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給去世的爸寫悼詞
父親走了,走的匆匆,沒留下任何遺愿;父親走了,走的從容父親的一生是平凡、祥和、樸素的一生,他給我們留下了一點兒物質財富,更給我們留下了無盡的精神財富,他教導我們如何做事、做人。
父親早年嘔心瀝血,歷盡艱辛;晚年兒孫繞膝,盡享天倫。我愿父親在天之靈,保佑我們平安、和睦;我愿父親在天之靈,保佑我們這個大家庭,繼續生息、繁衍、昌盛。”
這是父親去世時,匆忙中我做的悼文,雖然粗陋,卻也對父親的一生,做了一個簡要的總結。
我的父親,是世界上眾多父親中,極其平凡的一位。但他的愛,卻始終罩在我們頭上,綿延數十年,直至最后一刻,使我們享用不盡!
沒留下任何遺憾
2.懷念農民父親的悼詞
父親悼詞
各位長輩、親朋好友們.各位兄弟姊妹:
父親帶著對兒女親情的無限牽掛,帶著對父老鄉親的深切留念離開了我們,父親生前含辛茹苦,不屈不撓,不向困難低頭,養育我們N個兒女,艱辛的人生歷程,仿佛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一九三九年二月十九,父親張懷福出生于沈陽市蘇家屯區一個貧寒的家庭,經歷了兩個不同的社會。少年時代是在黑暗的舊中國度過的,年幼的父親自幼聰明好學,在爺爺奶奶的鼓勵下,父親在沈陽蘇家屯永勝學校念完了小學,在校期間,他勤奮好學,成績名列前茅,多次受到學校領導和老師的夸獎與表揚。由于家庭貧寒,生活所迫,從小就養成自力更生習慣的父親,從此與讀書擦肩而過,為了家庭的溫飽,過早地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和體力勞動,做著常人難以承受的勞動強度。1961年,成年后的父親,與母親王素芬結為夫妻,從此父親有了一個溫暖的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母親靠勞動和汗水自成家業,1963年開始,我們兄妹姐弟四人,相繼來到人間,給原本清貧的生活增加了更重的負擔,衣食住行,油鹽柴米,子女讀書所有家庭重擔全部壓在父親一人的肩上,為了妻室兒女,一年365天,起早貪黑,咬緊牙關,戰勝困難,不管在多么困難的環境里,他都憑著堅韌的毅力迎刃而上,憑著一雙勤勞的雙手、堅強的脊梁支撐著我們這個家,養育著我們四姊妹,健康成長。爸爸呀爸爸!您父親一生為了我們兒女長大成人,吃的是草,奉獻給我們的是奶和血,您是我們登天的梯,您是我們拉車的牛,您用勤勞的雙手攙扶著我們走上人生的征程,您父親一生付出的心血和代價太多太多了……
如今,日子一天天好起來,生活水平逐漸提高,然而2008年10月15日,因左心室心衰突發,搶救無效,奪去了父親寶貴的生命。人間有愛,歲月無情!爸爸,面對殘酷的現實,您父親放心地走吧!我們一定銘記您生前的教誨,老老實實做人,堂堂正正做事,照顧好母親的晚年生活,搞好姊妹關系,尊老愛幼、團結鄰里、教育和培養好自己的子女、奮發圖強、開拓進取、以實際行動來報答您父親的養育之恩,以優秀的業績來告慰您父親的在天之靈!
親愛的父親,我相信您在天國可以感知:此刻媽媽以及深愛您的兒女和各位親友都在您的身邊,向您做最后的告別。
親愛的父親帶著對兒女親情的無限牽掛,帶著對家人的深切留念離開了我們。父親一輩子,善良老實本份。含辛茹苦。省吃儉用。 親愛的父親,我們知道您現在已經很累了。您安息吧,我們相信逝去的是您衰竭的軀體,升華的是您永恒的靈魂! 安息吧,親愛的父親!我們一定銘記您生前的教誨!
愿您在天國安息!
您所有的兒女
2008年10月18日
3.農村老人去世追悼詞
原發布者:zyling1208
農村老人去世追悼詞參考篇一農村老人去世追悼詞各位父老鄉親、各位親朋好友、各位來賓:白沙垂首,伊洛嗚咽!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我的爺爺——一位和善的大好人,他于--年去世,享年--歲。爺爺的突然離去給我們大家帶來了一種無法言說的心痛。因為之前所有人都沒有想到,一直那么健康,幾乎連個感冒都沒有的老人怎么會突然離去?他與人為善、樂于助人、襟懷坦白,平易近人,生活節儉,艱苦樸素,家庭和睦,鄰里團結。他對我們從嚴管教,嚴格要求,他在病榻中始終以頑強的毅力和病魔做斗爭。我爺爺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艱苦奮斗、經受磨礪的一生,更是善良正直、勤儉節約的一生。雖然他不愛言辭,不愛張揚,卻在人們心中樹起一座豐碑。理應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無情的病魔卻奪取了他的生命,怎不令人扼腕嘆息,悲痛欲絕!爺爺我多么希望能和你再在一起說說話、聊聊天,而您這次沒有再聽我們的話,沒有再多等待些日子,沒有再給我一次證明自己的機會!這次您拒絕的是那么的干脆!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一定去多陪陪你,和你說說話,讓你不再感到寂寞!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一定不會經常惹你老人家生氣,讓你笑容常掛臉上!如果可以重來,我們一定會每天做好吃的東西給你,讓你享受天倫之樂!在孫子們眼里,你是英雄,是驕傲。在你的教導下,孫子們個個知書達理,人人為社會出力。我們還記得在爺爺最后的日子,最后的冷暖,最后的目光,默默地,停留在窗外的
4.寫一篇有關父親的祭文
這是我曾經給我朋友寫的你看看吧 奠父祭文 維公元二00七年八月四日晚十一時三十五分,歲次丁亥六月二十二日子時,家父因嚴重心臟腫大、房顫形成栓子,致右腦大面積腦梗,搶救無效,駕鶴西去。
魂歸緲緲,唯余桑梓,兒女撕心裂肺,痛心疾首,一腔悲情,兩行酸淚,一時多少言語,竟不知如何訴說…… 家父于一九二六年生于綏德四十里鋪王家橋村,童年不幸,六歲喪母,家境貧困,孩提時即隨祖父,大伯,二伯,一路乞討落腳于延安市馮莊鄉。長工為生,寒九三伏,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過早的沉重體力勞動壓彎了一個未成年人的脊梁。
饑飽無著落,早壓生活重擔又缺少母愛的幼小的心靈,多少辛酸凄然! 十幾歲時家父獨自離家,只身來到了延安城,靠攬工為生。四七年胡宗南進犯延安時父親參加了保衛延安的戰爭,隨伍幾經輾轉為國貢獻。
現在想來,在那個戰火紛飛年代,父親的性命得以保全,也只能感慨人善天眷顧! 家父一生育有我們一兒一女,小時侯家中不裕,母親又多病,父親總是饑餓于自己,飽暖于兒女。那時侯家父在農科所工作,干的都是農活,是“掙工資的農民”。
在那個艱苦年代,微薄的工資不足以養家,為了我們的溫飽,勤勞的父親就上山砍柴,下地務農,為家庭想盡辦法竭盡全力。淚眼回憶,父親這輩子從來就沒有睡過一次天明覺。
記憶中父親也絕少給自己添過新衣,總是穿著縫了又縫補了又補的衣服,可對我們總是想辦法盡量吃好穿好。追憶往昔痛在心頭,食難下咽! 父親沒有文化,也沒有什么高雅愛好,他就是勞苦大眾中的普通一員,是天底下的受苦人。
自幼飽償苦寒,面對世間的紛繁喧囂他無力應對!父親從不求人,孤立無援。與世無助,于己無奈,真是叫天不應!小時侯常常聽到他深沉的嘆息和無言的絕望。
一生與人為善,與世無爭,忍辱退讓,真切得做到了獨善其身。 圣人云:“吉莫于知足,苦莫于多愿”,“夫為不爭無憂”。
父親對生活易滿足,一頓飽飯就能使他的嘴角浮起幸福的微笑,正是受他的這種知足精神的影響,早年生活的拮據并沒有打倒我們,在經濟貧困的年代,我們還有一個精神幸福美好的童年。 父親有著推及及人的善良,自幼生活的苦難使他深惜天下苦寒人的為難,即便自己家要為一粥一飯計算,但每有乞討上門,父親總會拿塊干糧再倒碗熱水;或是施舍點零錢,為落難人盡自己的綿薄之力。
父親的勤勞與儉樸有口皆碑。父親是閑不住的人,勤勞的品德已深入骨髓,即便是后來我們的經濟寬裕,生活漸好,不需要年邁的父親干活養家時,他還總是不聽勸,堅持給別人干活掙錢補貼家用。
暮年的父親由于一生的操勞積勞成疾。長年累月的重體力活使得父親的心臟有很多疾病,心臟傳導的阻滯,心律失調,嚴重房顫,有幾次住院心率為16下,間發腦出血,數次病危,但每次父親都奇跡般地挺了過來,他在對抗病魔中展現出頑強的生命力及對疼痛超常的耐受力為醫護人員驚嘆。
惟兒深知父親不忍別離紅塵是撂不下我們這些兒女子孫! 暮年的父親很少說話,經常沉默寡言。也很少言及身后事,只是用一雙含淚的眼睛盯著我們,雖然我們反復問及,卻總是非問所答,含糊其詞。
直到我過了不惑之年,才漸漸的悟明了父親的眼睛:如有條件好葬,無條件隨遇而安。 大言稀聲,父親無為之行不言之教現在想來常常讓我顫栗。
他用無言告誡我們一定要堂堂正正,戒驕戒躁……天何言哉,亙古常新?這是兒讀懂的父親。 父親去世的前二年我到西安創辦公司,商務纏身加之出人投地心切,不能在膝下翌繞。
總想著為父親爭點臉面讓老人家高興,而今卻子欲養而親不在,痛心疾首,心如刀絞!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返哺之情,何況人乎?兒不孝,未能在床側朝夕伺候,空留孝心,痛心疾首!如今紙灰搖曳,吾父何在?悔,為虛而爭。痛,未能朝夕陪伴。
奠,吾不見父親。此時兒哽咽難耐,眼淚奔涌而出,數次失聲,真想大聲疾呼吾父安在? 父恩如山,父恩如海,父恩兒當何報?父親臨終數次呼兒乳名。
嗚呼!為人子者傷傷,黃天不曉,身為后者愴愴,西庭難知,一腔悲情何日盡譴?訴青山而淚眼婆娑,臨瀚海而悵恨纏綿,空余愧恨!想如今難睹家父音容,不盡為子孝道,欲想念只有合目追思…… 紙短情長,筆拙意遠,十分才思,不盡家父滴水之恩,萬千淚水難報家父養育之情。胸悶難耐,思情難排,寥寥數語,權泄相思之苦,且譴追念之郁。
逝者已矣,托體山阿,生者追思,寄語薄紙,想必家父在天之靈,能體諒不孝子之思念之苦,天人分離的無限悲傷…… 父親黃泉路上走好!九泉之下安息吧!窮不扎根,愚有兩說!富又何如?為兒只有淡遠求索、行恭、責厚、接眾和,孝順母親,攜妻教子,關照妹妹一家,不辜負您的期望秉承父親對人感恩,對己克制之人格光輝,橛橛梗梗,孜孜淑淑…… 伏維尚饗 涕子王春茂祭。
5.求寫一篇關于農村老人逝世的悼詞
各位親友,村民們:今天,我們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來到這里,深情緬懷這位跨越世紀的百歲老人XXX。
面對老人的故去,我們晚輩的心情皆無比悲痛!XXX生在中國動蕩的時期,經歷了社會的幾度變遷,生前她曾自豪地跟我們說起過她當年來我們村時只有三十幾戶人家。如今我們村已發展到百十戶幾百人口的村寨,見證了我們村的發展歷程,讓年輕人了解過去公元xxx年x月x日下午x時x分,xxx老先生在家中安詳地逝去,享年xxx歲。
雖然他的謝世,已經是“船到碼頭車到站,油盡燈枯火自熄”的時候,但是,今天,我們每一位來賓和親戚朋友以及所有張氏房族后代的心情,仍然是無限悲痛,無比懷念,無法用語言來形容。xxx老人家的故去,不僅是親人的一大損失,也是我村的一大損失。
我們失去了這樣一位受人敬仰的長輩:與人為善、辛勤勞作、生活儉樸、樂于助人。老人雖然已經故去了,但我們會記住她,不會忘記她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日子。
xxx對鄉親們十分照顧。她經常迎著風雨為鄉里鄰居治病;忙上忙下辛勤操勞于晨間為鄉親們送出可口的佳肴;鄉親們有困難時,她絕對會第一個過去幫忙。
她的品德讓我們敬仰,她的功績我們永不會忘!如今,她帶著對家人的不舍,和鄉親們的牽掛永遠的離開了,將我們的思念永遠地帶進了另一個世界,也將那份永遠無法釋懷的哀和痛留在了我們的心底。從今以后,吳婆婆的音容笑貌就只能從她為數不多的照片中,從我們飽含思念的記憶中重溫了。
高山俯首,為您送行。我們為您送上山頭,愿老人家一路走好,一路走好,走好哇。
6.農村老人追悼會兒子致悼詞
此文以追悼母親母親為例。
母親顏玉梅,一九二八年農歷十二月二十六日出生于望城縣雷鋒鄉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一生飽經辛勞,于二0一0年農歷二月二十一日(4月5日清明節)凌晨五點四十五分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享年八十二歲。
母親的一生是勤勞的一生,命運坎坷。十多歲就由父母包辦嫁到一戶遠親家庭成為童養媳,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上孝公婆,下敬丈夫,精心撫育兒女,但還是逃脫不了舊式婆婆的欺壓,最終被夫家拋棄。
獨自撫養二個孩子的母親,在小女兒暴病身亡深受打擊之下選擇了再嫁,這就有了我的父親,有了我和弟弟,生活重新燃起了希望。六十年代初期,中國正處在非常困難的時期,吃不飽,母親寧可餓著也盡可能的讓他的丈夫和孩子吃飽,為減輕父親的生活壓力,沒有工作的母親牽著大的我、背著小的弟弟,在路邊擺過小攤,砍過魚草。記得當時的魚草最高價就四毛錢一百斤,母親一天可以砍千把斤,可想她是何等的辛勞,但她從不叫苦叫累。等我和弟弟稍大一些,媽媽把我們送進學校,就進了一家街道辦的泥木隊干起了苦力活,每天挑泥沙在建筑工地上下高樓,她也不叫苦,且樂在其中,因為她為自己感到自豪,她可以賺到錢減輕丈夫的負擔和養活自己的孩子了……
母親心地善良,與人為友,她關心朋友;與人為鄰,她關心鄰居,古道熱腸。
她心直口快,不會對別人耍心眼,不搬弄是非,不妒忌別人。
目不識丁的母親總是教育我們與人為善,做個好人,多付出,不要計較得失,不要求回報,要學會吃苦,要不怕吃虧,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世上只有虧好吃!
母親不記仇,但誰對她有恩,她會牢記一生,有恩必報。那怕就是別人給她一點小小的關心,她也會找機會回報她的感激。
母親對我們管教甚嚴,但并不把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兒女,在母親的言傳身教下,我們姐弟幾個雖沒有大的出息,但也是周邊朋友和同事公認的能干人。
母親走了,留下了她的善良、留下了她的自強自立、吃苦耐勞的精神走了!但她老人家的音容笑貌永遠銘刻在兒女的心中!
我們無法挽留母親離去的腳步,但我們一定會繼承母親的優良傳統,與人為善、努力工作,用最樸實的方法回報給與我們愛、給與我們支持、給與我們生存空間的親人、朋友、同事、組織和社會!
寒山月照穎川流,西赴瑤池青鳥啾。
萬代兒孫垂典范,一堆黃土葬香丘。
柴林垴上長安息,白鶴聲中莫遠游。
從此不聞娘喚我,清明冷雨淚凝眸。
母親,您安息吧!
7.寫一篇有關父親的祭文
父親辭世三周年祭: 懷 念 父 親 時間過的真快,一晃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三年了,在這過去的三年里,我無時不在思念著我的父親,我愛我的父親。
父親是一名普通的農村漢子,在他身上影射了農村人所有的憨厚,正真,善良,純樸和堅強,他一直是我模仿和學習的偶像,那些年,我常常以父親為驕傲,我深愛我的父親, 八十年代初,人民公社的后期,全國都在效仿安徽風陽實行生產責任制,包干到戶時,父親求爺爺告奶奶,連拉帶借湊了800元買了他的第一輛拖拉機…‘’東方紅‘’牌手扶拖拉機 ; 全村唯一一輛‘’現代化‘’的生產、運輸工具。在人們看笑話似的褒獎、質疑聲中,父親開始了他生命中的第一次起航,不久我們家住上了一磚到頂的‘’小洋樓‘’,在小伙伴羨慕嫉妒恨的眼神中,我偷偷地自豪了好久。
那年父親三十歲多一些。 在解決了全家人吃飯問題以后,父親變的更加‘’膽大妄為‘’,在策化、秘謀了很久以后,父親和他的幾個小伙伴投資興建了孟塬鎮第一家民營企業 - 司家村磚瓦廠,在奶奶的百般阻攔、埋怨聲中磚瓦廠開始運營了,現在我還依稀能記得當年熱火朝天的勞動場面,過去人們干活的熱情總是那樣的高張,賣力。
父親帶領著他們的那幫窮兄弟踏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也就是在那個時候,村里許多人掙到了他們人生的第一筆錢。
雖然對父親來說那是一次不怎么愉快的投資,但卻為鄉親們提供另一種致富的新路子,農民要把光景過好,除了踏踏實實在地里務莊稼,也要勤勤艮艮在外掙錢。 慢慢的我和姐姐、弟弟都陸續長大了。
姐姐考上了師范學校,當上了‘’公辦的‘’人民教師,我應征入伍去當兵,在別人羨慕、贊許聲中,父親依然把玩著他那如生命一般的手扶拖拉機。再后來,我們三姊妹先后成家、生子,幸福彌漫著家的每一個角落。
而父親那挺抜的身板也不在那么堅直,烏里的頭發也變的滿頭蒼白,父親老了! 2007年的仲秋,父親被檢查出患有食道癌,一聲驚雷擊破了這個平靜的家庭,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去安慰這家里面山一樣的男人,家一段時間沉寂在悶悶的,令人窒息的氣氛中,‘’誰都會死‘’,父親在知道結果以后卻反過安慰我們,而我只能轉過身默默流淚。在經過反復的與病魔斗爭了六個年頭以后,2012深秋,父親還是離開了我們!也就是從那時侯,我開始討厭秋天,盡管這是個豐收、美不勝收的季節。
父親走的很安詳,沒有一絲的痛苦和恐懼,做為兒子我只能無能的看著父親就這樣離我而去,我恨我自已,這一刻我永遠的失去了愛我的父親。 時光如梭,一不小心父親離開我們整整三年了,父親不在的日子里,我無時不在懷念我的父親,我愛我的父親。
感謝父親賜于我生命,感謝父親養育我成長,感謝父親教誨我做人,感謝父親給予我的一切。我深愛我的父親! 爹,如果有來生,請允許我再做一次您的兒子! 愿父親天堂一切安好 ! 2015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