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劉永福故居導游詞150字
劉永福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反帝愛國民族英雄。他的故居——三宣堂,坐落在廣西欽州市板桂街10號 。故居的前面有一個寬大的廣場,廣場前面就是曲曲繞繞的欽江。看上去,劉永福的故居實在是風水寶地。
廣場上還矗立著劉永福英武的銅像——劉永福因援越抗法有功,被越王封為“三宣提督”。1891年營建公館時,就用官名命名它,遂稱“三宣堂”。三宣堂占地22241平方米,建筑面積5622平方米,除了主座以外,還有頭門、二門、倉庫、書房、馬房等附屬建筑,共有大小房間119間,同時還有戲臺、花園、菜圃、曬場等設施。故居布局合理,工藝精湛,在我國建筑史上稱得上是別具一格的晚清南方府第建筑。三宣堂的兩側各有一個“福”字和“虎”字
2.錢鐘書故居導游詞 短一點的 要有點文化底蘊的那種
錢鐘書先生的故居,位于江南名城無錫的一條寧靜的小巷內。
這 條巷子原名“七尺場”,現已被統稱為“新街巷”了。在標有“30號” 門牌的一幢舊式民居的左右墻角處,至今還留存著“錢繩武堂”四個陰刻紅字的花崗巖界石各一方。
這所宅第,系錢鐘書的祖父錢福炯于1923年籌建的,是一組江南常見的具有傳統風格的民居建筑:前后共兩進,面闊均為七間。民國十五年(1926),先生的叔父錢孫卿先生因子女較多,在征得其父同意后,于后園西北角添建樓房三楹;之后又接建樓房一楹,因園內有一樹盛開的梅花,故名“梅花書屋”。
3.誰有簡短的導游詞
北京八達嶺長城導游詞 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到八達嶺景區觀光旅游。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起參觀,我很高興,望各能在八達嶺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 長城是世界聞名的奇跡之一,它像一條巨龍盤踞在中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它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法的結晶,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象征和中華民族的驕傲。 游客們,我們已經來到了著名的八達嶺長城,您向遠處看,可以發現這里的長城分為南、北兩峰,蜿蜒于山脊之上,龍騰虎躍、氣象萬千,景色十分壯觀。往下面看是有兩個門洞和U字形的城墻緞怕讞甕城。在甕城墻上內外兩面都有垛口墻,四面拒敵。倘若敵人攻破關門涌入城內,將受到四面守城將圍殲,敵人如落甕中。甕城是長城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一般都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八達嶺的甕城也不例外。建在山脊上,受地形限制,依山就勢,東低西高,東窄西寬,僅有5000平方米。甕城內無井,水源缺乏,平常駐兵不多,守城部隊駐在西北三里的岔道城。甕城中原有一座“察院公館”,是供皇帝路過駐蹕或官員停留住宿的。甕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楣題額“北門鎖鑰”,它的用意我在前面已經講過。城門洞上,古進安裝有巨大的雙扇木門,門內安裝有木頂柱和鎖閂。平時,大門敞開,行人商旅自由出入;戰時城門緊閉,嚴實堅固;一旦發出反擊號令,城門洞又是千軍萬馬發起沖鋒的出口。甕城的東門楣題額為“居庸外填”,修建于明嘉靖十八年。在“居庸外鎮”關城的城臺上,原來嵌有一塊石碑,為明朝萬歷年間刻制。從碑文可以看一帶長城,先后經80多年時間才完成。這碑中還記錄著修筑長城的時間、長度、主持官和管工頭、燒頭、窯匠頭、泥瓦匠頭和名字,以明確責任。站在城上向下看,我們中以看到來往不斷的車輛和從門洞穿過的游人。這里不僅是古代重要的軍事防御關口,而且也是交通要道。從這里南通昌平、北京,北去延慶,西北往宣化、張家口,“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八達嶺也因此得名。 我們往右下方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這時威大將軍”。這門炮炮身長2.85米,口徑105毫米,由于中炮身上鑄有“敕賜神威大將”而得名。字最大的射程是500多米,可見當時的軍工業是比較發達的。 北8樓是八達嶺長城海拔最高的樓,高達888.9米,建筑也很有特色。原來還可登上敵樓觀山望 景,但目前為了保護文物封了樓門。 從關城城臺到南峰的最高處南4樓,城墻長685.8米,高度上升142.4米,特別是南3樓至南4樓之間,山脊狹窄,山勢陡峭,長城逶迤400多米。城頂最險處,坡度約為70度,幾乎是直上直下。南1樓和南2樓,都沒有修復二層,從南3樓遺存的柱礎看,原來也有鋪房。 南峰長城以南4樓地勢最高,海拔803.6米。登樓眺望,長城自西南向東北蜿蜓于山脊之上,宛如蒼龍,宏偉壯觀。使人不由得想起我國著名的長城專家羅哲文先生登臨八達嶺長城時詠的詩;千峰疊翠擁居庸,山北山南處處峰。鎖鑰北門天設險,半哉峻嶺 走長龍。從南4樓到南7樓,高度逐漸下降。南5樓與南6樓之間在長城的內側距城墻30米的山脊上,聳立著一座白色的小亭,這就是1987年6月落成的“貴州省修復長城紀念碑亭”。南6樓是一座鋪房,鋪房建在上層的頂上,面闊三間,硬山頂,紅柱子,灰色瓦,小巧玲瓏。這大概是當年“千總”的指揮所。 今天的長城,早已失去軍事價值,而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廣大中外游客,成為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隨著旅游業的發展,長城這一中華民族的象征,全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會煥發出新的生機。以更優質的旅游服務、更優美的旅游環境迎接著大家的到來
采納哦
4.簡短的導游詞
各位游客大家好:
歡迎來到我們美麗的海賓城市秦皇島,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旅行社的導游**,在我身邊的這位是我們的司機**師傅,車號為*****這幾天由我們為大家服務,希望我們大家能合作的愉快,如果大家有什么要求可以及時向我們提出,我們一定會竭盡權利為大家服務!
現在我先把這幾天的行程和大家介紹一下。。.,好了,這回大家可以向車窗外看一看我們秦皇島的市容市貌,是否和我們想象的秦皇島相吻合呢?我們所處的這個位置是秦皇島的海港區,它是秦皇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政府也坐落在這個區域內,可以說它是秦皇島最繁華的區域了!
秦皇島是由3區4縣組成的,占地面積7812.4平方公里,人口有270萬,可以說是人口少面積小的城市,大家可不要小瞧這個面積小,人口少的地方,這里不僅是河北省唯一的賓海旅游城市,它還具有“夏都”這樣的美稱,不僅如此它也成為了衛生城市、花園城市、足球城市——08年奧運會足球外圍賽賽場就定在了秦皇島,等等很多光榮的稱號。
5.景點導游詞怎么寫簡短
簡單說導游詞分三個主要部分,歡迎詞,景點講解詞,歡送詞。
歡迎詞很簡單,首先歡迎客人共度快樂旅程,接下來介紹自己,介紹司機,最后表達希望能共同配合完成美好旅程的愿望。
如果是全陪的話,景點講解就很簡單,把要游覽的主要景點概括的介紹一下,然后告訴客人到目的地后有地接導游提供更細致的講解;如果是地接導游那就要考研基本功了,需要自己收集景點的講解導游詞,再加以整理就是你自己的東西了,比如說,我帶的是自然景觀,就從大的講,講地形地貌,植被特點進而引申到我們今天所參觀的是什么類型的景點,然后再細致下去。如果帶的是歷史人文類型的那也很簡單,熟讀相關歷史,從大的往小的方面講,總的一個思想,就是從大的方面不斷往小的方面剖析下來,一般我們講解的景點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點,所以只要按條例梳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例如長江三峽的懸棺,首先如果是我個人的話,從江西龍虎山開始,那里是懸棺的發源地,春秋戰國時就有了,后來沿襲路線逆長江而上,也就是從下游到上游,越往上游時間距今越短,三峽地區的懸棺大多集中于明清時期,就像我們現在在船舷右側巖峰里所看到的懸棺一樣。。..)
總之無論哪里的導游詞,只要在心中找準一根主線,隨便怎么講都行。
歡送詞就更簡單了,回顧前幾天的行程,提出亮點,表達謝意,表達歡迎下次再來的誠意就OK了
6.李香君 故居導游詞
李香君是晚明所謂“秦淮八艷”的名妓之一,但據說李香君卻是個賣藝不賣身的名妓,她那些出污泥而不染、憤世嫉俗、堅貞節烈的故事,被寫進了《桃花扇》里,讓后人傳誦。
這個故居占地不太大,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河廳河房建筑,背依秦淮河,靠河邊還有一個小小的私家碼頭,當年李香君就是從那里出入畫舫,門上掛著一個“媚香樓”的大匾,是一棟兩層的木質結構樓房,與以前看過的安徽民居的格局有點相似,樓上樓下各有四五間房,還有一個天井。有一個李香君的塑像,在李香君故居的展廳里,陳列著李香君的事跡,放置著幾把扇面和琵琶之類的展品,在房柱、墻壁上掛著一些后世文人所寫的歌頌李香君的詩和對聯,這棟樓的二樓據說是當年李香君的生活場所,有一間臥室,是李香君和侯方域的新房,他們成婚后在這里度過了一年多的幸福時光。
置身此境,仿佛覺得這些歷史人物都復活過來了,處處可以找到他們當年生活的痕跡和印記。
7.項王故里導游詞150~200字
導游介紹的解說詞,希望你喜歡。
項王故里是為紀念推翻秦王暴政統治建立不朽功勛的蓋世英雄項羽而修建。國家AA級旅游景區,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坐落于宿遷城南。項羽名籍,字羽,生于公元前232年,二十四歲時起兵反秦,率諸侯入關,自稱西楚霸王。在與劉邦楚漢爭戰中失敗,在烏江自刎而死,年僅3l歲。家鄉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既勇猛又豪爽的英雄,在其出生地—下相梧桐巷立廟、樹碑、建坊,至清初,廟毀、坊圯,僧人他去,僅存項王手植古槐樹一棵和因此而得名的梧桐樹數棵。1931年,國民黨西北軍師長張華棠率部駐宿,積極倡導修復項王故里,在古槐樹旁建草亭一座,命名為槐安亭,又在院內建草廳三間,建項里小學。1935年,縣長張乃藩,又在原有基礎上擴建,邀請鄉紳舉辦菊花會,以饋菊賞金名義集資,建起“英風閣”,英風閣內陳列有關項羽的傳記,詩詞題詠,供人觀賞。項王故里的大規模擴建改造是在改革開放,尤其是地級市建立以后,市政府十分重視,撥出巨款,對其改造,增加了新的內容。在我們面前的這座牌坊,這個廣場,以及與城區相通的道路、石階都是本世紀初修建的。
8.王范堂故居的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王范堂的故居,我是你們的導游,很高興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里的情況
在曲曲折折的古街上,由書法家郭世堂題寫的“抗戰名將王范堂故居遺址”的牌匾懸掛于遺址前,靜靜地等候著游人瞻仰。
王范堂,石泉縣后柳鎮人,一九二七年考入西北軍官學校,一九三六年到武漢軍校學習。曾先后參加盧溝橋防御戰、娘子關殲滅戰、臺兒莊大戰、武漢保衛戰等數十次大小戰役。在臺兒莊戰役中任敢死隊長,與日寇展開肉搏戰,殲滅了駐守在臺兒莊西北角陣地上的敵人,為臺兒莊大捷做出了突出貢獻。
離王范堂故居僅幾十米遠處有一棵樹,是一棵千年皂角樹,人們叫它“屋包樹”。遠遠望去,它就像一團濃得化不開的綠云。當走近它的時候,你先是有幾分疑惑,而后就是驚嘆了,因為這棵古樹是從一間老房子里長出來的,它伸出屋頂,在房頂上撐起了一大片濃蔭。就是這棵普通的古樹,它上過畫冊,登過報紙,拍過電視,還吸引了外國、外省、外縣的游人紛至沓來一睹它的芳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