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與規矩有關的名人作文素材
經濟學家茅于軾設扶貧基金——扶貧要樹立規則意識
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軾與夫人在山西省臨縣龍水頭村建立了一項扶貧基金,后逐漸投入達 6? 郾 5 萬元。茅先生委托一位教師掌管,只能幫助當地農民用于生產與教育,操辦婚姻、置辦家具則不能,且規定利息為 1% ,到時候必須付息。茅先生稱之為“扶貧必言利”。他認為,貧困地區缺的不僅是錢,更在于不懂得某些經濟交往規則,這樣做就是讓村里人學會些“規矩”。
**借書——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一次,**要向圖書館借書。他聽說圖書館有規定,這些書不外借,只能到館里去看,就冒著大雨過去。管理員十分后悔沒在電話里問清楚是誰要借書,**卻贊揚他按章辦事,做得對。
戚繼光嚴明軍紀——軍隊中要嚴守軍紀
戚繼光是明代著名的抗倭將領。他訓練的戚家軍,紀律非常好。有一次他的舅舅在外面闖了禍,犯了軍隊的紀律,他當著將士們的面,審問和處罰了舅舅。當天晚上,他又把舅舅請來對他說:“你是長輩,按輩分說,我不能處罰你。但是軍隊不能不講紀律,沒有嚴明的紀律就不是戚家軍了,所以要請你諒解。”他的舅舅非常感動,表示今后一定遵守戚家軍的紀律,決不破壞。
周亞夫營門擋駕——規則面前人人平等
西漢名將周亞夫治軍嚴明,聞名天下。漢文帝派他駐守細柳,同霸上、棘門軍共同抗擊匈奴。
一次,漢文帝親自赴前線勞軍。天子的車騎到達霸上、棘門軍營時,都長驅直入,不用通報。到達細柳營時,卻被守門軍士擋在門外。文帝的侍從官上前告訴說是天子駕到,守門官毫不理睬,說:“軍中只聽將軍令。”文帝只好派人拿著詔書去通報周亞夫,獲準后才得以入營。隨從的車馬剛要飛馳,守門衛士又制止說:“營門口不得馳驅。”車馬只得依次緩行。見了周亞夫,文帝不僅不責怪,反而稱贊他治軍嚴明,軍營嚴整。
2.關于守規則名人素材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功利被提升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人性的弱點在利益的驅使下暴露無遺。
人們紛紛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把規則拋到一邊,因此,“阜陽劣質奶粉”、“紅心蛋”等等事件屢見不鮮,充斥于我們的視線所能抵達的每一個角落。殊不知,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的決不是顛覆規則,玩弄手段,恰恰相反,是要更嚴格地遵守規則,是要用規則約束人性的弱點。
二、立意角度:1、用規則守望公平正義2、遵守游戲規則3、讓規則浮上水面4、讓“下不為例”走開 三、素材積累:1、讓校規看守哈佛 當年,哈佛牧師立遺囑時,把自己的一塊地皮和20本古書。贈給當地的一所學院。
哈佛大學一直把牧師的這批書籍珍藏在哈佛樓里的一個圖書館內,并規定學生只能在館內閱讀,不能帶出館外。1764年的一天深夜,一場大火燒毀了哈佛大學的圖書館,很多珍貴的古書毀二一炬。
突發的火災把一名普通學生推到了一個特殊的位置。他在經過痛苦的思想斗爭后,終于作出一個勇敢的選擇。
原來在大火發生之前,他違反圖書館規定,悄悄把哈佛牧師捐贈的一本書帶出了館外,準備閱讀完后再歸還。災難過后,這本書成了稀世珍本。
該學生懷著不安的心敲開校長辦公室的門,說明情況后鄭重地將書還給了學校。校長先是表示感謝,并對他的勇氣和誠實予以褒獎,然后就把他開除出校。
賞罰分明,一點也不拖泥帶水。對此,很多人表示用規則看守哈佛?比用其他東西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
“讓校規看守哈佛”的理念,也許是哈佛作為一所私立大學卻創造無限輝煌而享譽全球的原因之一。規則是對所有人的,規則高于一切、大于一切。
即使校長不想開除這個學生都不可能。因為校規有規定,所以這位校長沒有網開一面,沒有下不為例。
這是對規則的敬畏,也是對規則面前人人平等的最好詮釋。2、規則,讓人別無選擇 在一次世乒賽上,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與我國選手的一場精彩比賽,那是一場極重要的賽事,關系著兩位運動員能否順利闖入決賽,所以打得特別賣力。
選手的連貫對接、銳利扣殺并沒有給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卻是那位瑞典選手,渴望登上世界乒壇寶座的一個職業國家隊員,在關鍵時刻綻放出了人性的光輝,使我看到的任何比賽在它面前都黯然失色。在比賽的收尾階段,雙方依然打得難解難分,比方各不相讓,對方每一記失誤都會給自己帶來一分勝算,自己的每一次成功扣殺都會給勝利加上砝碼。
在最后的關鍵時刻,我國選手在一次回防中,將球匆忙打向對面,如電光火石般落在桌沿外,因為動作太急驟了,在經歷了短暫的寂靜之后,賽場上爆發了雷鳴般的掌聲。那位瑞典選手因我國選手的失誤而贏得了比賽。
然而,在喧鬧沸騰的賽場上,大家看到了一個孤零零但執著的手勢高舉著,原來是瑞典選手在向裁判和觀眾示意:我國選手打的是擦邊球,后者才是真正的勝利者。大家在明了事情的真相后,既對這位瑞典選手沒有贏得比賽而感到惋惜,更以熱烈的掌聲回報他的坦蕩和率真的人性。
賽后,當記者問他為什么要舉起那個手勢的時候,他說:“規則,讓我別無選擇!” 這是一種怎樣的人格?它能讓晦暗變得明亮,讓卑劣變得崇高,讓狹隘變得寬廣,讓一切精神作弊者和名利欺騙家在它面前顯得渺小猥瑣、黯然無光!這是一種堅守公平的人格,一種恪守規則的力量。3、她是一位真正的醫者,溫潤卻堅韌,溫和而堅定。
醫者的責任讓她知難而上,她打破虛假,還原真相。既然身穿白衣,就要對生命負責。
她不懼怕死亡,用生命還醫療行業一片純潔的天空。陳曉蘭,一個與假劣醫療器械斗爭了10年的白衣天使,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里,用規則作盾,以正義為槍,劃破了企圖阻擋陽光的那抹陰霾,驅散了模糊時代精神的塵埃。
同事笑她傻,面對巨額的紅包、封口費竟然絲毫不動心,反而默默承受黑心商人的打擊報復;家人罵她傻,為了取得證據,竟不惜假扮病人,以身犯險,以身試針。可是她說:“既然身穿白大褂,就不該對不起醫生這兩個字。”
神圣的醫德讓她無法眼看著黑心商人用假劣醫療器械欺騙病人而默不作聲,純凈的良知讓她無法忽視病人被病人被病魔折磨后卻得不到治療的痛苦。于是,她選擇站起來,去戳穿那些骯臟的謊言,為維護白大褂的純凈。
這不是不知變通的愚昧,也不是跟不上潮流的落魄,而是“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無私,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堅毅,雖然這條路很難走,可她仍然拖著沉重的腳步為社會找到了方向。4、遵循法律規則的律師 張思之,一個敢于說真話的人,中國最有威望的法律人,一個按法律規則做事事的人。
他是盾,矗立在道德的前沿,寸步不讓;他是劍,揚眉出鞘,直指邪惡,絕不姑息。烈火鍛造鐵血律師,兩袖清風忠誠衛士。
他一生做一個“馴服者”,但從未屈服,從未向所謂的真理低頭。在那個已經不把高尚當做墓志銘的時代,他選擇為良知而辯論,他鏗鏘有力的辯詞如烈火一般燒透黎明前的黑夜,那是荊棘叢里一行漫長的跋涉,彎彎曲曲,尋找一個光明的出口。
他將自己的肝膽燃成燈油,又磨成墨汁,寫下震撼心靈的辯詞,這一起,只是按法律的規則行事。
3.名人遵守規則的故事
1、俄羅斯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列寧,又一次去克里姆林宮理發,由于人多,理發師忙不過來,都在排隊等候,而大家知道列寧公務繁忙,于是都自愿讓列寧先理,而列寧卻謝過了大家的好意,依然堅持排隊等候。
2、有一次**總理在北戴河,需要一些書籍,于是工作人員便給文化館打電話,但接電話的工作人名則稱,圖書不外借,只能自己來看。**聽說后便冒雨到圖書館借書。
3、包公自幼父母雙亡,被兄嫂養大成人,長大后,因兄嫂的獨子包冕濫用職權,貪污受賄,包公下令處死包冕,行刑前,嫂子責罵包公忘恩負義,而因為職責所在,包公依然處斬了包冕。4、在延安時,**主席去看望關向應政委,兩人在病房里交談,這時護士進來說病人要靜養,不能會客,**立刻辭別,離開了病房。
5、有一次**同志想去看看某炮兵陣地,但站崗的戰士不讓進,說只能有上級指示才能進。因為這件事,小戰士的領導要批評他,**同志知道了讓工作人員轉告那個領導,這個戰士是在執行規定,不但不應批評,還應表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鍘包勉。
4.20個名人事例作文素材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于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后,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后,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愿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
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
在鉆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于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
后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后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
萬斯同由于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里。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并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于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并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
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于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里,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林則徐對聯立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則。林則徐小時候就天資聰慧,兩次機會下,作了兩幅對聯,這兩幅對聯表達了林則徐的遠大志向。
林則徐不僅敢于立志,而且讀書刻苦,長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業,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文天祥少年正氣》 南宋末年著名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少年時生活困苦,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才有機會讀書。
一次,文天祥被有錢的同學誤會是小偷,他據理力爭,不許別人踐踏自己的尊嚴,終于證明了自己的清白,而且通過這件事,更加樹立了文天祥金榜題名的志向。 《葉天士拜師謙學》 葉天士自恃醫術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
有一次,葉天士的母親病了,他束手無策,多虧薛雪不計前嫌,治好了他母親的病。從此,葉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
于是他尋訪天下名醫,虛心求教,終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醫。 《李清照少女填詞》 宋代女詩人李清照才思敏捷,一生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
她個性爽直、自由、不羈一格,從小就表現出過人的文學天賦。這個故事講述的就是她觸景生情,即興填詞的故事。
《楊祿禪陳家溝學藝》 楊祿禪受到鄉里惡霸的欺負,他不甘心受辱。一個人離開了家,到陳家溝拜師學藝。
拳師陳長興從不把拳法傳外人,楊祿禪也不例外。不過,楊祿禪的執著精神終于感動了陳長興,終于學到了拳法,懲治了惡霸,也開創了楊式太極拳。
《王獻之依缸習字》 王獻之,字子敬,是東晉大書法家書——圣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他自己也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
王獻之三四歲的時候,母親就教他背詩誦詩,到五六歲的時候,就能夠出口成章,順口吟出幾句詩來。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發顯得機警聰敏,而且還特別喜歡習字。
王獻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與這個大水缸密不可分! 《朱元璋放牛讀書》 放牛娃出身的朱元璋,從小連私塾都沒有念過,但是他聰穎過人,勤學好問,終于成為建立明朝的開國皇帝。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
他也因此有些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規則名人素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