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當一回導游又如何——《小石潭記》教學案例
——《小石潭記》教學案例
湖南資興市興寧中學 陳志華
湖南資興市坪時學區 張麗梅
郵編:423406 E—mail:zhihua1972@*
內容提要:本文是一篇語文教學案例,簡明扼要地介紹了《小石潭記》教學設計思路,精彩的教學片段實錄,以及教學反思。其中把教學反思上升到了教學規律的高度,集中體現了“新課程、新理念”的教學思想。
關鍵詞:導游 教學 案例 反思
今天上的是《小石潭記》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學生在掃清字詞障礙的基礎上,通過反復朗讀,學生串講,學生對全文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對柳宗元筆下的永州山水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初步感受到了小石潭的那種獨特的山水之美。
1、為小石潭設計景點的名稱,并說出你的設計依據。
2、每一個小組評選出一名代表,為你設計的景點當一回導游。
3、全班推選出一名總導游,對小石潭的整個景點作一個概括的介紹。
4、師生共同評議,推選出最佳導游,給予鼓勵。
精彩教學片段實錄一
師:“我們開學時學習了《巴東三峽》、《周莊水韻》等一系列山水游記,領略了山光水色,但我們畢竟沒有親身經歷,親身感受這種山光水色之美,不能說是一個小小的遺憾,這時,我們便會想起導游,他能帶領我們探幽發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發我們尋根問祖,得文化之精髓,導游之功,在于“導”。閱讀《小石潭記》,請你也當
2.老師今天留的作業是學過小石潭記有什么感想100字左右
柳宗元的《小石潭記》寫于他被貶謫期間.柳宗元于唐順宗永貞元年(公元805年)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被害.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寫出八篇知名的山水游記——《永州八記》,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被貶后無法排遣的憂傷凄苦之情,成為后世寫作山水游記的楷模.《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第四篇. 這篇散文生動地描寫出了小石潭環境景物的幽美和靜穆,文章先寫所見景物,然后以特寫鏡頭描繪游魚和潭水,再寫潭上景物和自己的感受,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此外,作者還在寫景中傳達出他貶居生活中孤凄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文章觀察入微,描摹細致.肖其貌,傳其神.語言簡練、生動,景物刻畫細膩、逼真,巧用比喻寓情于景,全篇充滿了詩情畫意,表現了作者杰出的寫作技巧. 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寫景,實則寫心.文章對潭中游魚的刻畫雖只寥寥幾句,卻極其準確地寫出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魚的形神姿態.此外,文中寫潭中游魚的筆法極妙,無一筆涉及水,只說魚則“空游無所依”,則水的澄澈透明,魚的生動傳神,都各盡其妙,意境之深,令人拍案叫絕.《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散文創作中具有高度藝術技巧和最富于藝術獨創性的一個部分,是被歷代所傳誦的散文名篇.。
3.《小石潭記》學習目標:體會作者的情感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作者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環境結合起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對景物描繪中結合著作者自身的遭際,滲透著作者自身的感受和情懷。
這遠離塵世的小石潭雖充滿了生機──“聞水聲,如鳴佩環”,但卻無人賞識,四周被竹圍抱,其幽清無聞與自己的遭遇相同,觸景傷情。作者離開國都長安來到荒僻的南方州郡,政治上受挫折,生活上不習慣。
因此,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郁心情。此刻過于清冷的環境更容易激起他“凄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與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強烈的比襯,有力反襯出作者那種無法擺脫的壓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對冷酷現實的不滿。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石潭記簡短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