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地思考。
1、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2、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于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意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么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里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愿,也顧不得什么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并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后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3、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4、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愛因斯坦簡介: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3.14-1955.4.18)猶太裔物理學家。他于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同年,創立狹義相對論。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在現代科學技術和他的深刻影響下與廣泛應用等方面開創了現代科學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主要成就:
1、相對論
2、引力波
3、能量守恒定律
4、光電效應
5、宇宙常數
2.愛因斯坦的簡短小故事
愛因斯坦的故事: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棱角的后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里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里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的故事:一件舊大衣
一天,愛因斯坦在紐約的街道上遇見一位朋友。
“愛因斯坦先生,”這位朋友說,“你似乎有必要要添置一件新大衣了。瞧你身上這件多舊啊!”
“這有什么關系?反正在紐約誰也不認識我。”愛因斯坦無所謂地說。
幾年后,他們又偶然相遇。這時,愛因斯坦已經譽滿天下,卻還是穿著那件舊大衣。他的朋友又建議他去買一件新大衣。
“這又何必呢?”愛因斯坦說,“反正這兒已經每個人都認識我了。”
3.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 要簡短的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出生于德國符騰堡王國烏爾姆市,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猶太裔物理學家。
愛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國烏爾姆市的一個猶太人家庭(父母均為猶太人),1900年畢業于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入瑞士國籍。1905年,獲蘇黎世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1905年創立狹義相對論。
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1955年4月18日去世,享年76歲。
愛因斯坦為核能開發奠定了理論基礎,開創了現代科學技術新紀元,被公認為是繼伽利略、牛頓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1999年12月26日,愛因斯坦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紀偉人”。
擴展資料
愛因斯坦生平的主要成就:
1、狹義相對論的創立
早在16歲時,愛因斯坦就從書本上了解到光是以很快速度前進的電磁波,與此相聯系,他非常想探討與光波有關的所謂以太的問題。以太這個名詞源于希臘,用以代表組成天上物體的基本元素。
2、廣義相對論的建立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關于狹義相對論的第一篇文章后(即《論動體的電動力學》),是德國物理學的權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認為愛因斯坦的工作可以與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動,愛因斯坦也受到了學術界的注意。
3、光電效應
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設,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因此獲得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光照射到金屬上,引起物質的電性質發生變化。這類光變致電的現象被人們統稱為光電效應(Photoelectric effect)。
4、能量守恒
E=mc2,物質不滅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質量不滅;能量守恒定律,說的是物質的能量守恒。
5、宇宙常數
愛因斯坦在提出相對論的時候,曾將宇宙常數(為了解釋物質密度不為零的靜態宇宙的存在,他在引力場方程中引進一個與度規張量成比例的項,用符號Λ表示。該比例常數很小,在銀河系尺度范圍可忽略不計。只在宇宙尺度下,Λ才可能有意義,所以叫作宇宙常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愛因斯坦
4.愛因斯坦的故事(簡單些)
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里,用手撫摩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
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一次,在依薩爾河岸野餐時,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時,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
母親玻琳深情的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那位親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
教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聰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榮譽的稱號,這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能成為一個教授嗎?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臥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么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后面。
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么能指南。
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唯有數學成績遠在全班同學之上。
由于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是那么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后肯定不會成器。”
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而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
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 有一天愛因斯坦跑來問叔叔:“什么是代數”?叔叔就這樣解釋:“在算術中有很多問題不容易解決,要算又很難。
而代數是一門'快樂'的數學,能很容易的幫人們解答困難的計算。我們把我們不知道的數叫著X,然后來捕捉它。
你把它當作已知道的東西,建立一些關系,最后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然后叔叔給了他一本有代數問題的小冊子,愛因斯坦很快就學會了解決里面的問題。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給他講了幾何中一個很美麗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長邊平方一定等于兩短邊平方的和。叔叔沒有告訴他這個定理的證明,但是愛因斯坦在畫了許多直角三角形后發現這關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驚奇。
5.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略
愛因斯坦小時候是一個貪玩的孩子。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母親的再三告誡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鉤魚的愛因斯坦攔住,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杰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囟。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杰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后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于爬上去了。下來時,你杰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后面。后來,鉆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杰克大叔的后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杰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象個小丑,于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里去洗了又洗。而你杰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鉆出煙囪時干干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于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杰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癡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
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于映照出他生命的熠熠光輝。
有了正確的參照物,才會有正確的方向與行動,切忌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
6.科學家的小故事(簡短一點)
1、牛頓從事科學研究時非常專心,時常忘卻生活中的小事。有一次,給牛頓做飯的老太太有事要出去,就把雞蛋放在桌子上說:“先生!我出去買東西,請您自己煮個雞蛋吃吧。正在聚精會神地計算的牛頓,頭也不抬地“嗯”了一聲。老保姆回來以后問牛頓煮了雞蛋沒有,牛頓頭也沒抬地說:“煮了!”老太太掀開鍋蓋一看,驚呆了:鍋里居然煮了一塊懷表,雞蛋卻還在原地放著。原來牛頓忙于計算,胡亂把懷表扔到了鍋里。
2、牛頓一人在家中的果園中,由于邊走路邊思考問題,無意間撞到園中的蘋果樹,這時一個蘋果正好砸在牛頓的頭上。牛頓突然從問題中醒悟過來,撿起了蘋果,這時他又陷入一個問題:為什么蘋果會落到地上,而不是飄上天空。最終牛頓提出一個最簡單的現象產生的舉世定律:萬有引力。
3、富蘭克林7歲時,有一次過節,大人們給了他許多錢。富蘭克林打算用這筆“巨款”去商店買一些玩具。半路上,他看到一個男孩很神氣地吹哨子,他當時完全被這個哨子迷住了,就用自己所有的錢換了那個男孩的哨子。
4、回到家里,富蘭克林十分得意地吹著哨子滿屋子轉,卻打擾了全家人。他的家人知道他這筆交易后告訴他,為了這個哨子,他付出了比它原價高4倍的錢,并讓他明白,這些多付的錢,是可以買到更多更好的東西的。
5、波義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愛爾蘭的一個貴族家庭。父親是個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個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時波義耳并不特別聰明,說話還有點口吃,不大喜歡熱鬧的游戲,但卻十分好學,喜歡靜靜地讀書思考。
6、他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學歐洲。在這期間,他閱讀了許多自然科學書籍,包括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伽利略的名著《關于兩大世界體系的對話》。這本書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來的名著《懷疑派化學家》就是模仿這本書寫的。
7、愛迪生一生只上過三個月的小學,他的學問是靠母親的教導和自修得來的。他的成功,應該歸功于母親自小對他的諒解與耐心的教導,才使原來被人認為是低能兒的愛迪生,長大后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8、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長大以后,他就根據自己這方面的興趣,一心一意做研究和發明的工作。他在新澤西州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余種東西。愛迪生的強烈研究精神,使他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7.關于愛因斯坦的故事(簡單的)
干嗎要這么些人 1000
1930年,德國出版了一本批判相對論的書,書名叫做《一百位教授出面證明愛因斯坦錯了》。愛因斯坦聞訊后,僅僅聳聳肩道:“100位?干嗎要這么多人?只要能證明我真的錯了,哪怕是一個人出面也足夠了。”
理論的成敗與國籍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學演講時說:“如果我的相對論證實了,德國會宣布我是個德國人,而法國會稱我是世界公民。但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誤的,那么,法國會強調我是個德國人,而德國會說我是個猶太人。”
感覺相同
一天,愛因斯坦在冰上滑了一下,摔倒了。在他身邊的人忙扶起他,說:“愛因斯坦先生,根據相對論的原理,你并沒有摔倒,對嗎?只是地球在那時忽然傾斜了一下?”愛因斯坦說:“先生,我同意你的說法,可這兩種理論對我來說,感覺都是相同的。”
成功的秘訣
一個愛說廢話而不愛用功的青年,整天纏著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要他公開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厭煩了,便寫了一個公式給他:A=x+y+zp。愛因斯坦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的勞動,y代表正確的方法……”“z代表什么呢?”青年迫不及待的問。“代表少說廢話。”愛因斯坦說。
記電話號碼
愛因斯坦的一位女朋友,給他打電話,末了要求愛因斯坦把她的電話號碼記下來,以便以后通電話。
“我的號碼很長,挺難記的。”“說吧,我聽著。”愛因斯坦并沒有拿起筆。“24361。”“這有什么難記的?”愛因斯坦說:“兩打與19的平方,我記住了。”
意識
愛因斯坦的二兒子愛德華問:“爸爸,你究竟為什么成了著名人物呢?”愛因斯坦聽后,先是哈哈大笑,然后意味深長的說:“你瞧,甲殼蟲在一個球面上爬行,可它意識不到它走的路是彎的,而我卻能意識到。”
大紙簍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么工具。“我看,一張書桌或臺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紙簍。”他說。“為什么要大的?”“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
時間與永恒
有一次,一個美國女記者走訪愛因斯坦,問道:“依您看,時間和永恒有什么區別呢?”愛因斯坦答道:“親愛的女士,如果我有時間給你解釋它們之間的區別的話,那么當你明白的時候,永恒就消失了!”
8.關于愛因斯坦的小故事(短)
1879年3月14日,愛因斯坦出生于德國東部的烏爾姆,猶太血統。他的父親海爾曼?愛因斯坦很有數學天賦,但父母沒錢供他上學,只好棄學經商,愛因斯坦的母親保里諾?愛因斯坦是富有糧商的女兒,很有音樂天賦。年幼時,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音樂,六歲開始練習拉小提琴,音樂幾乎成了愛因斯坦的"第二職業",小提琴終身陪伴著他。
在愛因斯坦上學之前,他父親給了他一個羅盤(指北針),羅盤的指針總要指著南北極,使小愛因斯坦研究和著迷了很久,直到成年,他都還記得這件使他印象深刻的事。另一次經歷給他的印象也很深刻。在上學幾年后,他領到一本歐幾里德幾何學課本,書中論證得無可置疑的許多公理,使他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以至于無法按照課程進度學習,而是一口氣就將它學完。
愛因斯坦和牛頓一樣并不早慧,他到3歲還不會說話,在整個學習期間也無"神童"的表現,甚至在教師眼里顯得平庸遲鈍,他主要是對教師的呆板教學方法感到不滿,而具有很強的獨立自主、勤奮自學的探索能力。他在中學時代就自學了包括微積分在內的基礎數學及某些理論物理知識,進入大學后,他經常缺課,獨自修讀了經典理論物理,研究了麥克斯韋電磁理論。
愛因斯坦不拘成見,勇于創新。"懷疑一切"的信條始終貫穿他的整個科學生涯。當然,愛因斯坦的杰出科學成就來之于他堅持不懈的毅力。一次,有個青年人請教愛因斯坦成功的秘訣,愛因斯坦給他寫下了一個公式:A=X+Y+Z。他解釋說,A代表成功,X代表你付出的努力和勞動,Y代表你對所研究問題的興趣,而Z表示少說空話,要謙虛謹慎。愛因斯坦有句名言:"科學研究好像鉆木板,有人喜歡鉆薄的,而我喜歡鉆厚的。"
有關愛因斯坦的幾張照片:
9.愛因斯坦的小故事 要短的
1 愛因斯坦小時候并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曾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
2 有一次,一個美國記者問愛因斯坦關于他成功的秘決。他回答:“早在1901年,我還是二十二歲的青年時,我已經發現了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這公式的秘密告訴你,那就是A=X+Y+Z!A就是成功,X就是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說廢話!這公式對我有用,我想對許多人也是一樣有用。”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愛因斯坦的故事簡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