馬,跨上去又加一鞭。”
故事三 蘇東坡有許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學盛行,提倡明心見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飽受壓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腳之外更要求女子話不高聲,笑莫露齒,天天就躲在閨房中習那女紅,出嫁的那天頭上都還要頂一塊紅布不讓別人看見。蘇家是讀書人家,見識有別,另外與蘇東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蘇東坡與那些和尚交談玩笑的時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齒的妹妹在中間攪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
一天,蘇東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載沉載浮,碧波中就好像一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跟在她后邊的一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
這一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聯: “僧眠錦被,萬花叢中一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
蘇小妹一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抬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一轉: “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于說道: “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
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 “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 “一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
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蘇小妹斗口也就百無禁忌。一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一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 “一女孤眠,縱橫三只毛眼。”
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么一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么不敢說的,便對道: “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繡心機,才思敏捷。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
佛印和尚微笑而已。蘇東坡心想這回讓佛印和尚吃了一記悶虧,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訴蘇小妹,想不到蘇小妹卻說:“哥哥你又輸了。
佛家有經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
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故事四 給詩加“腰”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
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
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 ,這個‘腰’不夠美。”
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
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夸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
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
4.有關于詩歌的故事【比如說蘇小妹的‘給詩加腰’什么之類的】
范成大改詩成名篇
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詩人.他落筆注重實際.事無巨細,都會親自探訪,力求準確.一天,范大成完成一首《夔州竹枝歌》;
白頭老媼簪彩花,
黑頭女娘雙髻丫。
撇下兒蹄上山去,
采桑已畢當采茶。
詩成后,他玩味再三,感到很滿意, 他便把詩交給幾個夔( ku ī)州的朋友看,請他們提意見。 一個說:“我們那里老婦人都帶紅花,為討個吉利,不戴彩花的。” 另一個說:“在我們那里,只有城里人梳雙髻.單髻,鄉下女人一般都不梳頭三髻.'
還有人說;'我們那里的婦人上山采桑都是要披星戴月,孩子都是背在身上的.'
最后一個人說;'我們那里采桑沒完就開始采茶了,否則頭期茶就老了.'
。.
范大成聽后,決定親赴夔州采風.到了夔州后,所觀所感果然如幾位朋友說的一樣.范大成覺得自己成詩太過草率,于是虛心地對原詩進行修改.改后的《夔州竹枝歌》如下;
白頭老媼簪紅花,
黑頭女娘三髻丫。
背上兒眠上山去,
采桑已閑當采茶。
新詩斟字煉句,更加切合夔州風土人情,真實而又生動,很快即成了膾炙人口的名篇.
5.有關詩歌的故事 短的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兒子,從小就才華出眾,很受到父親的疼愛。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當上了魏國的皇帝。曹丕是一個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擔心弟弟會威脅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來,要曹植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以證明他寫詩的才華。如果他寫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騙皇上,要把他處死。
曹植知道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傷心又憤怒。他強忍著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著想著……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內作了一首詩,當場念出來: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給詩加“腰”
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談論詩句。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腰’不夠美。”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夸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
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
推敲的來歷
唐朝的賈島是著名的苦吟派詩人。什么叫苦吟派呢?就是為了一句詩或是詩中的一個詞,不惜耗費心血,花費工夫。賈島曾用幾年時間做了一首詩。詩成之后,他熱淚橫流,不僅僅是高興,也是心疼自己。當然他并不是每做一首都這么費勁兒,如果那樣,他就成不了詩人了。
有一次,賈島騎著毛驢在長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時正是深秋時分,金風一吹,落葉飄飄,那景色十分迷人。南島一高興,吟出一句"落葉滿長安"來。但一琢磨,這是下一句,還得有個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來了,一邊騎驢往前走,一邊念念叨叨。對面有個官員過來,不住地鳴鑼開道。那鑼敲得山響,賈島愣是沒聽見。那官員不是別人,正是京兆尹,用今天的職務來說就是長安市市長。他叫劉棲楚,見賈島闖了過來,非常生氣。賈島忽然來了靈感,大叫一聲:“秋風生渭水。”劉棲楚嚇了一跳,以為他是個瘋子,叫人把他抓了起來,關了一夜。賈島雖然吃了不少苦頭,卻吟成了一首詩《憶江上吳處士》:
“閩國揚帆去,蟾蜍虧復圓。
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處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猱橈未返,消息海云端。”
賈島吃了一回虧,還是不長記性。沒過多久,他又一次騎驢闖了官道。他正琢磨著一句詩,那就是“僧推月下門”"。可他又覺著推不太合適,不如敲好。嘴里就推敲推敲地念叨著。不知不覺地,就騎著驢闖進了大官韓愈的儀仗隊里。
韓愈比劉棲楚有涵養,他問賈島為什么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了一首詩,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的事說了一遍。韓愈聽了,哈哈大笑,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著的,推怎么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賈島聽了連連點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各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了為了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琢磨,反復斟酌。
6.關于蘇小妹的故事
故事一相貌作詩一天蘇東坡拿妹妹的長相開玩笑,形容妹妹的凸額凹眼是:未出堂前三五步,額頭先到畫堂前;幾回拭淚深難到,留得汪汪兩道泉。
蘇小妹嘻嘻一笑,當即反唇相譏:一叢哀草出唇間,須發連鬢耳杳然;口角幾回無覓處,忽聞毛里有聲傳。這詩譏笑的是蘇軾那不加修理、亂蓬蓬的絡腮胡須。
女孩子最怕別人說出她長相的弱點,蘇小妹額頭凸出一些,眼窩凹下一些,就被蘇軾抓出來調侃一頓,蘇小妹說蘇軾的胡須似乎又還沒有抓到痛處,覺得自己沒有占到便宜,再一端詳,發現哥哥額頭扁平,了無崢嶸之感,又一幅馬臉,長達一尺,兩只眼睛距離較遠,整個就是五官搭配不合比例,當即喜孜孜地再占一詩:天平地闊路三千,遙望雙眉云漢間;去年一滴相思淚,至今未到耳腮邊。蘇軾一聽樂得拍著妹妹的頭大笑不已。
蘇家兄妹戲諺起來,可說百無禁忌,常常是語帶雙關,任你想象。故事二蘇東坡有許多和尚朋友,宋代理學盛行,提倡明心見性之余,也使女性的地位大大下降,女子的人格飽受壓抑,除大力提倡女子裹腳之外更要求女子話不高聲,笑莫露齒,天天就躲在閨房中習那女紅,出嫁的那天頭上都還要頂一塊紅布不讓別人看見。
蘇家是讀書人家,見識有別,另外與蘇東坡交往的那些和尚是四大皆空,所以蘇東坡與那些和尚交談玩笑的時候,并不干涉他那伶牙俐齒的妹妹在中間攪和,管她雅致也好,粗野也好。一天,蘇東坡跟一群和尚出外游玩,蘇小妹亦步亦趨地跟著,突然看到一個和尚在江中游泳,載沉載浮,碧波中就好像一個光溜溜的圓球滾動不已,蘇小妹少見多怪,看得興致盎然,謾聲說道:“清江水中洗和尚,浪滾葫蘆。”
跟在她后邊的一位主持僧也是個愛開玩笑的,當即對道:“碧紗帳內坐佳人,煙籠芍藥。”這一下扯開話題就不止不休,蘇小妹不甘示弱,再出一聯:“僧眠錦被,萬花叢中一葫蘆。”
主持立即對道:“女對青銅,半畝塘中兩菡萏。”蘇小妹一時為之語拙,正無可奈何,抬頭望見江心有個和尚在撐船,話題一轉:“和尚撐船,篙打江心羅漢。”
這聯有些難處,它是從“影子”落筆,必須要以“影子”對答才能貼切,主持不由得仔細推敲,終于說道:“佳人汲水,繩牽井底觀音。”蘇小妹不甘心,再次發難:“五百羅漢渡江,岸畔江心千佛手。”
這次蘇小妹遇到了對手,主持僧迅速對道:“一個佳人望月,人間天上兩蟬娟。”在蘇東坡眾多的和尚朋友中,佛印是關系最密切的一位,他和蘇小妹斗口也就百無禁忌。
一天佛印戲謔地對她說:“我有一聯,敢請女施主對答”聯語是:“一女孤眠,縱橫三只毛眼。”蘇小妹是個女子,佛印知道她從來爭強好勝,與人對聯從不服輸,這次就選了這么一副充滿黃色情調的想逼蘇小妹無法開口,誰料到蘇小妹從來頑皮大膽,早和她哥哥對過類似的聯語,根本就不覺得怎樣,雖然開始難免有些臉紅,但一想到你出家人都敢說,我又有什么不敢說的,便對道:“二僧同榻,顛倒四個光頭。”
佛印連連搖頭,自認失敗,連贊蘇小妹錦繡心機,才思敏捷。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和尚在林中打坐,日移竹影,一片寂然,很久了,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
蘇東坡心中歡喜,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透迄在地,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和尚微笑而已。
蘇東坡心想這回讓佛印和尚吃了一記悶虧,暗暗得意,禁不住悄悄告訴蘇小妹,想不到蘇小妹卻說:“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見。
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故事三給詩加“腰”傳說有一天,蘇小妹、蘇東坡和黃山谷三人在一起討論詩句。
蘇小妹說:“輕風細柳,淡月梅花。兩句中間各加上一個字,作為詩的‘腰’,成為五言聯句。”
蘇東坡略加思索,隨即說出:“輕風搖細柳,淡月映梅花。”蘇小妹說:“還算好,不過這個‘搖’還不夠美。”
黃山谷接著吟道:“輕風舞細柳,淡月隱梅花。”蘇小妹說:“是個佳句,但是仍然沒用上理想的字。”
這時蘇東坡忍不住了,問:“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蘇小妹說:“兄長的‘搖’‘映’二字,確實寫出了柳的動態和月的皎潔,但山谷公的‘舞’‘隱’,要略勝一籌。因為‘舞’是模仿人的動作,把柳的姿態反映得更加形象;‘隱’是夸張寫法,使月的皎潔更加突出。
而我要說的是:‘輕風扶細柳,淡月失梅花’。”蘇東坡、黃山谷聽了,一起鼓掌稱贊,說:“妙極!”蘇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擬人化更準確,既寫出了風的輕微、柳的纖弱,又寫出了風與柳的親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態,所以比黃山谷的“舞”更生動得體。
“失”字,也比“隱”字更傳神,它準確地寫出了月、梅融為一體的情景。事實上,蘇小妹完全是后人杜撰的人物,查遍史料,蘇軾并沒有妹妹,倒是有三個姐姐。
7.求關于蘇小妹的詩
蘇東坡與蘇小妹 蘇東坡的妹妹蘇小妹也是個出名的才女,兩人常對詩對聯取樂。
相傳蘇小妹是門樓頭,即前額突出。蘇東坡就說: 未出門前三五步, 額頭已至畫堂前。
蘇東坡臉長的長。蘇小妹就回敬道: 去年一滴相思淚, 至今還未流到腮。
蘇小妹是窩窩眼,即眼眶深陷。蘇東坡就抓住這一點,寫詩道: 幾次拭淚深難到, 留卻汪汪兩道泉。
蘇東坡是個大胡子,蘇小妹自然不肯放過。回詩道: 幾回口角無覓處, 忽聽毛里有聲傳。
總之,兄妹倆誰也不讓誰,在善意的嘲諷中卻是樂趣無窮,相處甚好。 蘇小妹三難秦少游 聰明男子做公卿,女子聰明不出身。
若許裙釵應科舉,女兒那見遜公卿。 自混沌初辟,乾道成男,坤道成女,雖則造化無私,卻也陰陽分位。
陽動陰靜,陽施陰 受,陽外陰內。所以男子主四方之事,女子主一室之事。
主四方之事的,頂冠束帶,謂之丈 夫;出將入相,無所不為;須要博古通今,達權知變。主一室之事的,三綹梳頭,兩截穿 衣。
一日之計,止無過饔飧井臼;終身之計,止無過生男育女。所以大家閨女,雖曾讀書識 字,也只要他識些姓名,記些帳目。
他又不應科舉,不求名譽,詩文之事,全不相干。然雖 如此,各人資性不同。
有等愚蠢的女子,教他識兩個字,如登天之難。有等聰明的女子,一 般過目成誦,不教而能。
吟詩與李、杜爭強,作賦與班、馬斗勝。這都是山川秀氣,偶然不 鐘于男而鐘于女。
且如漢有曹大家,他是個班固之妹,代兄續成漢史。又有個蔡琰,制《胡 笳十八拍》,流傳后世。
晉時有個謝道韞,與諸兄詠雪,有柳絮隨風之句,諸兄都不及他。 唐時有個上官婕妤,中宗皇帝教他品第朝臣之詩,臧否一一不爽。
至于大宋婦人,出色的更 多。就中單表一個叫作李易安,一個叫作朱淑真。
他兩個都是閨閣文章之伯,女流翰苑之 才。論起相女配夫,也該對個聰明才子。
爭奈月下老錯注了婚籍,都嫁了無才無學之人,每 每怨恨之情,形于筆札。有詩為證: 鷗鷺鴛鴦作一池,曾知羽翼不相宜! 東君不與花為主,何似休生連理枝! 那李易安有《傷秋》一篇,調寄《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正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 他晚來風力!雁過也,總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忄欠〕 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 得! 朱淑真時值秋間,丈夫出外,燈下獨坐無聊,聽得窗外雨聲滴點,吟成一絕: 哭損雙眸斷盡腸,怕黃昏到又昏黃。
那堪細雨新秋夜,一點殘燈伴夜長! 后來刻成詩集一卷,取名《斷腸集》。 說話的,為何單表那兩個嫁人不著的?只為如今說一個聰明女子,嫁著一個聰明的丈 夫,一唱一和,遂變出若干的話文。
正是: 說來文士添佳興,道出閨中作美談。 話說四川眉州,古時謂之蜀郡,又曰嘉州,又曰眉山。
山有蟆順、峨眉,水有岷江、環 湖,山川之秀,鐘于人物。生出個博學名儒來,姓蘇,名洵,字允明,別號老泉。
當時稱為 老蘇。老蘇生下兩個孩兒,大蘇小蘇。
大蘇名軾,字子瞻,別號東坡;小蘇名轍,字子由, 別號穎濱。二子都有文經武緯之才,博古通今之學,同科及第,名重朝廷,俱拜翰林學士之 職。
天下稱他兄弟,謂之二蘇。稱他父子,謂之三蘇。
這也不在話下。更有一樁奇處,那山 川之秀,偏萃于一門。
兩個兒子未為希罕,又生個女兒,名曰小妹,其聰明絕世無雙,真個 聞一知二,問十答十。因他父兄都是個大才子,朝談夕講,無非子史經書,目見耳聞,不少 詩詞歌賦。
自古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況且小妹資性過人十倍,何事不曉。
十歲上隨父 兄居于京師寓中,有繡球花一樹,時當春月,其花盛開。老泉賞玩了一回,取紙筆題詩,才 寫得四句,報說:“門前客到!”老泉閣筆而起。
小妹閑步到父親書房之內,看見桌上有詩 四句: 天巧玲瓏玉一邱,迎眸爛熳總清幽。白云疑向枝間出,明月應從此處留。
小妹覽畢,知是詠繡球花所作,認得父親筆跡,遂不待思索,續成后四句云: 瓣瓣折開蝴蝶翅,團團圍就水晶球。假饒借得香風送,何羨梅花在隴頭。
小妹題詩依舊放在桌上,款步歸房。老泉送客出門,復轉書房,方欲續完前韻,只見八 句已足,讀之詞意俱美。
疑是女兒小妹之筆,呼而問之,寫作果出其手。老泉嘆道:“可惜 是個女子!若是個男兒,可不又是制科中一個有名人物!”自此愈加珍愛其女,恣其讀書博 學,不復以女工督之。
看看長成一十六歲,立心要妙選天下才子,與之為配。急切難得。
忽 一日,宰相王荊公著堂候官請老泉到府與之敘話。原來王荊公,諱安石,字介甫。
初及第 時,大有賢名。平時常不洗面,不脫衣,身上虱子無數。
老泉惡其不近人情,異日必為奸 臣,曾作《辨奸論》以譏之,荊公懷恨在心。后來見他大蘇、小蘇連登制科,遂舍怨而修 好。
老泉亦因荊公拜相,恐妨二子進取之路,也不免曲意相交。正是: 古人結交在意氣,今人結交為勢利。
從來勢利不同心,何如意氣交情深。 是日,老泉赴荊公之召,無非商量些今古,議論了一番時事,遂取酒對酌,不覺忘懷酩 酊。
荊公偶然夸能:“小兒王〔雨↑方↓〕,讀書只一遍,便能背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蘇小妹的簡短的詩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