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岳飛滿江紅 全詞及賞析
滿江紅 [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注釋] 怒發沖冠:形容憤怒至極。瀟瀟:形容雨勢急驟。
長嘯:感情激動時撮口發出清而長的聲音,為古人的一種抒情這舉。等閑:輕易,隨便。
靖康恥: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虜走徽、欽二帝。賀蘭山: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
天闕:宮殿前的樓觀。 [譯文]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
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
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
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
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簡要評析] 這是一首氣壯山河、傳誦千古的名篇。表現了作者大無畏的英雄氣慨,洋溢著愛國主義激情。
紹興六年(公元1136年)岳飛率軍從襄陽出發北上,陸續收復了洛陽附近的一些州縣,前鋒逼北宋故都汴京,大有一舉收復中原,直搗金國的老巢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故都)之勢。但此時的宋高宗一心議和,命岳飛立即班師,岳飛不得已率軍加到鄂州。
他痛感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洗雪靖康之恥的志向難以實現,在百感交集中寫下了這首氣壯山河的《滿江紅》詞。生于北宋末年的岳飛,親眼目睹了華夏的山河破碎,國破家亡,他少年從軍,以“精忠報國”、“還我山河”的已任。
轉站各地,艱苦斗爭,為的是“收拾舊山河”。這首詞所 抒寫的即是這種英雄氣。
上片通過憑欄眺望,抒發為國殺敵立功的豪情,下片表達雪恥復分,重整乾坤的壯志。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了少年路云和月,莫等灑、白了了少年頭,空悲切。
“三十”兩句,自傷神州未復,勸人及時奮起,可為千古箴銘,而“八千里路”嚴峻激烈的復國征戰,尚露熱血之奮搏,遂以“莫等閑”自我激勵,實現其驅除胡虜,復我河山之壯志。
2.滿江紅 古詩賞析、大意
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白話翻譯: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用,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賀新郎》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3.岳飛的《滿江紅》500字的賞析,簡要介紹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題材、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鑒賞:
上片抒發作者為國立功滿腔忠義奮發的豪氣。
以憤怒填膺的肖像描寫起筆,開篇奇突。憑欄眺望,指顧山河,胸懷全局,正英雄本色。“長嘯”,狀感慨激憤,情緒已升溫至高潮。
“三十”、“八千”二句,反思以往,包羅時空,既反映轉戰之艱苦,又謙稱建樹之微薄,識度超邁,下語精妙。“莫等”期許未來,情懷急切,激越中微含悲涼。
下片抒寫了作者重整山河的決心和報效君王的耿耿忠心。
下片開頭四個短句,三字一頓,一錘一聲,裂石崩云,這種以天下為己任的崇高胸懷,令人扼腕。
“駕長車”一句豪氣直沖云霄。在那山河破碎、士氣低沉的時代,將是一種驚天地、泣鬼神的激勵力量。
“饑餐”、“渴飲”雖是夸張,卻表現了詩人足以震懾敵人的英雄主義氣概。
【作者】:
岳飛(1103-11141)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年從軍,官至河南、北諸路招討使,樞密副使。他是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將。因堅持抗敵,反對議和,為奸相秦檜以“莫須有”的罪名謀害。工詩詞,但留傳甚少。詞僅存三首,內容皆表達抗金的偉大抱負和壯志難酬的深沉慨嘆。風格悲壯,意氣豪邁。有《岳武穆集》。
最后兩句語調陡轉平和,表達了作者報效朝廷的一片赤誠之心。肝膽瀝瀝,感人至深。全詞如江河直瀉,曲折回蕩,激發處鏗然作金石聲。
【賞析】:
此詞感情慷慨悲涼,音調激越高亢,充滿愛國激情。詞中表現出作者對恢復中原的堅定信心和對敵寇的刻骨仇恨。陳廷焯盛贊此詞曰:“何等氣概!何等志向!千載下讀之,凜凜有生氣焉。‘莫等閑’二語,當為千古箴銘。”(《白雨齋詞話》)
4.滿江紅 古詩賞析、大意
岳飛《滿江紅》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白話翻譯: 我怒發沖冠,獨自登高憑欄,陣陣風雨剛剛停歇。我抬頭遠望天空一片高遠壯闊。
我禁不住仰天長嘯,一片報國之心充滿心懷。三十多年的功名如同塵土,八千里經過多少風云人生。
好男兒,要抓緊時間為國建功立業,不要空空將青春消磨,等年老時徒自悲切。靖康年間的奇恥大辱,至今也不能忘卻。
作為國家臣子的憤恨,何時才能泯滅!我要駕上戰車,踏破賀蘭山缺。我滿懷壯志,發誓喝敵人的鮮血,吃敵人的肉。
待我重新收復舊日山河,再帶著捷報向國家報告勝利的消息。 賞析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
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用,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
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
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
(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
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
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
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賀新郎》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之西域鄯善國,傅介子計斬樓蘭王,典出《漢書·西域傳》),可見岳飛用“賀蘭山”和“匈奴”,是無可非議。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滿腔忠憤,丹心碧血,傾出肺腑。用文學家眼光視之結束全篇,神氣十足,無復豪發遺憾,令人神旺,叫人起舞。
然而岳飛頭未及白,金兵自陷困境,由于奸計,宋皇朝自棄戰敗。“莫須有”千古奇冤,聞者發指,豈可指望他率軍協同中原父老齊來朝拜天闕哉?悲夫。
詞不以文字論長短,若以文字論,亦當擊賞其筆力之沉厚,脈絡之條鬯,情趣之深婉,皆不同凡響,倚聲而歌,乃振興中華之必修音樂藝術課也。
5.古詩《滿江紅》的名句賞析
岳飛 滿江紅·怒發沖冠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賞析一】 岳飛工詩詞,雖留傳極少,但這首滿江紅英勇而悲壯,深為人們所喜愛,它真實、充分地反映了岳飛精忠報國、一腔熱血的英雄氣概。這首的上片,“怒發沖冠,……空悲切”。
意思說,我滿腔熱血,報國之情,再也壓不住了,感到怒發沖冠,在庭院的欄桿邊,望著瀟瀟秋雨下到停止。抬頭遠望,又對天長嘯,急切盼望實現自己的志愿。
三十多歲的人了,功名還未立,但是我也不在乎,功名好比塵土一樣,都是不足所求的。我渴望的是什么東西呢?渴望是八千里路的征戰,我要不停的去戰斗,只要這征途上的白云和明月作伴侶。
不能等了,讓少年頭輕易地變白了,到那時只空有悲憤。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急于立功報國的宏愿。
下片,“靖康恥,……朝天闕。”靖康二年的國恥還沒有洗雪,臣子的恨什么時候才能夠消除呢?我要駕乘著戰車踏破敵人的巢穴,肚子餓了,我要吃敵人的肉;口渴了;我要喝敵人的血。
我有雄心壯志,我相信笑談之間就可以做到這些。等待收復了山河的時候,再向朝庭皇帝報功吧! 這一段表現了岳飛對“還我河山”的決心和信心。
這首詞,代表了岳飛“精忠報國”的英雄之志,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英雄氣質,表現了報國立功的信心和樂觀主義精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侍從頭、收拾舊山河”。把收復山河的宏愿,把艱苦的征戰,以一種樂觀主義精神表現出來,讀了這首詞,使人體會,只有胸懷大志,思想高尚的人,才能寫出感人的詞句。
在岳飛的這首詞中,詞里句中無不透出雄壯之氣,充分表現作者憂國報國的壯志胸懷。 從“怒發沖冠”到“仰天長嘯”,先是寫在家里庭院中的情況,他憑觀欄雨,按說這是一種很愜意的生活,可是卻按不住心頭之恨而怒發沖冠。
一句“仰天長嘯”,道出了精忠報國的急切心情。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說明了岳飛高尚的人生觀,兩句話把作者的愛與恨,追求與厭惡,說得清清楚楚。岳飛在這里非常巧妙地運用了“塵與土”;“云和月”。
表白了自己的觀點,既形象又很有詩意。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這兩句話很好理解,可作用很大,接著上面表達出的壯烈胸懷,急切期望早日為國家收復山河,不能等待了!到了白了少年頭,那悲傷都來不及了。它有力地結束詞的上片所表達的作者心情。
下片一開始就是,“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把全詩的中心突出來,為什么急切地期望,胸懷壯志,就因為靖康之恥,幾句話很抽象,但是守渡得很好,又把“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具體化了。 從“駕長車”到“笑談渴飲匈奴血”都以夸張的手法表達了對兇殘敵人的憤恨之情,同時表現了英勇的信心和無畏的樂觀精神。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以此收尾,既表達要勝利的信心,也說了對朝庭和皇帝的忠誠。
岳飛在這里不直接說凱旋、勝利等,而用了“收拾舊山河”,顯得有詩意又形象。 【賞析二】 岳飛此詞,激勵著中華民族的愛國心。
抗戰期間這首詞曲以其低沉但卻雄壯的歌音,感染了中華兒女。前四字,即司馬遷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妙用,表明這是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
此仇此恨,因何愈思愈不可忍?正緣獨上高樓,自倚闌干,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熱血滿懷沸騰激昂。——而此時秋霖乍止,風澄煙凈,光景自佳,翻助郁悶之懷,于是仰天長嘯,以抒此萬斛英雄壯志。
著“瀟瀟雨歇”四字,筆鋒微頓,方見氣度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氣勢磅礴。
再接下去,作者以“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四個字,出乎意料,令人叫絕,此十四字,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壯志,九曲剛腸,英雄正是多情人物。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埋;馳驅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
(此功名即勛業義,因音律而用,宋詞屢見。)試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過片前后,一片壯懷,噴薄傾吐:靖康之恥,指徽欽兩帝被擄,猶不得還;故下言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
此恨何時得解?功名已委于塵土,三十已去,至此,將軍自將上片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勉語,說與人體會。雄壯之筆,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現壯懷,英雄忠憤氣慨,凜凜猶若神明。
金兵入據中原,亦可能敗退“匈奴”實不足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并非夸大其辭。“饑餐”、“渴飲”一聯合掌;然只有如此才足以暢其情、盡其勢。
未至有復沓之感者,以其中有真氣在。 有論者設:賀蘭山在西北,與東北之黃龍府,遙距千里,有何交涉?那克敵制勝的抗金名臣老趙鼎,他作《花心動》詞,就說:“西北欃槍未滅,千萬鄉關,夢遙吳越”;那忠義慷慨寄敬胡銓的張元干,他作《賀新郎》詞,也說:“要斬樓蘭三尺劍,遺恨琵琶舊語”!這都是南宋初期的愛國詞作,他們說到金兵時,均用“西北”、“樓蘭”(漢。
6.語文古詩鑒賞岳飛小重山
●小重山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詞作鑒賞
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臺,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凄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郁。
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7.岳飛詩詞鑒賞
●小重山
岳飛
昨夜寒蛩不住鳴。
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
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
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岳飛詞作鑒賞
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灸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將領如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臺,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此詞上半闋寫出憂深思遠之情,與阮籍《詠懷》詩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意境相似。下半闋“白首”二句,表面低沉消極,但實際上正是壯志難酬的孤憤。“欲將”三句,用比興手法點出“知音”難遇的凄涼的情懷,甚為悲傷憂郁。
近來,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于是認為,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我認為,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為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并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他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馀味無窮。岳飛因為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者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郁蘊藉的藝術手法,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我所撰《靈谿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8.滿江紅全詞,要附帶賞析~~
【樓主】 2005-11-15 12:36 網摘收藏: Vivi| 狐摘| 天極| 億友| 365k| POCO| 凌亂| YouN| 加加| 和訊| 博采| 我摘| 全部-------------------------------------------------------------------------------- 岳飛詞《滿江紅》賞析之管見 Sample TextSample Text 《滿江紅》(岳飛) 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讀詩詞,尤其是讀一些歷史人物的詩詞,總不免聯想到他寫作的具體條件,如時間、地點等,這樣對該作品或能更好地理解。
岳飛的《滿江紅》詞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一首壯烈篇。而岳飛一生處境變化迥然。
要最好理解這一名作,有必要考慮這首詞的出處。但可惜查無根據,只好自己試著設想詞人寫作的具體條件。
然而,當我這樣做時,竟發現詞中名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的通常解釋似欠妥貼,對這一發現謹分析如下:所有的詞釋都說“莫”句是自勉勉人的“千古箴銘”,勸人“切莫虛度年華,蒼白了少年青發,空悲切!”。但是,試想,假使此詞作于詞人領軍抗金待發之前:則詞中的“怒”只能是詞人聞知敵人暴行而發。
恰逢瀟瀟淫雨,既影響了軍備,又阻擋了看向遠方的視線,讓人分外著急,只能憑欄而望。當久雨稍停,視線遙遠時,立即壯懷激烈,不禁仰天長嘯。
想象著為國立功名,摸爬滾打,奔赴前線,轉戰八千里,會有驚心動魄的日日夜夜,此時心急如焚,因此自勉說“切莫(不能)虛度年華,蒼白了少年青發,空悲切”。這樣講解,“莫”句雖說可與上面的句子連系,但與下片的“何時滅”句的意思就重了。
“何時滅”也是表心急之情。尤其是,這樣一來,“三十”與“八千”句的意境就是一個沒有具體內容的虛擬的境界,則激烈的壯懷多半是一種待實現的決心,則長嘯的底韻就不足,則“怒”也就讓人感到氣不壯,這樣,上片就全沒了一個頂天立地的久經慘烈沙場的將軍的氣慨,倒有了點子書生氣!再試想,假使此詞作于岳飛抗金轉戰有時后,被調后方長期休整之時:則“怒”,“長嘯”,“激烈”以及“三十”與“八千”等句都具有了豐富的具體內容,讓人看到一個剛烈的將軍和他的部隊現在積極備戰的氣氛(仰天長嘯,壯懷激烈)和過去殺敵的壯烈情景(“三十”與“八千”句)。
但,如是這樣,此時的他就不可能有怠惰思想。在這里擱上什么“不要虛度年華,閑白了少年青發,空悲切!”的句子就顯得唐突可笑。
因而,“莫”句在這里就應解為“莫非要人等得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這樣講來,“怒”字除了針對敵人,還有對上級遲遲不準發兵的憤慨。
雖然這樣講比較合理,但此時的岳飛,作為一個三軍統帥,不可能不知朝內政治斗爭的激烈,他不會憑白地授人以柄,因此,此時的他,絕不會寫出得罪朝庭的詩句的。最后,試想此詞寫于岳飛被囚禁且受刑以后:此時,外寇國賊猙獰地一齊向他撲來,他的血肉之軀承受著塌天重壓。
當他艱難地直起身來站在囚欄前,久久地凝視著瀟瀟淫雨,皮肉鉆心的痛楚,心里要炸裂的仇和恨,聚到一起,火從中燒,無此憤慨,則一“怒”沖天。讓人感到怒得自然,怒得應該:只有這“怒”才能頂住這塌下來的天;只有這“怒”才能呵住這惱人的雨;只有這“怒”才能沖垮這陰森的牢!一個“怒”字讓全詞詞義及詞人鮮明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抬望眼”三字又立即顯出大英雄的本質和胸襟:身陷囹圄仍心系國難;身遭酷刑,仍惦念淪陷的國土和百姓。詞人忠心不渝,壯志不移,報國心激烈涌動,借著怒氣沖越牢欄,向長天呼嘯,要喚起舊部,重整河山。
此時,三十年來奮斗的歷程,八千里轉戰的日日夜夜,一幕幕浮現眼前:刀光劍影,喊殺沖天,血肉模糊,尸橫遍野,將士冒火的眼神,百姓號天的哭聲,……黃龍府啊,不搗你這敵巢我怎心甘!……一顆壯心激蕩在無垠的天際,兩行熱淚橫流在剛毅的面頰……。待回過神來,面對粗實的牢欄,此時還能自勉勉人說什么“切莫虛度年華,蒼白了少年青發,空悲切!”嗎?虛度年華已不是他自己能廻避的事。
顯然,此時的詞人只能悲嘆:“莫!沒奈何,只能在此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了!”一聲嘆息,一聲無奈之后便進入無聲的世界。“此時無聲勝有聲”!這是對國賊最大的控訴,對國運最深的悲哀,內里包含了對國賊扼殺抗戰的多大憤慨,集聚了殺敵的多大內力!這才支持了開篇的沖天大“怒”,才引出了下片吃肉喝血的狂怒臆想!這才是大英雄的性格。
下片以二句幽思之語承接上片末句后的沉默,脈絡清晰,隱隱轟鳴,猶如深層地震,滾滾而來,撼人靈魂。接下來幾句宏愿則如火山爆發,洶涌熔漿灼焦萬物,威猛聲響崩天裂地,激烈處,詞人忘卻了自己,愛國大義在狂怒中野味的暴露,直抒英雄之胸臆、猛將之虎威。
最后,夙愿“得償”,塵埃落地,震響戛然沉寂,只見千軍萬馬俯伏于地,英雄淚如雨下,我亦淚若江河。……慟定,顧望破碎山河,焉能不更強烈地“怒發沖冠”!這樣的詩句,無論什么愛國將軍,若非身逢冤獄之難,。
9.岳飛的“滿江紅”這首詞如何鑒賞
開篇的一句四字即用太史公寫藺相如“怒發上沖冠”的奇語,表明仇恨之大之深。
此仇此恨,為 什么越想越覺得無法忍受呢?正緣獨上高樓,闌干自倚,縱目乾坤,俯仰六合,不禁滿懷熱血,激蕩 沸騰。而當此之時,愁霖乍止,風煙澄凈,光景自佳,翻助郁勃之懷,于是仰天長嘯,用此來抒發心中 的豪情壯志。
著“瀟瀟雨歇”四字,筆致沒有一瀉直下,方見其氣度之淵靜。 開頭凌云壯志,氣蓋山河,寫來已盡其勢。
而接下來的“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十 四個字更是讓人意外,不禁為之拍案叫絕!此句微微唱嘆,如見將軍撫膺自理半生之悲緒。九曲剛 腸,可見詞人正是一個多情之人。
功名是我所期,豈與塵土同輕;驅馳何足言苦,堪隨云月共賞。試 看此是何等胸襟,何等識見! 詞到下闋,一片壯懷噴薄而出。
靖康之恥,指的是宋徽宗、宋欽宗被金兵關押,至今還不能歸 國;故接下來言自己作為臣子抱恨無窮,此是古代君臣觀念之必然反映。此恨何時得解?塵土功 名,三十已過,至此,詞人自將上闋歇拍處“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之痛語,說出來和天下人一 同體會,悲憤之辭,字字擲地有聲! 以下出奇語,寄壯懷以及英雄忠憤之氣概,凜凜猶若神明。
蓋金人猖獗,在中原地區荼毒百姓, 只是畏懼詞人而不啻聞風喪膽。自詞人而言,匈奴實不難滅,踏破“賀蘭”,直搗黃龍,亦并非口出狂 言。
“饑餐” “渴飲”一聯,微嫌合掌;但這樣便更能暢其情,盡其勢。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一腔忠憤,碧血丹心,從肺腑傾出。
以此作結,神完氣足,無復毫 發遺憾,令人激情澎湃。
10.求滿江紅.赤壁懷古古詩賞析
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左右,戴復古曾在鄂州吞云樓譜寫一闋《水調歌頭》的詞作,《滿江紅·赤壁懷古》詞,約寫于《水調歌頭》的前后,此時詞人正在鄂州、黃州一帶漫游,黃州城外有赤壁磯(又叫赤鼻磯),雖有人考證這里并非赤壁之戰的戰場,但時人可能有些傳說,前此又有蘇軾的“大江東去”一詞,詞人過此,也難免生發懷舊的感情,繼蘇軾之后,再寫一篇赤壁懷古詞。
這首詞,風格豪邁,蒼勁有力,在自然樸素的描寫中,不時有濃重之筆與用力之筆出現,平淡之中見奇偉。清人紀昀十分欣賞這首詞,覺得它的豪壯之氣并不遜于蘇東坡。
上片開頭說“赤壁磯頭,一番過、一番懷古。”與蘇軾的“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相比,復古詞顯得起勢平淡,遠不如蘇詞的氣勢雄偉;但戴詞以樸素的敘述入題,倒也顯得自然輕快。蘇詞中的周瑜形象,著墨較多,形象較鮮明;復古詞寫周郎,僅寫他“氣吞區宇”的英雄氣慨,別是一種寫法。對赤壁大戰場面的描繪,蘇軾僅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一句;復古詞則用濃墨重采,極力渲染氣氛,藝術地再現這一驚心動魂的大戰。“萬騎臨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魚龍怒”兩句,用精工的對偶句,把戰爭的場面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貼切地描繪出吳蜀聯軍的高昂士氣,寫出了火攻曹軍時的翻江倒海之勢。“貔虎”本指猛獸,比喻勇猛的軍隊。“魚龍”指潛蟄江中的水族動物,杜甫《秋興》詩有“魚龍寂寞秋江冷”之句,在千艘列炬的大拼搏中,那些潛居江中的魚龍,再也不會感到孤獨,它們因為受到戰火的威脅而感到怒不可當了。“卷長波、一鼓困曹瞞”句,刻畫出波瀾壯闊的中流水戰,氣勢磅礴,與“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有異曲同工之妙,傳神地描繪出曹軍崩潰之快,周瑜取勝之速。詞寫到這里,陡然轉折,用“今如許”三字提出問題:現在又怎樣呢?這轉折一問,問得很好,感慨蒼茫,意味深厚。南渡之后,國勢一日不如一日,復古將大半生目擊心傷的國事,全含在這一問句中。
下片“江上渡,江邊路。形勝地,興亡處”數句,寫赤壁磯附近的山川形勝,迫懷赤壁之戰的遺跡。詞人認為建安十三年發生在這里的一次戰斗,是兩軍決定存亡的一次戰斗。如今看到這些遺跡,自己得到的深切感受,真勝過讀歷史書籍。下面又將話題一轉,抒寫詞人憂國傷時的感慨:“幾度春風吹世換,千年往事隨潮去”。東風吹,光景移,由三國至今,改朝換代的事已經發生不只一次了,歷史的往事已經隨江潮而逝去,這是歷史的規律。千古風流人物,也隨著滾滾東流的長江而流逝了,現在又有誰能收拾祖國殘破的山河啊!下片的結穴處,詞人向道旁楊柳發問:問道旁楊柳在為誰生春,為誰搖動金色的柳條。言下之意是,由于自己感時傷世,面對“春風楊柳萬千條”的美景,再也無心觀賞了。這與杜甫的《哀江頭》“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以及姜夔《揚州慢》結穴處的“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是同一種手法,都是以無心觀賞美景來抒寫作者的時代感傷。
當然,蘇軾是宋代一代詞壇巨匠,后人再寫《赤壁懷古》,要想獲得讀者的贊許,的確有些困難,戴復古寫這闋詞,也難免有望洋生嘆的感覺。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滿江紅岳飛古詩鑒賞簡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