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推廣普通話的內容(有簡短一點)
說普通話,做文明人
什么叫普通話呢?普通話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作為語法規范的民族共同語。為使普通話在全國普及,自1998年起,每年九月的第三周在全國開展“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有人也許認為“推普周”活動是小事一件,實則不然。推普活動具有多方面的得要意義。由國家教育部指導督辦的《語言文字周報》“宣傳周特刊”上有這樣一條宣傳標語:愛國旗,唱國歌,說普通話。的確,作為漢民族的共同語,普通話和國旗、國歌一樣,是國家和民族的象征,講好普通話是熱愛祖國的表現之一。所以,在全國推廣普通話實際是對全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增強民族凝聚力的一項重要舉措。
普通話水平的高低也是衡量一個人素質、修養的尺度之一。希望大家借“推普周活動”之東風,養成查字典的好習慣,使自己的普通話講得更好。那么,是不是普通話講得好就能成為一個文明人呢?絕不是,當我在操場上、教學樓的走廊上聽到個別同學用普通話的發音吐出難聽的臟話時,我都會替這些同學感到難過,如此難聽的臟話怎么能從正受著中學教育的同學口中吐出呢?語言不文明,光會講普通話又有什么用呢?相反,每當我聽到同學們口中的“謝謝”、“對不起”、“沒關系”等話時,我都覺得是聽到了最動聽最美好的語言。
在此,我以一名少先隊員的名義向大家呼吁:1、在校園內使用普通話交流。2、積極督促自己的家人講普通話。3、努力提高自己的普通話水平。4、文明用語,做語言美的人。
同學們,你熱愛自己祖國嗎?請講普通話!你想做一個文明的小學生嗎?請講普通話!
2.推廣普通話手抄報,簡單的內容,少一點
倡議書:
普通話是我們祖國的通用語言,如果不會講標準的普通話,就會鬧出許多笑話。我聽過這樣一個笑話。有一天,一位中文水平很高的外國朋友到一家中國飯店吃飯,這家飯店老板是廣東人,普通話不標準。外國朋友點完菜,老板大聲告訴后面的廚師:“兩份牛扒,兩碟青菜,青菜一定要‘死’(洗)干凈。”外國朋友聽了,表情怪怪的,他一定在想:青菜怎樣才算死干凈呢?不要吃出毛病來。結果他飯也沒吃,轉身就走了。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普通話有多么重要,所以同學們應該積極開展“推廣普通話,寫好規范字”活動。首先在家庭中開展“推廣普通話”活動,每個同學都建議自己的家長堅持講普通話;在參加各項活動中,同學們不僅做到自己講普通話,還勸說別人講普通話;作業寫規范字,同學之間互相督促,共同進步。同學們還應該開展“捉拿”錯別字活動搜索店牌和店面廣告牌,發現錯別字立刻“捉拿”,并向店主提出了“寫好規范字”的建議。搞這樣的活動活動不僅提高了同學們講好普通話的意識,同時還起到了推廣普通話,寫好規范字的作用。
身為一個新世紀的小學生,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更加是我們的祖國 所以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普通話寫好規范字 做好國家的小主人。
小知識:
★ 推廣普通話宣傳周:自1998年開始,每年9月份的第三周。2007年為第十屆。
★ 普通話的定義: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這是在1955年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上確定的。
講普通話、寫規范字的重要性:
普通話,之所以這么稱它,因為它是大眾語言,它能使中華五十六個民族的兒女融洽地交流。如果沒有它,后果不堪設想。
一個南方婦女到北方旅游,由于不小心,她的鞋子掉到了河里,而她又不習水性,她大叫,“我的孩(鞋)子掉進河里了!”立即有許多善游的北方人為此跳入河中,因為南方方言中的“鞋子”在北方人聽來就是“孩子”。
再如,一個南方人和一個北方人在一起喝酒,北方人豪爽的一句“這個酒賊烈”,南方人當場愣住,因為北方人口中的“賊”就是“很,非常”的意思。
諸如此類令人啼笑皆非的例子不勝枚舉,這些足以說明普通話對人與人交流的重要性,何況中國五十六個民族有五十六種語言。如果人與人的交流出現隔膜,社會怎能發展?
講普通話如此重要,寫規范字不也一樣嗎?常言道:“字如其人。”一個人的品行會通過字表現得淋漓盡致。偉大的文學家有幾個不能寫一手好字?如果我們字寫的龍飛鳳舞,了草得連自己都不認識,又怎能讓老師批改,又怎能與他人作書面交流呢?
所以,講普通話、寫規范字對我們尤為重要。
3.誰有簡短一點的關于推廣普通話的資料
普通話的由來
民族共同語是民族內部共同用來交際的語言,是識別一個獨立民族的主要標志之一。
漢民族共同語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時期就產生了。當時的民族共同語叫“雅言”,主要流行于黃河流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的語言就是雅言。漢代的民族共同語叫“通語”。唐宋時期,人們寫文章、作詩詞非常注意使用“正音”(國家頒布的讀音)。明清時期的漢民族共同語叫“官話”。民國時期漢民族共同語叫“國語”。新中國成立后的漢民族共同語叫“普通話”。
普通話的作用
如果我們大家都學普通話,用普通話與大家交流,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那么普通話就是我們友誼的橋梁。
普通話是人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東西。如果,你到外地去,大家對你說的都是方言,你一句也聽不懂,這時,普通話就該挺身而出了,用它來解決溝通上的問題是再好不過的了。普通話還是一種對長輩很尊敬的語言,使長輩聽了容易聽懂,否則你很容易被認為不尊敬長輩。
普通話的笑話
一個方言土音很重的外地人,在市區迷了路,見一個斯文的小姐走過來,便迎上去問:"兔子(同志),親吻(請問)一下。。"話還沒說完,小姐便氣得滿臉通紅。
一南方人來到北京一家小吃店,對女服務員說:"睡覺一晚(水餃一碗)多少錢?"服務員一聽,神色大變,尖聲道:"流氓!"南方人一聽,說:"才六毛,便宜,來一晚(碗)。"
有一對農民兄妹用板車拉著小麥到市場去賣,一個南方人來到他們兄妹跟前,問:"大哥,你的小妹(小麥)怎么賣呀?"大哥氣得額頭上青筋暴突。
牛老伯在大聲叫賣:"賣月餅了,四塊錢十個。"很多人都圍上去買這"便宜"月餅,到付錢時,才明白老伯的月餅是十塊錢四個。
4.推廣普通話的內容一小段
語言是人類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的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它與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息息相關。
有一種語言經久不衰,穿越千年而青春不減;有一種文字歷久彌新,演化千年而魅力無限,這就是漢語言文字,我們民族的語言文字,當今聯合國六大工作語言文字之一。漢語以其純正圓熟的發音,抑揚頓挫的節奏,成了世界上最古老最美麗的語言之一,而漢字音義結合,體例多樣,是世界上最獨特最有智慧的文字之一。
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指我們每個人應具有會說普通話的能力,在需要說普通話的場合說普通話。自1998年起, 每年9月第3周在全國開展“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
5.手抄報《推廣普通話》內容50個字左右
手抄報《推廣普通話》內容可以寫普通話的意義,還可以舉例子來說明學好普通話對于人們正常交流的重要性,再寫普通話對于國家發展,民族興旺的重要性。
正文:
普通話是我國通用的語言,是一種很重要的語言。有人認為會不會說普通話無所謂,那就大錯特錯了。要是不會說普通話,就有可能語言不通,又怎么能同別人進行無障礙的交流呢?
我就見過這樣的事情:一個爺爺迷路了,可是不會說普通話,連找幾個人問路,別人都不知道他講什么,連講帶比劃,急得滿頭大汗、不知所措。不會說普通話,就連最簡單的問路都不能,所以,學會說普通話很重要。
我自己也親身經歷過這種類似的事。記得我剛從農村來到長沙上一年級的時候,還不會說普通話,不敢跟同學們說話,也就沒有人和我交朋友,我心里很難過。后來經過學習,我慢慢地學會了說普通話,也愿意與同學們講話了,交了很多朋友,人也變得開朗了。
可能還有人和以前的我一樣,有著這樣的困擾。如果不會說普通話,跟別人交流就會不方便,就像一個農村人到城里找工作,不會說普通話,就不能跟老板正常交流,如同“雞同鴨講”,怎么能找到好工作呢?所以,學會說普通話很重要。
怎樣才能說好普通話呢?首先,要學好漢語拼音,打好基礎,把每個字的發音都讀標準,然后說句子。其次,繞口令是一個學說普通話的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多練習說繞口令。
最后,要讓更多的人學會說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不僅要在學校說,還要在家里說,做到人人說、時時說、處處說。
我國有56個民族,各種語種、方言很多,如果沒有一種通用的語言,各民族間、不同方言間就不能有效交流,國家也將會是一盤散沙,民族不能興旺。所以,推廣普通話有利于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國家興旺,大家應該都來學說普通話、推廣普及普通話。
6.以“推廣普通話”為內容 ,寫一小篇簡短的廣播稿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年是全國推廣普通話活動的第12個年頭,今年推普周的主題是“熱愛祖
國語言文字,構建和諧語言生活。”我國為什么要花大力氣推廣普通話呢?那是因為普通話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漢語是我國的主要語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并且是世界上最發展的語言之一。語言是交際的工具,也是社會斗爭和發展的工具。目前,漢語正在為我國人民所進行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服務。學好漢語,對于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由于歷史的原因,漢語的發展現在還沒有達到完全統一的地步。許多嚴重分歧的方言妨礙了不同地區的人們的交談,造成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的許多不便。語言中的某些不統一和不合乎語法的現象不但存在口頭上,也存在書面上。在書面語言中,甚至在出版物中,詞匯上和語法上的混亂還相當嚴重。為了我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防的進一步發展的利益,必須有效地消除這些現象。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我們的語言是世界上最簡練的語言,是世界上最豐富、最美麗的語言,這樣魅力的語言,怎樣表現出來呢?那就是要說好普通話。普通話是全國的通用語言,推廣普通話,對于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經濟騰飛具有重要意義。一個地區所使用語言的文明程度直接反映出其精神文明建設的進程。
普通話有幾百年的歷史,它成為全國民族共同使用的語言。推廣使用普通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市場經濟迅速發展和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技術不斷革新,推廣普通話迫在眉捷,只有推廣普通話才能在保證交際順利,信息政令暢通的基礎上,促進經濟、政治、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要求全校的師生都要講好普通話,積極參加到推廣普通話的活動中來。
普通話是校園的語言,我們全校師生都應把普通話成為教學用語和校園用語,不但在課堂學習、在校園交流要講普通話,寫規范化文字,還要求大家在家庭在社會上也要推廣普通話,做推廣普通話的積極分子。大家都來自五湖四海,在校園內普及使用普通話可以提高交流效率,規范師生言行,提高師生文明意識,美化校園育人環境。希望大家能從現在起,都說普通話,說好普通話,做一個文明的好學生。
7.推廣普通話的資料短的
. 推廣普通話的意義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普通話是國家通用語言。
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和信息載體。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進程中,大力推廣、積極普及全國通用的普通話,有利于消除語言隔閡,促進社會交往,對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對普及普通話的需求日益迫切。
推廣普及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有利于促進人員交流,有利于商品流通和培育統一的大市場。 我國是多民族、多語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增進各民族各地區的交流,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
語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質的基本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貫徹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戰略方針,有利于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
信息技術水平是衡量國家科技水平的標志之一。語言文字規范化標準化是提高中文信息處理水平的先決條件。
推廣普及普通話和推行《漢語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動中文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和應用。 總之,推廣普及普通話有利于我國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發展的需要,符合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持以人為本,落實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的具體行動。
2. 推廣普通話的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二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三條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第四條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
國家為公民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供條件。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推廣普通話和推行規范漢字。”
第五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使用應當有利于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有利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有利于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第十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以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為基本的教育教學用語用字。”
第十一條規定:“漢語文出版物應當符合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規范和標準。” 第十二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第十三條規定:“提倡公共服務行業以普通話為服務用語。”第十四條規定:“廣播、電影、電視以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為基本的用語用字”。
第十八條規定:“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以 《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拼寫和注音工具。初等教育應當進行漢語拼音教學。”
第十九條規定:“凡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崗位,其工作人員應當具備說普通話的能力。以普通話作為工作語言的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和影視話劇演員、教師、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普通話水平,應當分別達到國家規定的等級標準;對尚未達到國家規定的普通話等級標準的,分別情況進行培訓。”
第二十條規定:“對外漢語教學應當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第三十七條規定:“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 ( 班級 ) 和其他教育機構,有條件的應當采用少數民族文字的課本,并用少數民族語言講課;根據情況從小學低年級或者高年級起開設漢語文課程,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第四十九條規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教育和鼓勵各民族的干部互相學習語言文字。漢族干部要學習當地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少數民族干部在學習、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的同時,也要學習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漢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十二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進行教學,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和規范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第六條規定:“學校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招收少數民族學生為主的學校,可以用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實施細則》第二十四條規定:“ 實施義務教育的學校在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中,應當推廣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師范院校的教育教學和各種活動應當使用普通話。” 《掃除文盲工作條例》第六條規定:“掃除文盲教學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幼兒園管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幼兒園應當使用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第十四條規定:“民族鄉的中小學可以使用當地少數民族通用的語言文字教學,同時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廣播電視管理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廣播電臺、電視臺應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
3. 推廣普通話的方針和政策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1986 年國家把推廣普通話列為新時期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1992 年確定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為“大力推行、積極普及、逐步提高”,在強化政府行為,擴大。
8.普通話的發展過程 內容簡短 50~~~100字
發展過程:
“普通話”這個詞早在清末就出現了。
1902年,學者吳汝綸去日本考察,日本人曾向他建議中國應該推行國語教育來統一語言。在談話中就曾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
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曾與留日學生組織了一個“演說聯系會”,擬定了一份簡章,在這份簡章中就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
1906年,研究切音字的學者朱文熊在《江蘇新字母》一書中把漢語分為“國文”(文言文)、“普通話”和“俗語”(方言),他不僅提出了“普通話”的名稱,而且明確地給“普通話”下了定義:“各省通行之話。”
后來瞿秋白等也曾提出“普通話”的說法,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瞿秋白在《鬼門關以外的戰爭》一文中提出,“文學革命的任務,決不止于創造出一些新式的詩歌小說和戲劇,它應當替中國建立現代的普通話的文腔。”經“五四”以來的白話文運動、大眾語運動和國語運動,北京語音的地位得到確立并鞏固下來。
1949年主持教材工作的葉圣陶力主將小學“國語”科改稱“語文”。
1950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規定:“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這首先要求依照普通話的語音進行教學;在方言區域須特別注意正音工作。”
在1955年10月召開的“全國文字改革會議”和“現代漢語規范問題學術會議”期間,將漢民族共同語的正式名稱正式定為“普通話”,并同時確定了它的定義,即“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
1955年10月26日,《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新中國的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
1955年11月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了《關于在軍隊中推行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實現語言規范化的通知》。
1955年11月17日,教育部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
1956年2月6日,**發出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并補充了對普通話的定義:“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 ”這個定義從語音、詞匯、語法三個方面明確規定了普通話的標準。“普通話”一詞開始以明確的內涵被廣泛應用。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普通話標準音采集地。“普通話”中的“普通”二字有“普遍”和“共通”的含義。
1982年,呂叔湘在人民日報上呼吁推廣普通話,提出“所有學校都應該是推廣普通話的陣地”、“中學是推廣普通話的重點”。
1990年國家語委明確以廣東、福建兩省和上海市作為南方方言區推廣普通話的重點地區。
1991年第七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年規劃和第八個五年計劃綱要》也明確提出要“大力推廣普通話”。1991年派出專門的調查組深入廣東、福建的一些地區做了較為深入的調查研究,就兩省推廣普通話的工作提出建議。
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施行,確立了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廣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
2014年9月21日由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與河北省政府共同舉辦的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重點活動在河北省灤平縣舉行。
2014年是**確定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17周年。李衛紅說:“17年來,國民語言文字應用能力顯著增強,目前全國有70%以上的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95%以上的識字人口使用規范漢字,中華民族幾千年書同字、語同音的夢想正在逐步成為現實。”
普通話是以北京話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漢民族共同語。與會專家認為,推廣普通話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閡,以利于社會交際。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推廣普通話的內容(有簡短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