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力有多大
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其學說不僅影響了中國幾千年的發展進程,還深刻地影響著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模式,成為東方人品格和心理的理論基礎。
以孔子為代表創立的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和基礎,時至今日仍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巨大的積極作用。孔子不僅屬於歷史,也屬於當代,不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
2005年3月8日,《參考消息》第14版整版轉載了香港《鏡報》文章《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孔子在國外》和新加坡《聯合早報》文章《孔子再次周游列國》,較為詳細地闡述了孔子及其思想在世界上的影響和地位。在西方人心目中,孔子與希臘古代哲人蘇格拉底、柏拉圖一樣享有盛名,和莎士比亞一樣,相信和諧、等級、社會秩序和奉行愛國主義。
絕大部分西方人對孔子尊敬有加。 西方人心目中的孔圣人--孔子在國外 德國柏林得月園的入口處,矗立著兩米多高的大理石孔子塑像,基座上刻著“已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孔子名言。
德國人把孔子和康得共同尊為教育學的奠基人。 西方出版的“100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中,孔子排名第五。
美國人還尊孔子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在西方的300年 最早把儒學介紹給西方人的是明清時期來華的傳教士。
傳教士利瑪竇將《論語》翻譯成了拉丁文,于1687年在法國巴黎出版,可見孔子思想在西方流傳至少已有300年的歷史。1691年出版的《論語》英譯本是最早的孔子著作英譯本 ,該書的前言中說:“這位哲學家(孔子)的道德是無限輝煌的。”
西方的儒學研究 18世紀時,孔子學說就在歐洲學術界引起了廣泛討論,到了20世紀,西方出現了欽佩孔子的高潮,60年代在大眾中形成了東方文化熱。 西方人看來,孔子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留下“親筆”作品、但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影響的三個偉人之一。
流傳下來的《論語》是由孔子的學生在他去世后撰寫的;記錄古希臘蘇格拉底思想的《辯白》是由他的學生柏拉圖在他被處死以后撰寫的;描述耶穌言行的《福音書》也是由他的門徒在他被釘上十字架后幾十年里完成的。 20世紀以前,義大利、法國在研究儒學文獻方面達到了一定水準。
英國傳教士理雅各完成的四書五經、《老子》、《莊子》譯著,被稱為19世紀英語世界最杰出的漢學成果之一。美國人對儒家的研究要晚得多,美國學者顧立雅的《孔子與中國之道》代表了美國20世紀50年代儒家研究水準。
耶穌比孔子晚5世紀 孔子說過“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耶穌也曾說過“你們想讓別人怎麼對待自己,就應該怎麼對待別人。”這兩句名言在西方被稱為“黃金律”,但是耶穌比孔子要晚整整5個世紀!雖然孔子不是宗教創始人,但國外卻常把孔子與耶穌、穆罕默德以及釋迦牟尼相提并論。
孔子與“亞洲價值觀” 如果說經濟增長與其背后的文化存在著必然聯系的話,有人把“東亞經濟模式”稱之為東方“儒家資本主義”。1995年11月19日,《華盛頓郵報》載文說:“亞洲的政治家、學者和商界領導人自豪地宣稱,他們有孔子文化模式,認為他們的文化價值比我們的好。”
1996年1月8日,倫敦《金融時報》刊登文章,教訓美國人應向亞洲學習,“美國如果鼓勵美國人自愿地去采用一些孔子的教誨,其社會將會有莫大的受益。”美國1999年出版的《孔子住在隔壁:東方在教導我們西方應如何生活》一書指出:“東亞國家在不同程度上已經成為繁榮的工業社區,社會奇跡也伴隨著經濟奇跡而產生,因為生活在那里的人通常堅守著儒家的教導。”
孔子與現代管理 不少東方和西方的學者認為,從復雜變化的情勢中尋求合理的解決辦法,就是“中庸”。日本人竹添光鴻把中庸解釋為“合情、合理、合法”,即“合理化管理”。
有人用M理論來代表中國人的管理之道 ,M是 英文中人、中庸與管理的字首,在英文26個字母中,M正好居中,正合中庸之道。 簡單來說,孔子的思想文化對中國是幾千年的影響。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孔子的儒家思想,是占統治地位的。 對于孔子的研究,在最近在世界范圍內引起了關注。
在封閉的封建社會里,很難談到對世界的影響和在世界上的地位。
2.【孔子對世界的影響要簡潔,不超過600字,幫下哈】
1.哲學上的貢獻《易》是大道之源,是中國哲學之源.《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圣,世歷三古".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闡發易理.《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范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如:"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2.教育上的貢獻孔子時代,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提出"有教 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教育對象則"有教無類";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弟子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重視德育,智仁勇并舉而以仁為中心;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當仁不讓于師要求弟子學以成才,學以致用.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3,文學上的貢獻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樂經》失傳.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余篇,孔子刪除其重復的,選取其"可施于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本.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論文獻.孔子對《詩經》的解說,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后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范.。
3.孔子在當今世界的影響力
不知道行不行。
儒學早在漢唐時期便超出中國范圍,向東南亞和東北亞國輻射,形成"儒教文化圈"。在整個人類文明發展史上占有重要位置。
孔子創立的儒學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構成,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而且是東亞地區的文化傳統和文明精神,在世界思想史和世界文明史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許多學者認為,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文化,不靠武力,遠播海外,輻射到周邊國家,形成了廣大的儒學文化圈,覆蓋的人口超過全人類的四分之一。孔子文化于16世紀末、17世紀初傳到歐洲,造成很大震動。中國的文官制度經歐洲人改造,成為西方的文官制度;孔子、儒家思想還啟發了歐洲啟蒙思想家,在思想啟蒙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法國霍爾巴赫主張以儒家道德代替基督教,狄德羅認為中華民族的歷史、藝術、智慧、政治、哲學趣味,無不在所有民族之上;伏爾泰認為儒家是最好最合人類理性的哲學,并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寫入法國最早的《人權和公民權宣言》中;萊布尼茲主張中國文化與歐洲文化相互結合、溝通;沃爾夫主張以儒家倫理來補充基督教的不及,而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所用的精神辯證法與中國儒家經典《大學》的辯證法相吻合;費爾巴哈汲取孔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強調對己以合理的自我節制,對人以愛,并試圖把這種道德推廣到家庭、集團、社會、民族和國家中去。
東亞經濟騰飛與儒學文化
日、韓等東亞各國幾十年來在經濟上取得了巨大成就,這和對這些國家社會和文化影響極深的儒學文化不能說沒有關系,就此,海內外學者進行了探討和交流。
日本學者田久孝翁談到日本能成為經濟大國時,認為其中一條主要原因即日本經濟是貫徹和平經濟學思想,而和平經濟學的出發點則應歸之于經世濟民的思想,經世濟民正是儒學思想的成分。他滿懷激情地倡議儒教文化圈的確立。李#平(中國社科院)分析了儒學文化為基礎的"東亞意識"與東亞"金融危機"的關系:東亞地區曾出現過的經濟高速發展的奇跡是實實在在的,做為東亞奇跡的文化基礎是"東亞意識",而形成東亞地區這次金融危機的主要原因是東亞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產業結構問題、泡沫經濟問題、銀行系統問題等。這場危機已基本過去了,而克服這場危機的最有效的方法是充分調動東亞社會內部的因素,而"東亞意識"是其積極因素之一。
湯恩佳認為,日本經濟的成就和社會形態是利用儒學思想的最佳成果。儒學對日本社會和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代,突出王陽明的儒學精神、孔子思想,后來與現代化相結合,實踐出今天國強民富、社會安定的日本。
"和"則興,"同"則衰。黎紅雷(中山大學)指出,東亞地區在"后現代化"過程中充分發揮了"和則多力"優勢,實行"舉國一致"體制,動員全民族全社會力量,創造出像日本那樣的"政企聯合體"和"企業命運共同體"的協作模式,形成了建設現代化的"合力"。在短短二三十年里趕上了歐美國家幾百年的現代化進程。但實踐中未把握好"和諧"與"同一"的分寸。偏愛追求和諧,為和而求同趨同,甚至去和而取同,出現了像韓國那樣的"官商合一"之僵硬體制,結果窒息了社會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陷入"同則不繼"局面,帶來了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惡果。這也可以是一個前車之鑒。
孔子屬于全世界
孔子有“圣人”之稱,他被評為對世界具有重大影響的前百名。顧名思義就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和開拓者。他們所以受世人敬仰千年不光是所創立的儒家思想成為2千年中國的正統思想,還因為古代的中國的強大張力把儒家思想向外輻射。在東亞形成了一個“龍文化圈”,包括朝鮮,韓國,日本,越南,馬來半島。。。而隨著現代中國的崛起,亞洲經濟的發展,儒家思想也開始受到西方的關注。現在,在世界各地孔子學院越來越多。
4.孔子的影響力
孔子思想對后世中國人的影響很大
“禮”作為中國宗法分封與專制集權農耕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禮”一方面促進了個人道德品質的完善,也促進了家庭倫理關系的協調,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愛幼、團結和睦的家庭倫理關系。但同時又形成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東西。這種通過修身、齊家而形成的道德修養和家庭倫理,逐漸積淀成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
“禮”作為中國宗法分封與專制集權農耕社會的道德規范和生活準則,對中華民族精神素質的修養起了重要作用。“禮”一方面促進了個人道德品質的完善,也促進了家庭倫理關系的協調,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愛幼、團結和睦的家庭倫理關系。但同時又形成了三綱五常,三從四德之類的東西。這種通過修身、齊家而形成的道德修養和家庭倫理,逐漸積淀成中華民族特有的傳統美德。
外:
孔子對許多西方人來講是個謎,從久遠的
年代開始,歐洲就承認了這位中國著名的
思想家和哲學家。孔子是中國哲學最具影
響力的代表,他閃爍著智慧 的人生哲理不
僅貫穿中國文化,同樣也傳播到西方國家,
并對西方哲學和文化產生重要 影響。
——法國文化部長阿亞貢
5.孔子在世界的影響
1. 哲學上的貢獻
《易》是大道之源, 是中國哲學之源.
《漢書》記《易》之由來,"人更三圣,世歷三古".
伏羲始作八卦是第一階段;
周文王由八卦演為六十四卦是第二階段;
孔子作《易傳》是第三階段.
《易傳》的基本特點是,繞開卜筮, 闡發易理.
《易傳》中運用和闡述的一些基本范疇,命題,思維方式和哲學思想,
如: "陰陽","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和,合"思想等等,發現了自然界,社會領域及思維領域的一般規律,即對立統一,量變與質變和否定之否定規律.
創立了"君子時而中","過猶不及","通變動成","中庸成道"等原則,體現了辯證法的普遍聯系,發展變化,運動過程的思想.
從禮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其辯正回歸的軌跡.
2.教育上的貢獻
孔子時代, 教育與學術由官府壟斷, 提出"有教 無類"的旗幟,以私人身份招徒講學,創辦了我國歷史上第一所私人學校.
選編了《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種教材; 將內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四科進行教育.
孔子在其豐富的教學實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
教育目標是培養君子仁人
教育對象則"有教無類";
教學原則是因材施教,
教學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誘人"的啟發式,要求弟子學思結合,舉一反三,學而時習之,溫故而知新;
重視德育,智仁勇并舉而以仁為中心;
提倡教師以身作則,師生教學相長;端正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當仁不讓于師
要求弟子學以成才,學以致用.
孔子一生"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被尊為"萬世師表".
他的教育理論和教學方法,指導了兩千多年的中國傳統教育,而且在今天看來,仍與東西方與現代教育理念相合.
3,文學上的貢獻
孔子修《詩》,正《樂》.我國傳世的第一部文學作品《詩經》,是由孔子整理成書的.
《樂經》失傳.
據《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時有詩三千余篇,孔子刪除其重復的,選取其"可施于禮義"的,形成了三百零五篇的《詩經》文本.
孔子還對《詩經》的主旨,作用和若干篇章作了重要解說.
《論語》中就有很多記載,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不學詩,無以言." "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
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孔子詩論》,更是最近發現的孔子詩論文獻.
孔子對《詩經》的解說, 涉及到文學,政治,倫理,教育等各個層面,其中的一些重要思想,理念,對后來的文學創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產生了極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孔子整理的《詩經》和孔子的詩論,就是兩千五百多年來中國文學和文論的"源頭活水".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從事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創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學方法;總結、倡導了一整套正確的學習原則;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教學內容體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遠影響的教育思想;樹立了良好的師德典范。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孔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