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大名著的評價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游記》《紅樓夢》(按照成書順序)這四部巨著。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此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
擴展資料:
如今的“四大名著”,是“四大奇書”的現代叫法,主要是因為在近代此四部著作出版量巨大,一些出版商社便把這四部小說合并出版,并冠以“四大名著”系列叢書。新中國成立后,人民文學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這四部小說,其他的出版社跟著效仿,四大名著的稱呼也隨之流行開來。
四大名著繼承載著無數文化精華,在浩瀚如煙的古典小說領域中如四座屹立不倒的高山,任滄海桑田如何變幻,其偉岸身姿始終不被湮滅。不論是在藝術手法還是在思維深度上,它們都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是悠悠中國文學史上燦爛輝煌的一筆。
研讀四大名著,為我們提供了閱歷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的機會,在怡情悅性的同時,也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自己的民族和文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2.四大名著精彩片段及簡短賞析
祖師聞言,咄的一聲,跳下高臺,手持戒尺,指定悟空道:“你這猢猻,這般不學,那般不學,卻待怎么?”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唬得那一班聽講的,人人驚懼,皆怨悟空道:“你這潑猴,十分無狀!師父傳你道法,如何不學,卻與師父頂嘴?這番沖撞了他,不知幾時才出來啊!”此時俱甚抱怨他,又鄙賤嫌惡他。悟空一些兒也不惱,只是滿臉陪笑。原來那猴王,已打破盤中之謎,暗暗在心,所以不與眾人爭競,只是忍耐無言。祖師打他三下者,教他三更時分存心,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上者,教他從后門進步,秘處傳他道也。
當日悟空與眾等,喜喜歡歡,在三星仙洞之前,盼望天色,急不能到晚。及黃昏時,卻與眾就寢,假合眼,定息存神。山中又沒打更傳箭,不知時分,只自家將鼻孔中出入之氣調定。約到子時前后,輕輕的起來,穿了衣服,偷開前門,躲離大眾,走出外,抬頭觀看
1、這段文字選自-------------------------------;作者--------------------------------
2、這段文字表現的故事情節是------------------------------------------------------
3、請根據名著內容說一說孫悟空悟出什么事情?
4、寫出孫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節名稱,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二)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 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 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磋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 少淚珠兒?怎經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
1、上文出自中國古典名著-------------,該書的作者是-------------。
2、“閬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無瑕”指的是------------------------。
3、評判一下兩個人性格中的共性的特點?
4、談談“枉凝眉”的內涵
(三)
羅剎聞言,滴淚告道:“大王,常言說,男兒無婦財無主,女子無夫身無主。我的性命,險些兒不著這猢猻害了!”大圣聽得,故意發怒罵道:“那潑猴幾時過去了?”羅剎道:“還未去,昨日到我這里借扇子,我因他害孩兒之故,披掛了輪寶劍出門,就砍那猢猻。他忍著疼,叫我做嫂嫂,說大王曾與他結義。”大圣道:“是五百年前曾拜為七兄弟。”羅剎道:“被我罵也不敢回言,砍也不敢動手,后被我一扇子扇去;不知在那里尋得個定風法兒,今早又在門外叫喚。是我又使扇扇,莫想得動。急輪劍砍時,他就不讓我了。我怕他棒重,就走入洞里,緊關上門。不知他又從何處,鉆在我肚腹之內,險被他害了性命!是我叫他幾聲叔叔,將扇與他去也。”大圣又假意捶胸道:“可惜可惜!夫人錯了,怎么就把這寶貝與那猢猻?
惱殺我也!”羅剎笑道:“大王息怒。與他的是假扇,但哄他去了。”大圣問:“真扇在于何處?”羅剎道:“放心放心!我收著哩
這廝神通不小!又變作這等身軀,卻怎奈何?”太子笑道:“大圣勿疑,你看我擒他。”這太子即喝一聲“變!”變得三頭六臂,飛身跳在牛王背上,使斬妖劍望頸項上一揮,不覺得把個牛頭斬下。天王收刀,卻才與行者相見。那牛王腔子里又鉆出一個頭來,口吐黑氣,眼放金光。被哪吒又砍一劍,頭落處,又鉆出一個頭來。一連砍了十數劍,隨即長出十數個頭。哪吒取出火輪兒掛在那老牛的角上,便吹真火,焰焰烘烘,把牛王燒得張狂哮吼,搖頭擺尾。才要變化脫身,又被托塔天王將照妖鏡照住本象,騰那不動,無計逃生,只叫“莫傷我命!情愿歸順佛家也!”哪吒
孫大圣執著扇子,行近山邊,盡氣力揮了一扇,那火焰山平平息焰,寂寂除光;行者喜喜歡歡,又搧一扇,只聞得習習瀟瀟,清風微動;第三扇,滿天云漠漠,細雨落霏霏
3.誰能幫我分別評價我國四大名著,請簡潔點,四五句就行
最佳答案
《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故事開始于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結束于王浚平吳,描寫了東漢末年和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政治斗爭。文字淺顯、人物形象刻畫深刻、情節曲折、結構宏大。
《紅樓夢》
紅樓夢寫于十八世紀中葉的清乾隆時代,內容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著重描寫賈家榮國府和寧國府由盛到衰的全過程。作品語言優美生動,善于刻畫人物,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王熙鳳、薛寶釵、尤三姐等個性鮮明的人物。本書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游記》
西游記以民間傳說的唐僧取經的故事和有關話本及雜劇(元末明初楊訥作)基礎上創作而成。西游記前七回敘述孫悟空出世,有大鬧天宮等故事。此后寫孫悟空隨唐僧西天取經,沿途除妖降魔、戰勝困難的故事。書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畫生動,規模宏大,結構完整。
《水滸傳》
作者在《宣和遺事》及相關話本、故事的基礎上創作而成。全書以描寫農民戰爭為主要題材,塑造了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梁山英雄,揭示了當時的社會矛盾。故事曲折、語言生動、人物性格鮮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4.對四大名著的總體評價
紅樓夢》林黛玉的人物性格被刻畫得十分豐滿。你可以寫一下林黛玉性格中的多對兩極對門性格元素的并存。1、孤獨自卑而又清高自傲。
2、洞悉世情卻不識世故。
3,珍惜愛情卻苛求情人。
4、難得眾人心卻擁有真知已。
5、狹隘多疑卻充滿浪漫靈氣。
6、感傷柔弱中含有堅定執著
7、不流于俗的高潔
8、純真熱烈的感情
《西游記》孫悟空是全書中最光輝的形象。"大鬧天宮"突出他熱愛自由、勇于反抗的精神"西天取經"表現他見惡必除、除惡必盡的精神。孫悟空大鬧天宮失敗后,經過五行山下五百年的鎮壓,被唐僧放出,同往西天。他已不再是一個叛逆者的形象,而是一個頭戴緊箍,身穿虎皮裙,專為人間解除魔難的英雄。在重重困難之前頑強不屈,隨機應機,就是鎮魔者孫悟空的主要特征。
《水滸傳》成功地刻劃了不同性格的人物,書中一百零八個英雄,有三十多個都具有鮮明的性格,其中尤以林沖、李逵、魯智深、宋江、武松等人性格刻劃最為鮮明。李逵對革命事業最忠誠、革命思想最徹底;宋江則在領導革命的同時,即始終表現了動搖性,他既是促使農民起義事業的發展興盛的一個重要因素,又是導致農民起義變質、崩潰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兩個矛盾的東西,在性格上統一了起來。魯智深的凌強助弱;林沖的忠直純樸;武松的仗義剛烈;石秀的機警伶俐;阮氏兄弟的義膽包身、武藝出眾等等。
在《水滸傳》中,李逵是作者著墨較多,性格較為鮮明豐滿的人物形象之一。對這位梁山革命隊伍的要將,歷來的評價較高,或認為他最具反抗意識,或認為他天真可愛,但筆者閱讀《水滸》數遍,對這位好漢實在喜歡不起來,一頭失控的江湖怪獸,這是筆者對他的整體印象.
首先是其流氓習氣。他出身農民,但沒有農民的厚道,一點都不天真,反而顯出一副無賴相,賭博、搶劫,與一般的地痞無賴沒有什么區別。
再次是其奴才意識。
劉備:《三國演義》推崇的人物,仁義善良,禮賢下士,有君子之風,不過婦人之仁,感情用事,在三個霸主中算能打,曹操稱他為天下英雄,不過事實上沒有什么特別本領,軍事上十分窩囊,早期渾渾噩噩沒有闖出什么名堂,最后也是敗亡于軍事上。
5.四大名著一小段評價
四大名著一小段評價
關于四大名著的書評很多,但將四大名著糅合在一起評的卻少。此文頗有新意和見地,尤其開篇的對比評述,言簡意賅,思之有理。
三國寫了一個大時代,水滸寫了一幫大英雄,紅樓寫了一個大家族,西游寫了一伙大妖怪。 三國玩的是心計,水滸玩的義氣,紅樓玩的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國在國,治國,興國,安國,喪國。水滸在氣,勇氣,義氣,豪氣,霸氣。紅樓在情,親情,愛情,宦情,民情。西游在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6.四大名著賞析(短一點)急用
解析四大名著 <三國>寫了一個大時代,<水滸>寫了一幫大英雄,<紅樓>寫了一個大家庭,<西游>寫了一伙大妖怪。
三國玩的是心計,水滸玩的是義氣,紅樓玩的是感情,西游玩的是感性。 三國重國,治國.興國.安國.喪國;水滸重氣,勇氣.義氣.豪氣.霸氣;紅樓重情,親情.愛情.宦情.民情;西游重趣,情趣.游趣.野趣.妖趣。
三國是正史,水滸是野史,紅樓是家史,西游是妖史。 三國寫官,水滸寫盜,紅樓寫民,西游寫怪。
三國寫了一次變革,水滸寫了一次沖動,紅樓寫了一場戀愛,西游寫了一次旅游。 四大名著,各取一端,各有特色,各展風采!!。
7.四大名著的評論
《水滸》主線:喝酒,送禮。絕活:怎樣喝酒才頂事。
凡事都要“研究研究”,有理無禮莫進衙門。整篇都是送禮,花石綱、生辰綱,連差役都收了禮,要半路結果林沖、武松,宋江犯事也是因為梁山送禮引起的……
《三國演義》主線:裙帶,關系。絕活:怎樣讓人賠了夫人又折兵。
看人是否“中山靖王之后”,擺資格拉關系。整篇都是拉關系啊,四世三公啦,桃園三結義啦,劉皇叔啦,孫劉聯姻啦,曹操給關羽先溫酒、后三約,再華容道啦……
《西游記》主線:念經,位置。絕活:怎樣利用唐僧肉。
有事無事念念“緊箍咒”,領導責任重啊。整篇都是做“師父”好,唯一的馬,師父騎,化來的齋,師父先吃,師父要走,徒弟探路,師父的行李,徒弟挑,當然,做“師父”的也不容易,“師父”身上的肉,有本事沒本事的妖怪都想吃,“師父”有難,就有人要散伙,回自己的高老莊……
《紅樓夢》主線:炒作,整人。絕活:怎樣把茄子燒成不是茄子
最最重要是輿論“炒作”,把人和物都整得面目全非。 整篇都是整人啊,……到最后全都被整了。
當然,作為四大名著,上述“酒色才氣”各要素都不缺少,比如,看《西游記》里妖怪的下場:凡上面沒關系,全敲死;上面有關系的,全活著。
《水滸傳》是四大古典名著之一,雖然四大名著表現的主題、時代的背景、描寫的人群有所不同,但他們都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特點,從漢朝、唐朝、宋朝到清朝,四大名著射出了兩個大字:“人情”,也就是吳思先生《潛規則》的落腳點。
《水滸傳》把”迫上梁山“這一主題寫活的,是兩個字:”禮“、”酒“。
先說禮。花石綱、生辰綱跑死楊志,梁山送禮害死宋江,差役收禮要半途殺死林沖、武松等。這與現在生活中某些事是多么相似啊:送禮走后門、腐敗落馬、買兇殺人等如出一撤!這”禮輕情意重“,從漢唐宋清一直到現在,一脈相承,發揚光大。
再說酒。有魯智深醉鬧五臺山,有林沖醉臥山神廟,有武松景陽崗打虎,有宋江醉題反詩,有七好漢智劫生辰綱,有十字坡蒙武松,皇帝賜酒毒死宋江等等,真是無酒不生事,有事皆需酒。武松醉打蔣門神一節,更是將酒發揮到了極致:喝醉了酒,好打醉拳;官府要追究,也推給醉酒鬧事。酒成了人際交往的道具,送禮少不了酒,有事就開宴,有宴必有酒。喝醉了的,叫舍命陪酒,自然值得信任;酒量大的,叫久經考驗,更值得信任。以致于大家都喝醉了,上路開起了碰碰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