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幫忙寫一段關于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字
我們中華民族有5000年的歷史,俗話說“唯楚有才”,而湖北就是以前的楚國,一定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勞動節那天,我們全家人一起來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古代的文物,對它們有些更深的了解。
來到博物館后,眼前的景象使我驚訝,藍色的瓦片密鋪而成的房頂,灰白色的墻面,使得博物館的建筑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博物館分為正廳左廳和右廳,每個大展廳里都有3~8個小展廳,可知其規模非常宏大。媽媽告訴我:“在這里,你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脈絡。”
我們先參觀的是左廳,一把做工精細的寶劍吸引了我,仔細一看,原來是鼎鼎有名的越王勾踐劍,這把劍長55.7厘米,有四個劍面,紋飾精美,其刃鋒利無比,到2000多年后的今天還依舊閃耀著光芒,這就是號稱“天下第一劍”的越王勾踐劍。剛看完這把無比華麗的劍,右邊的一個引人注目的人騎駱駝燈,使我感到祖先們有多么聰明、偉大。人騎駱駝燈是一個銅人頭頂著一盞燈騎在一個銅駱駝上,人們可以把蠟燭插在燈上用來照明。這個燈小巧玲瓏,設計巧妙,制作得栩栩如生,就是在現在也很難造出這樣精美的工藝品,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做到的呢?雖然這個青銅燈已經生銹了,但是它寄托著祖先們的希望,人騎駱駝燈是令我難忘的一個文物。
參觀完左廳后我們又來到正廳、右廳進行參觀,其中有曾侯已編鐘、鄖縣人頭骨、元青花四愛圖梅瓶等著名的國寶,還有其他的陶瓷器、青銅器、漆木器、簡牘、兵器、古樂器、金玉器、古代字畫、古錢幣等……
參觀完了博物館,我學到了不少知識,真可謂滿載而歸呀!作為一個現代的“楚人”,我感到無比的自豪與驕傲。我相信,我們也能創造更加輝煌燦爛的楚文化、華夏文化的明天。
2.幫忙寫一段關于湖北省博物館的文字
湖北省博物館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主要承擔著全省文物的收藏、保管、保護、陳列展覽及藏品的研究工作。
現館舍位于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地址為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東湖路156號。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并與湖北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合署辦公;1957年正式成立省博物館。
1959年春遷至今東湖風景區;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陳列樓建成并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筑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放。 目前,湖北省博物館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
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已擁有專業人員200余人(其中研究館員9人,副研究館員21人),設有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協調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業務部門。
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廳。
3.到湖北省博物館參觀作文
十月一號,是我們全家到武漢的第一天。由于天氣不太好,所以爸爸先帶我們去了湖北省博物館。我可是個博物館迷啊,去過首都博物館、陜西博物館、河南博物院……這次來武漢之前,爸爸就說湖北博物館里面有很多好東西,我真是急不可待了。
一下車,我們就被那長的驚人的隊伍下了一跳。只見領票的隊伍曲曲折折的伸向遠方,一眼望不到頭。沒辦法,我們也只好慢慢的排在后面往前挪。只過了一小會兒,我回頭一看,后面又排了好多人了。大概排了一個半小時,我們才進到了館內。
我們在湖北省博物館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比如畫著梅蘭竹菊的元青花四愛圖梅瓶,兩千多年前鑄造的越王勾踐劍,反映人類進化史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等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是曾侯乙墓出土的各種文物,在這里面有好幾件是國寶級的。比如銅鹿角立鶴,這時人類想象的一種吉祥動物,它的身體像鶴,而頭上卻立著鹿的角。還有金盞,全部是用金子做的,是秦朝以前最重的金器。而曾侯乙尊盤是我在探索頻道看過的文物,但當我看到真品時,還是被它那復雜的工藝和精美的造型驚呆了。
在曾侯乙墓展廳,我最喜歡的是曾侯乙編鐘。我之前在河南博物院看過王孫誥編鐘,我以為那就非常大了,誰知道曾侯乙編鐘比它可要大多了。爸爸告訴我,斜掛起來的鐘叫做甬鐘,三個以上的甬鐘在一起就叫編鐘。曾侯乙編鐘不僅規模大,更重要的是在編鐘的架子上刻著豐富的樂理知識,經過專家的認真鑒定,我國古代的樂理和現在世界通用的非常接近,而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個八度, 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我們的祖先真是充滿了智慧啊!
4.怎么寫參觀湖北省博物館觀后感
湖北博物館觀后感范文
放假去參觀了湖北的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現總占地面積達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館藏文物20萬余件,其中一級文物近千件,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建筑具濃郁楚風,呈一主兩翼、中軸對稱。館舍由編鐘館、楚文化館、綜合陳列樓組成。現設有辦公室、陳列部、保管部、社教部、協調部、考古部、文保中心等業務部門,隸屬于湖北省文化廳。籌建于1953年,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8家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機構,是國家旅游局4A級旅游景區,其前身是建國之初成立的湖北省人民科學館,1953年3月16日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在原科學館的基礎上,成立湖北省博物館,籌備處位于水陸街,1956年遷至武昌水果湖,1960年遷至風景秀麗的武昌東湖之濱,1963年1月正式更名為湖北省博物館,3000平方米的陳列樓建成并對外開放;1999年1月,建筑面積5717平方米的編鐘館建成開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館建成開放;2007年9月,新館綜合陳列館建成開 。
館區內綠蔭掩映,綜合陳列館、楚文化館、編鐘館等高臺基、寬屋檐、大坡面屋頂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構成一個碩大無朋的“品”字。其總體布局高度體現了楚國建筑的中軸對稱、“一臺一殿”、“多臺成組”、“多組成群”的高臺建筑布局格式。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室外環境按景觀式、園林式的特點進行布局,通過雕塑小品、休息庭院、園林綠化、配套的綜合服務設施等形式,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和諧配套的歷史文化氛圍,給觀眾提供一個休閑、舒適、幽雅、公園式的室外游覽空間。是風景秀麗的東湖之濱的一顆燦爛的明珠,也是武漢市一座光彩奪目的標志性建筑和對外開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觀。豐富且有著地方特色的珍貴藏品和不斷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顯著成就,使本館在海內外享有一定聲譽。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中國冷兵器時代的翹楚之作越王勾踐劍、地質年代早于北京人的鄖縣人頭骨化石等,都在中國古代文化發展史上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和科學價值,并具有世界意義。
先談湖北省博物館的外觀建筑整個建筑風格突出了楚國多層寬屋檐、大坡式屋頂等楚式建筑特點,建筑外墻為淺灰色花崗石裝飾屋面用深藍灰色琉璃瓦鋪裝。景觀園林也是營造出與博物館主體建筑和諧配套的歷史文化氛圍。 湖北省博物館總體布局劃分為“一軸三區”,延續現有的中軸對稱格局。北區利用靠近東湖路的主入口廣場及品字形開闊場地,可舉行各種紀念活動。中區以博物館建筑為主體,形成集展陳娛教于一體的陳列展覽區。南區借景東湖與擴建館舍,打造綠色生態的休閑公園。其中,新建的文物展覽大樓設計新穎,圓弧形斜坡屋頂設計成草坡,既是老館坡頂形象的延續,又將建筑所占綠地以另一種形式返還。文物展覽大樓設計為地上4層、地下1層的多功能建筑。娛教區設在大樓南區,具有圖書閱覽、兒童教育、互動觀影、編鐘演奏等功能,與展陳區互不干擾,互為補充。編鐘演奏廳位于娛教區的中心,既是博物館展陳功能的延續,又為觀眾提供完美的視聽盛宴。
望采納,謝謝
5.國家博物館推介詞200字
中國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China)簡稱國博,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東西相對稱,是歷史與藝術并重,集收藏、展覽、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隸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
截止至2013年末,中國國家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國博藏品數量為100余萬件,展廳數量48個。是世界上單體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是中華文物收藏量最豐富的博物館之一,整體規模在世界博物館中位居前列,2012年游客接待量達到537萬人次,2013年達到745萬人次(當年全球第三[2] ),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歡迎的博物館之一。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世界上建筑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總建筑面積近20萬平方米。總用地面積7萬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層,地下2層。建筑由兩軸兩區構成。兩軸為:由西門到東門的東西軸線和由南到北的南北軸線。兩區為:由中軸內中央大廳分隔的南北兩個展區。西門面向天安門廣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北門面向長安街。南北藝術長廊長260米,高28米;頂部有368個采用中國傳統建筑風格的藻井,有著獨特的裝飾、采光、照明和通風等作用。樓頂有近2萬平方米的屋頂綠地,表現出了環保和節能的理念。
館藏經典文物包括新石器時代前期仰韶文化的鸛魚石斧圖彩陶缸、西周的大盂鼎、商后期商末周初的子龍鼎、新石器新石器時代后期紅山文化的三星塔拉玉龍等。包含了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
6.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的感想
今天我去了湖北省博物館去參觀,我看到了許許多多的歷史文物,同時增長了很多歷史常識。 我覺得這些文物都是那些收藏家收藏起來的,所以才能把這么多的東西展覽出來給我們看。但是這是我們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使我們的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這次參觀讓我懂得了許多知識,我一定要用這些知識來創造美好的未來。
歷史,那是屬于過去的東西,當然我們不能忘記,要以此來激勵我們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但未來與現在相比之下卻更加重要。未來,是屬于當代大學生的,未來的歷史的樂章由我們去譜寫,如何才能寫好呢?那就是我們現在應努力在校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提高自身能力,增強素質,適應社會需求,做社會需求的合格人才,去報效祖國,投身社會。
未來是美好的,是更加輝煌燦爛的。為了自己、祖國的明天,我們要從現在起,從此時起把握機遇,創造輝煌,明天一定是我們的!
7.湖北省博物館的介紹
湖北省博物館籌建于1953年,坐落于武漢東湖風景區,占地面積81909平方米,建筑面積49611平方米,展廳面積13427平方米,有中國規模最大的古樂器陳列館。湖北省博物館是全國八家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之一、國家一級博物館、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也是湖北省規模最大、藏品最為豐富、科研實力最強的國家級綜合性博物館。1960年,時任國家副主席**來館視察,并親筆題寫館名。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為湖北博物館寫推薦詞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