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演講稿,關于理想與信念,3分鐘,政治老師要的,幫我寫一篇,發我
《我的理想》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你們好!
我今天要演講的題目是《我的理想》。
理想就像階梯,它幫助我們向著光明的未來攀登;理想就像指南針,它幫助我們尋找人生的方向。一個人如果沒有理想,就如同小鳥沒了翅膀,怎能向美好的未來展翅飛翔?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當士兵,保家護國;有的人想當老師,培育人才;有個人想當醫生,救死扶傷……而我就想當一名基因專家!
當我成了基因專家,我要竭盡自己所能,為人類服務。
現今世界上仍有不少國家,地區,人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像非洲,貧困山區等地方,溫飽成了決定他們生存的關鍵。當我成了基因專家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替他們解決溫飽問題。我會在糧食的脫氧核糖核酸(也就是DNA)上做文章, 改變這些植物的基因鏈,使糧食的得到原來30倍產量。此外,我還要在脫氧核糖核酸雙股螺旋線中再添加人體各部分所需的營養基因,使人體各部分得到最優良的簡化,更好的吸收。再而,我要使這種糧食的種子的成長期縮短,一個季度一收割。
這就是我的理想,一個遠大而崇高的理想。我知道要實現這個理想十分不容易,為了早日實現這個理想,我愿從今天起努力學習,不懈努力。因為我知道,要成為一個基因專家,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方可。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2.我是大一新生,政治老師叫寫一篇《我的理想》演講稿,3分鐘的,2
理想,顧名思義,就是幻想自己長大后能成為心目中認為偉大、高尚等職業的一種想象,簡單的說自己認為長大后的目標,長大以后的職業、工作。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是否是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呢?是否是為社會的進步而努力奮斗的理想呢?你的理想可能是一名誨人不倦的人民教師;可能是一名保家衛國,站守在祖國邊疆的解放軍,還可能是一位維護社會治安而辛勤工作的人民警察,你要問我的理想是什么?我會堅決的告訴你:一名擁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的醫生。
白求恩大夫曾在戰場上的手術臺工作時,占長曾向他請求向后方轉移,白求恩大夫卻說:“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請你勸告別的醫護人員轉移,而我是絕對不能離開自己的陣地的!”是呀!白求恩大夫在硝煙彌漫、彈片紛飛的戰場連續69個小時給傷病員做手術,連眼睛也沒有稍稍休息一下,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有人說,醫生是與病魔做斗爭的最前線的戰士;是在死亡線上為病人掙扎的白衣天使;是救死扶傷、時刻為病人解除痛苦的安琪兒。可見,醫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職業。
在日常生活中,我國現在流行的非典型肺炎(SARS),更是對醫護人員的嚴峻考驗,戴著厚厚的口罩,穿著沉甸甸的隔離服,面對家人的不理解,冒著對被感染病毒的危險在隔離區里忙來忙去,醫護人員的困難可想而知,值得慶幸的是,在我果,積極擁現出一大批研究醫學的而未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堅決要求到最艱難的地方……非典一線隔離區。我堅信,只有好的醫生才會醫治好一個健康的病人。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我國的醫護人員在精神上已經取得了戰斗的根本勝利。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擁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了我理想的實現而努力奮斗。扎扎實實地學好本領,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3.誰有關于理想的演講稿 短的 2~3分鐘
我的理想
一個衣窘迫的浪子,期待著美食飽腹的將來;一個困頓于茫茫風海中的舟行者,渴盼著不遠處能有棲腳的沙岸;一個失意的人,向往著充滿快樂的日子……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如果你要告訴我們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揚那最美麗的理想?你既然活著,你是否為了未來的人類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美麗?我想問你,為未來帶來了什么……
—————摘自《雷鋒日記》
人生是對理想的追求,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燈,失去了這燈的作用,就會失去生活的勇氣。因此,只有堅持遠大的人生理想,才不會在生活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托爾斯泰將人生的理想分成一輩子的理想,一個階段的理想,一年的理想,一個月的理想,甚至一天、一小時、一分鐘的理想。當你聽到這里,同學們,你是否想到了自己的理想?每個人都有理想,我也不例外,我的理想是當一名醫生,來救死扶傷。白求恩大夫曾在戰場上的手術臺工作時,占長曾向他請求向后方轉移,白求恩大夫卻說:“手術臺是醫生的陣地,戰士們沒有離開他們的陣地,我怎么能離開自己的陣地呢?請你勸告別的醫護人員轉移,而我是絕對不能離開自己的陣地的!”是呀!白求恩大夫在硝煙彌漫、彈片紛飛的戰場連續69個小時給傷病員做手術,連眼睛也沒有稍稍休息一下,這是多么高尚的品格啊!可見,醫生是多么崇高、多么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的職業啊!我的理想是當一名擁有白求恩精神、救死扶傷的醫生。為了我理想的實現而努力奮斗。扎扎實實地學好本領,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為人類造福。
最后我想用這句話來結束今天的演講:“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愿每一位少年都懷抱著自己的理想,在人生的航程上不斷乘風破浪,奮勇前進
4.介紹我的理想三分鐘演講稿 初中水平 簡單一點
good afternoon, boys and girls. my name is chen junlei. i'm from qianjia wan. i am 12 years old. i'm a boy, and i am a student. my favorite colour is green. my favorite fruit are apples and watermelons. my favorite foods are pizzas hotdogs and hamburgers.
my old friend is zhu jialiang. this is my new friend, zheng jie. look, this is mr. ji, my english teacher. and he is my cousin.
look, i have a family photo. this is my grandfather. he's not very old. he is 64. he likes watching tv. this is my grandmother. she's 60. she loves me very much. who's this woman? she's my mother. she is 36. she's very beautiful. who's that man? he's my dad. he's 36, too. he always go to school with me. who's this boy? ha, ha, it's me. he's smart.
my speech is over. thank you everyone, goodbye!
5.《理想之燈》3分鐘演講稿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鞠躬)
我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墨翟先生曾說過:志不強者智不達。的確,我國古往今來的大人物們都有“鴻鵠之志”,因此,我認為,一個人不能沒有理想。
我作為在座中的一員,也有理想。而我的理想,則是成為一名科學家,因此,我崇拜的人物就是。
我深知,做一名科學家,所需要的正如liuxue86先生所言:“天才=99%的汗水+1%的靈感。”后天的努力,是成為天才與否的關鍵。先生去世后,科學家們對他的大腦研究,認為這是科學界的一大謎團。但事實上,先生年幼時也被老師斥為低能兒,那么,我由此得出結論:天才是后天鍛煉出來的,腦子越用越靈。
我的理想是成為一名科學家也就是我的愿景。愿景是什么?就是愿望中的前景。假設前景是寶玉,那么愿景就是玉璞。而圣經中說“沒有愿景,人就會消亡。”不幸則是看不到愿景。我既然確定了我的愿景,那么,我將會為我的愿景作出奮斗,努力去實現我的愿景。我們常說:“你的理想決定你成什么樣的器。”我認為,我的理想不能完全主宰我的命運,科學家不是靠空想就能當上的,我們需要有志,無論是幼年、青年、壯年還是暮年,都要勇于探索、勇于嘗試、勇于奮斗。偉大的政治家兼軍事家曹操也曾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我們要為我們的理想、我們的愿景去奮斗,那么,奮斗的目標和方式呢?在中學生中走紅的作家韓寒因為在“七門紅燈”之下落榜,因此極力去諷刺我國的應試教育,我個人則認為,應試教育的“利”大于“弊”,這種制度淘汰了太多太多人。正所謂“吹盡黃沙始到金”,留下的一定是會閃光的。那么,我們就不能在滔滔的學習潮流中被沖下下游。我們常說“力爭上游”。我個人則認為為理想而奮斗之一場人生中的戰役。我們要與不良的習慣戰斗,為了我們的榮譽而戰,為了我們的理想而戰,為了我們的愿景而戰。我的理想、我們的理想將會在這場意義重大的“戰役”中褪盡浮華!
小學階段的最終挑戰正在向我們逼近。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回想起我們在小學階段中的“磨刀”磨出來的成品究竟用于砍柴能砍多久。在過去的六年里,我們看到了我們的成就,為什么有的刀能斬斷亂麻,為什么有的刀卻如朽戈鈍甲,這取決于我們為我們的理想所付出的態度。
科學家需要有過人的智慧、冷靜的頭腦和善于觀察的雙眼。相信在座的同學們大都想成為卓越的科學家,都有遠大的抱負。如果你和我一樣的話,那么就要思考一下我們的這三點具不具備,然后根據實際的情況來確定我們的奮斗目標,然后努力把它變成前景。
可是在考試的面前,即使你有再大的聰明才智,過不了這一關也是白搭。記得有一篇作文,講述了一個美術天才因為年年因英語和政治不過關考不上自己心儀的美術學院,因此郁郁而終。在應試教育的實際考察面前,理想和愿景都是其次的我們的目標是在做好基本的準備后再去為愿景而奮斗。
各位的理想肯定都各有各的不同,但是為它奮斗的過程卻是相似的。屈原的《離騷》中寫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為求“索”,我希望各位能夠在小考中發揮自己的最高水平,而我,也不例外。
為了理想,為了明天,奮力沖向光輝的頂點吧!
我的講話完了,謝謝。(鞠躬)
6.和最近的勵志時事符合的三分鐘演講稿
尊敬的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堅定信念,超越自我》。
海倫·凱勒有這樣一句非常形象而生動的話:“當一個人感覺到有高飛的沖動時,他將再也不會滿足于在地上爬。”正是有了遠大的理想,正是有一種信念,她接受了生命的挑戰,創造了生命的奇跡。
她,盲聾啞集于一身的弱女子竟然畢業于哈佛大學,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奔走呼告,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被評選為20世紀美國十大英雄偶像。理想和信念像熊熊燃燒的烈火使她才走出黑暗,走出死寂,理想和信念像巨大的羽翼,幫助她飛上云天。
從某種意義上說,人不是活在物質世界里,而是活在精神世界里,活在理想與信念之中。對于人的生命而言,要存活,只要一碗飯,一杯水就可以了;但是要想活得精彩,就要有精神,就要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
理想信念使貧困的人變成富翁,使黑暗中的人看見光明,使絕境中的人看到希望,使夢想變成現實。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浩瀚的沙漠中,一支探險隊在艱難地跋涉。
頭頂驕陽似火,烤得探險隊員們口干舌燥,揮汗如雨。最糟糕的是,他們沒有水了。
水就是他們賴以生存的信念,信念破滅了,一個個像塌了架,丟了魂,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隊長。這可怎么辦?隊長從腰間取出一個水壺,兩手舉起來,用力晃了晃,驚喜地喊道:“哦,我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
沉甸甸的水壺從隊員們的手中依次傳遞,原來那種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顯露出堅定的神色,一定要走出沙漠的信念支撐他們踉蹌著,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看著那水壺,他們抿抿干裂的嘴唇,陡然增添了力量。
終于,他們死里逃生,走出茫茫無垠的沙漠,大家喜極而泣之時,久久凝視著那個給了他們信念支撐的水壺。隊長小心翼翼地擰開水壺蓋,緩緩流出的卻是一縷縷沙子。
他誠摯地說:“只要心里有堅定的信念,干枯的沙子有時也可以變成清冽的泉水。”黑人領袖馬釘路德金有句名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夠使你倒下。
如果你自己的信念還站立著的話。”是的,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不要熄滅心中信念的火把。
同學們,不管你現在的成績怎么樣,不管你現在的基礎怎么樣,只要堅定信念,超越自我,你就有了努力的方向,你就有了奮斗的目標,你就有了生活的動力,你就有了成功的希望!誰要是游戲人生,他就一事無成;誰不能主宰自己,永遠是一個奴隸。
7.請幫忙寫一份3分鐘左右的初一政治新聞演講
云南盈江地震連發4次地震 遇難人數達14人 從云南省盈江縣政府了解到,截至10日15時20分,地震造成部分房屋不同程度倒損,初步了解已有14人死亡,135人受傷。
目前,相關災情正在進一步核實統計當中,云南省、德宏州和盈江縣正全力開展救災工作。地震過后 據初步了解,云南盈江縣剛剛發生的地震已經造成包括一名副縣長在內的人員受傷。
從盈江縣政府了解到,盈江地震震中在距縣城兩公里的平遠鎮仕明村。衛崗表示,兩個多月來盈江已經發生大大小小地震1200多次,已造成房屋嚴重受損,此次地震級別較高,對生命財產安全造成損失估計較大。
據中國地震網消息,3月10日12時58分在云南盈江發生5.8級地震,震中位于北緯24.7度,東經97.9度,震源深度約10公里。 此后10分鐘內,當地又連續發生3次余震,震級分別為4.7、4.5和3.6級。
據當地媒體報道,盈江縣城里房屋倒塌情況比較嚴重。 據中央電視臺最新報道,目前消防官兵及武警官兵已趕到現場,消防官兵透露,目前已確認有兩人被倒塌房屋壓住。
盈江縣地處云南省西部,德宏州西北部,位于東經97°31′~98°16′,北緯24°24′~25°20′之間。其東北面與騰沖縣接壤,東南面與梁河縣接壤,南面與隴川縣接壤,西面、西北、西南面與緬甸為界。
國境線長214.6公里,自古以來有33條通道通往緬甸。 鏈接:地震中的生命自救 家中自救 地震突發時,您若在家中,切不可貿然外逃,特別是居住在高層樓房、建筑物密集公寓區等。
應立即在居所選擇較理想的地方躲避,如床下、桌子底下。單元樓內,可選擇開間小的衛生間、廚房、儲藏室及墻角。
這些地方跨度小、樓房又是現澆鋼筋混凝土,整體性好,大多還有上下水道等的支撐,相對來說較為安全。而急忙外逃時,樓頂欄桿、陽臺及其上面的花盆以及各種墻體外閃時會倒下砸傷行人。
地震過后,房內人員應有組織、有秩序地迅速撤離已遭破壞的建筑物。高層住戶向下轉移時,千萬不能跳樓,也不能乘電梯。
農村由于較少高層樓房,而且場地開闊,地震時可逃出戶外,如來不及時,最好也在室內避震。可躲在桌下、床下或其他理想的地方,依靠它們的支撐,擋住砸下的水泥塊和磚塊等。
要注意遠離窗戶。 外逃時,最好頭頂被子、枕頭或安全帽。
為防止震時門框變形打不開門,在防震期間,如家居安全條件允許,最好不要關門。地震突然發生后,必須抓住時機拉斷電源、關閉煤氣、熄滅爐火,以防火災和煤氣泄溢等次生災害。
汶川地震后,我市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組織開展中小學校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有效地提升了中小學校師生應對地震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市民也可自行組織應急疏散演練,提高應對突發性災難的技能。
戶外自救 (1)地震時,我們不主張室內人驚慌外逃。同時,你在戶外,切記地震時也千萬不能冒著大地的震動進屋去搶救你的親人。
要克制感情避免更大傷亡。首先保存自己才能在地震過后,及時搶救親人、朋友。
(2)駕車司機要就地剎車。 (3)如果你在街上行走時地震,最好將自身的皮包或柔軟的物品頂在頭上。
應該迅速離開變壓器、電線桿等危險設施、設備和圍墻、狹窄巷道等,跑向比較開闊的空曠地帶。 (4)地震時如果你處在有毒氣體的化工廠廠區,這時要朝污染源的上風處迎風奔跑。
(5)山區傍山而建的建筑物的居民、村民,要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防止山體滑坡、坍塌和泥石流等地震引起的災害危害。如果你在山坡,千萬不要跟滾石往山下跑,而應躲在山坡上隆崗的背后;同時還要遠離陡崖,防止滑坡、泥石流對你的威脅。
(6)居住在海邊和船上人員,如果發現海水突然迅速后退,比平時退潮更快,退潮位更低,你要注意海嘯突然襲擊的可能,船上人員要迅速撤離船只到陸上,并盡快向高處轉移。 此外,若是條件許可,地震發生時最好到應急避難場所避難。
2006年我市就建成了我省首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刺桐公園避難所。2008年以來,又落實經費267萬元,建設中山公園、東湖公園、僑鄉體育中心,市直9所中小學操場緊急避難場所。
地震發生時可就近選擇這些場所躲避災難。 被埋廢墟下的自救 地震發生時,若來不及避開,被埋廢墟下,應注意用手巾、衣服或衣袖等捂住口鼻。
還應想方設法將手與腳掙脫開來,并利用雙手和可以活動的其他部位清除壓在身上的各種物體。用磚塊、木頭等支撐住可能塌落的重物,保持足夠的空氣呼吸。
無力脫險自救時,應盡量減少氣力的消耗,待外面有救援人員時方可采取呼叫、敲擊物件等方法引起救災人員注意以及時搶救。在被壓埋的期間,還要想方設法在周圍尋找水源、食物或代用食物,包括自己的尿液等。
此時,求生才是最重要的。 險情發生時的互救 震災發生時既要保持鎮靜的心理,更要發揚大無畏和救死扶傷精神,自覺投入搶險救災。
震后救人的一般技術有這幾點: (1)救人時,應先確定傷員的頭部位置,迅速清除傷員口鼻內的塵土;暴露胸腹部,如窒息時應進行人工呼吸。挖到傷員時,不可再用利器刨挖。
(2)梁柱相互疊壓時,要注意對上面重物的支撐。清除壓埋阻擋時,要注意保護支撐物。
(3)被救人擺脫危險可借自己力量爬出時,為爭取時間,營救人員可依次搶救其。
8.我的愿望三分鐘演講稿
我的愿望(演講稿) 戰爭是充滿硝煙的,它從至今,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傷害最大的東西。
它隨著人類社會,一起成長,傷害也越來越大,它使得近億萬甚至更多人流浪街頭,家破人亡. 事實上,戰爭是原始人類彼此爭斗的放大。這一千年,有多少次戰爭?有幾年和平?有多少因戰爭而引起的傷亡?和平時期真的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間隙嗎? 戰爭,這個使人類的相殘殺的怪物,伴隨原始公共社會未期的私有制度和階級制度的出臺,悄然來到人間。
成為解決民族和民族;國家和國家、階級和階級、政治集團和政治集團之間矛盾的最高斗爭形式。 在這個千年里,我們這個星球上究竟打了多少仗?我們很難有確切的說法,美國學者昆西賴特在他的《戰爭研究》中引證了一個很不完整的統計表明從1100年——1938年共838年中,單是歐洲就發生了“規模較大的戰爭”4452次。
盡管非常不確切,但如果以此為基礎將統計的上下時延長到1000年,又會有多少次“規摸較大的戰征”? 上引同一部著作16,17兩個世紀主要歐洲國家約有65%的時間正式處于戰征狀態。也就是說只有35%的時間為和平。
上述國家在18,19,20世紀正式處于戰征時期的時間有所減少,但這并不包括美洲,非洲和亞洲的殖民戰征和干涉。 戰爭帶來了傷亡。
歐洲三十年戰征(1618至1648)是中世紀末期破壞性最大的戰爭。有材料說,這次戰爭的主角之一德國,當時總人數近1800萬,陣亡和死于瘟疫的軍民總數高達600萬左右,約占戰爭前總人數的3分之1。
而二戰的傷亡人數更讓人觸目驚心:一戰死亡總人數約1000萬人,二戰死亡人數高達5000萬人,單是中國抗日戰爭軍民死亡人數據今為止不完整統計就遠遠超過了2000萬人. 戰爭是殘酷的,它可以在一剎那多走人的一切,請不要再有殘忍的戰爭,這是我的愿望。
9.求一篇簡短演講稿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20年前,一個年輕人離開故鄉,開始創造自己的前途。他動身的第一站,是去拜訪本族的族長,請求指點。老族長正在練字,他聽說本族有位后輩開始踏上人生的旅途,就寫了3個字:不要怕。然后抬起頭來,望著年輕人說:“孩子,人生的秘訣只有6個字,今天先告訴你3個,供你受用半生。”
20年后,這個從前的年輕人已是40多歲,人到中年,有了一些成就,也添了很多傷心事。歸程漫漫,到了家鄉,他又去拜訪那位族長。他到了族長家里,才知道老人家幾年前已經去世,家人取出一個密封的信封對他說:“這是族長生前留給你的,他說有一天你會再來。”還鄉的游子這才想起來,20年前他在這里只聽到人生的一半秘訣。拆開信封,里面赫然又是3個大字:不要悔。
我之所以喜歡這個故事,是因為它告訴了我們,明智的生活態度。
古人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這話說得有些絕對。
有些事,很難不煩惱,比如,為了生存而工作,因為疾病而治療。當然,我們可以采取“既來之,則安之”的態度,因為避免不了,所以心平氣和地面對,不把精力和時間浪費在抱怨上。這也是一種明智的生活態度。
但也有很多事,是實在沒有煩惱的必要,因為它根本就不存在。那就是“過去的事”和“未來的事”。
過去的事,已經過去,無論怎樣后悔,也無法挽回,重要的是記取教訓,避免未來重蹈覆轍。
未來的事,還未到來,無論怎樣擔憂,也無法面對,重要的是做好當下,為未來打下基礎。
為“過去的事”后悔,為“未來的事”擔憂,是沒有用的,也是不理智的,但有的人就是擺脫不了。
究其原因,是因為他們缺乏自信,沒有安全感。表現出來就是追求完美,想掌控一切。
只有這樣,才能讓他們覺得安全。所以,過去的不完美,讓他們耿耿于懷;未來的不確定,讓他們心神不定。
但是,這個世界本來就是不完美的,本來就是無法掌控的,我們不可能不犯錯誤,不可能事事成功,不會人人、事事都贊美我們,我們必須接受自己的犯錯帶來的后果,接受自己在某些事上的無能為力,接受因為缺點被人批評,接受命運的泰否,生命的遺憾,相信自己,能夠承擔一切后果,有能力面對未來。
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擁有安全感,才能擺脫無謂的煩惱,坦然得面對一切。
接受改變不了的,改變能夠改變的,忘記過去,活在當下,隨遇而安,才是明智的生活態度。
大約是這樣,你認真的看一下吧!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理想三分鐘的簡短演講稿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