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熱電偶線是粗好還是細好
你的問題可能是以下的原因造成的
2你的熱電偶線是否對應你的熱電偶了?是否會受沒屏蔽的影響了?熱電偶線接線是否有問題是否反了?一般接反了溫度讀出來的偏低
總之熱電偶,熱電偶線,溫度表,型號要保持一致總結:omega熱電偶線線徑常用的為:AWG362*0.127mm, AWG30 2*0.255mm, AWG24 2*0.511mm這三種。A:若長距離,建議用粗一點,這樣抗拉伸,耐磨,使用壽命會長些;B:根據實際使用情況,比如需要測量電冰箱內部溫度,測量時,需要關閉冰箱門,若線徑過粗會使門關不嚴實,造成測量不準;C:根據實際情況,若測量手機內部IC等類似小體積器件溫升,線徑選粗的話,造成不容易固定測溫點;D:根據測量的溫度來看,線徑粗的會比細的承受的溫度高。
2.熱電偶為什么有的是兩根線有的三根線
一般熱電偶有兩根線,熱電阻三根線。
三根線的熱電偶有一根是公共偶材,與其余兩根分別組成兩組熱電偶。
熱電偶是一種測溫度的傳感器,與熱電阻一樣都是溫度傳感器,但是他和熱電阻的區別主要在于:
一、信號的性質,熱電阻本身是電阻,溫度的變化,使電阻產生正的或者是負的阻值變化;而熱耦,是產生感應電壓的變化,他隨溫度的改變而改變。
二、兩種傳感器檢測的溫度范圍不一樣,熱阻一般檢測0-150度溫度范圍,最高測量范圍可達600度左右(當然可以檢測負溫度)。
熱耦可檢測0-1000度的溫度范圍(甚至更高)所以,前者是低溫檢測,后者是高溫檢測。
三、從材料上分,熱阻是一種金屬材料,具有溫度敏感變化的金屬材料,熱耦是雙金屬材料,既兩種不同的金屬,由于溫度的變化,在兩個不同金屬絲的兩端產生電勢差。
四、PLC對應的熱電阻和熱電偶的輸入模塊也是不一樣的,這句話是沒問題,但一般PLC都直接接入4,20ma信號,而熱電阻和熱電偶一般都帶有變送器才接入PLC。要是接入DCS的話就不必用變送器了~熱電阻是RTD信號,熱電歐是TC信號~
五、PLC也有熱電阻模塊和熱電偶模塊,可直接輸入電阻和電偶信號。
六、熱電偶有J、T、N、K、S等型號,有比電阻貴的,也有比電阻便宜的,但是算上補償導線,綜合造價熱電偶就高了。
熱電阻是電阻信號,熱電偶是電壓信號。
七、熱電阻測溫原理是根據導體(或半導體)的電阻隨溫度變化的性質來測量的,測量范圍為負00~500度,常用的有鉑電阻(Pt100、Pt10)、銅電阻Cu50(負50-150度)。
熱電偶測溫原理是基于熱電效應來測量溫度的,常用的有鉑銠——鉑(分度號S,測量范圍0~1300度)、鎳鉻——鎳硅(分度號K,測量范圍0~900度)、鎳鉻——康銅(分度號E,測量范圍0~600度)、鉑銠30——鉑銠6(分度號B,測量范圍0~1600度)。
3.熱電偶接線方法
我是從事熱電
熱電偶都是兩線制的
熱電阻三線制的可以接
目前熱電阻的引線主要有三種方式
○1二線制:在熱電阻的兩端各連接一根導線來引出電阻信號的方式叫二線制:這種引線方法很簡單,但由于連接導線必然存在引線電阻r,r大小與導線的材質和長度的因素有關,因此這種引線方式只適用于測量精度較低的場合
○2三線制:在熱電阻的根部的一端連接一根引線,另一端連接兩根引線的方式稱為三線制,這種方式通常與電橋配套使用,可以較好的消除引線電阻的影響,是工業過程控制中的最常用的引線電阻。
○3四線制:在熱電阻的根部兩端各連接兩根導線的方式稱為四線制,其中兩根引線為熱電阻提供恒定電流I,把R轉換成電壓信號U,再通過另兩根引線把U引至二次儀表。可見這種引線方式可完全消除引線的電阻影響,主要用于高精度的溫度檢測。
熱電阻采用三線制接法。采用三線制是為了消除連接導線電阻引起的測量誤差。這是因為測量熱電阻的電路一般是不平衡電橋。熱電阻作為電橋的一個橋臂電阻,其連接導線(從熱電阻到中控室)也成為橋臂電阻的一部分,這一部分電阻是未知的且隨環境溫度變化,造成測量誤差。采用三線制,將導線一根接到電橋的電源端,其余兩根分別接到熱電阻所在的橋臂及與其相鄰的橋臂上,這樣消除了導線線路電阻帶來的測量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