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什么預防流感的小童謠呢
1、勤開窗戶,保持生活、工作環境的空氣流通。
2、在呼吸道疾病流行期間,盡量減少到人員擁擠的公共場所。 3、勤洗手,注意防寒保暖,衣著適量隨氣候增減。
4、注意體育鍛煉,提高耐寒能力,增強體質。 5、飲食合理,多吃蔬菜水果,保證足夠的營養,多喝白開水。
6、對呼吸道傳染病缺乏抵抗力者應避免接觸呼吸道傳染病病人,難以避免時,戴棉紗口罩有一定預防效果。 7、若有發燒或出現上呼吸道癥狀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有利于早期診治呼吸道傳染病。
8、預防接種,接種流感疫苗已被國際醫學界公認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
2.預防春季傳染病的小詩有哪些
1. 預防春季傳染病,春季傳染可不妙。
保健知識要記牢,有病別慌找醫生。
衛生通風鍛煉好,吃法科學排病毒,
不得病來開口笑。
2. 春游景色好,莫忘游中惱,
出門多三思,注重防御早。
3. 勤洗衣服勤洗澡,不得病來身體好。
禍從口出慎為貴,病從口入潔為先。
把住病從口入關,身體健康把壽添。
4. 同學們,都知道,傳染病預防有高招。
勤換衣,多通風,人多不去湊熱鬧。
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冷食物不入口。
水果蔬菜不可少,牛奶雞蛋也需要。
多喝水,多鍛煉;休息好,身體好。
傳染病嚇得快快跑,你我健康哈哈笑。
5. 春季防病真重要,天氣變化防感冒;
84消毒要常做,房間通風勤清掃;
流行期間少串門,合理營養多運動;
體弱年少打疫苗,身體不適早治療。
3.幼兒秋季常見傳染病有哪些
幼 兒 園 常 見 傳 染 病 知 識 一.流行性腮腺炎1.病因:腮腺炎病毒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
⑵傳播途徑:通過唾液、飛沫傳播;冬春季為流行高峰。⑶易感者:學齡前兒童多發;患病后可獲得終生免疫。
3.臨床表現 ⑴腮腺腫大、疼痛。可一側或雙側同時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腫大,邊緣不清,有微熱、觸痛,不發紅,無化膿。
頰粘膜腮腺管口紅腫,張口或咀嚼酸性物時疼痛加重。⑵中度發熱,食欲減退,全身不適。
4. 并發癥:腦炎、胰腺炎、睪丸炎、卵巢炎、聽神經損害等。 5. 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直至腮腺腫脹完全消失為止,但要至少于發病后10天。
回園時須持醫院開據痊愈診斷證明,交醫務室經大夫同意后方可回班。⑵注意室內通風換氣,勤曬被褥。
⑶對易感者可連服板蘭根沖劑3-5天。⑷ 接種流腮疫苗等。
6.治療 ⑴一般治療:臥床休息,多飲水,半流食,避免酸性食物,保持口腔清潔。⑵對癥處理:高熱可用退熱藥,局部可敷以醋調金黃散減輕疼痛。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消腫散瘀。 ⑷積極治療合并癥。
二、手、足、口病1.病因:病毒感染。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徑:直接接觸傳染源或通過鼻咽分泌物、糞便、飛沫傳播;夏秋季多發。 ⑶易感者:5歲以下兒童易感;對同類型病毒有免疫力,維持時間尚不清楚。
3. 臨床表現 ⑴口痛,厭食,低熱。⑵口腔粘膜可見小皰疹或潰瘍,舌、頰粘膜、硬腭等處為多,偶爾波及牙齦、軟腭、扁桃體和咽部。
⑶手、足掌背可見斑丘疹,后轉為皰疹, 2-3天后吸收,不留痂。也可見于臂、腿及臀部,軀干少見。
⑷病程短,癥狀輕。 4.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二周。
⑵對患兒的鼻咽分泌物、糞便及污染物隨時進行消毒。⑶注意室內開窗通風,物品消毒等。
5.治療 ⑴對癥處理:保持口腔衛生,口腔潰瘍處可局部涂藥。⑵防止繼發感染。
⑶中醫治療:清熱解毒。三、水 痘1﹑病因:水痘帶狀皰疹組病毒。
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性期病人。⑵傳播途徑:飛沫或被皰疹漿液污染的物品。
冬春季多見。⑶易感者:嬰幼兒、學齡前兒童發病率高;病后可獲得終生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發生帶狀皰疹。 3.臨床表現 ⑴發熱、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
⑵發熱1-2天后出現皮疹,初為紅色細小斑丘疹,數小時后變為圓形的,有薄膜包圍的"露珠"狀皰疹,周圍有紅暈,伴有癢感,1-3天后皰疹變干結痂。以軀干、腰、頭皮多見,四肢稀少,呈向心性分布;常成批出現,在同一時間內可見斑丘疹、皰疹、干痂。
口腔粘膜、咽部、眼結膜也可見皮疹,破潰后形成潰瘍。 4.并發癥:繼發感染時可引起敗血癥。
也可見腦炎、心肌炎等。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皮疹全部變干脫痂為止。
但不得少于發病后2周。⑵注意室內通風。
⑶對易感者接種水痘疫苗。6.治療 ⑴對癥處理:發熱時用退熱劑;保持皮膚、指甲清潔,避免抓破皰疹,如皰疹已破或有繼發感染者,局部涂用1%龍膽紫等。
⑵有繼發感染時可用抗生素。⑶按醫囑進行其他相關治療。
四、猩紅熱1.病因:A組溶血性鏈球菌。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患者、隱性感染者及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由飛沫經呼吸道傳播,也可通過玩具、毛巾、書、衣被等間接傳播。冬春季多見。
⑶易感者:2-8歲兒童多發。3.臨床表現 ⑴發熱、頭痛、咽部疼痛、頸前淋巴腫大。
⑵發熱24小時出現皮疹,由中耳、頸部蔓延至軀干及四肢,24小時內遍布全身。皮疹為彌漫性針尖大小猩紅色小丘疹,疹間無正常皮膚,有癢感。
面部潮紅,可見"口周蒼白圈"、"楊梅舌"。 4.并發癥 ⑴化膿性并發癥:中耳炎、副鼻竇炎、肺炎、乳突炎。
⑵中毒性并發癥:心肌炎、心包炎、心內膜炎。⑶變態反應性并發癥: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
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患兒至癥狀消失后一周;有化膿性并發癥者隔離至炎癥痊愈,并持醫院開據痊愈證明方可返園。⑵患兒病后3周內要注意經常查尿和心電圖,及早發現和治療腎炎、心肌炎等合并病癥。
⑶對患兒的分泌物和污染物品進行消毒。⑷對易感兒童可口服板蘭根、復方新諾明等。
6.治療 ⑴對癥處理:用淡鹽水漱口,高熱時用退熱劑。⑵抗生素治療。
五、流行性感冒1.病因:流感病毒。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病人及隱性感染者。
⑵傳播途經: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多發于冬季和冬末春初。
⑶易感者:兒童以及其他易感人群。3.臨床表現 ⑴突然起病,畏寒、高熱、頭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
⑵伴有輕度鼻塞、流涕、噴嚏、咳嗽、咽痛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⑶病程持續約一周。
4.并發癥 肺炎、腦炎、腦膜炎、循環功能障礙等。5.隔離和預防 ⑴隔離至熱退后2天或癥狀消失為止。
⑵注意室內開窗通風。⑶易感者可服用板蘭根3-5日。
⑷增強體質,合理營養,保證充足睡眠。⑸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⑹少去公共場所,不去病家串門。⑺有條件者接種流感疫苗。
6.治療 ⑴對癥處理。⑵有合并癥或繼發感染者,采用相應的治療措施(略)。
六.細菌性痢疾1.病因:痢疾桿菌。2.流行病學 ⑴傳染源:急慢性病人和帶菌者。
⑵傳播途徑:傳染源排出的糞便污染手、食物、水源、玩具等或經蒼蠅污染食品。
4.傳染病都有哪些,有童謠嗎
你拍一,我拍一,常洗澡,勤換衣,
你拍二,我拍二,常用常洗小手絹兒,
你拍三,我拍三,鍛煉身體去爬山,
你拍四,我拍四,消滅蒼蠅和蚊子,
夏天知了吱吱叫,手足口病要來到;
媽媽預防得做好,寶寶就不會病倒;
勤洗小手勤洗澡,室內通風要做好;
勤洗玩具勤消毒,多喝水來睡眠足;
勤晾衣服勤曬被,鍛煉身體最可貴;
人多地方不要去,勿食生冷需切記;
常喝板藍根沖劑,寶寶擁有抵抗力。
手足口病
你拍五,我拍五,不喝生水要記住,
你拍六,我拍六,打掃衛生不落后,
你拍七,我拍七,指甲剪得短又齊,
你拍八,我拍八,每天早晚都刷牙,
你拍九,我拍九,飯前便后要洗手,
你拍十,我拍十,瓜果洗凈才能吃。
預防疾病的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簡短的秋季預防傳染病的兒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