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恒山爺的故事
恒山舍身崖傳說
相傳古代渾源城里有一個美麗的少女。一年夏天,她年邁的母親得病,少女就和嫂子一道上恒山為母親 采藥。不料剛走進幽深樹林,便撞見了一只惡狼。只見惡狼張開血盆大口,朝她們撲過來。就在這危急 時刻,有一個年輕 人聽見姑嫂二人的呼叫聲,就從后面趕來 ,揮舞木棒,趕跑了惡狼。姑嫂二人非常感激,連連向青年 道謝。言談之中得知這個青年 是在恒山修廟的畫匠。少女見他容貌英俊,言談舉止又十分穩重干練,不由產生了愛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就在一旁穿針引線,幫助小姑與畫匠定了終身。
誰知好事多磨,禍從天降。渾源縣的少爺久聞少女美貌出眾,便要娶她為妾。而少女的父親也嫌貧愛富,貪圖縣太爺家的錢財,又是打,又是罵,逼著女兒進火坑。少女無法忍受,連夜逃離家門,上恒山去尋找畫匠。賢惠的嫂嫂怕小姑發生意外,也急忙跟隨上山, 暗中保護小姑。
然而,不幸的是, 少女跑遍了恒山山嶺,也不見畫匠的身影。這時, 知縣的少爺又率領家丁追來。眼看著如狼似虎的家丁們步步逼 近,少女心一橫,就從這萬刃峰頂跳了下去。嫂嫂趕到崖頂,不見小姑蹤影,四處尋找,不料一失足也跌入崖下。姑嫂二人的事跡感動了北岳山神。北岳山神施展神法,使少女化為百靈鳥,嫂嫂化為找姑鳥,日夜形影不離,飛繞此山,凄涼的叫聲不絕于耳。“舍身崖”便由此得名。
2.恒山爺的故事
恒山舍身崖傳說相傳古代渾源城里有一個美麗的少女。
一年夏天,她年邁的母親得病,少女就和嫂子一道上恒山為母親 采藥。不料剛走進幽深樹林,便撞見了一只惡狼。
只見惡狼張開血盆大口,朝她們撲過來。就在這危急 時刻,有一個年輕 人聽見姑嫂二人的呼叫聲,就從后面趕來 ,揮舞木棒,趕跑了惡狼。
姑嫂二人非常感激,連連向青年 道謝。言談之中得知這個青年 是在恒山修廟的畫匠。
少女見他容貌英俊,言談舉止又十分穩重干練,不由產生了愛慕之情。好心的嫂嫂看出了小姑的心思,就在一旁穿針引線,幫助小姑與畫匠定了終身。
誰知好事多磨,禍從天降。渾源縣的少爺久聞少女美貌出眾,便要娶她為妾。
而少女的父親也嫌貧愛富,貪圖縣太爺家的錢財,又是打,又是罵,逼著女兒進火坑。少女無法忍受,連夜逃離家門,上恒山去尋找畫匠。
賢惠的嫂嫂怕小姑發生意外,也急忙跟隨上山, 暗中保護小姑。 然而,不幸的是, 少女跑遍了恒山山嶺,也不見畫匠的身影。
這時, 知縣的少爺又率領家丁追來。眼看著如狼似虎的家丁們步步逼 近,少女心一橫,就從這萬刃峰頂跳了下去。
嫂嫂趕到崖頂,不見小姑蹤影,四處尋找,不料一失足也跌入崖下。姑嫂二人的事跡感動了北岳山神。
北岳山神施展神法,使少女化為百靈鳥,嫂嫂化為找姑鳥,日夜形影不離,飛繞此山,凄涼的叫聲不絕于耳。“舍身崖”便由此得名。
3.關于恒山的短文,并找出它的題目
23.游恒山記本文選自《徐霞客游記》.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徐霞客,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十一日,風翳(yì)凈盡[風平云散.翳,云霧],澄碧如洗.策杖登岳……[拄著手杖攀登恒山.策,拄著,扶著.岳,這里指恒山],面東而上,土岡淺阜(fù)[低矮的土山],無攀躋(jī)勞[沒有爬山的勞累.躋,升,登.].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盤曲的松樹]離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于是[從此.是,代虎風口]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循,順著,沿著.乘,憑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杰,高大的樣子]曰“朔方[郡名.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內則官廨(xiè) [官署]廚井俱備.坊右東向拾(shì)級[一步一步踩上臺階.拾,放輕腳步往上走]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岳殿也.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很高的臺階]插天,廡[wǔ,堂四面的廊屋]門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著.穹,高.森立,密集的樣子].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著改成一間屋子],曰會仙臺.臺中像[塑造]群仙,環列無隙.余時欲躋(jī)危[高]崖、登絕頂.還[huán,轉,繞]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躡[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絕頂,極頂,最高點],而滿山短樹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參差不齊的樣子]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gǔ,水流急的樣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棗樹.這里指有刺的灌木]盡,始登其頂.時日色澄(chéng)麗[明麗],俯瞰(kàn)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yì)[濃陰遮蔽].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渾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南惟龍泉[山名],西惟五臺[山名],青青與此作伍[呈現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近則龍山西亙(gèn),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mèi)[肩并肩,衣袖連衣袖.形容靠得很緊的樣子.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于上,因復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后危崖頂.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先前]從頂上望松柏蔥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十一日,天空無云,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我拄著拐杖開始攀登恒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有盤曲的松樹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又走了三里,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里名叫虎風口.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北岳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臺階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岳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臺.臺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轉過北岳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里不能出來.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鉆出荊棘,登上峰頂.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渾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臺山,一片青蔥,和恒山為伴。
4.恒山的簡介
北岳恒山,揚名國內外,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位于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主峰天峰嶺就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8米,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為中國地理標志,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主要景點:金龍峽、恒山松、桃花洞、、恒山云、恒山廟、懸空寺、恒山十八景等;其中有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
恒山分為4個等級的保護區和1個自然保護區,一、二級保護區面積為62.10平方公里,以雙峰并峙的天峰嶺和翠屏峰為中心,包括天峰嶺景區、翠屏峰景區、千佛嶺景區、溫泉景區和渾源城景點群;龍山一帶為自然保護區。
5.有關恒山的資料300字
恒山,為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尹志平曾在此修煉,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紫岳。明朝中期利用古恒山人文景觀損壞嚴重之際,竊取河北恒山大茂山歷史文化,通過偽造仙跡,牽強附會轉移到天峰嶺上,不斷要求北岳移祀,并最終在順治年間獲得剛剛入關的清政府承認,上升為北岳,成為五岳之一。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里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里。中國該山與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稱為五岳,為中國地理標志,揚名海外。
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沖,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被稱為"人天北柱","絕塞名山"。
恒山舊有十八景:磁峽煙雨、云閣虹橋、云路春曉、虎口懸松、果老仙跡、危峰夕照、斷崖啼鳥、幽窟飛石、龍泉甘苦、茅窟煙火、金雞報曉、玉羊游云、紫峪云花、石洞流云、脂圖文錦、仙府醉月、奕臺鳴琴、岳頂松風。
6.短文爬恒山的答案3、仿寫下列句子
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這五岳是必須要游玩的。我這次可要去北岳的恒山玩一玩。
恒山有2117米,我沉重的邁著步子向前走。突然,我看見一棵連根拔起的松樹,很好奇。上去一看,有一塊牌子。傳說是張果老在恒山修煉時常把驢子牽在大樹下。有一天突然來了一只老虎,神驢施展法術與老虎搏斗,就把這棵樹連根拔起。聽了一個小故事,頓時力氣大增,繼續往前走。
我又看見了幾塊奇怪的石頭,叫鱷魚石。這石頭又有一個小故事:傳說以前恒山是一片濕地,常常有鱷魚出沒傷人。一個神仙化作了一條烏龍,為民除害。把鱷魚化作了一縷青煙,卻把身體留在這成為了石頭。
我還游玩許多名勝古跡,如姑嫂崖,它是一座做工精致的樓臺亭閣…….
最后我們做纜車下山,從上往下看,我發現恒山很雄偉,感覺上了一回恒山,相當了一回神仙一樣。
7.描寫恒山的作文
清晨,春姑娘穿著美麗的衣裳,舞著暖風,招展地笑著向我們走來,給大自然披上了新裝,使萬物顯現出無限生機.一縷縷金黃色的陽光撒向剛披上新裝的草地,陽光照耀著小草上的露珠兒,露珠兒顯得晶瑩透亮,美麗極了!……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樣干枯炎熱,不像秋天那樣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樣寒冷.而春天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這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母親,母親就像大地,母親生下我們,我們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于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來過. 哦!春雨呀,原來你跟著春姑娘一起來到大地,使大地生機勃勃,散發著清新的氣息.你靈巧的手,拔動著人們的心弦,拔動著人們美好的希望. 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蘆花一般的雪,像蒲公英一般的雪在空中舞,在隨風飛。
空中飄著雪花,小小的白羽毛,又像吹落的梨花瓣,零零落落。 下雪了,先是小朵小朵的雪花,柳絮般輕輕地飄揚;然后越下越大,一陣緊似一陣。
黃河水如同一群在狹窄的狹谷里奔騰的駿馬,擠在河灘中間那條只有五六十米寬的河道里直瀉而下。 像一顆珍珠鑲嵌在祖國西北壯美大地上的青海湖,閃耀著神話般的色彩. 淡藍色的雁歸湖靜靜地躺在綠色的環抱之中,就像是鑲嵌在一片天然翡翠上的一塊藍色寶石。
風撫弄著莊稼,時而把它吹彎,時而把它揚起,仿佛大地在進行有節奏的呼吸,那一檔檔成熟的小麥也都有了生命,風從那邊來,傳來麥穗與麥穗間的細語。 我閉緊嘴,風卻像是一只有力的手,窒息著我的呼吸,逼迫我不時地張一張嘴。
就在這一剎那,它也會往我的口腔里揚一把土,類似一個惡作劇的孩子。 二月里的春風,在白天,暖洋洋的,帶點潮濕味兒,吹在臉上,卻有點像棉花絮拂著臉上的味道;可是一到夜晚,特別是深夜,那股尖厲勁兒,真有點像剪刀呢。
夜風在河灘里飄動著,沙灘里的柳樹,像喝醉了酒似的,使勁地舞動著她滿身的嫩油油的枝條。 風來了。
先是一陣陣飄飄的微風,從西北的海灘那邊沙沙地掠過來,輕輕地翻起了夜行人的衣襟,戲弄著路上的枯葉。曠野里響著一片輕微的簌簌聲。
一會兒,風大了,路旁的高粱狂亂地搖擺著,樹上的枯枝克喳克喳地斷落下來。一陣可怕的嘯聲,從遠遠的曠野上響了過來,陰云更低沉了。
沉雷似乎已經沖出了烏云的重重包圍,克啦啦啦像爆炸似的響著,從西北方向滾動過來。 盛夏的傍晚。
一陣陣輕柔的和緩的小北風,飄出完達山谷,掠過牡丹江面,把果園里的香味,把大江上的波浪的清涼,一絲絲,一股股地吹送進江南岸的龍泉鎮,漸漸地,鎮子里的暴熱和喧鬧消歇了。馬路旁的白楊、垂柳,庭院中的丁香,海棠,也全從酷暑的困倦中醒了來。
清風在綠葉間簌簌流動,花香在屋檐下悄悄飄蕩。一切都是愜意的,寧靜的。
整個沿江排開的小城,如同一個仰面靜臥的巨人,正用它全部身心去感受晚風的恩澤,去盡享風中那淡淡的幽香和濕潤的爽意。 五月的微風,飄著道邊槐花的清芬,輕輕地吹拂著路人的面頰與發鬢,吹拂著人們的胸襟,溫柔的慰撫,有如慈母的雙手。
風息是溫馴的,而且往往因為他是從繁花的山林里吹度過來,他帶來一股幽遠的澹香,連著一息滋潤的水氣,摩挲著你的顏面,輕繞著你的肩腰,就這單純的呼吸已是無窮的愉快…… 山風卷著松濤,像海洋的狂瀾似的,帶著嚇人的聲浪,從遠處荷荷地滾來,一陣陣地刮著崖頭刮著樹,打著板壁打著門,發出怖人的巨響。有時且揚起尖銳的悲嗚,像是山中的妖怪在外巡游一般。
廬山的風,自是風,不挾灰,也不帶塵。它撫摸著行人的皮膚,不熱亦不冷,稍微有點涼絲絲的,總像是北國的秋風。
尤其是當人漫步林中,最能感覺到它的輕柔、潔凈、清爽、沁人心脾,梳人靈魂。 好厲害的風啊! 它活像個失去了理智的瘋子,在這寬闊的庭院中顛顛撲撲,亂碰亂撞。
它時而把地上的柴草碎葉旋卷起來,忽地扔到東邊,忽地拋到西邊,忽地卷上高空飛舞,又忽地推到一個墻旮旯里不動了。 窗前的老榆樹,被風一刮,搖搖晃晃,枝丫掃著屋檐,發出唰啦啦唰啦啦的響聲。
秋天的美是成熟的--它不像春那么羞澀,夏那么坦露,冬那么內向。 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嫵媚,夏那么火熱,冬那么含蓄。
秋,收獲的季節,金黃的季節--同春一樣可愛,同夏一樣熱情,冬一樣迷人。 金秋的陽光溫馨恬靜,侗鄉的秋風和煦輕柔,藍天白云飄逸悠揚。
在蒼茫的大海上,狂風卷集著烏云。在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的飛翔。
一會兒翅膀碰著波浪,一會兒箭一般地直沖向烏云,它叫喊著,——就在這鳥兒勇敢的叫喊聲。
8.描寫恒山的文章
23.游恒山記本文選自《徐霞客游記》。
恒山,五岳之一,位于山西北部。徐霞客,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
十一日,風翳(yì)凈盡[風平云散。翳,云霧],澄碧如洗。
策杖登岳……[拄著手杖攀登恒山。策,拄著,扶著。
岳,這里指恒山],面東而上,土岡淺阜(fù)[低矮的土山],無攀躋(jī)勞[沒有爬山的勞累。躋,升,登。
]。一里,轉北,山皆煤炭,不深鑿即可得。
又一里,則土石皆赤。有虬(qiú)松[盤曲的松樹]離立[并立]道旁,亭曰望仙。
又三里,則崖石漸起,松影篩陰,是名虎風口。于是[從此。
是,代虎風口]石路縈回,始循崖乘峭而上[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循,順著,沿著。
乘,憑借]。三里,有杰坊[高大的牌坊。
杰,高大的樣子]曰“朔方[郡名。這里泛指北方]第一山”,內則官廨(xiè) [官署]廚井俱備。
坊右東向拾(shì)級[一步一步踩上臺階。拾,放輕腳步往上走]上,崖半為寢宮,宮北為飛石窟,再上則北岳殿也。
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云級[很高的臺階]插天,廡[wǔ,堂四面的廊屋]門上下,穹碑森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立著。穹,高。
森立,密集的樣子]。從殿右上,有石窟,倚而室之[就著改成一間屋子],曰會仙臺。
臺中像[塑造]群仙,環列無隙。余時欲躋(jī)危[高]崖、登絕頂。
還[huán,轉,繞]過岳殿東,望兩崖斷處,中垂草莽者千尺,為登頂間(jiàn)道[偏僻的小路],遂解衣攀躡[niè,踩]而登。二里,出危崖上,仰眺絕頂,猶杰然天半[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
絕頂,極頂,最高點],而滿山短樹蒙密[茂密],槎枒[chá yā,參差不齊的樣子]枯竹,但能鉤衣刺領,攀踐輒斷折,用力雖勤,若墮洪濤,汩汩[gǔ,水流急的樣子]不能出。余[我]益鼓勇上,久之棘[jí,酸棗樹。
這里指有刺的灌木]盡,始登其頂。 時日色澄(chéng)麗[明麗],俯瞰(kàn)山北,崩崖亂墜,雜樹密翳(yì)[濃陰遮蔽]。
是山土山無樹,石山則有。北向俱石,故樹皆在北。
渾源州[地名]城一方[一座城],即在山麓。北瞰隔山一重,蒼茫無際。
南惟龍泉[山名],西惟五臺[山名],青青與此作伍[呈現出一派青色,跟恒山作伴。此,指恒山]。
近則龍山西亙(gèn),支峰東連,若比肩連袂(mèi)[肩并肩,衣袖連衣袖。形容靠得很緊的樣子。
比,并。袂,衣袖]下扼(è)沙漠者。
既而下西峰,尋前入峽危崖,俯瞰茫茫,不敢下。忽回首東顧,有一人飄搖于上,因復上其處問之,指東南松柏間,望而趨,乃上時寢宮后危崖頂。
未幾,果得徑。南經松柏林,先[先前]從頂上望松柏蔥青,如蒜葉草莖,至此則合抱參天,虎風口之松柏,不啻(chì)[不止]百倍之也。
從崖隙直下,恰在寢宮之右,即飛石窟也。十一日,天空無云,風也停了,澄碧的天像水洗過一樣。
我拄著拐杖開始攀登恒山,向東走,一路盡是低矮的土山,沒有爬山的辛勞。 走了一里,轉向北再走,所見之山都是煤炭,不需要深挖就可得到。
又走了一里,山上的土石都呈紅色。有盤曲的松樹并列路旁,有一座亭叫望仙亭。
又走了三里,山崖漸漸高起來,陽光透過松樹像過篩一樣投下陰影,這里名叫虎風口。從此石路縈繞盤旋,開始了順著山崖借著峭壁向上攀登。
攀了三里,有一座高大的牌坊刻著“朔方第一山”,里面有一間官房,有廚房,有水井。從牌坊的右邊向東順著石階而上,崖的半腰是寢宮,寢宮的北邊是飛石窟,再向上就是北岳殿了。
北岳殿上面是絕壁,下面挨著官房,殿下很高的臺階插向云天,廊屋上下,高大的石碑密集地豎著。從殿的右面上去,有石窟,靠著北岳殿構成一間屋子,叫會仙臺。
臺中塑著群仙,四周排列緊密沒有空隙。我這時想著從高崖攀援登.亡絕頂。
轉過北岳殿東,望見高崖裂開的地方,中間懸垂千尺草莽,是登頂的小路。行了二里,出了高崖,抬頭遠看山頂,還突出地懸在半空里,然而滿山的荊棘茂密,參差的樹枝和枯竹,只是鉤刺衣服,抓住攀踏立即折斷,不斷地努力,卻好像墜人洪流中,沒在水里不能出來。
我更加鼓足勇氣攀登,許久才鉆出荊棘,登上峰頂。 這時陽光明亮絢麗,向下看山的北面,山崖崩裂的石塊紛紛墜落,各種樹濃陰遮蔽。
這山的土山沒有樹,而石山才有樹。北邊的山坡都是石山,所以樹都長在北邊。
渾源州城,也在山麓。向北看,隔著一重山,蒼茫看不到邊際。
南邊是龍泉山,西邊是五臺山,一片青蔥,和恒山為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