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短篇散文
給你幾篇短篇散文還有一些短篇散文的網站/一、永久的悔 王瑛 (有點名氣啦)殘陽如血,沉入群山,那是母親牽掛的淚! 夢里,母親依然穿著那件洗得發白的灰布衫,拄著拐杖吃力地走過來,輕輕撫摩我的頭發,對我說:“不要緊的,不要緊的,媽不怪你。”
我一頭扎在她的懷里,母女淚水有如涓涓細流……十七年來,母親不止一次清晰地出現在我的夢里,我真希望永遠相依相偎,傾聽母親心臟的跳動,吮吸母愛的芳香,可睜開眼睛,夢若塵煙,只余下一枕悲涼。 一九八七年五月的一天,我在房間看書,母親進來說,瑛兒,別看書了。
我吃驚地問:“怎么?”“你從小身體就弱,我準備提前退休讓你接班,過幾天就該報到了。” 參加工作?怎么可能?我還不到十四歲啊。
我呆立在那兒,全身冰涼。直到確定母親費盡周折改了我戶口的年齡、把自己的管理崗變成工人崗、托人開出慢性病診斷書、接班已是無法改變的事實時,我猶如一頭野獸發瘋地咆哮起來:為什么?為什么不征求我的意見?為什么替我選擇這樣的人生? 父母都是大學生,對我也曾寄予很大期望,但尋常百姓家,孩子有一份沒有風險的職業,平穩地度過一生,也就是福分了。
那時,讀書是我的最大樂趣,哪里懂得母親的一片苦心?我只感到夢想破滅了,一切還有什么意義呢?我一邊哭,一邊喊:“這就是愛嗎?如果是,我寧愿沒人愛我,不要你們用愛糟踏我的自由!”我永遠不能忘記母親當時含著淚水吃驚的目光,她嘴唇顫抖著,卻什么也沒說出來。 幾天工夫,母親的鬢發全白了。
而我視若未見,用沉默抗拒不可逆轉的命運。母親仿佛變了一個人,經常默默地流淚,徹夜難眠。
那天,我感冒病倒了,半夜里迷迷糊糊感覺有人輕撫額頭,我知道是母親,就任性地轉過身去,留給她一個冰涼的后背。睡夢中,耳邊隱約傳來嘆息聲,我知道憂心忡忡的母親又是一夜未眠。
但任性不懂事的我還是不肯原諒母親。 為了貼補家用,患有嚴重高血壓和心臟病的母親,在離家很遠的變壓器廠謀得了一份工作。
轉至八九年五月的一天,她和往常一樣急匆匆上班,剛進廠門就摔倒在地,可怕的中風擊垮了母親。治療后,半身不遂的母親每次看見我,仍頑強地面帶微笑,她要讓最寵愛的女兒開心,她把身體的病痛和心里的酸楚都藏在了笑容背后。
所有這些,今天,都成為我心底最深的痛苦,成為我永遠無法彌補、終生追悔的深重罪孽。 秋天,母親能用雙拐支撐著走路了,無情的偏癱后遺癥,折磨著她每走一步都大汗淋漓。
在我參加崗前培訓的一個下午,教室外突然閃過一張悲愴而憂傷的面孔,竟是母親。她迎著風,溫柔地呼喚我的名字,花白的頭發被風吹得遮住了臉。
在同學們的注視下,我覺得無地自容,一股無名火沖上頭,我極不情愿地走到母親面前沒好氣地說:“你怎么來了?難道讓我接班不夠,還要讓同學知道我有一個殘廢的媽嗎?”聽到這句話,母親驚呆了,嘴張得很大,卻說不出一個字。過了好一會兒,母親緩緩從衣兜里掏出一個蘋果,用衣角擦了擦遞給我,抖著嘴唇說:“媽來看看你……”然后緩慢轉身,一步一步挪了出去。
看著她那顫抖的身體和蹣跚的步履,我想跑過去追上她,可是想起自己無望的人生,又一次讓自己狠下心來。這是我一生中永遠無法解脫的愧疚和自責——我怎么會如此絕情又如此冷酷?毫不費力就把母親十六年里一口一口喂給我的溫情、道義和童心,完全徹底地摧毀殆盡,悔恨撕扯著我痛不欲生的靈魂…… 一個月后,母親再次腦出血,僅僅三天,就永遠離開了我們。
我轟然意識到,母親腦病之所以快速復發,與我帶給她的絕情打擊關系重大,是我把母親推向了死亡邊緣。在她最后的日子里,我真情地撲在她的懷里,一遍遍說對不起,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她已經聽不清我說話了,我買來再多她喜歡吃的東西也沒用了,她的嘴張不開了。
彌留之際,她好像恢復了意識,依舊像以前一樣對我微笑,摸我的頭發,口齒不清地叫我乳名。我匍匐在她身邊,輕輕摩挲她閉上眼睛的臉,蒼白的慈祥的臉。
我握著她的手,給我以愛撫的手。我將她的手貼在我的面頰上,任淚水流淌…… 送走母親的那個夜里,父親才對我講,母親擔心我體弱,費盡周折讓我接班,而我的無情對抗,加重了母親的病情。
她內心充滿了矛盾痛苦,常常以淚洗面,但強大的母愛支撐著她,頑強地為女兒活著,朝思暮盼女兒的理解……我跪在母親的遺像前,淚水無法遏止地流下來。是我,害死了母親! 人生是一次性的。
如果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來,哪怕再經受一次痛苦的訣別也是幸福,但是過往不復,猶不可追。母親用生命告訴我,塵世間,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沒有比愛更珍貴的感情;人生——它不是無盡頭的抱怨,而是頂著苦難默默又堅忍的奮斗本身。
十七年過去了,我早已忘記命運的捉弄,用一顆感恩的心,微笑著面對生活,即便急流險灘也無所畏懼,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我將得到母親永久的祝福。二、雪 美麗的雪花飛舞起來了。
我已經有三年不曾見著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現在更遲一點,也曾見過雪。
但那是遠處山頂的積雪,可不是飛舞的雪花。
2.一篇短篇散文~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是原創保留版權呵呵】
有一個故事觸動我的靈魂已經很多年了:那是一個夏日的午后,太陽如火炙烤大地。一位老太太吃力地翻曬著大片的蘑菇,汗水沿著鬢發不間斷地滴下。有過路人同情地問;“老人家年齡這么大了,為什么在正中午做這艱苦的工作?”老人淡淡地笑了笑:“因為太陽照在那兒。”
“因為太陽照在那兒”。淡淡的一句話,卻如驚雷般劃過。
朝升夕落,太陽默默地把溫暖和光明灑遍大地。我困惑,是什么力量推動他穿越億萬年的歲月而無絲毫退縮和怨恨?婉轉百啼,青鳥執著地把激情和歌聲獻給春天。我感動,是什么力量激勵她唱響生命的禮贊而不悔鮮血染紅白羽?
浩浩湯湯,天地萬物運化不息,各自秉承一份生命的職責,默默奮斗,無怨無悔。茫茫的宇宙,人于其間恰如微塵一粒,卻因為生命的賦予,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權利而不容輕慢侮辱,擁有了生存發展的意義而不可摧殘磨滅。
歷史的長河,浪潮涌動,坎坎坷坷,險阻重重。一部《史記》“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審其時也,太史公搜羅百代,踏尋萬里,身受腐刑,歷人生奇恥大辱而成絕世奇書。猶如“高速旋轉的陀螺,混忘世界”,居里夫人幾十年的青春折耗于黑暗狹小的實驗室,那一克比黃金還要貴重百倍的鐳來自于幾噸重的瀝青提煉。
有誰的生命風帆永遠順暢,哪一個的人生道路坦蕩如砥?“因為太陽照在那兒”,這難道能成為退縮不前的理由,怠惰放縱的借口?
一切的風浪波折因為生命的自我覺醒而平息。正是因為內在的覺醒,生命的歷程才無怨無悔,沉默也如驚雷。
3.求一篇簡短優美的散文字數300
青春不是年華,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像、熾熱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
青春氣貫長虹,勇銳蓋過怯懦,進取壓倒茍安。如此銳氣,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則更多見。年歲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丟棄,方墮暮年。
歲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膚;熱忱拋卻,頹唐必致靈魂。憂煩、惶恐、喪失自信,定使心靈扭曲,意氣如灰。
無論年屆花甲,抑或二八芳齡,心中皆有生命之歡樂,奇跡之誘惑,孩童般天真久盛不衰。
人的心靈應如浩淼瀚海,只有不斷接納美好、希望、歡樂、勇氣和力量的百川,才能青春永駐、風華長存。
一旦心海枯竭,銳氣便被冰雪覆蓋,玩世不恭、自暴自棄油然而生,即便年方二十,實已垂垂老矣;然則只要虛懷若谷,讓喜悅、達觀、仁愛充盈其間,你就有望在八十高齡告別塵寰時仍覺年輕。 。
4.找一篇比較短的散文
《懷想天空》
一個人行走在遠方
總渴望天空那蔚藍的問候
安安靜靜地
躺在靈魂深處與一切相擁 ——題記 處在喧嘩的都市,總是希冀逃離浮華,追求安謐,渴望與天空相融,當一切
逃離被計劃的天衣無縫之時,現實擊碎你的一個個幻想,城市也趕來吞噬你
的渴望。在我們心中,卻無一不本能地保持著人類始祖傳給我們的對天空的
渴望,那是對自由膜拜,對自然的向往。
走出城市,摒棄那些所謂地“秩序”構建的社會,人際關系,你會發現自己
年輕了,因為天空是不會蒼老的,站在天空下,自己就沒有歲月的痕跡了。
有人不禁問:城市也有天空,為什么城市不是年輕的呢,對此,我說的是,
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中,永遠充斥著人工的氣息,工業污染,噪音污染等,
那不是自然的天空,永久的天空!過多的傷害已使那里的天空過早蒼老,衰
亡。
天空是大地已婚的伴侶,綿薄地風是他們的私語,倘佯在一片白云之間,與
每一只鳥兒交流,天空擁有了詩般的回憶,多少次東升的旭日在它廣袤的畫
布上劃過一道道漣漪;多少次晚歸的月牙兒和燦爛的星辰點綴夜晚的夢,你
都依依記得。與天空相擁,是用我們的心靈與自然交流,傾聽它把每一個古
老的傳說,美好的情愫講給我們,面對它,我們都是涉世未深的孩童。
遙望天空,當你看見北雁南飛的秋季,你是否會記起千年前的詩人低吟:碧
云天,黃葉地“的凄美;當你看見天邊的牧歌送來的羊群,你是否會記起百
年前那個溫婉多情的女子在天邊吹奏的羌笛。當你的心靈與天空共振時,你
才會發現,靈魂也是屬于天空的
如果說早晨的天空是詩的海洋,那么夜晚的天空則是故事的天堂,曾幾何時
我們“臥看牛郎織女星”又幾何時我們在大熊星座中,尋找那塵封的神話。
望滿天星辰,我們開始思考自己,反思生命,邁出了向太空前進的第一步。
與其說文人成就了天空,毋寧說天空成就了人類的文明。
與天空為伴,意味著最真灼的愛,也是自己與靈魂交流的捷徑。因為在天空
的世界里,我們才離自己更近,離天堂最近。
5.求一篇短篇散文詩~~
夜,好寂靜。
沿著月光走在幽靜的小路上,仰望天空里的那一片寧謐。
緩緩的,靜靜的,月光再小溪里灑下一片似乎是銀光鋪成的路。水面上,一點一點的,微風吹起的水波,把那一片銀白碎成點點星輝。
它跳躍著,與天上的繁星相映。
星光一閃一閃的,也映著水面上的波紋。好美麗,其中隱約的有幾縷溫馨在浮動。
水好清澈,可以看到它緩緩的流到天際。
直到遠了,看不清了,只剩下一種無法說清的快樂,在心中蕩漾。
望著天上微傾下的幾縷月光,小心的,拿出早已折好的紙船。
天空里,月光把小船染成了銀白的顏色。緩緩的托著它,放在平靜的水面上。
晚風靜靜的吹起,小船在水上一點點飄遠了。
坐在小溪邊,望著它歸去的景象,潔白的小船,緩緩融入無盡的夜色之中。
小船漸行漸遠,反射的銀光也漸漸的看不清了。朦朧中,看到好多好多銀火蟲在飛舞,在天空里,在點點繁星之間,有更迷離的光彩,環繞。
水面如紗一樣平滑,盡管微風吹起縷縷波紋。
遠處燈塔上的燈亮了,照亮了小船要去的路,也照亮了生命的路。
它,好遠好遠,似乎聳立在天際,小船向著燈塔上的光芒緩緩漂去,帶著那曾經許過的愿望漂遠了。
等待回音,在浩淼煙波里,也許是另一種情趣,在夜色里閃現。
默默的站起來,望著那水天連成一色的墨藍,心里還在期盼夢想的實現。
終于,小船再也看不到了。才緩緩轉過頭,在月光里微笑。回憶之中,這似乎是很完美的終結。
珍惜它,也許可以等到所希望的故事。夜色里,銀火蟲還在飛舞,浮云繚繞,映襯出一條天上銀光的路。
如雪般透明的,不僅是心靈,也還有對于希望的執著。
紙船遠走了,回憶也漸漸拉長了,讓它在夜色里,在那屬于自己的空間里,劃出它明亮的曲線。
我走了,不想帶走什么,僅僅希望遠在天際的地方,可以有理解我的心的思念。
盡管它好稚嫩,有再多的傷感,也許只化作飛雨,陪伴月光。
時間緩緩而去,回憶也終不再清晰。
紙船上只有一行淡淡描過的字跡,“我是陪伴彩虹的鳥兒,希望能與你一起飛翔。”
>是一首外國散文詩,詩的作者是印度近代偉大的詩人泰戈爾,也是世界文學史上的匠師。他長期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191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新月集》是一部以兒童生活和情趣為主旨的英文散文集。主題是歌頌兒童,表達詩人對兒童的熱愛與同情。《紙船》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這首詩充滿童稚的想象,細膩的刻畫了孩子天真可愛富于幻想的性格和心理。
為了突出想象的事物,突出富有兒童特點的種種動人情態和奇思妙想,詩人注意運用限制、修飾性詞語。比如,紙船是“用大黑字寫我的名字和我住的村名”的紙船,花是“黎明開的”,籃子是“滿載著夢的”,夜里,我的紙船“在子夜的星光下緩緩地”浮泛前去。這些詞或短語不僅使我的奇思妙想明確突出,而且形象、具體,使童趣更濃。
6.求一篇簡短優美的散文字數300
雨,像銀灰色黏濕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天也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纏滿著蛛絲網的屋頂。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頂上剝落的白粉。在這古舊的屋頂的籠罩下,一切都是異常的沉悶。園子里綠翳翳的石榴、桑樹、葡萄藤,都不過代表著過去盛夏的繁榮,現在已成了古羅馬建筑的遺跡一樣,在蕭蕭的雨聲中瑟縮不寧,回憶著光榮的過去。草色已經轉入憂郁的蒼黃,地下找不出一點新鮮的花朵;宿舍墻外一帶種的嬌嫩的洋水仙,垂了頭,含著滿眼的淚珠,在那里嘆息它們的薄命,才過了兩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這樣霉氣薰薰的雨天。只有墻角的桂花,枝頭已經綴著幾個黃金一樣寶貴的嫩蕊,小心地隱藏在綠油油橢圓形的葉瓣下,透露出一點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靜悄悄地下著,只有一點細細的淅瀝瀝的聲音。桔紅色的房屋,像披著鮮艷的袈裟的老僧,垂頭合目,受著雨底洗禮。那潮濕的紅磚,發出有刺激性的豬血的顏色和墻下綠油油的桂葉成為強烈的對照。灰色的癩蛤蟆,在濕爛發霉的泥地里跳躍著;在秋雨的沉悶的網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滿愉快的生氣的東西。它背上灰黃斑駁的花紋,跟沉悶的天空遙遙相應,造成和諧的色調。它噗通噗通地跳著,從草窠里,跳到泥里,濺出深綠的水花。
雨,像銀灰色黏濡的蛛絲,織成一片輕柔的網,網住了整個秋的世界。
或:
夜
每晚的夜空,都是那么空寂。只有幾顆星星在閃爍,月亮也不知去了何處。我好想像星星安那樣,無憂無慮,閃爍著星光…………
月
月,的光好清澈。沒有受過一絲污染,月的光照耀著人間,想在人間灑下一片看不到,摸不著的金子。人間到處是金黃色的,天上的星星把天空點綴的那么美麗……
花
花的種類有千萬種,兒每種花都有每種花的特點。黃色的菊花很大方,粉色的荷花很柔美,紅色的玫瑰很熱情,紫色的薔薇很嬌慣……花都散發著沁人心脾的清香,讓人賞心悅目……
云
天空中的云,白的明亮,白的清爽,白的純潔……它把天空點綴的像棉花一樣,總是在天空中飄蕩……
天空,大地,海面。夜。月。花。云。我的心。
7.求一篇短篇的散文
既然是用來朗誦,名家散文合適吧。
【《花拆》——張曉風 】 花蕾是蛹,是一種未經展示未經破壞的濃縮的美。花蕾是正月的燈謎,未猜中前可以有一千個謎底。
花蕾是胎兒,似乎渾淹無知,卻有時喜歡用強烈的胎動來證實自己。 花的美在于它的無中生有,在于它的窮通變化。
有時,一夜之間,花拆了,有時,半個上午,花胖了,花的美不全在色、香,在于那份不可思議。我喜歡慎重其事地坐著曇花開放,其實曇花并不是太好看的一種花,它的美在于它的仙人掌的身世的給人的沙漠聯想,以及它猝然而逝所帶給人的悼念,但曇花的拆放卻是一種扎實的美,像一則愛情故事,美在過程,而不在結局。
有一種月黃色的大曇花,叫“一夜皇后”的,每顫開一分,便震出轟然一聲,像繡花繃子拉緊后繡針刺入的聲音,所有細致的蕊絲,頓時也就跟著一震,那景象常令人不敢久視——看久了不由得要相信花精花魄的說法。 我常在花開滿前離去,花拆一停止,死亡就開始。
有一天,當我年老,無法看花拆,則我愿以一堆小小的春桑枕為收報機,聽百草千花所打的電訊,知道每一夜花拆的音樂。 【《歲月》——席慕容 】 好多年沒有見面的朋友,再見面時,覺得他們都有一點不同了。
有人有了一雙悲傷的眼睛,有人有了冷靜的嘴角,有人是一臉的喜悅,有人卻一臉風霜;好像幾十年沒能與我的朋友們共度的滄桑,都隱隱約約地寫在他們臉上了。 原來歲月并不是真的逝去,它只是從我們的眼前消失,卻轉過來躲在我們的心里,然后再慢慢地來改變我們的容貌。
所以,年輕的你,無論將來會碰到什么挫折,請務必要保持一顆寬諒喜悅的心,這樣,當幾十年后,我們再相遇,我才能很容易地從人群中把你辨認出來。 【《窗外》——王其忠】 從我居室的窗口望出去,可以看到一株高高的芙蓉樹。
在那煙樹參差的春日里紅點點,煞是迷人。它牽動我的靈感,撩撥我的文思,久而久之,我竟視這位隔窗而立的“鄰居”為知己了。
可是,有一個早晨,我推窗而望,驀然發現昨夜的一場風雨已將它剝蝕得面目全非。立時,一種“繁花落盡”的悲涼掠過了我的心頭!我不由感慨系之:在人生道路上磕磕絆絆,幾經周折,幾度滄桑,又一次次地失落了許多至愛的朋友,生命不正如同這隨風而逝的繁花么?! 這件事過了些時日,也就漸漸地淡忘了。
一次,我下鄉歸來,感覺到室內空氣有些沉悶,就不經意地打開了窗戶,頓覺眼前一亮:一樹火紅的三角梅映入眼簾,它在夕陽的背景下定格。意外的驚喜使我幾乎不能自制,我詫異,當初在落英的背后,為什么竟沒有發現這萌動著的不屈的生命呢? 【《一朵白薔薇》——冰心】 怎么獨自站在河邊上?這朦朧的天色,是黎明還是黃昏? 何處尋問,只覺得眼前竟是花的世界。
中間雜著幾朵白薔薇。她來了,她從山上下來了。
靚妝著,仿佛是一身縞白,手里抱著一大束花。 我說,“你來,給你一朵白薔薇,好簪在襟上。”
她微笑說了一句話,只是聽不見。然而似乎我竟沒有摘,她也沒有戴, 依舊抱著花兒,向前走了。
抬頭望她去路,只見得兩旁開滿了花,垂滿了花,落滿了花。 我想白花終比紅花好;然而為何我竟沒有摘,她也竟沒有戴? 前路是什么地方,為何不隨她走去? 都過去了,花也隱了,夢也醒了,前路如何?便摘也何曾戴? 【《圈兒》——冰心】 讀《印度哲學概論》至:“太子作獅子吼:‘我若不斷生、老、病、死、優悲、苦惱,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不還此。
’”有感而作。 我剛剛出了世,已經有了一個漆黑嚴密的圈兒,遠遠的罩定我,但是我不覺得。
漸漸的我往外發展,就覺得有它限制阻抑著,并且它似乎也往里收縮——好害怕啊!圈子里只有黑暗,苦惱悲傷。它往里收縮一點,我便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
結果呢?它依舊嚴嚴密密的罩定我,我也只有屏聲靜氣的,站在當中,不能再動。 它又往里收縮一點,我又起來沿著邊兒奔走呼號一回;回數多了,我也疲乏了,——圈兒啊!難道我至終不能抵抗你?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么?起來!忍耐!努力! 呀!嚴密的圈兒,終竟裂了一縫。
——往外看時,圈子外只有光明,快樂,自由。 只要我能跳出圈兒外!前途有了希望了,我不是永遠不能抵抗它,我不至于永遠幽囚在這里面了。
努力!忍耐!看我劈開了這苦惱悲傷,跳出圈兒外! 【《日》——巴金】 為著追求光和熱,將身子撲向燈火,終于死在燈下,或者浸在油中,飛蛾是值得贊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間它得到光,也得到熱了。
我懷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趕日影,渴死在旸谷。 為著追求光和熱,人寧愿舍棄自己的生命。
生命是可愛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卻不如轟轟烈烈的死。
沒有了光和熱,這人間不是會成為黑暗的寒冷世界嗎? 倘使有一雙翅膀,我甘愿做人間的飛蛾。我要飛向火熱的日球,讓我在眼前一陣光、身內一陣熱的當兒,失去知覺,而化作一陣煙,一撮灰。
【《月》——巴金】 每次對著長空的一輪皓月,我會想:在這時候某某人也在憑欄望月嗎? 圓月猶如一面明鏡,高懸在藍空。我們的面影都該留在鏡里吧,這鏡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在海上,山。
8.求一篇短篇的散文
清澈,明亮的小溪緩緩地流向山的深處,婉轉、歡快的叫聲直沖那云霄深處,活潑、熱烈的瀑布歡快地躍入潭水深處…… 這一幅幅的美景無一不是大自然的杰作。
大自然就如一位畫家,他自如地揮灑手中的筆墨,描繪出一幅幅人間奇景;大自然又如一位鋼琴家,他盡情地敲擊手中的琴鍵,彈奏出一支支美妙的旋律;大自然又如一位魔法師,他盡情地發揮無限的想像力,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跡。 大自然是什么顏色?綠色?紅色?黃色?紫色?……不,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
然而大自然這位畫家總是偏愛于綠色,綠色代表著永恒,象征著和平與永恒。大自然自從誕生的那一刻起,身上就攜帶有綠色的基因,然而正是這些基因造就了如今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同時已孕育著人類這一偉大的智慧生命。
大自然這位畫家自如地調弄手中其它顏色的油墨來點綴美化這大千世界,紅色、黃色等顏色代表繁榮與昌盛,正是因為有了這些顏色基因,大自然才呈現出如今的五彩繽紛與色彩斑斕。 大自然是五顏六色的,那么什么是它生命的真諦呢? “魚翔淺底,鷹擊長空,駝走大漠”這一派和諧的景象不正透露出大自然生命的真諦嗎? 當你從地上拾起一片火紅的楓葉時,你能感受到它的熱烈與悲壯嗎?那火紅的楓葉恰似向你傾吐大自然特有的語言,它教給你“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道理,透過那一片火紅的楓葉,你能否感受到大自然的熱烈與無畏呢? 你聆聽過大自然的聲音嗎?那淙淙的流水淌過那蜿蜒綿亙的小溪的聲音;那云雀直沖云霄的鳴叫聲;那雄鷹振翅搏擊長空的聲音,聆聽大自然的聲音,你將更深一層地理解大自然地深邃與神秘。
當你將腳丫伸入清澈的溪流中,當你在森林中盡情沐浴著清新的陽光,此時此刻的你已經與大自然進行了零距離的接觸,你能不有所感悟嗎? 聆聽自然,感悟自然。
9.怎樣寫好一篇簡單的散文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以線穿珠”。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準。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么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于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
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后,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
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
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
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
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②發揮聯想。
結尾
感慨
10.求一篇簡短美文
花之殤
我第一次發現,花開花謝是以這樣一種令人猝不及防的形式完成的。
校園里開得最早的是白玉蘭。春寒料峭時分,高處向陽的花骨朵兒便綻放美麗高潔的容顏。靜靜的校園里偶爾回響著瑯瑯書聲,我在樹下流連,小心翼翼地欣賞玉蘭的粉裝玉琢,驚嘆其高雅高貴。第二天,繁花滿樹;第三天,花瓣墜落。
榆葉梅開了。這是一種能從根上開花的植物,枝條上綴滿艷麗繁盛的花朵,美麗招搖得近乎無賴,像一個天生麗質的小姑娘,偏又打扮得妖嬈,還要在你面前驕傲地走來走去。
稍不注意,榆葉梅謝了,謝得那么徹底,枝條上,地面上,連一片花瓣也找尋不到。好在醞釀一冬的梨花開了。翠綠的新葉,雪白的花朵,那才是清雅高貴的淑女啊。欣賞梨花最好是在雨后微陰的天氣。鉛灰色的薄云,黑褐色的樹干,越發顯出梨花的清純可愛。
不小心過了個星期天,等再來校園時,梨花便如雪花般紛揚在春風里了。樹下的草坪上,一堆堆花瓣已然有些泛黃,而枝頭只剩伶仃的幾朵殘花,泛著慘白的顏色。滿地的落蕊,就像我此時傷感的心情。
現在,紫藤又開了,甜膩的香氣氤氳在一片新綠中,可我卻無心去拾落花了。我忽然明白,為什么“黛玉葬花”的故事是那么令人傷感,即便沒有那篇“葬花詞”,光想想那種彌漫在花叢中的愁緒,就哀艷得足以驚天動地了。
古人感嘆:“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外國人呼喊:美啊,請停停你的腳步吧!可這做得到嗎?常開不謝的花誰欣賞呢?永恒的美誰珍惜呢?在枝頭宛轉歌唱的小鳥,你能告訴我嗎?小鳥不說話,只有蒙娜麗莎對我神秘地微笑,斷臂的維納斯若有所思地看著我。 (不知你滿意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