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個關于合作成功的小故事(短一點)
1.通天塔緣何半途而廢? 《圣經舊約》上說,人類的祖先最初講的是同一種語言。
他們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發現了一塊異常肥沃的土地,于是就在那里定居下來,修起城池,建造起了繁華的巴比倫城。后來,他們的日子越過越好,人們為自己的業績感到驕傲,他們決定在巴比倫修一座通天的高塔,來傳頌自己的赫赫威名,并作為集合全天下弟兄的標記,以免分散。
因為大家語言相通,同心協力,階梯式的通天塔修建得非常順利,很快就高聳入云。上帝耶和華得知此事,立即從天國下凡視察。
上帝一看,又驚又怒,因為上帝是不允許凡人達到自己的高度的。他看到人們這樣統一強大,心想,人們講同樣的語言,就能建起這樣的巨塔,日后還有什么辦不成的事情呢?于是,上帝決定讓人世間的語言發生混亂,使人們互相言語不通。
人們各自操起不同的語言,感情無法交流,思想很難統一,就難免出現互相猜疑,各執己見,爭吵斗毆。這就是人類之間誤解的開始。
啟示: 修造工程因語言紛爭而停止,人類的力量消失了,通天塔終于半途而廢。 團隊沒有默契,不能發揮團隊績效,而團隊沒有交流溝通,也不可能達成共識。
身為領導者,要能善用任何溝通的機會,甚至創造出更多的溝通途徑,與成員充分交流。惟有領導者從自身做起,秉持對話的精神,有方法、有層次地激發員工發表意見與討論,匯集經驗與知識,才能凝聚團隊共識。
團隊有共識,才能激發成員的力量,讓成員心甘情愿地傾力打造企業的通天塔。 一個人在生命的路途上前進時,若不隨時與同伴交流溝通,便會很快落伍。
2.飛行的大雁 大雁有一種合作的本能,它們飛行時都呈v型。這些雁飛行時定期變換領導者,因為為首的雁在前面開路,能幫助它兩邊的雁形成局部的真空。
科學家發現,雁以這種形式飛行,要比單獨飛行多出12%的距離。 合作可以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倍增效果。
據統計,諾貝爾獲獎項目中,因協作獲獎的占三分之二以上。在諾貝爾獎設立的前25年,合作獎占41%,而現在則躍居80%。
啟示:分工合作正成為一種企業中工作方式的潮流被更多的管理者所提倡,如果我們能把容易的事情變得簡單,把簡單的事情也變得很容易,我們做事的效率就會倍增合作,就是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的一個關鍵,世界正逐步向簡單化、專業化、標準化發展,于是合作的方式就理所當然地成為了這個時代的產物。 一個由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若干部分組成的整體,經過優化設計后,整體功能能夠大于部分之和,產生1+1>2的效果。
3.天鵝、狗魚和蝦 有一次,天鵝、狗魚和蝦,一起想拉動一輛裝東西的貨車,三個家伙套上車索,拼命用力拉,可車子還是拉不動。 車上裝的東西不算重,只是天鵝拼命向云里沖,蝦盡是向后倒拖,狗魚直向水里拉動。
究竟哪個錯?哪個對?用不著我們多講,只是車子還停留在老地方。 啟示: 員工之間不協調,工作就施展不好,只會把事情弄糟,引起痛苦煩惱。
領導者的智慧所在,即能妥善分配員工的工作,并協調他們之間的合作。 無論一個公司的金錢、機器和材料的總和多么強大,如果沒一支愿意進行思考和清醒的人們組成的隊伍可以使用,他們只不過是一堆不會產生成果的僵死物質。
4.“共命”鳥的故事 從前,某個國家的森林內,喂著一只兩頭鳥。名叫“共命”。
這鳥的兩個頭“相依為命”。遇事向來兩個“頭”都會討論一番,才會采取一致的行動,比如到哪里去找食物,在哪兒筑巢棲息等。
有一天,一個“頭”不知為何對另一個“頭”發生了很大誤會,造成誰也不理誰的仇視局面。 其中有一個“頭”,想盡辦法和好,希望還和從前一樣快樂地相處。
另一個“頭”則睬也不睬,根本沒有要和好的意思。 如今,這兩個“頭”為了食物開始爭執,那善良的“頭”建議多吃健康的食物,以增進體力;但另一個“頭”則堅持吃“毒草”,以便毒死對方才可消除心中怒氣!和談無法繼續,于是只有各吃各的。
最后,那只兩頭鳥終因吃了過多的有毒的食物而死去了。 啟示:在一間公司內,每個組織之間的關系就好像是個大家庭,成員中的兄弟姐妹,應該和和氣氣,團結一致。
若發生什么不愉快的事,大家應開誠布公地解決,不應將他人視為“敵人”,想盡辦法敵視他。因為大家都在同一間公司內服務,一旦某個組織潰不成軍時,其他組織也將深受其害。
親密是介于組織、主管和員工之間的一條看不見的線。有了親密感,才會有信任、犧牲和忠貞。
5.螃蟹、螞蟻和團隊合作的故事 生活在海邊的人常常會看到這樣一種有趣的現象:幾只螃蟹從海里游到岸邊,其中一只也許是想到岸上體驗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只見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無論它怎樣執著、堅毅,卻始終爬不到岸上去。這倒不是因為這只螃蟹不會選擇路線,也不是因為它動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們不容許它爬上去。
你看每當那只企圖爬離水面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時候,別的螃蟹就會爭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人們也偶爾會看到一些爬上岸的海螃蟹,但不用說,他們一定是單獨行動才上來的。
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種動物卻演繹出迥然不同的故事:酷熱的天氣,山坡。
2.關于合作成功的例子
1、三個皮匠結伴而行,途中遇雨,便走進一間破廟。
恰巧小廟也有三個和尚,他們看見這三個皮匠,氣不打一處來,質問道:“憑什麼說‘三個臭皮匠勝過諸葛亮’?憑什麼說‘三個和尚沒水喝’?要修改辭典,把謬傳千古的偏見顛倒過來!” 盡管皮匠們謙讓有加,和尚們卻非要“討回公道”不可,官司一直打到上帝那里。上帝一言不發,把它們分別鎖進兩間神奇的房子里——房子闊綽舒適,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內有一口裝滿食物的大鍋,每人只發一只長柄的勺子。
三天后,上帝把三個和尚放出來。只見他們餓得要命,皮包骨頭,有氣無力。
上帝奇怪地問:“大鍋里有飯有菜,你們為啥不吃東西?”和尚們哭喪著臉說:“我們每個人手里拿的勺子,柄太長送不到嘴里,大家都吃不著呵!”團隊合作小故事 三個皮匠和三個和尚的故事 上帝嗟嘆著,又把三個皮匠放出來。只見他們精神煥發,紅光滿面,樂呵呵地說:樂呵呵地說:“感謝上帝,讓我們嘗到了世上最珍美的東西!”和尚們不解地問:“你們是怎樣吃到食物的?”皮匠們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我們是互相喂著吃的!”2、沃爾瑪與寶潔公司的商業關系從破裂到實現共贏的實例1962年,沃爾瑪第一家折扣店開張,隨后短短40年里,沃爾瑪憑借“天天低價”的價格策略,迅速擴張,成為世界第一大連鎖店。
在發展初期,沃爾瑪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環境中,為了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和立足的籌碼,不斷壓低進貨折扣,致力于通過采購及人力成本的降低,最大程度的挖掘利潤,使利潤節節上升。1970年至1980年的短短10年內,利潤由160萬美元攀升至4120萬美元,增長了25倍之多。
早在1962年成立之初,全球最大的日化用品制造商寶潔被沃爾瑪選為供應商,并與之開始合作,但雙方僅僅是純粹的買賣關系,各自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導致不愉快乃至沖突不斷發生。沃爾瑪為了實現自己的低價策略,企圖通過大訂單和不平等的送貨條件等方式降低進貨價,延長貨款支付周期,甚至將寶潔產品擺在角落里威脅寶潔降價。
但寶潔公司不但不妥協,還要求沃爾瑪提高銷售價格并將寶潔的產品擺放在位置更好的貨架。 1962年至1978年期間,寶潔和沃爾瑪都企圖主導供應鏈,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
沃爾瑪采用強勢的價格策略,竭盡所能壓低進貨價格,并聲稱,任何一個企業都必須接受它的價格政策。寶潔也不能例外,其態度更是強硬,一直憑借強大的營銷實力,企圖嚴格控制下游的經銷商和零售商,包括沃爾瑪,迫使他們貫徹寶潔制定的營銷戰略和規定。
沃爾瑪和寶潔自身長期的優越感導致了雙方之間交流障礙和關系惡化,沃爾瑪以清退下架的做法威脅寶潔,寶潔也以停止供貨進行反擊,雙方口水戰以及筆墨官司更使得他們的爭斗進入白熱化階段。然而,雙方的冷戰導致雙方關系和利益都在交戰中受到了重創。
一方面寶潔產品的銷售在國內受到了很大影響;另一方面沃爾瑪經常被曝出“壓榨供應商”、“惡性競爭”的丑聞。1987年7月,寶潔公司副總經理Lou Pritchett決定改變雙方尷尬境地,于是通過朋友的關系以旅游的形式與沃爾瑪的老板Sam Walton進行會晤。
雙方在彼此心存好感的基礎上基本達成了意向性的合作框架,形成了一致的企業未來發展的設想,并明確了下一步雙方管理人員進行具體磋商的方案。這次會晤為寶潔和沃爾瑪緩解舊的惡劣關系、開創新的合作關系揭開了序幕。
3、管仲和鮑叔牙。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
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
一年后,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
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
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
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
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4、有一年世界原油價格大漲,哈默的對手對東歐國家的石油輸出量都略有增加,惟獨哈默石油輸出量明顯減少,這讓許多人非常不解。
黑人記者杰西克·庫思千方百計找到了哈默,就這個問題請教他。哈默說了一段讓他終生難忘的話:“關照別人就是關照自己。
那些總想在競爭中出人頭地的人如果知道,關照別人需要的只是一點點的理解和大度,卻能贏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那他一定會后悔不迭。關照是一種最有力量的方式,也是一條最好的路。”
5、一天,五根手指在一起閑著沒事,就誰是最優秀的話題爭吵起來,大拇指說:在咱們五個當中我是最棒的,你們看,首先,我是最粗最壯的一個,無論贊美誰,夸獎誰,都把我豎起來,所以我是最棒的。這時,食指站了出來說:咱們五個我是最厲害的,誰要是出現錯誤,誰有不對的地方,我都會把他指出來。
中指拍拍胸脯驕傲的說:看你們一個個矮的矮,小的小,哪有。
3.關于名人合作的事例
1、將相和 戰國時趙國舍人藺相如奉命出使秦國,不辱使命,完璧歸趙,所以被封了上大夫;趙王為表彰藺相如的功勞,封藺相如為上卿。
老將廉頗認為自己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藺相如只不過是一介文弱書生,只有口舌之功卻比他官大,對此心中很是不服,而屢次對人說:“以后讓我見了他,必定會羞辱他。” 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國家大事為重,請病假不上朝,盡量不與他相見。
后廉頗得知藺相如此舉完全是以國家大事為重,向藺相如負荊請罪。后兩人合好開始盡心盡力的輔佐趙王治理國家。
2、管鮑之交 管仲家貧,自幼刻苦自學,通“詩”、“書”,懂禮儀,知識豐富,武藝高強。他和摯友鮑叔牙分別做公子糾和公子小白的師傅。
齊襄公十二年(前686年),齊國動亂,公孫無知殺死齊襄王,自立為君。一年后,公孫無知又被殺,齊國一時無君。
逃亡在外的公子糾和小白,都力爭盡快趕回國內奪取君位。管仲為使糾當上國君,埋伏中途欲射殺小白,箭射在小白的銅制衣帶鉤上。
小白裝死,在鮑叔牙的協助下搶先回國,登上君位。他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齊桓公。
桓公即位,設法殺死了公子糾,也要殺死射了自己一箭的仇敵管仲。鮑叔牙極力勸阻,指出管仲乃天下奇才,要桓公為齊國強盛著想,忘掉舊怨,重用管仲。
桓公接受了建議,接管仲回國,不久即拜為相,主持政事。管仲得以施展全部才華。
3、郭子儀和李光弼 唐玄宗時,郭子儀和李光弼曾同是朔方節度使安思順的屬下部將,兩個人之間有矛盾,平時互不講話,后來安祿山叛亂,郭子儀升任朔方節度使,統兵抵御,李光弼就成了郭子儀的部將。皇帝命令郭子儀率兵出征,李光弼擔心郭子儀會利用手中權力尋機報復。
李光弼硬著頭皮對郭子儀說:“我過去得罪你,是我的不是,今后不管怎么處置我,我無怨言,只希望高抬貴手放過我妻兒。” 沒等李光弼說完,郭子儀緊緊抱住李光弼,滿眼流淚地說:國家危急,百姓遭殃,正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此時,怎能計較個人恩怨?'從此,郭李同心,將帥協力,在平息安史叛亂中,戰功卓越。4、赤壁之戰 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
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
孫權給劉備提供了暫居之地,諸葛亮為孫權設計了火攻之計,孫劉聯軍,使曹操80萬大軍“談笑間墻櫓灰飛煙滅”,一把火使孫權消除了曹操的威脅又使劉備開辟了在蜀地的霸業,最終燒出了三國鼎立的局面。5、恩格斯與馬克思 馬克思在思想上是富有者,在經濟上卻是嚴貧戶,這位對資本主義經濟有著透徹研究的偉大經濟學家,本身一貧如洗,他的一生幾乎是在貧困潦倒中度過的。
如果不是恩格斯在經濟上長期無私的援助,馬克思無法從事領導國際無產階級運動和專心理論創作。從1852年2月27日給恩格斯的信中我們看到這位全世界著名理論家的困境。
馬克思寫道:“一個星期以來,我已達到非常痛苦的地步:因為外衣進了當鋪,我不能再出門,因為不讓賒帳,我不能再吃肉。”不久又寫信向恩格斯傾訴。
“我的妻子病了,小燕妮病了,琳蘅患有一種神經熱,醫生我過去不能請,以后也不能請,因為沒有買藥的錢。八至十天以來,家里吃的是面包和土豆。
到底是否能夠弄到這些,還成問題。”饑餓貧困和家務瑣事,困擾著馬克思,他心情憤怒煩躁,無法集中精力和智慧進行理論創作。
對馬克思的困境,恩格斯當作是自己的困難。他在給馬克思的信中寫道:“2月初我將給你寄5英鎊,往后你每月都可以收到這個數。
即使我因此到新的決算年時負一身債,也沒有關系。當然,你不要因為我答應每月寄5英鎊就在困難的時候也不再另外向我寫信要錢,因為只要有可能,我一定照辦。”
此時的恩格斯在歐門——恩格斯公司里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辦事員。收入也是十分低微的。
他后來做了公司的襄理,月薪有了提高,從1860年以后,對馬克思的支援增加到了每月10鎊。還常常“另外”給些資助。
從1851年至1869年,馬克思總共收到了恩格斯的匯款3121鎊。對當時的恩格斯來說,這已是傾囊相助了。
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又擔任了整理占有遺稿的眾人,編輯出版了《資本論》的第二,三卷,完成了戰友的未竟事業。可見,共同的理想和人生目標是建立友誼的基礎。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管鮑之交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將相和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郭子儀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赤壁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馬克思。
4.合作取得成功的中國事例
螞蟻——
“合作”: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石子、水混合后,比花崗巖還堅韌。
草叢里燃起了熊熊烈火,所有的動物都安全逃離。這是一向身子小,動作靈敏的螞蟻們在這時卻顯得有點笨拙。那成千上萬正在“運貨”的螞蟻,在野火燒來之際,為了逃生,終于做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舉動:眾多螞蟻迅速攏成一團,像滾雪球一樣飛速滾動,逃離火海。只聽噼里啪啦一陣燒焦聲,那是裹在最外層的螞蟻用自己的軀體開拓求生之路是的吶喊,是舍己救人的團結精神的吼叫。
面對這不可能逃避的災難,螞蟻選擇了合作。就連它們都知道合作,跟何況是“創造天地”的人類呢?
神六——
“一個人像一塊磚砌在大禮堂的墻里,是誰也動不得的;但是丟在路上,擋人走路是 要被人一腳踢開的”——艾思奇。
受世人矚目的神舟六號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是偉大的。他們替中國,替全人類完成了一個無與倫比的使命。可是,費俊龍能獨自登上太空,安全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嗎?聶海勝呢?不,沒有合作,這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飛船的構造需要設計師的合作,零件的加工需要工人的合作,太空上的工作需要領導的合作,船艙里的生活需要他們倆的合作……
難道作為學生的我們,還沒有從他們身上學到點什么嗎?
課堂——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干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的這句話最適用于我們現在的生活和學習了。
“大家分組討論一下吧,四個人一小組……”老師經常在上課的時候給我們提出合作的建議。也許對于一些問題,我們自己早已有了答案,但又不會或者不敢表達。這時就需要同學與同學之間的合作,你聽我講,我聽你講,給對方提出意見。
小到在班里,四人小組之間的討論,大到國際間,在友好往來基礎上建立的國家之間,都是離不開合作的。我們在學習生活中的合作,不僅能促進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成績,更能教會我們如何走上社會,融入集體。
5.古今中外名人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
1、赤壁之戰,是指三國形成時期,孫權、劉備聯軍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大破曹操大軍,奠定三國鼎立基礎的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役。這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爭之一,也是三國時期“三大戰役”中最為著名的一場。
它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長江流域進行的大規模江河作戰,標志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黃河流域。孫劉聯軍最后以火攻大破曹軍,曹操北回,孫、劉各自奪去荊州的一部分。
2、楊振寧是在1949年,進入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進行博士后研究工作,開始同李政道合作。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恒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3、馬克思和恩格斯是好朋友。他們共同學習、領導國際工人運動、辦報、編撰雜志和起草文件。他們共同起草了著名的《**宣言》。
馬克思曾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放在貧困中。但他不關心它,在他的研究和革命活動中仍然很堅強。恩格斯把馬克思生活中的困難視為自己的困難。他拼命地把他積攢下來的錢送給了馬克思。
而當恩格斯需要幫助時,馬克思竭盡所能,毫不猶豫。1848年11月,恩格斯逃到瑞士,因為他匆匆忙忙地離開了,沒有多少錢。馬克思知道他掙扎著從床上爬起來,去銀行取出所有的錢,然后把錢寄給了恩格斯。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一起工作了40年,共同創立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在過去的40年中,他們在實現共同目標的斗爭中建立了偉大的友誼。
4、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對此不服,耿耿于懷,處處為難,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
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此后每次相遇,藺相如都遠遠回避。藺相如的門客對他退讓很不解,都要離開。
藺相如勸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兵就是因為我和廉頗,如果我們二人相斗,定不能共存。
藺相如的這番話,后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聽說后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和藺相如成了很要好的朋友。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
5、阪泉之戰。黃帝征服中原各族的過程中,與炎帝兩部落聯盟在阪泉進行的一次戰爭。阪泉之戰對開啟中華文明史、實現中華民族第一次大統一有重要意義。發生在華夏集團活動地域的東半部,較靠近東夷集團分布區,保存傳說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
6.成功合作的事例
1。
孫中山先生說:“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以合作為原則,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可見,合作是多么的重要。
大江南北流行的一句話:眾人劃槳開大船。大家不會忘記1998年的那場特大洪災吧!事實證明,這場特殊戰役的勝利,需要全體抗洪官兵、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才能最終在我們民族的脊梁上筑起一道不倒的抗洪長城。
大家更不會忘記2003年“非典”肆虐的時候吧,正是在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眾志成城,才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所以,這一切的一切,不正是證明了“合作比競爭更能使文明進步”。
由于競爭,關系冷漠,你防著我,我防著你,表面上和和氣氣,心底里各自較勁兒的現象比比皆是。對方辯友,這難道不都是“競爭”惹的禍嗎? 2。
“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知索取,不愿奉獻”;只強調個人競爭,而不關心國家的發展和前途”。何來的文明發展呢?因此,你們說競爭有利于文明發展的觀點是無稽之談。
三國時期,孫權和劉備聯合起來共同抗曹,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資本論》的誕生,不也是馬克思與恩格思合作的結晶嗎? 大家都知道芝加哥公牛隊的麥克爾·喬丹吧,很多人可能為之癲狂。要喬丹的成功離不開隊友們的配合協助。
回顧過去,放眼未來,我方更加堅信“合作更能使文明進步”! 3。現實中的激烈競爭使許多人感受到巨大壓力、無所適從,甚至產生較為嚴重的心理失常,這些怎么能說明競爭更促進文明進步呢?只有合作才更能促進文明進步。
首先,合作是能促進人更好地生存。,社會日趨復雜,大家只有攜起手來,互相合作,才能渡過難關。
其次,合作比競爭培養出更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關心他人、團結友愛等良好心理品德。
第三,合作比競爭更有利于促進科學的發展。我國的“神舟五號”飛船的研制成功不正是許多科研人員共同合作的成果嗎? 第四,合作比競爭更能促進社會穩定。
抗擊“洪災”、“非典”、“禽流感”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證。 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合作,創建更文明的未來吧! 4。
螞蟻在前進途中突遇大火,眾多螞蟻迅速抱成一團,飛速滾動,逃離火海。試想一下,如果大家都爭著逃命,假如沒有團隊合作精神,渺小的螞蟻家族不全軍覆沒才怪呢! 5。
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猴子和大象都想吃對岸樹上的果子。猴子無法過河,大象則無法上樹。
雙方協商后,大象馱猴子過河,猴子上樹摘果,它們都吃到了果子。這就是彼此取長補短,密切合作所取得的效益。
6。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說:“不論今后你們選擇什么樣的職業,都要學會與人合作相處。”
這是秘書長40年外交經驗的總結。 7。
現在中國的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這些“小皇帝”、“小公主”們特別缺少合作的意識,在這樣的社會條件下,如果再不培養合作精神,而著力去培養競爭精神的話,我們的社會將會怎樣? 8。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他把“與同事真誠合作”列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言行孤僻,不善于與人合作”列為失敗的九大要素之首。
9。中外許多成名的音樂家能在臺上獨領風騷,在他們成功的背后,不是有很多人在共同合作、共同努力嗎?。
7.舉幾個合作成功的例子
蜜獾(huān)和導蜜鳥是一對好伙伴,它們常常相互合作,共同搗毀蜂巢。野蜂常把巢筑在高高的樹上,蜜獾不容易找到它。目光敏銳的導蜜鳥發現了樹上的蜂巢后,使去尋找蜜獾。為了引起蜜獾的注意,導蜜鳥往往扇動著翅膀,做出特殊的動作,并發出“嗒嗒”的聲音,蜜獾得到信號,便匆匆趕來,爬上樹去,咬碎蜂巢,趕走野蜂,吃掉蜂蜜。導蜜鳥站在一旁,等蜜獾美餐一頓后,再去獨自享用蜂房里的蜂蠟。
海葵蝦和紅海葵也合作得很好。海葵蝦的兩只大螯(áo)各自夾著一只紅海葵,整天東游西蕩。一旦遇到危險,海葵蝦立即提起紅海葵,紅海葵便用有毒的觸手對付來犯者。這樣,海葵蝦可以到處覓食,不必為安全擔憂;而紅海葵只要收集海葵蝦吃剩的食物就足可以飽腹了。
鱷魚和千鳥的互惠互利更為有趣。千鳥不但在兇猛的鱷魚身上尋找小蟲吃,還進入鱷魚的口腔中,啄食殘留的魚、蚌、蛙的肉屑和寄生在里面的水蛀,幫助鱷魚清潔口腔。有時鱷魚把大口一閉,千鳥就被關在里邊。然而你不必為千鳥擔心,只要千鳥輕輕用喙擊打鱷魚的上下顎,鱷魚就會張開大嘴,讓千鳥飛出來。
團結的力量
古時候有一個農夫,他總共有8個兒子。這些男孩子自小就總是打打鬧鬧,爭爭吵吵,讓他們的父親費了不少心。日子一天天過去,農夫越來越老了,兒子們越長越大,可這吵吵鬧鬧的脾氣一點也沒見改好,老父親為此日夜擔憂。
于是有一天,農夫去請教村里最有學問的長老,希望他能幫助想出一個好辦法,讓這些不懂事的兒子明白他們這樣做是多么的愚蠢。
長老讓農夫把他的兒子都叫到一起,然后取出8根筷子,一根一根地分別遞到他們手里,說:“你們使勁地把筷子折斷吧。”
“折斷這么細的筷子還需要使勁嗎?哈哈,真是可笑!”男孩們嘲笑地說。果然他們輕輕一用力就把手里的筷子折斷了。
這時,長老又取出8根筷子,用繩子把它們緊緊地扎在一起,說:“那么現在呢,你們誰能折斷這一捆筷子?”
最大的兒子搶先拿過筷子,兩手使勁用力,臉都漲紅了,這捆筷子還是好好的,連彎都沒有彎一下。其他的男孩也很不服氣地都試了試,可是沒有人能把筷子折斷。
農夫感激地看著長老,對兒子們說:“孩子們,你們能體會到這里面的意義嗎?你們成天爭吵不休,每個人都只顧自己,就像是一根細細的筷子,很容易就會被折斷。而細細的筷子團結在一起都有了這么大的力量,何況是你們這8個強壯的人呢?”
這番話讓男孩們終于明白了團結的力量,也認識到自己以往的行為給父親帶來了多大的煩惱。他們輕聲地互相道歉著,親親密密地攙扶著老父親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