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功來自于勤奮的五個事例,最好是名人的,每個事例大約200字左右
成功來自勤奮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說的很對,成功來自勤奮,只要你真正勤奮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理想的碩果。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學有、發明家、醫學家憑著自己的勤奮,取得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讀中學時成績并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畢業后相當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后來在瑞士伯爾尼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就是在這七年里,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余時間勾劃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其實,這些大科學家都不是什么神童、天才,只是由于他們比別人更愛學習,不懂就問,深入思考,并且能在別人玩耍的時候多擠出時間,刻苦學習,實踐。
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于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鉆研,為了研制燈泡和燈絲,他撰寫了四萬頁資料,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長得多,相當于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年紀79歲時,宣稱自己已經是135歲的人了。成功需要勤奮,但勤奮卻也要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如果只勤奮一陣,就不再努力,這也同樣沒有用,所以成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勤奮努力。
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勤奮工作了大半生,勤奮除了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外,也建立在不怕困難的基礎上,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同樣也沒有效果。
總之,人們的成功主要是勤奮、努力學習得來的
2.誰有關于“成功來自于勤奮”議論文的材料
勤奮是成才的第一秘訣》
有這樣一幅圖畫:在一片蔥郁的草地上,有六匹馬正在咀嚼著青草,它們個個都 長得十分雄健;可又有一匹馬卻躺在一片沒有青草的荒地上睡著覺,瘦得是那么可憐。
?
這幅畫給我的感想很多,其中感受最深的就是:無論我們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懶惰 ,一定要勤奮。只有勤奮,將來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否則,像那匹瘦馬 一樣,整天懶惰,那么就永遠也不能成為一個駿馬良駒。
?
我國當代數學家陳景潤,在攀登數學高峰的道路上,翻閱了國內外上千本有關資料,通宵達 旦地看書學習,演算研究,最后取得了震驚世界的成就,成為最接近數學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的第一人。?
大發明家愛迪生,為了研究出理想的白熾燈絲,進行了上千次的實驗,幾乎所有的金屬都被 他試驗過了,正是憑著這種勤奮刻苦的精神才取得了“白熾燈”的 成功,成為世人仰慕的發明大王。幾乎所有取得突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部勤勞刻苦奮斗競爭 的歷史,絕少有靠投機取巧取勝的。可見任何成就的取得都是與刻苦勤奮分不開的。?
高爾基說過:“天才出于勤奮”。卡萊爾也說過:“天才就是無止境地刻苦勤奮的努力”。 這些名人的經驗之談告訴我們,只有勤奮,才能成才。
?
現在,我們就好比是那七匹馬,老師每天給我們講的知識就是地上那青青的野草。我們每個 人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學校家庭給我們的學習環境也是再好不過的了。可為什么有的同 學學習好,而有的同學就學習不好呢?根本的問題就是看誰最勤奮,其次才是天份和方法。
?
誰不希望能為祖國的四化做出貢獻,誰不希望自己能成為一個棟梁之才,那么,讓我告訴你 :勤奮才是成才的第一要訣。
?
〔簡評〕:本文的標題就是論點,但是作者并沒有直接論證,而是從一幅畫寫起, 展 開聯想,提出問題,然后,用陳景潤、愛迪生的事跡,用高爾基、卡萊爾的名言進行論證, 有理、有據、層次清晰,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3.成功來自勤奮的人的故事
成功,說來容易,做到卻很難。
唐代文學家韓愈說:“業精于勤而毀于嬉。”事實 一再證明,任何人做任何事都離不開勤奮,勤奮是成功之舟。
勤能補拙。傳說宋代學者朱熹講過一個故事:福州有一個叫陳正之的人,反應相當遲鈍,讀 書 每次只讀50個字,讀一篇小文章也要五六遍才能讀熟。
為了克服缺點,他不懶不怠,勤學苦 練,別人讀一遍他就讀三遍四遍,天長日久,知識便與日俱增,后來,他不但克服了自己反 應遲鈍的缺點,而且成了博學之士。梅蘭芳年輕的時候去拜師學戲,師傅說他生著一雙死魚 眼睛,灰暗、呆滯,根本不是學戲的材料,拒不收留。
天資的欠缺沒有使他灰心,反而促使 他更加勤奮,他喂鴿子,每天仰望天空,雙眼緊跟著飛翔的鴿子,窮追不舍;他養金魚,每 天俯視水底,雙眼緊跟著遨游的金魚,尋蹤覓影。后來,梅蘭芳的眼睛變得如一汪清澈的秋 水,閃閃生輝,脈脈含情,終于成了著名的京劇大師。
華羅庚教授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 分辛勞一分才。”即使天資再差,只要勤奮,就一定能成功。
勤出成果。明代歷史學家談遷,29歲時開始著作《國榷》。
因為家里窮,買不起參考書,只 好四處求人,借書來抄。一次,為了看點兒資料,帶著干糧,冒雨走了100多里路。
他奮斗 了27年,六易其稿,終于寫成了《國榷》這部500萬字的重要史書。這時他已56歲了。
不幸 的是,這部書稿被小偷偷走。談遷傷心得大哭一場。
不少人以為,他從此一蹶不振,誰知第 二天他又重新開始寫作。冬去春來,周而復始,花了10年光陰,終于再次把書寫成了。
這時 他已白發蒼蒼,老態龍鐘了。從談遷的事跡我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勤奮,就可以為自己所 作的一切畫上圓滿的句號。
勤奮是成功的階梯,成功是勤奮的結果,只要我們勤奮學習,勤奮探索,勤奮實踐,什么事 情都一定會成功。
4.論文——成功源于勤奮
勤奮與成功。
同學們,曾經的無憂無慮離我們遠去,豐富多彩的童年漸行漸遠。時間,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握緊它,它卻流逝得越快。
懵懵懂懂中,我們進入了中學,雖然說中學是學習的黃金時段,但是我們的生活卻被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生物,物理……等等科目填滿。花開花落,一季又一季,如此單調無味,枯燥的生活,我們一定也時常期待幸運女神的降臨,成功意外地發生在我們身上。
但是,光陰荏苒,奇跡的成功對于我們依然難得一見。所以,我想對你們說:成功絕不是偶然,成功只能從一點一滴的勤奮開始。
古人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對我們訴說著勤奮的重要性,勤奮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徑。雖然每一個勤奮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卻一定出自勤奮。
在平常的生活中,總聽到同學們抱怨,“為什么我不是天才?”“為什么我不能成功?”其實所謂的天才獲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們的勤奮和努力。眾所周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培育出來的訕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
袁隆平經歷**,在沒有任何研究器材,甚至在研究的過程中,還受到**、**小組的阻撓。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勤奮,日以繼夜地找資料;憑著簡陋的試驗地,還有那拼了命保護的種子,年復一年地嘗試。
終于挺過了**十年,并獲得了成功。使中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成為了一個奇跡。
古往今來,外國的成功者自己的奮斗歷程也無一例外地向我們驗證了這一成功的真諦。大發明家,愛迪生,少年家境貧困,僅僅讀了3個月的書,當時他在班里成績很低,但他并不灰心,依然勤奮。
摘寫了45萬頁的材料,從1600多種礦物質和600多種植物中研制出了燈泡和燈絲,發明了電燈,取得了成功。居里夫人在一間木制板架下經過4年堅持不懈的研究發現了鐳……他們都是天才嗎?不是!他們的成功都在于他們的勤奮。
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我們,沒有意外的成功,只有通過勤奮地付出。雖然說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青澀的果子是如何成熟在枝頭。
但是,我希望還沒有獲得成功的同學們,一定要繼續勤奮地學習,總有一天,你會獲得成功。
5.成功來自刻苦
成功來自勤奮
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他說的很對,成功來自刻苦,只要你真正刻苦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理想的碩果。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學有、發明家、醫學家憑著自己的刻苦,取得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讀中學時成績并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畢業后相當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后來在瑞士伯爾尼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就是在這七年里,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余時間勾劃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其實,這些大科學家都不是什么神童、天才,只是由于他們比別人更愛學習,不懂就問,深入思考,并且能在別人玩耍的時候多擠出時間,刻苦學習,實踐。
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于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鉆研,為了研制燈泡和燈絲,他撰寫了四萬頁資料,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長得多,相當于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年紀79歲時,宣稱自己已經是135歲的人了。成功需要勤奮,但勤奮卻也要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如果只刻苦一陣,就不再努力,這也同樣沒有用,所以成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勤奮工作了大半生,勤奮除了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外,也建立在不怕困難的基礎上,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同樣也沒有效果。
總之,人們的成功主要是刻苦、努力學習得來的,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所以成功來自刻苦。
6.成功源于勤奮 的論句
勤奮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勤奮是實現理想的階梯。
1、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錠花赤拘儔餃稠邪椽矛——岳飛
4、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徐特立
5、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6、達·芬奇畫蛋 (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7、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后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8、天才來自于勤奮。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魯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為沒有勤奮學習從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堅強持久的意志。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排除萬難,堅定不移,成功屬于意志堅定者。
1、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德·馬克思
4、張海迪礪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么呢?
5、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6、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李白遇老婦,“鐵杵磨成針”;司馬遷的事例。
7.論文——成功源于勤奮
勤奮與成功。
同學們,曾經的無憂無慮離我們遠去,豐富多彩的童年漸行漸遠。時間,就像握在手中的沙子,你越想握緊它,它卻流逝得越快。
懵懵懂懂中,我們進入了中學,雖然說中學是學習的黃金時段,但是我們的生活卻被語文,數學,英語,歷史,生物,物理……等等科目填滿。花開花落,一季又一季,如此單調無味,枯燥的生活,我們一定也時常期待幸運女神的降臨,成功意外地發生在我們身上。
但是,光陰荏苒,奇跡的成功對于我們依然難得一見。所以,我想對你們說:成功絕不是偶然,成功只能從一點一滴的勤奮開始。
古人說得好“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是對我們訴說著勤奮的重要性,勤奮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徑。雖然每一個勤奮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卻一定出自勤奮。
在平常的生活中,總聽到同學們抱怨,“為什么我不是天才?”“為什么我不能成功?”其實所謂的天才獲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們的勤奮和努力。眾所周知,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他培育出來的訕型雜交水稻,被稱為“東方魔稻”。
袁隆平經歷**,在沒有任何研究器材,甚至在研究的過程中,還受到**、**小組的阻撓。但他還是憑著自己的勤奮,日以繼夜地找資料;憑著簡陋的試驗地,還有那拼了命保護的種子,年復一年地嘗試。
終于挺過了**十年,并獲得了成功。使中國用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成為了一個奇跡。
古往今來,外國的成功者自己的奮斗歷程也無一例外地向我們驗證了這一成功的真諦。大發明家,愛迪生,少年家境貧困,僅僅讀了3個月的書,當時他在班里成績很低,但他并不灰心,依然勤奮。
摘寫了45萬頁的材料,從1600多種礦物質和600多種植物中研制出了燈泡和燈絲,發明了電燈,取得了成功。居里夫人在一間木制板架下經過4年堅持不懈的研究發現了鐳……他們都是天才嗎?不是!他們的成功都在于他們的勤奮。
這一切的一切,都告訴我們,沒有意外的成功,只有通過勤奮地付出。雖然說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青澀的果子是如何成熟在枝頭。
但是,我希望還沒有獲得成功的同學們,一定要繼續勤奮地學習,總有一天,你會獲得成功。
8.成功源于勤奮 的論句
勤奮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汗水是滋潤靈魂的甘露,勤奮是實現理想的階梯。
1、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韓愈 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樂府詩集》 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4、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徐特立 5、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后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
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6、達·芬奇畫蛋 (具體事件略)……從此,達·芬奇用心學習素描,經過長期勤奮艱苦的藝術實踐,終于創作出許多不朽的名畫。 7、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史記》,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
如果把他20歲后后收集史料、實地采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史記》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 8、天才來自于勤奮。
愛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項發明。他為了發明電燈,閱讀了大量資料,光筆記就有四萬多頁。
他試驗過幾千種物質,做了幾萬次實驗,才發明電燈。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
——魯迅 反例:10、方仲永就是因為沒有勤奮學習從天才變成一個平庸的人。 四、毅力 指堅強持久的意志。
勝利的鮮花在血汗中綻放,榮譽的桂冠用荊棘編織,排除萬難,堅定不移,成功屬于意志堅定者。 1、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則將一事無成。——法·居里夫人 3、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
——德·馬克思 4、張海迪礪志成才 張海迪自幼就患有嚴重的高位截癱,幾次瀕臨死亡的邊緣,身體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來,她學會了4門外語,翻譯了16萬多字的外國著作,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并自學了針灸技術,為群眾治病1萬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貢獻,與張海迪相比,我們這些身體健壯的人又當做些什么呢? 5、成就與汗水 ①晉代著名書法家王獻之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 ②李時珍花了31年功夫,讀了800多種書籍,寫了上千萬字筆記,游歷了7個省,收集了成千上萬個單方,為了了解一些草藥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劇烈的毒藥,最后寫成了中國醫藥學的輝煌巨著——《本草綱目》。
③馬克思寫《資本論》,嘔心瀝血,花了40年時間。 ④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研究進化論,花了22年時間,寫出了《物種起源》一書。
⑤法國著名物理學家居里夫人,歷經12年的實驗,不怕挫折失敗,從幾十噸的礦物中提取了幾克鐳。 6、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榮不怕嘲笑,力糾口吃;李白遇老婦,“鐵杵磨成針”;司馬遷的事例。
9.成功源于自身的堅持和努力的名人事跡
一、馬云
1999年的阿里巴巴創辦者馬云,對夢想從不放棄。他曾經想考重點小學,但是卻失敗了;考重點中學也失敗了;考大學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學也沒有成功。但是馬云有堅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話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他通過自已的努力,最終成功了。
二、愛迪生
發明大王愛迪生在研制白熾燈時,嘗試了上千種材料,均告失敗。有人嘲笑他說:“你永遠不會成功。”愛迪生不為所動,不拋棄不放棄,堅持廢寢忘食進行研究。終于,他成功研制出世界第一枚電燈,帶給了世界光明。他一生堅持研究,發明了一系列使后人獲益匪淺的發明。
三、李白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趁老師不在屋,他悄悄溜出門去玩。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到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
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么?”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 “只要天天磨,鐵杵就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李白聽后,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
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憤讀書,終于成為了一位偉大的詩人,并被稱為“詩仙”。
四、梵高
梵高憑著執著的繪畫夢想,雖然很遺憾在他生前,他的作品沒有受到世人的欣賞,但在那種世人漠視、窮困潦倒的環境下,仍堅持著自己的夢想,畫自己想畫的畫,這也著實非常人所能的,其作品更是國際油畫拍賣市場上的遙遙領先者。
五、華羅庚
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家境貧寒,沒有文憑、沒有導師,地處窮鄉僻壤,但他卻成功了。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鍥而不舍這一精神!他臥床三月翻書不止就可以作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馬云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愛迪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白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梵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華羅庚
10.成功來自刻苦
成功來自勤奮愛迪生曾經說過:“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他說的很對,成功來自刻苦,只要你真正刻苦努力,就一定會得到理想的碩果。古今中外,有多少科學有、發明家、醫學家憑著自己的刻苦,取得巨大的成就。
愛因斯坦讀中學時成績并不好,考了兩次大學才被錄取,學習也不出眾,畢業后相當一段時間找不到工作,后來在瑞士伯爾尼利局當了七年職員,就是在這七年里,愛因斯坦在艱苦的條件下頑強地學習工作著,利用業余時間勾劃出了相對論的理論基礎。其實,這些大科學家都不是什么神童、天才,只是由于他們比別人更愛學習,不懂就問,深入思考,并且能在別人玩耍的時候多擠出時間,刻苦學習,實踐。
發明家愛迪生家境貧苦,只上了三個月的學,在班上成績很差,但是他努力自學,對于許多自己不懂的問題,總是以無比堅強的意志和毅力刻苦鉆研,為了研制燈泡和燈絲,他撰寫了四萬頁資料,試驗過一千六百多種礦物和六千多種植物,由于他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比一般人的工作長得多,相當于延長了生命,所以當他年紀79歲時,宣稱自己已經是135歲的人了。成功需要勤奮,但勤奮卻也要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如果只刻苦一陣,就不再努力,這也同樣沒有用,所以成功需要堅持不懈地刻苦努力。
明代偉大的藥學家李時珍為了編寫《本草綱目》,研究自然,搜集資料,踏破坎坷,搏擊逆浪,勤奮工作了大半生,勤奮除了建立在堅持不懈的基礎上外,也建立在不怕困難的基礎上,如果你一遇到困難,就畏縮不前,同樣也沒有效果。總之,人們的成功主要是刻苦、努力學習得來的,所以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成功=艱苦的勞動+正確的方法+少說空話“,所以成功來自刻苦。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成功源于勤奮的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