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兒園新聞小播報20字
小播報可以寫幼兒園發生的大事情。
去追尋童年甜甜的曲調。 最紅的彩霞升在早晨,最甜的彩夢做在童年。4月30日,在這個春意盎然、鮮花盛開的季節里,新城道幼兒園的小朋友迎來了他們盼望已久的xx-xx年度春季運動會。
上午八點三十分運動會開幕式正式開始。主持人熱情洋溢的開幕致辭拉開了本次運動會的序幕,教師代表率新幼全體師生向前來助威的家長們表示了熱烈的歡迎,家長朋友們皆是激-情澎湃。家長代表更是衷心的表達出自己內心的感激與感動,最后的小運動員代表則用自己稚嫩真誠的“唱”出了小運動健將們對運動的熱愛。
首先進行的是激動人心的入場式。在激昂雄壯的《運動員進行曲》中,由二十二位小朋友組成的國旗方隊、園徽方隊和彩旗方隊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他們邁著整齊的步伐、個個精神抖擻。體現了新幼蒸蒸日上的精神風貌,展示了新幼素質教育的累累碩果。
陽光明媚,春意盎然,白色的跑道,綠色的草坪和可愛的小朋友們在新幼充滿愛的培育下交織成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的新幼寶寶將張開自己的小翅膀奔馳在綠茵場上。看,他們正昂首挺胸準備入場呢!每一隊都有自己統一亮麗、獨具特色的服裝,雄赳赳氣昂昂的穿過運動場的中心。
“健康快樂動起來”---“大二班”的小朋友們一邊踏步一邊高喊著自己方隊的口號,稚氣的聲音中透露著掩藏不住的興奮和自信;中一、中二班的小朋友無疑是這次運動場上最亮麗的一道風景,他們手拿彩球奇酷無比,喚起了所有到場的“長輩們”對童年的美好追憶……
此次運動會不僅讓孩子們體驗到運動的快樂、合作的力量、成功的喜悅,還給孩子們創設了勇于展現自我的舞臺,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勇敢,不怕困難、堅持到底的良好品質。邀請家長一同參與,使家長學會在玩中教育孩子、影響孩子、發展孩子,讓家長、老師了解孩子、與孩子成為朋友,促進孩子愉快健康的成長。
2.幼兒園晨間播報內容
為了深入貫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因地制宜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戶外體育活動,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體育活動興趣,增強幼兒體質。縣幼兒園的老師和家長們利用廢舊材料共同制作了豐富多樣的體育器械,有“小馬過河”、“小瓢蟲爬”、“小兵演習”、“舞長龍”、“頂頂樂”等等,十七個班級每天都展示了各具特色的晨間鍛煉。
快樂的一天就這樣在運動中開始了,孩子們時而鉆、時而跳、時而踩高蹺,玩得不亦樂乎,除了傳統的小型器械活動練習外,值得一提的是,一些班級嘗試了組合式的活動項目,采用腳印、箭頭等圖標,提供環境暗示、隱形指導的作用,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參與活動。教師們對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與調控,使孩子們得到了積極有效的鍛煉。這種開放式的鍛煉,讓孩子們不再局限在規定的一方小天地,不再在老師的指揮棒下運動,他們可以玩到更多的器具,真正做晨間鍛煉的主人。這樣的鍛煉模式讓“我不想玩”的孩子沒了,更多的孩子在奔跑,在歡笑。幼兒園的早晨呈現出健康、活潑、向上的氛圍,快樂在操場上飛揚!
充實而又豐富的晨間活動,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基本動作,而且提高了幼兒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展現了孩子們不怕困難的意志和合作的態度,同時也展示了師幼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精神面貌,更體現了教師和幼兒融洽默契的互動意識!
3.幼兒科普小故事100字
科學源于生活,啟于生活,生活是科學的源泉
公輸般 (魯班)很注意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他受自然現象的啟發,致力于創造 發明。一次攀山時,手指被一棵小草劃破,他摘下小草仔細察看,發現草葉兩邊全是排列均勻的小齒,于是就模仿草葉制成伐木的鋸,他看到各種小鳥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就用竹木削成飛鷂,借助風力在空中試飛。開始飛的時間較短,經過反復研究,不斷改進,竟能在空中飛行很長時間,
赫農王讓金匠替他做了一頂純金的王冠,做好后,國王疑心工匠在金冠中摻了銀子,但這頂金冠確與當初交給金匠的純金一樣重,到底工匠有沒有搗鬼呢?既想檢驗真假,又不能破壞王冠,這個問題不僅難倒了國王,也使諸大臣們面面相覷。后來,國王將它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冥思苦想出很多方法,但都失敗了。有一天,他去澡堂洗澡,他一邊坐進澡盆里,一邊看到水往外溢,同時感到身體被輕輕拖起。他突然恍然大悟,跳出澡盆,連衣服都顧不得穿就直向王宮奔去,一路大聲喊著“尤里卡”,“尤里卡”(Fureka,我知道了)原來他想到,如果王冠放入水中后,排出的水量不等于同等重量的金子排出的水量,那肯定是摻了別的金屬。這就是有名的浮力定律,既浸在液體中的物體受到向上的浮力,其大小等于物體所排出液體的重量。后來,該定律就被命名為阿基米德定律。
4.科學小知識
1。
為甚么星星會一閃一閃的? 我們看到星閃閃,這不是因為星星本身的光度出現變化,而是與大氣的遮擋有關。 大氣隔在我們與星星之間,當星光通過大氣層時,會受到大氣的密度和厚薄影響。
大氣不是絕對的透明,它的透明度會根據密度的不同而產生變化。 所以我們在地面透過它來看星星,就會看到星星好像在閃動的樣子了。
2。 為甚么人會打呵欠? 當我們感到疲累時,體內已產生了許多的二氧化碳。
當二氧化碳過多時,必須再增加氧氣來平衡體內所需。因為這些殘留的二氧化碳,會影響我們身體的機能活動,這時身體便會發出保護性的反應,于是就打起呵欠來。
打呵欠是一種深呼吸動作,它會讓我們比平常更多地吸進氧氣和排出二氣化碳,還做到消除疲勞的作用呢。 3。
為甚么蛇沒有腳都能走路? 蛇的身上有很多鱗片,這是牠們身上最外面的一層盔甲。鱗片不但用來保護身體,還可以是牠們的「腳」。
蛇向前爬行時,身體會呈S形。而每一片在S形外邊的鱗片,都會翹起來,幫助蛇前進時抓住不平的路面。
這些鱗片跟蛇的肌肉互相配合,并能推動身體向前爬行,所以蛇沒有腳也可以走動呀! 4。 為甚么向日葵總是朝著太陽開花 向日葵花盤下面莖部的地方,含有一種叫做「植物生長素」的物質。
這物質有加速繁殖的功用,但卻具有厭旋光性,每遇到光線時,便會跑到背光的一面去。 所以太陽升起時,向日葵莖部便馬上躲到背光的一面去,看起來整棵植物就向著太陽的方向彎曲了。
5。 為甚么人老了頭發便會變白? 我們的頭發中有一種叫「黑色素」的物質,黑色素愈多頭發的顏色便愈黑。
而黑色素少的話,頭發便會發黃或變白。人類到了老年時,身體的各種機能會逐漸衰退,色素的形成亦會愈來愈少,所以頭發也會漸漸變白啊! 6。
為甚么螢火蟲會發光? 螢火蟲會發光因為在牠們的腹部末端有發光器,發光器內充滿許多含磷的發光質及發光酵素,使螢火蟲能發出一閃一閃的光。 螢火蟲發光的目的,除了要照明之外,還有求偶、警戒、誘捕等用途。
這也是牠們的一種溝通的工具,不同種類螢火蟲的發光方式、發光頻率及顏色也會不同,牠們藉此來傳達不同的訊息。 7。
為甚么肚子餓了會咕咕叫? 肚子餓了便會咕嚕咕嚕地叫,這是因為之前吃進的食物快消化完,胃里雖然空空的,但胃中的胃液仍會繼續分泌。 這時候胃的收縮便會逐漸擴大,內里的液體和氣體便會翻攪起來,造成咕嚕咕嚕的聲音。
下次不要再為肚子咕咕叫而感到尷尬啊!因為這是正常的生理動作呢。 8。
為甚么駝鳥不會飛? 身型龐大的駝鳥類的一種,但牠們卻不會飛上天啊!這不是因為牠們的翅膀不管用,而是牠們的羽毛都太柔軟,翅膀又太小,根本不適合飛行。 另外,駝鳥的肌肉不發達,胸骨又平平的,對飛行都沒有幫助。
駝鳥生活在非洲,由于長期居于沙漠地區,身體為了適應環境,便逐漸演化成現在的樣子。 9。
為甚么罐頭里食品不容易變壞? 午餐肉、豆豉鯪魚、茄汁荳。
都是美味的罐頭食物,它們都可以存放很久而不易變壞。 這因為罐頭是密封的,細菌便無法進入。
人們在制造罐頭食品的時候,把罐頭里的空氣全部抽出,然后把它封口。在沒有空氣的情況下,即使里面的食物沾上少許細菌,牠們也無法生存或繁殖啊! 10。
為甚么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哭個不停? 嬰兒剛出生時都會呱呱大哭,這不是因為他們感到不開心,而是他們正在大口大口地呼吸著第一口的空氣呢! 當嬰兒離開媽媽身體出生時,他們吸進的第一口空氣會沖到喉部去,這會猛烈地沖擊聲帶,令聲帶震動,然后發出類似哭叫的聲音。 11。
為甚么蜥蜴的尾巴斷落后仍然不斷彈跳著? 為了保護自己,很多蜥蝪也利保護色掩人耳目;而部份蜥蜴當受到襲擊時,尾巴更會因肌肉劇烈收縮而導致斷落。基于斷落的尾巴中仍有部份神經活著,它會不斷彈跳,從而分散敵人的注意力,以便逃脫。
別以為他們的生命會這樣完結,其實只需多個月,尾巴又會重新長出來,繼續生活。 12。
為甚么松鼠的尾巴特別大? 別看輕松鼠的尾巴!松鼠在樹上跳來跳去的同時,它的尾巴正發揮很大的功用。它能夠令松鼠在樹上跳躍時得到平衡,避免掉下來受傷。
此外,這條大大的尾巴更能于冬天發揮保護的功用,緊緊圍著松鼠的身軀,既方便,又實用。 13。
為甚么人的大拇指不可以有一或三節? 一般人有五只手指,而手指的長度各有不同。但是,有沒有人察覺到,除了大拇指外,其它手指也有三節,而唯獨大拇指只有兩節呢? 原來,它的節數正好配合其它四指。
要是三節的話,大拇指會顯得沒有力,以致不能提起較重的物件;要是只得一節,它便不能自如地與其它四指配合抓緊東西! 14。 為甚么自己搔自己時不感到痕癢? 當別人搔自己時,我們會倍感痕癢,而且不斷大笑;可是,當自己搔自己的時候,我們不單不會大笑,而且更不感痕癢。
基于我們的思想上已有了準備,大腦會發出一種 「不會有危險」的訊息,神經亦隨之放松,所以便不會大笑起來和感到痕癢了! 15。 為甚么海水大多是藍、綠色? 望向大海,很多時也發現海水呈現藍、綠色。
可是,當你把海水撈起時,你卻只能看到它像往日的水般,透明無色。 原。
5.給小孩子怎么講科普
跟孩子一起做實驗。比如以前給喜喜講有關水的知識,我就帶他到廚房觀察自來水的流出,用力按住出水口看能不能堵住水,把固體放進裝有水的瓶子看水位的上升。這些直接的觀察,比單純的講述來得更生動,趣味性也更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
帶孩子接觸實物。到大自然中去,讓孩子接觸植物、動物、巖石、沙土等,給予他們直觀的認識,同時,要在實際生活中抓住機會對孩子進行知識教育。比如給喜喜講過水工廠的故事,他一直想知道排水管道是什么樣的,半個多月前他幼兒園附近剛好有處排水管道被挖開了,我連著兩天帶他去看,給他講解,讓他觀察維修人員是怎樣修理管道的。結合這些實際的東西再給他們講有關的科學知識,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藝術地回答孩子的問題。在給孩子講科普讀物時,他們會問很多問題,比如校車怎么會跑到身體里?汽車沒有翅膀為什么能飛起來?這些問題如何回答,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像喜喜,他是不相信什么童話的,他的理解能力也達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會直接跟他說,這是假如,不是真的,校車那么大,還裝了那么多人,怎么能跑到人的身體里呢?這樣做是想讓我們看得更有意思,你是不是覺得特別好玩?對于汽車沒有翅膀就能飛起來這個問題,我會說,那是他們在幻想呢,不過也不是不可能的,你以后發明一輛能飛的汽車好不好?他的回答肯定得讓我興奮。對于理解不了的孩子,可以用童話的方式給他解釋,如,那輛校車被施了魔法變小了。
給幼兒講科普讀物,主要是培養興趣,大多數孩子在這個階段對科學知識還不太理解。孩子感興趣就多講一點,不感興趣也不用急,慢慢培養,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也不是幾天就能養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