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部的歷史文化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
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時的云南大理國(元代又并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陜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2.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的資料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
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
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
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
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8%。
在云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云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云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
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歡樂。
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
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樸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莊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并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筑、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
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
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云貴高原并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
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
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
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樸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向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并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
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
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
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于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宗教人。
3.西部的歷史文化 50字
②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
華夏擔步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
這兩處古人類都比北京猿人(距今約50萬年)的資格更老。 ③西部地區壞僅有廣闊的地域和悠久的歷史,而且擁有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
④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后,東西方文化在這里文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鐘。
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墓礎上,形成了自己_____的恢宏氣度,展現出________的藝術形式和________的文化內涵。秦始皇陵兵馬誦、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征。
⑤西部地區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發祥地。遵義、延安、紅巖村等革命圣地孕育了深厚的革命文化傳統。
**的《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成為革命文藝發展的一面旗幟。延安的“魯迅藝術學院”在短短的幾年里,造就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藝術家和文藝理論家 …… 這些寶貴的財富,奠定了西部文化遵循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堅實基礎。
⑥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
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的落后和交通的閉塞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貧困,卻也使這些地方保留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繡、巖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它們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⑦西部地區擁有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民族文化資源,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該充分重視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加強對它們的搶救、保護、涵養和合理利用,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推進西部大開發做出貢獻。
4.西部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的資料
文化意義的西部 從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時代,無論西北還是西南,都與中原地區有著密切的交往。
從西漢起,西部已進入中國歷史的視野。唐代,西部的概念進一步擴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貴高原、北方草原、遼闊的西域,甚至沿絲綢之路越過帕米爾高原。
漢唐兩朝眾多的公主遠嫁烏孫、吐谷渾、契丹、突厥、回紇、南詔等地和親,使神奇的西部文化與內地的聯系進一步加深。 在漫長的歷史中,西部地區相繼建立了一系列邦國性質的地方政權或酋長性質的土司政權,如西夏、吐谷渾、大理、“西域三十六國”等,它們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明顯的特殊性,在創造自己歷史的同時,形成了眾多的民族。
幾千年來,經過不斷地遷徙、分化、融合、發展,作為獨立的族群,許多原生民族雖然已經消失了,但我們從今天眾多的少數民族以及漢族中可以發現它們的身影,這些民族大多在發展和形成過程中與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顯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個突出特點。
在目前我國已認定的55個少數民族中,有將近50個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區。在西部,除了五個民族自治區,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數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區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數民族人口占全省總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區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98%。
在云南省生活著25個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個民族是云南獨有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西部與眾不同的民俗民風,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社會生活,形成了其別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從地域和文化個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劃分為幾個大的文化圈:黃河流域為中心的黃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區的伊斯蘭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為主體的藏文化圈,長江三峽流域和四川盆地連為一體的巴蜀文化圈,云貴高原及向東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
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對明顯的個性或風格。黃土高原文化悠遠古樸,伊斯蘭文化充滿異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熱情奔放,西域文化顯出東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歡樂。
這種多樣性的文化形態與各個民族的生活方式、觀念、習俗、宗教、藝術以及悠久歷史、生存環境緊密相聯,是一種廣義的文化集合體。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復雜多樣,西北地區遼闊無垠,西南地區山水切割,青藏高原嚴寒高拔。
西部文化在這里也表現出了鮮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區歷史悠久、地域廣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質樸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區民族眾多,山川縱橫,這里的文化顯得細膩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莊嚴靜穆,它的文化則處處透著神秘和誘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遠的歷史長河中創造并形成了包括語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話傳說、故事、歌謠、舞蹈、節目、服飾、建筑、手工藝、禮儀習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產方式等在內的民族文化。
這些內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則相去甚遠。即便是同一民族因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許多方面也有很大差異,民族文化由此更顯豐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種完全封閉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綜合體,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礎上,將許多外來文化的因素轉化吸納為自己的成分,從而變得生機勃勃。
歷史上有三條重要通道貫穿西部,將西部向東與中原地區緊密相連,向西同更加廣闊的地域溝通。一條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至歐洲地中海沿岸的古絲綢之路,一條是貫通黃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條是穿過西南云貴高原并經青藏高原通往尼泊爾、印度甚至更遠方的茶馬古道。
這三大道路除了帶來了貿易和人民之間的交往,更傳播了文化。中原漢文化源源不斷傳入西部,古歐洲地中海文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亞文化等等也紛紛匯集這里。
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在西部的發展就是由此而來,其中最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傳佛教。 活態性。
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濃厚的鄉土氣息活躍在人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中。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蕪廢棄的跡址,而是數萬人生息的家園;流傳千年的英雄史詩《格薩爾王》依舊在藏族民間傳頌;古老的歌舞、服飾仍在質樸地表達著對生活的向往;現代文明的傳播與擴張并沒有使這種古老的文化遠離人們的生活,而是代代傳承,綻放異彩。
西部文化所表現出的活形態,或者是原生態的特點,具有濃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一面。 脆弱性。
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個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對封閉與分割,制約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體發展。
地域廣闊、交通不便、人口相對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環境形成了小范圍、小規模文化發展狀態。另外,西部少數民族大多沒有文字,文化的傳承主要靠世世代代的口耳相傳,缺少文字記載的穩定性,不利于對外傳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異彩紛呈的文化資源寶庫,它所包涵的內容極其豐富,它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它不僅為研究文化人類學。
5.西部歷史文化
1、中國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170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70萬年。
2、中國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后,東西方文化在西部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隴深寺的暮鼓晨鐘。甘肅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的恢宏氣度,展現出藝術形式和文化內涵。
重慶大足石刻、武隆、金佛山、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遺址、廣漢三星堆、陜西秦始皇陵兵馬俑、新疆天山、西藏布達拉宮、寧夏西夏王陵、樓蘭古國等自然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征。
3、中國西部地區又是我國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這里生活著50多個少數民族,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擁有久遠時代的文化藝術,如川劇、蜀繡、蜀錦、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繡、巖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
擴展資料
西部的歷史文化名城:
1、昆明
昆明,享“春城”之美譽,云南省會,中國面向東南亞、南亞開放的門戶城市,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我國重要的旅游、商貿城市,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2、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陜西省省會、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西北),是陜西省省會、副省級城市、陸上絲綢之路起點、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古都之一、華夏文明之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
3、西寧
西寧,青海省的省會,古稱西平郡、青唐城,取”西陲安寧“之意,是青海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教、交通和通訊中心。
西寧歷史文化淵源流長,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絢麗多彩的民俗風情,是青藏高原一顆璀璨的明珠。先后榮獲全國衛生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稱號。
4、銀川
銀川是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西夏王朝的首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民間傳說中又稱“鳳凰城”,古稱“興慶府”、“寧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魚米之鄉”的美譽,城西有著名的國家級風景區西夏王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西部
6.中國西部歷史文化
新疆:樓蘭古城、維族大小部落的演變、絲綢之路 西藏:農奴制度下的王權統治、與中原王朝的聯系(唐的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和親,宋代的吐蕃國、清朝的宗教分化、清廷對藏的管理。
喇嘛教文化 ) 云南:宋朝時的云南大理國(元代又并入統一的國家版圖) 、少數民族的土司制度、云南與緬甸、泰國的雙邊關系 貴州:夜郎文化、少數民族文化與自治 四川:三星堆遺址、蜀巴文明、宜賓等地的酒文化、歷史遺跡(都江堰) 甘肅:長城文化、敦煌、絲綢之路 寧夏:西夏文明、絲綢之路 陜西:十六朝古都(最著名的秦、漢、唐的國都)、先秦及封建社會早期的黃河流域文明。
7.西部的歷史資料
西部簡介西部大開發的范圍包括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自治區、陜西、甘肅、青海、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的71.4%。
2002年末人口3.67億人,占全國的28.8%。2003年 國內生產總值22660億元,占全國的16.8%。
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歷史、社會等原因,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地區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從西部地區“十大工程”,到青藏鐵路的開工建設;從西氣東輸,到西電東送工程的穩步實施;從西部地區大規模的機場建設,到鐵路、公路建設的全面啟動;從大規模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到大面積的退耕還林還草試點。西部大開發——這一跨世紀的偉大工程,正在廣大西部地區扎扎實實地推進。
2000年,西部大開發邁出實質性步伐,新開工了“十大工程”,即寧西鐵路、渝懷鐵路、西部公路建設、西部機場建設、重慶輕軌、澀北—西寧—蘭州輸氣管線、青海 30 萬噸鉀肥工程、西部退耕還林還草工程、西部高校基礎設施建設、四川紫坪鋪水利樞紐等。與此同時,去年還開工建設了一批配套項目。
現在這些項目都在順利建設中。 6月29日,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標志性工程——青藏鐵路全線正式開工。
這條鐵路長達 1118 公里,預計 2007年完工。青藏鐵路將縱貫青海、西藏兩省區而成為溝通西藏、青海與內地聯系的具有戰略意義的大通道,同時也成為西部腹地路網骨架的重要組成部分。
“西電東送”全面啟動。經**批準,貴州洪家渡水電站、引子渡水電站、烏江渡水電站擴機工程、天生橋至廣東第三回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云南寶峰至羅平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于 2000 年 11 月 8 日同時在貴州、云南和廣西等省、自治區開工建設。
此前,對“西電東送”具有重要作用的重慶萬縣至三峽電站 500 千伏交流輸電線路工程和云南宣威火電廠也開工建設。“十五”期間,從貴州、云南、廣西和三峽將向廣東輸電 1000 萬千瓦。
“西氣東輸”開始實施。目前,西氣東輸工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
中國石油集團公司會同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重新勘測了管道走向,各相關部門和下游各省正在積極落實市場。根據目前規劃方案,初期年供氣量 120 億立方米左右,以后隨著資源勘探的深入和下游用氣市場的開拓,逐步增加供氣量。
屆時每年可以代替幾千萬噸煤,天然氣在能源消費結構中的比重將提高 1-2 個百分點。 今年,國家還將再新開工一批重大項目。
將新增 500 萬畝退耕還林還草試點工程,廣西百色、內蒙古尼爾基水利樞紐工程,“五縱七橫”國道主干線西部地區重要路段,蘭州—重慶輸油管道工程,農業和特色經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西部教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醫療衛生項目等。此外,還要加快塔里木河、黑河綜合整治工程和小灣水電站等一批西部地區重大項目的前期工作。
在機場建設方面,根據“十五”時期西部地區民航機場“實施樞紐工程,發展支線機場,優化航線結構,提高運行效率”的基本原則,今年將開工建設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同時建設以成都雙流機場、昆明巫家壩機場、西安咸陽機場、蘭州中川機場和烏魯木齊機場為中心的支線航空網絡,逐步形成一個以主要樞紐機場為中心的輪幅式支線航空運輸網絡。 在鐵路建設方面,以建設青藏鐵路為契機,“十五”西部地區鐵路建設將高潮迭起。
主要有:修建溝通東西部通道的鐵路線。加強陸橋通道、京蘭通道建設,研究修建西北至華北地區便捷鐵路通道,強化滬昆通道,建設沿江通道;修建西部省區間通道鐵路。
西部地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必須有資金保障。國家在投資的安排上,注重向中西部地區特別是西部地區傾斜。
在去年計劃安排的國債投資中,用于西部地區的國債投資 430多億元,同時還安排了相當數量的中央預算內投資和中央專項建設基金。從總體上看,西部地區在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已經全面啟動和加快。
公路國道主干線和路網建設進度明顯加快,新增通車里程 1 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 1000 公里。到目前為止,去年安排的國家級貧困縣道路工程進展已經過半。
農網改造工程已完成近三分之二。退耕還林還草共完成 1120 多萬畝,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種草完成 780 多萬畝。
今年,國家對西部投資的安排上,主要安排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建設。力爭用五至十年的時間,使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包括續建項目在內,今年國家對西部地區安排的投資要比去年有較大增加。 基礎設施落后仍然是制約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實施西部大開發,必須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有關人士認為,要在“九五”以來優先安排和近兩年利用國債資金建設的項目的基礎上,從戰略眼光出發,下更大的決心,以更多的投入,先行建設,適當超前。
同時要多渠道、多方面籌集資金,鼓勵企業、社會和國外資金加大對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西部歷史文化的資料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