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關英雄人物事跡資料100字左右
鄭成功,名森,字明儼,號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鎮人。明天啟四年農歷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誕生于日本長崎縣平戶千里濱。其父鄭芝龍,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認為是日本人)
1630年,鄭成功隨叔芝燕回國,住晉江安平鄭府。鄭芝龍延聘名師授業,1638年鄭成功入南安縣學為廩生,1644年鄭成功從家鄉來到南京,進入國子監太學,拜名儒錢謙益為師。其時明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當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崇禎朝滅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擊敗了李自成的農民軍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權覆滅,鄭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鍵在福州被鄭芝龍等擁立為帝,建號隆武。帝對鄭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許,賜他與國同姓,易名“成功”,從此南明官方稱為“朱成功”,中外又稱為“國姓爺”。1646年8月,清軍進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難。10月中旬鄭芝龍降清,即后清軍進襲安平,鄭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2.求 中國英雄人物 簡介 故事 100~150字左右
蘆蕩小英雄(圖1) 微山湖,蘆葦叢,這里本來就是孩子們釋放天性的地方,再加上小英雄牛娃捉弄小鬼子的故事,真向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
一天,日本鬼子要從蓮花鎮給土地廟據點的敵人補充一批槍支。我區委接到這個情報后,立即派區武裝小分隊老馬去小魯莊組織民兵,中途截擊敵人,奪取槍支。
放鴨的小牛把送槍的鬼子和偽軍引誘到蘆葦叢里的蛤蟆灣,老馬和民兵們一舉殲滅了敵人。 小鐵頭奪馬記(圖2) 騎馬奔馳是許多孩子的向往,當一名小騎兵躍馬揚刀多威風啊,何況小鐵頭奪的是鬼子隊長的馬呢! 日本鬼子到劉家莊來搜捕八路軍傷員,兒童團員小鐵頭決定去報告八路軍騎兵連。
路遠來不及,他大膽的奪了鬼子隊長的大紅馬,奔向騎兵連駐地。敵人出動自行車隊猛追,小鐵頭催馬過營地,闖崗樓,渡運河,把敵人引進騎兵連的埋伏圈一舉殲滅,小鐵頭最后也成為一名英勇的小騎兵。
3.在歷史中,我國有哪些英雄人物,事跡100字以上
岳飛是南宋最杰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
岳飛治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又能體恤部屬,以身作則,他率領的“岳家軍”號稱“凍殺不拆屋,餓殺不打擄”;金人流傳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哀嘆,表示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岳飛反對宋廷“僅令自守以待敵,不敢遠攻而求勝”的消極防御戰略,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斗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進攻戰役的統帥。
[3-4] 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怒發沖冠》,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著有《岳忠武王文集》。
4.戰爭英雄人物事跡,簡要介紹,100字左右
1、馮玉祥 馮玉祥戎馬一生,由士兵升至一級上將,所部從一個混成旅發展成為一支擁有數十萬人的龐大軍隊。
在其50余年的軍事生涯中,以治軍嚴、善練兵著稱。在作戰指揮上強調知己知彼,速戰速決,以己之長擊敵之短,借助夜暗和惡劣氣候,運用側后突襲戰術,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人稱“布衣將軍”。 2、葉挺 葉挺,原名葉為詢,字希夷,號西平,廣東惠州客家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之一、新四軍重要領導者之一,著名軍事家。所在的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在北伐中被譽為“鐵軍”參與指揮南昌起義并出任前敵總指揮,參加廣州起義時任起義軍工農紅軍總司令,抗日戰爭中又出任新四軍軍長。
皖南事變中被國民黨扣押,他拒絕**的威逼利誘,寫出了著名的《囚歌》以明志;抗戰勝利后,獲救出獄后被中國**重新接納為黨員,1946年4月8日與夫人李秀文以及秦邦憲、鄧發、王若飛等同志在返回延安途中,不幸空難;1988年,被中央軍委確定為36位開國軍事家之一。 3、楊靖宇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1940年2月23日),原名馬尚德,字驥生,河南省確山縣人,中國**優秀黨員,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鄂豫皖蘇區及其紅軍的創始人之一,東北抗日聯軍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人之一。
1932年,受命**委托到東北組織抗日聯軍,歷任抗日聯軍總指揮政委等職。率領東北軍民與日寇血戰于白山黑水之間,他在冰天雪地,彈盡糧絕的緊急情況下,最后孤身一人與大量日寇周旋戰斗幾晝夜后壯烈犧牲。
楊靖宇將軍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4、劉伯承 劉伯承的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戰爭的全部過程。
他判斷敵情準確,計劃戰斗周密,善于出奇制勝,以神機妙算、足智多謀著稱。 面對榮譽和功勞,他本人生前曾謙遜地說:“我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是黨和**的領導所給我的。
離開黨,像我們這些人,都不會搞出什么名堂來的。因此,我愿意在黨的領導下,做**的小學生,為中國人民盡力。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 5、吉鴻昌 吉鴻昌(1895—1934),字世五,原名吉恒立,抗日英雄,愛國將領,河南省扶溝人,祖籍陜西韓城縣西原村吉家巷。
1913年入馮玉祥部,從士兵遞升至軍長,驍勇善戰。 1932年加入中國**,1934年參與組織中國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被推舉為主任委員,準備在家鄉河南發動中原暴動,向國民政府發難。
經黨組織同意,吉鴻昌與南漢宸、宣俠父等一起擬定了暴動計劃,準備將在江西的吉鴻昌舊部兩個師調回河南,與河南當地的地方武裝結合起來,進行暴動。 11月9日,吉鴻昌在天津法租界遭軍統特務暗殺受傷,遭工部局逮捕。
為置吉鴻昌于死地,宋美齡不遺余力,她拿公款向租界行賄,將吉鴻昌引渡到北平軍分會。11月24日,經**下令,吉鴻昌被殺害于北平陸軍監獄,時年39歲。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抗日英雄。
5.英雄人物的事跡 100字左右
項梁起義后,征集精兵八千,項羽做了牌將(副將)。
為了便於號召,采納謀士范增建議,立前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王,建都於盱眙,仍稱楚懷王。項梁率義軍在和秦軍戰斗中接連取勝,產生了驕傲輕敵思想。
結果在定陶(今山東定陶縣西北)被秦軍章邯指揮的軍隊打敗,項梁戰死。 定陶之戰后,秦軍北渡黃河,攻打起義抗秦的趙王歇和張耳,將趙軍圍困於巨鹿(今河北平鄉)。
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率兵救援。宋義率軍到達安陽(今河南安陽南),便畏縮不前,屯兵四十六天。
當時,陰雨連綿,起義軍缺衣少糧,處於困境之中。項羽當機立斷,殺了宋義,迫使楚懷王任他為上將軍,并命他立即揮師北上救趙。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我國英雄人物事跡簡短100字五個