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志堅的殘疾人的故事作文要簡短
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雖然身體殘疾,但是我們卻在他們的身上看到了身殘志堅的精神。
也許當你還在為鞋子合不合腳煩惱時,他們卻只能利用假肢行走。當你還在為眼睛化美美的妝容時,他們卻只能在黑的世界里徘徊……可是,即使如此,他們依舊活的堅強,活的漂亮。
為了讓更多的殘疾人朋友擺脫痛苦的邊緣,小編收集了7篇勵志的殘疾人小故事。戰勝困難,做一個散發璀璨光芒生命的人。加油!
1、楊佩——無臂也想飛
楊佩,女,漢族,1990年生,肢體殘疾,陜西省平利縣人。9歲時遭高壓電擊,雖然失去雙臂,但始終樂觀向上,不向命運屈服。如今小楊佩跟隨母親遠赴北京打工,心中一直有個愿望,待有了一筆錢后,要繼續學習深造,然后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她特別喜愛唱歌、跳舞,希望將來能擁有一個自己的殘疾人藝術團。
家住在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興隆鎮蒙溪街村的楊佩,身上有很多不安分因子。村里的變壓器放在村中央,孩子們來來往往總喜歡拉著高壓線線桿的斜拉線玩,9歲那年,一天吃過午飯上學去的她走到變壓器前時,習慣地用手拉了拉斜拉線,但她沒有想到這次斜拉線已經松開并碰上了高壓線。
命運在一瞬間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截肢對于還沒開啟自己絢麗人生的她來說,意味著學業的廢棄和生活的無著。
從那以后,家里更困難了,父母只好另作安排:父親帶著弟弟留在家里,而母親帶著她選擇了外出打工掙錢。沒了手,連自己的生活都很難自理,更不用說打工賺錢了。小楊佩自己慢慢練以腳代手,練就了一雙靈活的雙腳。但現實又實在是太殘酷,沒有一家單位肯接納無手的楊佩,無奈之下,她選擇了乞討的生活。
楊佩很清楚殘疾人要自立,必須先要自強、自信。自強就得有自己的一技之長,如果沒有專長,就不能找到工作,即使有了工作,遲早也會被淘汰。她想根據自身的條件,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專業,然后努力學習、鉆研,使自己在社會上有所作為。她現在的乞討是在聚資,她的夢想是攢夠了錢,去完成自己的學業,使自己有文化有知識,做一個殘而不廢的人。她最喜歡做的事是跳舞,她的夢想是做一個藝術家,一個無臂的舞蹈家。
楊佩從未失去對生活的夢想并堅信能從逆境中熬過來。她是平凡的,平凡得就如路邊的一棵小草,默默無聞;她又是不凡的,能夠在逆境中追求精神上的升華,哪怕乞討,也是為了飛翔。
2、鄭龍華——無手著名攝影家
鄭龍華,男,1959年5月生于浙江省臨安市。幼年失去雙手,1981年開始自學攝影,他先后在國內外舉辦過各種形式的攝影展覽,并多次在各種影賽中獲獎。鄭龍華于2006年5月20日在家鄉浙江省臨安市啟動“生命之光”——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100位殘疾人精英的攝影活動。經兩年多的時間,他先后獨自走遍全國100多個縣及港、澳、臺地區,行程達6。3719萬公里,采訪了各行業100位殘疾人精英,拍攝圖片4。5萬余幅,整理文字素材52萬字,撰寫采訪手記19。86萬字。2007年5月,鄭龍華被評為杭州市勞動模范。
由他拍攝的100位成功殘疾人士的照片《一位無手攝影家對話中國百位殘疾人成功人士》,展示了沒有健全的手或腳、甚至身體不能直立的殘障人士的成功故事。
2.形容人身殘志堅的名言警句
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 精打細算 油鹽不斷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李商隱)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諸葛亮)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白居易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薩迪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陶淵明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麼,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余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金錢這種東西,只要能解決個人的生活就行,若是過多了,它會成為遏制人類才能的禍害。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兇一吉在眼前。
隔岸觀火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____李商隱 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人壽幾何?逝如朝霞。時無重至,華不在陽 陸機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 莊子 人生太短,要干的事情太多,我要爭分奪秒 愛迪生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成由勤儉破由奢 ●儉入奢易,從奢入儉難 ●小不知省,大錢將濫花(英國) ●成家,糞如寶;敗家子,錢如草 ●眼下胡亂鋪張,往后日月空蕩蕩 ●一勺勺積的東西,不要用桶倒出去(哈薩克族) ●辛苦得來的實,不要一口氣把它吃完(維吾爾族) ●家有萬石糧,堆不長 ●殺牛吃肉,不如著擠奶(藏族) ●有錢時擺闊,沒錢挨餓 ●欲求溫飽,勤儉為要 ●緊緊手,年年有 ●勤能補拙,省能補貧 ●思前顧后,吃穿常有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油鹽不斷 ●披著破大氅的,往往是個好酒徒(西班牙) ●糧收萬石,也要粗茶淡飯 ●會吃的吃千頓,不會吃的吃一頓 ●精打細算,有吃有穿;大吃大喝,當屋賣鍋 ●小富由儉,大富由天 ●不喝酒,不抽煙,三年省下無數錢 ●節儉是致富的秘訣(英國) ●節儉本身就是一宗財產(英國) ●積小利,成巨富(英國) ●節儉是你一生中食之不完的美筵(愛默生) ●小處不省錢袋空(托·莫爾) ●錢幣是圓的,所以容易滾走(托里安諾) ●節約一分錢,等于生產一分錢(英國) ●節省下來多少,就是得到多少(丹麥) ●黃金本無種,出自勤儉家 ●飽時省一口,餓時得一斗 ●細水長流,遇災不愁 ●省下煙酒錢,急難免求人 ●有荒節約度荒,天荒節約備荒 ●好處安身,苦處用錢 ●精打細算夠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難 ●年年有儲存,荒年不荒人 ●奢侈的必然后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趣味的腐化(英國) ●奢侈會破壞人們的心靈純質,因為不幸的是,你獲得愈多,就愈貪婪,而且確實總感到不能滿自己(安格爾) ●奢侈好像酒,既使人興奮,又使人衰弱(卡爾) ●奢侈和淫靡只是一種社會腐化的現像,決不是原因(魯迅) ●不擇手段地追求高級物質生活的人,他的思想品德,必然是低級的(潛夫) ●奢侈乃德義之滅亡(瑞士) ●奢侈是民族衰弱的起點(古巴) ●知足是天然的財富,奢侈是人為的貧困(希臘) ●良田萬頃,日食一升。廣廈千間,夜眠七尺 ●一飽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軀,安用千門萬戶? ●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一粥一飯汗珠換 ●不當家不知柴米貴 ●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成物不可損壞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幸苦。
節約糧食是美德。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則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 恩格斯 清貧,潔白樸素的生活,正是我們革命者能夠戰勝許多困難的地方! 方志敏 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陶淵明 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 易卜生 世間的活動,缺點雖多,但仍是美好的。
羅丹 如果天下平靜無事,到處都是溢美和逢迎,那麼,無恥、欺詐和愚昧更將有滋長的余地了;沒有人再揭發,沒有人再說苛酷的真話! 別林斯基 勤勞一日,可得一夜的安眠;勤勞一生,可得幸福的長眠。——達 芬奇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渡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于饑寒。
——薩迪 如果你真的想關勤儉節約,不是幾句名言就能解決.(這是我說的) 正常的節約是美德、而吝嗇卻是最令人反 感的陋習。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后人一滴血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 勤儉永不窮,坐食山也空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聚沙成塔 點滴成流 1.君子以儉德辟難。——《周易?否》 2.克勤于邦,克儉于家。
——《尚書?大禹謨》 3.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4.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左傳?宣公十二年》 5.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6.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3.關于身殘志堅熱愛生命的感人故事(簡短一點)
19歲時,張小玲因故一條腿被截肢。
“命運難道就是如此嗎?”張小玲曾無數次痛苦地發問。“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但我不能接受命運如此的安排。”
擦干眼淚后的張小玲,決心要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天地,于是,她開始了與命運的抗爭。 1984年,中國第一屆殘疾人運動會召開在即,憑著自己曾打過乒乓球且水平不錯的特長,張小玲開始給廣西群體處、廣東群體處寫信自薦。
但由于報名時間已過,張小玲與第一屆中國殘疾人運動會擦肩而過。當1985年參加廣西自治區殘疾人運動會時,張小玲知道,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她要抓住它。
因為不適應當地天氣,張小玲病了,發起了高燒,但她知道,自己不能輸,“第一步一定要邁出去!一定!”張小玲這樣對自己說。憑著頑強的斗志,憑著平日刻苦的訓練,咬牙拼搏,張小玲奪取了第三名的好成績。
事后,張小玲寫了詳細的打球筆記,自己為什么輸,每一個球都是怎樣輸的,應該怎樣打,她都記錄得清清楚楚。直到今日,張小玲還保持著記錄打球筆記的好習慣,不論是比賽還是平日訓練,她都詳細分析每一個球的得失,記錄下自己的心得體會。
“天道酬勤”,在1987年第二屆中國殘疾人運動會上,張小玲終于一舉奪得了冠軍,并在1988年漢城殘疾人奧運會中,摘取了乒乓球單打的桂冠!作為一名殘疾人,張小玲了解殘疾人的所思所想,知道他們遇到的困難、困苦。她關心著殘疾人的工作、生活,在打球之余,為殘疾人的事業奔走忙碌。
談到殘疾人運動員的訓練狀況,張小玲說,目前,特別是在基層,殘疾人運動員的訓練條件還較差,缺少經費,運動員完全是憑自身的努力在堅持訓練。說起殘疾人就業狀況,張小玲說,現在有很多基層單位,依舊不愿意接收殘疾人工作,覺得單位里有個殘疾人,好象是很不好看的一件事。
她希望政府能在切實解決殘疾人就業問題上,采取更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當記者問到她的人生信條時,張小玲說,要想成功,就要吃苦,還要堅忍。
她也對所有的殘疾人朋友說,在生活中,要保持好自己的良好心態,面對困難、挫折,一定要咬牙挺過去,殘疾人更要自立自強。她說,她相信,經過努力,每一個人都能走過困難! 在這個世界冠軍的背后,我們知道她一定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但她走過來了,還將憑著這股子不服輸的倔強勁兒,一路走下去……。
4.贊美“不屈不撓身殘志堅的人“的詩句有哪些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智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 ,空乏其身 ,行弗亂其所為 ,必先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竹石·鄭燮 (清)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2、過零丁洋
宋 ·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只留清白在人間。
5.身殘志堅的人物故事(短一點的)
海倫.亞當斯.凱勒(Helen Adams Keller)於 1880 年 6 月 27 日,誕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 Tuscumbia,她在 18 個月大時發了一次高燒。 從此以后,海倫凱勒變成全盲的聾啞人士。
6 歲時,柏金斯盲校(Perkins School for the Blind)的安.曼斯菲爾德.莎莉雯(Anne Mansfield Sullivan)老師,被聘為凱勒的老師。 20 歲的莎莉雯老師教導凱勒手語和點字。William Gibson 為此老師和學生的故事編寫了舞臺劇和電影,「The Miracle Worker」。
凱勒到 10 歲時,開始學習說話。 霍勒斯曼學校(Horace Mann School)的莎拉.傅樂瓦(Sarah Fullerwas)則是凱勒的第一個說話老師。
1898 年時,凱勒進入了劍橋女子學校(Cambridge School for Young Ladies)。 1900 年的秋天,凱勒進入雷地克里夫學院(Radcliffe College)。 1904 年,凱勒以優異的成績取得文學學士學位。
多年以來,莎莉雯老師一直留在凱勒身邊。 她將教科書、上課內容和對話寫入凱勒手中,讓凱勒了解相關內容。
凱勒的個人圣戰
1915 年,凱勒參加了日后改名為美國點字出版社(American Braille Press)的 Permanent Blind Relief War Fund 理事會。
1924 年,年輕的凱勒發起海倫凱勒基金會(Helen Keller Endowment Fund)。 同年,凱勒加入美國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the Blind),做為全國和國際關系顧問。
1925 年 6 月 30 日,凱勒在國際獅子會於美國俄亥俄州 Cedar Point 的年會上發表演說。 她要求獅子會成為「失明人的武士,戰勝黑暗之軍」。(請按這里來閱讀她的完整演講。) 她說:「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 我正敲著你的大門。」
1946 年,凱勒成為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 Overseas Blind)的國際關系顧問(該基金會為美國盲人基金會的姊妹會)。 她游遍 35 個國家。
凱勒的一生被拍攝成電影。 1955 年,「海倫凱勒傳」贏得了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所頒發的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凱勒最后一次是在 1961 年,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公開場合出現。她接受獅子會的終身服務人道獎。
凱勒於 1968 年 6 月 1 日過世,享年 87 歲。 她於 43 年前對於獅子會的呼吁激勵了許多國際組織,將「視力保健以及與盲人合作」活動視為其主要服務宗旨。
1971 年,阿拉巴馬州的獅子會興建了「海倫凱勒紀念公園」。 該公園位於 Ivy Green,凱勒出生地。 由於該公園的落成,37 國的獅子會相繼奉獻他們的心力。 該紀念公園的焦點,是凱勒的半身雕像,上面刻有她的名言「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
參考資料:
6.要3個身殘志堅的,故事短一點的
1、張海迪身殘志堅的勵志故事5歲的時候,張海迪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癱,但她身殘志堅,勤奮學習,熱心助人,被譽為" 當代保爾"。
在殘酷的命運挑戰面前,張海迪沒有沮喪和沉淪,她以頑強的毅力和恒心與疾病做斗爭,經受了嚴峻的考驗,對人生充滿了信心。她雖然沒有機會走進校門,卻發奮學習,學完了小學、中學全部課程,自學了大學英語、日語、德語和世界語,并攻讀了大學和碩士研究生的課程。
1983年3月7日,共青團中央在北京舉行命名表彰大會,授予被譽為"80年代新雷鋒"的張海迪同志"優秀共青團員"稱號。1997年入選日本NHK"世界五大杰出殘疾人"。
1998年起擔任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2000年獲得全國勞動模范稱號。
2、耳聾的打擊樂獨奏家: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世界上第一位女性打擊樂獨奏家伊芙琳·格蘭妮說:“從一開始我就決定不要讓其他人的觀點,阻擋我成為一名音樂家的熱情。”伊夫琳·格蘭妮在蘇格蘭東北部的一個農場長大,從八歲起她就開始學習鋼琴。
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對音樂的熱情與日俱增。但不幸的是,她的聽力卻在漸漸地下降,醫生們斷定這是由于難以康復的神經損傷造成的,而且斷定到十二歲,她將徹底耳聾。
可是,她對音樂的熱愛卻未因此停止。她的目標是成為打擊樂獨奏家,雖然當時并沒有這么一類音樂家。
為了演奏,她學會了用不同的方法“聆聽”其他人演奏的音樂。她只穿著長襪演奏,這樣她就能通過她的身體和想象感覺到每個音符的震動,她幾乎用她所有的感官來感受著她的整個聲音世界。
為了讓自己的音樂造詣能提升到更高的層次,她向倫敦著名的皇家音樂學院提出了申請。因為以前從來沒有一個聾學生提出過申請,所以一些老師反對接收她入學。
但是她的演奏征服了所有的老師,她順利地進入了皇家音樂學院,并在畢業時榮獲了學院的最高榮譽獎。從那以后,她更加堅定了自己要成為第一位專職的打擊樂獨奏家的目標,并且在日后為打擊樂獨奏譜寫和改編了很多樂章,因為那時幾乎沒有專為打擊樂而譜寫的樂譜。
如今,伊芙琳·格蘭妮已經成為了受人歡迎的打擊樂獨奏家。可以說,從音樂的角度來講,她為人類的進步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克里斯蒂布朗:支撐生命的左腳克里斯蒂布朗是愛爾蘭的著名作家。布朗剛出生不久,就患上了嚴重的腦癱,父母帶著他四處求醫,但病情一直沒有好轉。
布朗到了五歲還不會說話,他的頭部、身體和四肢都無法活動,所有人都認為小布朗只能這樣過一輩子了。但是,奇跡終于降臨在了這個不幸的孩子身上。
有一天,布朗看到妹妹用粉筆畫畫,于是就用自己的左腳夾起粉筆在床上涂鴉。他正畫得高興時,母親走了進來,她激動地驚叫道:“天哪!他的左腳還能活動!”于是,母親開始耐心地教布朗用左腳寫字,第一個晚上他就學會了寫“A”。
一年后,布朗能用左腳寫完26個英文字母,全家人都為布朗的成功感到高興。布朗不僅練習寫字,母親還為他買來了許多兒童讀物和世界名著,培養布朗的讀書興趣。
布朗一天天長大了,慢慢地也能說話了,他告訴媽媽自己想寫東西。母親感到很為難,他只有左腳能活動啊!布朗對媽媽說:“我可以用腳打字啊!我要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用腳趾打字的人。”
母親為了孩子的夢想,為布朗買回一臺舊打字機。剛開始,由于無法掌握力度,布朗打出來的字不是模糊不清,就是太用力,將紙打穿。
母親心疼地對他說:“如果不行,就算了吧。”但是布朗對媽媽說:“媽媽,請相信我,我一定能行!”布朗拼命地練習,他的左腳趾磨出了厚厚的繭。
功夫不負有心人,布朗終于打出了清晰的字。學會打字后,布朗開始練習寫作。
布朗開始回憶自己的不幸,他決定把這些經歷寫下來。布朗想用自己的經歷告訴那些不幸的人,一定要堅強,不要屈服于命運和苦難。
終于,在布朗二十一歲那年,他的第一部自傳體小說《我的左腳》問世了。十年后,布朗又創作了另一部小說《生不逢時》,這本小說一出版就震驚了世界文壇,最終被翻譯成二十多種文字,暢銷全球。
身殘志堅的克里斯蒂·布朗用一只腳把原來黯淡的人生變得輝煌。只要我們不斷地努力,同樣可以改變人生的軌道,也同樣能寫下輝煌的人生篇章。
4、華羅庚身殘志堅勵志故事華羅庚十九歲那年,染上了極其可怕的傷寒病。這場大病,幾乎毀了他的一生.從舊歷臘月廿四日開始,他足足病了半年,從此因病左腿殘疾,走路要左腿先畫一個大圓圈,右腿再邁上一小步.對于這種奇特而費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戲稱為“圓與切線的運動”。
在逆境中,他頑強地與命運抗爭,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頭腦,代替不健全的雙腿!”經過了幾年的自學,華羅庚開始在雜志上投稿。一開始,他的稿件不斷被拒絕。
原因是他寫的問題已被國外某個專家給證明過了。這反而使華羅庚增添了信心,因為這些問題都是他自己鉆研出來的,并沒有看過別人的解題方法。
1930年,華羅庚在《科學》雜志上發表了一篇論文《蘇家駒之代數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發現,讓熊慶來驚奇不已,迅即作出決定:“這個年輕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身殘志堅的人的句子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